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罗娜(壮族):行走大西北(游记)

百科   2025-01-24 19:26   广西  

行走大西北


广西德保|罗娜(壮族)

2016年因为工作需要,抽调到县里某单位跟班学习,说是学习,其实责任重于泰山。在局办公室的日子忙到脚不沾地,致使眼睛患上结膜炎,反反复复饱受折磨。痛苦之际好搭子发来了邀请——敦煌到青海自由行,这条路线非常有诱惑力,那是人生中从未踏足过的秘境,美丽的自然景观是治愈眼睛的最好药方,一定不能错过。珍贵的公休假期加上前后两个周末,两个人两个行李箱,朝着祖国的西北方向出发。
在南宁乘坐飞机抵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用半天的时间逛逛这座全国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甘肃省省会城市。据说兰州是CCTV“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每年十大最具幸福感省会城市中排名都很靠前的城市,不过论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对于南宁,较为老旧,感受不到太多现代化的气息,是座很接地气的老城市。兰州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我这类的缺水人士明显感觉到气候的干燥,所以护手霜、身体乳之类的是西北旅游必需品。
傍晚乘坐Y667次“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全程约13个小时,睡一觉早上6点多到达。对于长途旅行,卧铺舒适度更好,但有些不文明乘客的体味、脚臭味,还有上下左右的“呼噜娃”,睡眠不好的旅客基本是要睁眼到天亮的。好在我们也没闲着,打牌、聊天、吃零食消磨了大部分时间。火车站前是一个宽阔的广场,风很大,即便用披肩裹着头发,依然会被吹乱,很多饥肠辘辘的流浪小狗在站口等待游客喂食。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真正的地广人稀。
走进这座戈壁绿洲,映入眼帘的便是沙漠色的整齐建筑,这里没有特别高的大厦,也没有潮流化的奇特建筑。而是一座座类似汉代牌坊的整齐而复古的小型建筑,一个个写着繁体字的商铺牌匾,给人一种浓郁的中国风气息。走在街道上,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些飞天雕塑、浮雕的街砖,仿佛置身古代城镇的感觉。
听包车司机说,9月20日是敦煌市即将举办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日子,是国家批准举办的唯一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高端论坛和文化展示平台,包含展览、演出、商贸等多项内容。文博会将每年举办一次,永久落户于敦煌市。司机夸我们来得挺是时候的,如果是开会期间来,道路交通会受很多限制。
路两边都是高大挺拔的白杨树,车一过,卷起落叶,旋转飞舞。树的后面要么是一望无垠的庄稼,要么是裸露着岩石的黄土高坡。入住月牙泉小镇的民宿,出门就能看到不远处的鸣沙山。房间装修得很有民族特色,已经干透的植物还在花盆里发挥着作用,墙上满是骆驼、飞天壁画的图案。老板娘非常热情,送来一大袋自家种的杏子。第一次尝试这种水果,可以连着皮吃,入口软绵,酸酸甜甜。
月牙泉小镇,是以沙洲千年古城为模板,着力打造出的一个集吃喝玩乐住等为一体,既有沙漠古镇风光,也有戈壁荒漠美景的走廊式商业街。小镇东西长511米,汇集266家特色商铺包括特色美食、艺术工坊、主题客栈、休闲娱乐4大主题区域。应该是新建的小镇,看着很新,里边多是西北美食店,胡羊焖饼、羊肉泡馍、鸡蛋醪糟、红柳烤肉......而且一个店只能买一种类型的食物,价格实惠公道。

一大早,包车的司机接我们前往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016年莫高窟实行“单日总量控制、网络预约购票、数字洞窟展示、实体洞窟参观”的参观模式,可以提前30天预约,200元门票包括两场电影和洞窟参观。普通正常游客可以参观的是8到12个洞窟,旺季8个,淡季12个。整个游玩时间约四个小时。先是观看两场电影(千年敦煌和梦幻佛宫,约四十分钟),然后乘坐景区的大巴车前往洞窟(约17公里路程)。参观洞窟会有专门的讲解员带领,25人为一团(大约一个小时)。如果对洞窟感兴趣的话可以等讲解员讲解结束后设备归还去蹭其他团队,因为每个团会有一两个不同的参观洞窟。

