广西西林|陈玉明(苗族):热爱——5月18日随西林县文联采风散记(散文)

百科   2025-01-20 23:22   广西  
热爱
——5月18日随西林县文联采风散记


广西西林|陈玉明(苗族)


从西林县城出发,向东走,一路向东走,沿着驮娘江顺流而下,一首天然的歌,浪漫靠近你,枕着音乐的波涛,在夏的旋律上漂浮。我们感受西林东部的壮丽,清越,激昂,曲折,感受她的生生息息和律动的脉搏。
驮娘江,一条有着孝道名字的河流,从云南省广南县发轫,一路汇聚无数溪流的血精,越过西林县城,大步向东流去。她是西林县普合苗族乡和那劳镇的脐带,养育着这里山下的一切,用无边的绿野,温暖了这一方土地的记忆。
我想,有了驮娘江,就有了水,有了草,有了牛羊,有了鱼鸭,有了桔茶,有了生机,有了春色,有了人们活着的信心和勇气,有了人们开天辟地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有了人们血液里永远奔腾着的,挥之不去的故乡记忆。
我想,这里的乡民一定跟我的家乡清水江流域一样,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有了红白喜事,全村没有人因为工作或私事而缺席,甜蜜和温暖都比语言来得生动。
过普合,追忆一面铜鼓。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我看到一面铜鼓仿制品,介绍原件1972年出土于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普陀村。它出土的地址,离我现在任教的学校只有一两百米。
它虽素未谋面,又恰似故人。平生未识,又心有灵犀。它是一面坚硬的鼓,据说被汉代人抚摸过,它刚烈的强音,应征服过句町古国的山河,擂响神灵的名字,喊得濮人出了山,震得驮娘江拐了弯。它余音应冲洗过古句町王的痛苦和烦恼,温馨过古句町王吉祥的慰藉,敲响过骆越先民沉寂的心灵。
据说,它是汉代青铜文化的记忆,它出土的身旁,还出无价之宝而遭熔断了的铜棺材,被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可惜!”“可惜!”“可惜!”三声叹息所淹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今,普合苗族乡普陀村铜棺铜鼓出土旧址,已经被村庄占据,被时间的尘埃淹没。它们的主人,早已烟消云散,无所知晓,只留下世人遥远的遐想和怀古的幽思了。
在新丰村,我想做一只水鸟
新丰村隶属于普合苗族乡,是1998年天生桥国家一级水电站淹没区搬迁的移民新村,居住者壮、汉、苗、瑶4个民族。驮娘江到这里被电站拦截,高峡出平湖,一潭清澈碧绿的湖水,“S”形呈现眼前,足有三四公里。
多情的大山,让她保持处子的沉静和丰盈的体态。她是一位柔情的女子,静静依偎在斗米的青山脚下。每一阵微风走过,都会换洗一套绿裙。蓝天、白云是她的芳镜,彩桥是她的项链。
这里以前叫斗米,是个小荒村庄,曾经是20世纪70年代初西林县知青农场。当时,许多热血青年男女在这里劳动,战天斗地,挥洒汗水,育秧苗,栽稻谷,种玉米,开荒撒菜,垦殖育薯,砍柴煮饭,烧草皮灰,挑筐到野地捡牛粪等,和荒凉青山作伴,与涛涛驮娘江为枕,付出了辛劳,付出了青春,为西林县粮食丰收做出了贡献。
如今,这里已脱胎换骨,变成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2018年新丰村党支部被自治区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党支部”,2019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2021年成功创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023年度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改委授予“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
新丰村成功以五星级党支部为依托,引领乡村经济振兴,实现了全村共同富裕,为西林县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树立了典范。它是西林县“一区一带一中心”文化旅游品牌中的“驮娘江文化风情旅游带”。目前已完成乡村旅游总体规划设计,沿湖步道、停车场提质、游船、码头、旅游超市、民族服装租赁、旅游餐厅、3号民宿等已建成,正着手开展“一户一景”改造、沿岸景观提级、山上植被提升和同心桥建造等项目建设,预计这些项目在今年年底完工。
新丰湖也是野钓优良场所,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野外钓鱼大赛,区内外钓友纷纷前来竞展钓技,角逐奖项。沿湖两岸建有120个钓鱼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提供休闲野钓平台。
新丰湖,我多次来过,领略了她不同季节的风采。2021年12月还给写过《漫游西林新丰湖》赞美诗,发表在《右江日报》澄碧湖版:

(一)

梯级电站出新湖,驮娘江上现明珠。
铁索飞架湖两岸,彩桥弄影霞羞出。
适步闲行观景道,碧波悠悠满怀舒。
绿竹翠柳传鸟语,情随弯舟湖心渡。

(二)

琉瓦白楼排岸立,壮美乡村艳惊奇。
湖光山色圆富梦,橘柚鱼鸭升效益。
产业兴旺宜居住,乡村旅游四星级。
姜牙处地岂空钓,霞客在世亦着迷。

新丰村已找到了一条走乡村休闲旅游和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的致富路。
这次到新丰,我想做一只水鸟。无拘无束,饿了冲进碧绿的湖里叼出一尾小鱼,摔摔嘴边,吞入肚里;饱时藏于湖岸,看看水里生活着的天意,有来来往往的云,引来两岸草木探头探脑,引起的鸟儿们的议论纷纷,欣赏绿水倒映着的青山,带着葡萄、百香果、沙糖桔和油茶小脑袋,闪闪泡在湖里的斑斓;或站在树顶,看游人打卡拍照,坐游船,在连心桥上许愿,玩闹嬉戏,悠闲垂钓的欢乐情趣;或悄悄飞入农家庭院,做个不速之客,去领略瓜果飘香的惬意……
到那来,我羡慕“欧”人
“那来”是那劳镇的一个屯,距镇府驻地2公里。“那劳”据说是当地壮语的译音,“那”是田的意思,“劳”是猪油之意,意思是那劳田地肥得“流油”。由此,我推想,“那来”应该是田多的意思,因为“来”在壮语里是“多”的意思。这纯属个人推想,真正取名的含义,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都认为“那来”是绝妙的。
那来的“欧”文化很丰富。先说“欧贵”文化。“欧贵”是壮语译音,意思是“娶婿上门”,赡老扶幼。在那来屯,家里有没有男孩,姑娘都可以“娶婿上门”,要“欧贵”。而男孩子到了婚龄也可以出去做别人的“欧贵”。那来“欧贵”文化历史悠久,很多人是从外面来“欧贵”。
据村干介绍,目前屯里有27户是“欧贵”户。被“欧贵”女婿在家里和村里都受人尊重,和村里其他男人待遇一样,一视同仁。在村里,同辈人都称之为“哥或弟”,前辈称之为“侄子”,晚辈称之为“叔叔”等之类,有田地都分到自己的份儿。“欧贵”婚姻中,婚事由女方操办,男从女居,家庭结构中没有婆媳、姑嫂等关系,自由、和谐。“欧贵”是西林县驮娘江一带一种特色的民族风俗。“欧呢”是该屯一种孝道文化,壮话是“要好”之意。
屯里在三月三、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党员和“欧贵”服务队,帮村里老人梳头、捶背、晒被子等活动,弘扬孝道文化。“欧聘”壮语是珍爱、爱护小孩的意思。那来屯把“欧聘”写进村规民约,组织党员和寨老组成“欧聘”教育队伍,关爱教育下一代,用良好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表彰先进,诱掖后进。
“欧磊”是讲礼有礼之意。他们把“欧磊”写进村规民约,选树优秀“家风家训”,弘扬礼仪之邦文化。“欧楼”是团结互助的意思。在农忙、建房、红白喜事、收果季节等,组织开展互帮互助行动,不要报酬。
那来“欧”文化令人羡慕!
那来群众自行创建的“那来业余文艺队”也享有名气。我中师校友班宗德就是那来屯人,前几年他在老家建新房,受邀去恭贺。那晚“那来业余文艺队”就到他家庭院现场献艺,用“八音”演奏的乐曲,时急时缓,时快时慢,此起彼伏,调式稳固明朗,旋律恬静优美,吸收了当地古老山歌成份,又不失现代韵律,具有浓郁的壮民族田园风味,让我大饱眼福。“那来业余文艺队”多次在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组织开展的民间文艺比赛活动中获奖。
在那来,我不得不提到“那劳豆腐乳”。“那劳豆腐乳”是西林县土特产品之一,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美食,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锌、维生素D等多种营养元素,味道香醇,食后口弥余香,也是狗肉最好的佐料之一。它的厂址就建在那来屯,产品成功销往区内外,为那来乡村经济振兴做出了贡献。
那宾村党支部,媳妇的一面镜子