此外莫高窟还提供特窟参观,不过需要单独交费,普通的特窟是200元一人。特窟是指平时不对外正式开放容易受到损坏的洞窟。其文化和历史价值比正常开放的洞窟要高。
洞窟参观后出来还有一个展览馆,里面也有几个模仿洞窟,也有介绍莫高窟壁画的形成和材料。
每个洞窟都上有锁的,需要导游开门领进去而且停留的时间很短,不能拍照,为了保护壁画,只能靠导游手中微弱的电筒光来观赏,所以建议大家认真仔细观看电影,高清画面更能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影厅里,在直径18米的“苍穹”下,游客仿佛坐着“太空船”在佛宫中翱翔,不需移步,洞窟自动打开,佛祖垂目说法,菩萨娴雅静坐,飞天婀娜欲飞,壁画纤毫毕现,一切近在咫尺。最后的镜头是夜晚莫高窟的外景,满天的星星加上洞窟上折射出的昏黄的灯光以及莫高窟独具特色的门头,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不过我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对这个景点感兴趣只是出于对壁画艺术的欣赏。所以中午肚子一饿,佛祖就被抛在脑后了,急急忙忙出景区去找吃的。
下午来到此次出行最爱的景点——鸣沙山。它太美,就像第一次看到大海那样,我欣喜若狂!这是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沙漠啊,无数次幻想自己身着一袭红衣奔跑在细沙上,风吹动纱巾拂于身后,像仙女一样。然后我也确实这么做了,每一步下去深浅不一,跑了几步就摔个大马趴。顺势翻个身,太阳照得眼睛睁不开,脸上热辣辣的。连绵起伏的沙丘仿佛没有尽头,在正午阳光下呈现出金黄色的光泽,像一扇扇巨大的屏障,沙坡陡峭满目尽是黄沙。

这是一个土黄色的世界,这里的主宰者就是黄沙,这就是自然的伟大,我就如一只蚂蚁般渺小,但是又觉得自己多么的自由,能好好活着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是多么的幸福。连绵不绝的沙丘之间,刀刃般的曲线赋予了黄沙律动的美感,使得本来单调乏味的景象顷刻变的生动起来。耳边传来铃铛响,结队的骆驼搭着游客,以蜿蜒迤逦的姿态点缀于黄沙间,好一副鲜活的画卷。忍不住对好搭子说:“到此一游,此生无憾。”

月牙泉就静静躺在鸣沙山一侧,那是天空的一滴眼泪,落在寂寞的黄沙里。水与沙,就这样依偎了万千时光。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什么都不做,泉边静静观看,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鸣沙山的奇妙之处是,天气晴朗之时,当游人从山顶滑沙而下,便会听到犹如锣鼓齐鸣或飞机马达般的轰响,饶有趣味;又据史书记载,天气晴朗之时,山有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称“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还有有意思的是,人从山顶下滑,沙砾随人体下落鸣声不绝于耳,到了晚间,风又把下落的沙砾吹回山上。

我不太相信,所以决定无论如何要上沙山去感受一番。
两人冒着中暑危险,爬了20分钟到达山顶。出了很多汗,风即刻把水分吹走,脚上的皮肤已经开裂,能感受到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全身。那个时候年轻不惧晒出小麦色,坐在山顶上连个帽子都不戴,透过墨镜俯瞰茫茫众生,又是不一样风景。人类真是把自然风光开发到了极致,滑沙、滑翔机、沙漠露营等等项目穿插其中,再看看沙砾里随处乱丢的烟头和矿泉水瓶,再好的自然景色也经不起人为的污染和破坏。至于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我还要重写这篇游记,是因为这段时间看了抖音上鸣沙山被打造成演唱会看台,月牙泉被激光光束笼罩,发出阵阵轰鸣音乐,游客一副陶醉的样子,纵情歌唱。这所谓的“万人星空演唱会”以及所谓的文旅新业态都让我觉得已被过度开发。所以这一趟旅行是多么珍贵且值得回忆,看到的美好需要用文字和图片再次记录下来。
9月的日落时间是晚上20点半到21点半左右,要等到天全黑至少是晚上23点,早上天亮的时间是5点。报团西线一日游,趁大巴车没来前参观小镇对面的雷音寺。

雷音寺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占地面积300亩的新寺院对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陈列馆等设施进行了改造、维修和扩建,重现了唐式佛教寺院风格,其扩建后成为敦煌最为重要的汉传佛教宗教活动场所。我特意查了一下,全国有好几处雷音寺,电视剧里雷音寺的拍摄场地在峨眉山,西游记书里提到的雷音寺也分大小雷音寺,大雷音寺据说在印度,跟这个雷音寺毫不相关。
西线的景点之间路途都相对遥远,要是不参加一日游就只能包车,不建议自驾。
第一站——敦煌古城。一个仿建的文化旅游景区,现在为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拍摄了《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等极具西北风格的影片。这种小规模仿建的景点没有看点,完全是旅行社为了丰富行程凑出来的。
第二站——西千佛洞。网上攻略的评价度是比较高的,可惜到了洞门口,却只看到因空气潮湿对文物不利,闭洞休整的告示。我们只能望洞兴叹了。

第三站——阳关。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头的大沙滩,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第四站——玉门关。坐车近二小时,终于到了传说中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关城得名于汉武帝开通河西四郡时输送玉石取道于此,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汉时繁荣的小方盘城城就只剩下了孤独矗立于荒野的一方黄土,车行的途中每隔数里还是可以见到破败的烽火燧台。
景区正在修路不能通行,只能走旁边的黄泥道。这里的客车质量真是赛过越野车,只是半途陷进坑里,全车的男同志被迫团结起来推车。

玉门关顾名思义是和田玉进出的关卡,一开始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向中原运送和田玉的玉石之路,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玉门关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围着方城转了一圈,感受着呼啸盘旋于城周的关外之风。景点没有过多修缮和保护,面对这么荒芜、辽阔的要塞,我心想关卡到底是怎么部兵防守的,那得多少人力物力,搞不明白。

第五站——雅丹魔鬼城。
这个点的路程绝对让坐不了车的人崩溃,来回要7个小时,全是烂烂的黄沙路。可想而知坐车都这么艰难,古人靠步行和骑行,是怎么一个艰难的条件。公路两旁的戈壁和远处的山峦随着路途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黑暗诡异的气息,魔鬼城已是罗布泊的边缘地区,人迹罕至,国家科学机构有时还会在这里进行导弹试验,届时会封闭公路,还能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响。

魔鬼城在距玉门关西90公里外,属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遇有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其整体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这座特殊的“城堡”,有城墙,有街道,有大楼、有广场、有教堂、有雕塑,其形象生动,维妙维肖,令世人瞠目。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穷。

景区限制很多,要乘坐专门的大巴前往。每个景点留有一定时间给游客拍照,不能越过警戒线。千年前湖泊沉积物经过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一个个土墩,加上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常使罗盘失灵,导致人们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据说前几天刚有一个年轻的户外爱好者私自步行进景区探险,结果不幸遇难。也许游览景区的时候,他的灵魂与我擦肩而过也说不定。游客们应存敬畏自然之心,遵守规则,在决定做危险事情的那刻多思量一下后果,生命诚可贵。
欣赏了一次非常完美的大漠日落。当时所有的人在风沙中都是屏息注目,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这地方特别神奇,太阳在的时候,虽然风很大,但沙子还是比较乖顺贴地的。太阳下到地平线消失后,沙子就走起来了,刮得人暴露在外的肌肤生疼生疼。