在那宾村部,听到很多致富的典型事例,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宾村的“德治”教化故事。现实生活中,婆媳关系紧张是不少家庭面临的头痛之事。那宾村党支部善于弘扬民族孝道文化,利用以乡贤讲故事、村文艺宣传队、人大小广播、制作宣传册等形式,把孝道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把乡风文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支部党员积极带动群众开展“五好家庭”评比,每家每户设立“家训家规”,制成扁牌放置家门口,有效提升了农民精神面貌。成功化解了很多婆媳矛盾,让家庭重新和谐欢乐。
在那宾村村部所在地那沙屯,几十年来,没有哪户婆媳产生矛盾,新老媳妇都孝敬老人,都争做一个好媳妇。如有不孝敬家公家婆者,会受到全村人唾骂,怕在“五好家庭”评比中,被“钉”为“不孝媳妇”,令人不齿。“屯里曾经有婆媳关系闹得很僵,闹到村部来处理过,但自从村支部开展‘德治’教化和‘五好家庭’评比十几年来,没有哪户婆媳产生矛盾了。”那宾村党支部书记这样对我们说,“早年那些有婆媳矛盾的户,现在婆婆逢人就夸奖自己媳妇董礼,会相让,想老人了。”
那宾村党支部,是媳妇的一面好镜子,在“德治”教化中,让婆媳关系融洽蔚然成风,2020年荣获广西“孝道模范集体”称号。
看金桔利贡柑园,我愿做个剪枝员
在那劳镇那宾村,我们参观了西林县金桔利贡柑园。这是西林县人大代表“10+1”水果培训基地之一。该园是瑶族同胞女能人邓迎春和23个脱贫村与3个社区共同创建的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园,可实现年产值1800万元。
在金桔利贡柑园,我愿做个剪枝员,为贡柑剪枝。
在田地肥得“流油”的那劳,贡柑是无法保持一种处子的沉静,多情的太阳风,会让她如期受孕又如期产籽。
于是,金黄给贡柑园带来无限的忙碌。
“那就把我们剪下吧,把你们想要的那部分身体呈献给上天,交给你们躬耕,好让你们到金色的秋天里去提款。”倒下的绿枝让风儿把呢喃捎给柑农。
他们勇为站着的绿枝虔诚祝福,他们愿被一把把犀利的剪刀划亮、倒下,失去生命,愿烧化为一堆堆肥料返回哺乳绿枝。
他们告诉山风山雨:“当满园挂下沉甸的贡柑果,柑橘在手指间抖开衣裙,满嘴塞上甜蜜的味蕾,满杯盛上浓浓汁液,请叫柑农不要忘记我们!”
劳动或甘于牺牲的含义是如此的真切生动,如甜蜜的汁液从贡柑心里流出,被舌尖描述成甜蜜的记忆。
在金桔利园,我愿做个剪枝员!
【主编点评】《热爱》一文作者以随团采风为引,用一条“热爱”的丝线串起了珍珠一样的西林大地上各具特色的村寨:普合、新丰村、那来、那宾村以及金桔利贡柑园……还有那些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中的“欧文化”。富有生活况味。(李承骏)

作者简介:陈玉明,男,苗族,广西西林县人,小学高级教师。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


寄快递用这个便宜!

手机卡用这个便宜!


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29元100G高速流量,获100积分=100元,之后可以用积分来充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


主编简介:李承骏,壮族。广西百色市德保县荣华乡人。擅长写作、设计、策划。曾任政府单位宣传干事、企业集团品牌总监、报刊编辑、记者、经贸杂志主编、首席记者。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诗豹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百色作家》系列公众号矩阵“诗豹创作营”总教练,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百色分会主席,诗豹文学社社长、主编。作品散见《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广西文学》《红豆》《诗潮》《都市》《战士文艺》《亚太经济时报》《旺报》《燕赵诗刊》《北方作家》《中西诗歌》等报刊杂志。有作品获各级征文奖。

百色作家
《百色作家》,一个立足于中国广西百色,面向全球原创写作者的文学评点平台。每篇文章均配有作者简介、风采照片并进行评点。欢迎全世界华文写作者投稿,在这里一展才华!我们将与《发烧友文学》一起联手为大家展示更多的才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