太阳完全落山的时间大约是在21点20分左右,气温急速下降。乘坐观光车回到景区大门,再换乘大巴回敦煌,已是凌晨2点。此时吸到的空气干净清透,月亮皎洁明亮,照在人身上,不开路灯也能清楚看到四周景物。
次日乘坐火车前往嘉峪关市,这里的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等自然及人文景观,可以根据自己行程安排景点。我们在这只是短暂停留,所以只选择了关城。

关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关城以内城为主,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

城内已有逐渐成气候的商业化圈,有各种各样的实景演出,游客挺多。依着古老的城墙,透过瞭望孔远远望去,远处的祁连雪山、苍茫大漠风光,城下戈壁滩上骆驼队传来浑厚悠扬的铃声,一幅古代“丝稠之路”上的商队和旅行者缓缓前行的画面跃然而出,令人神驰!此刻当吟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站在城楼上,方体会到“天下第一雄关”的恢宏壮观。
晚上到达张掖市,是一座繁华的城市。睡个懒觉,第二天早上9点多吃上一碗美味的牛肉拉面,肉多味鲜,劲道十足。吃饱到车站坐班车前往景区。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景区很大,天气炎热最好乘坐景区巴士进去,里边一共四个景点,想去下一个点在路边等车就好。
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几乎寸草不生的广袤丘陵,各种形态的丹霞地貌纵横林立,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色彩,把无数沟壑、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大片的连座成峰,绵延数里,犹如一段段艳丽的七彩绸带飘挂丘陵之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绽放眩目的光彩。张掖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在园里可以欣赏到七彩霞、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贝等景观,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斑斓,这些形容词可以统统用上。

在这里,游客容易被景致感染,做出奔跑、跳跃各种夸张拍照动作。可惜可以看到景点全貌的2号景区因为在维修不能登上山顶观看。
晚上19点到达青海省西宁市下辖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好搭子的大学舍友嫁到这安家,热情好客的夫妻把我们吃住问题都解决了。在这里吃到了自制酸奶、青稞酒、大盘鸡。
休整一天,中午去趟西宁市悠闲逛大街。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
西宁也是个接地气的老城市,很多穿着民族服饰的行人,不论大人小孩,皮肤黝黑,脸蛋都是红扑扑的,一眼就能区分是否本地人,原生态氛围浓厚。
参观了青海省博物馆。我喜欢这种能够了解历史的场馆,几乎每到一个大城市都必去的打卡点。
凌晨5点多起床,6点自驾前往青海湖和茶卡盐湖。因为我俩忘记拿驾照,去车行租车的想法没能实现。中国好夫妻双双请假,开着自家的车,又当导游又当摄影师陪同我们。
青藏线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从青海西宁出发到达拉萨这一段公路,全长1923公里。现在人们所说的青藏公路特指是格尔木到拉萨这一段路程,全程1160公里。青藏线是所有进藏公路中路况最好的一条,格尔木到拉萨这一段路全程几乎都为二级公路干线,路基宽10米,坡度小,担负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具有“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之称。

自驾青藏线,对车辆的要求不高,普通小轿车就足够,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青藏线的路况虽然较好,但青藏线的平均海拔较高,格尔木到拉萨这一段平均海拔就达到了4500米以上,翻越5000米以上的高山垭口有昆仑山口、风火山口、大小唐古拉山口、申格里贡山口、念青唐古拉山口。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以用“高寒缺氧”来简明概括,所以自驾青藏线一定要做好抗高原反应的工作。想当初我去丽江还有点高原反应,在这居然没有。

天气变幻莫测,刚才可能太阳高高照,一会儿就可能就会乌云密布或者大雪纷飞,一天可以经历四季的气候,变天简直比翻书还快,一定要多备点衣服。青藏线沿途的吃住比较简陋,尤其是厕所,要开很久才有一个,很多人选择在路边基坑里解决问题。女士最好随身带把伞,关键时刻挡一挡,可避免货车呼啸而过时,司机故意伸头出来吹口哨的尴尬。

一路上看到无数独具藏族特色的风马旗“隆达”,这些幡旗以方形、三角形或条形的布幡为载体,上面精心印制着藏传佛教的咒语、经文、佛像以及寓意吉祥的图案,被藏人们悬挂于绳索或树枝上,任由它们在天地间随风飘舞,是藏族同胞们祈福的象征。
随处乱丢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卫生堪忧。路边会经常看到“动物通道”的提示牌,加上经常有牛羊跑到马路上“拦车”,司机会主动慢速行驶,小心避让。近距离拍摄到巨型牦牛,庞大的体型和锋利的牛角让人产生压迫感,心生恐惧。

到过青藏线的人,都会对沿途看到的磕长头的朝圣者印象深刻。不论男女老少,他们不修边幅,浑身上下看着脏兮兮,身前围着布兜,走三步匍匐于地。路边设有很多土阁,据说里边藏有经文,专供虔诚的信徒们随时阅经。我没有过多去了解,这种信仰的文化,无法感同身受也无法理解。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沿着湖边转了转,天公不作美,乌云密布。湖里游着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的特有鱼类,50年前是“救命粮”,如今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吃。

从湖边眺望远处的雪山,山顶的雪与云连成一片直通天际,那是渺无人烟的秘境,壮观而神秘。我们穿着裙子瑟瑟发抖,匆匆忙忙就上了车,没有拍到蓝天白云、花海围绕的青海湖,是此次出行的遗憾。
下午15点到达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湖面海拔3100米,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一样大。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这里可谓是一夜成名,本来还是安安静静的,2014年以来突然游客暴涨,因承受了超量的游客导致污染,当地曾多次关停治理。

入眼一片白茫茫。景区里游客可以选择步行也可以坐小火车,观赏脑洞大开的盐雕群,艺术家们在这里缔造着他们的想象世界,作品中西合璧,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盐池可随意进入,池面布满被凿开的盐洞,稍有不注意就会失足掉入。如果是大晴天,天空和白云被映照在盐湖的水面上,就能看到“天空之镜”美景。

想身临其境感受,必须要脱鞋下去零距离接触。盐湖不深,盐水就到脚踝处,我那布满裂纹的脚每走一步都受到一万点暴击,此景此情在伤口上撒盐也是痛并快乐着。

到此,结束了旅程。我们又回到西宁,坐上归途飞机。西北太大,所到之处不过一寸一角,暗自在心里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还要再来。不管是带上家人还是带上朋友,祖国万里河山,这里值得好好游。
【主编点评】每个人的远方都是风景。但是,在爱好写作的人来说,远方不仅仅是一次心灵和身体的放松,更是一生里难得的记忆和珍藏。罗娜老师这一篇《行走大西北》,正是这样的珍藏与美好。“文图并茂”并不能完整表达编者对作者给大家奉献上这么好的美文的敬意。(李承骏)

作者简介:罗娜,女,壮族,广西德保县人。平日喜欢旅游,喜欢敲敲打打键盘,主张与时俱进,坚信内心充满阳光,生活自然美好。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


寄快递用这个便宜!

手机卡用这个便宜!


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29元100G高速流量,获100积分=100元,之后可以用积分来充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


主编简介:李承骏,壮族。广西百色市德保县荣华乡人。擅长写作、设计、策划。曾任政府单位宣传干事、企业集团品牌总监、报刊编辑、记者、经贸杂志主编、首席记者。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诗豹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百色作家》系列公众号矩阵“诗豹创作营”总教练,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百色分会主席,诗豹文学社社长、主编。作品散见《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广西文学》《红豆》《诗潮》《都市》《战士文艺》《亚太经济时报》《旺报》《燕赵诗刊》《北方作家》《中西诗歌》等报刊杂志。有作品获各级征文奖。


百色作家
《百色作家》,一个立足于中国广西百色,面向全球原创写作者的文学评点平台。每篇文章均配有作者简介、风采照片并进行评点。欢迎全世界华文写作者投稿,在这里一展才华!我们将与《发烧友文学》一起联手为大家展示更多的才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