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典随言
罗荣国
生命就像赛跑,跑着跑着,发现身后就没几个人或者说就没人了,退休了也就是这个样子。冬日好读书,这些天我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阅读经典并加以相关知识的积累,有不少的收获和感悟。宽容 “宽容”一词出自《庄子·天下》:“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在庄子的哲学世界里,万物皆有其道,无论是山川草木,还是人间烟火,都遵循着自然与宇宙的法则。他主张对“物”的宽容,对人不要苛求。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与局限,去接纳和包容。面对不同观点、生活方式乃至冲突时,都能够保持平和的心,不轻易评判,不强行改变。这样,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再也不会带来烦恼,我们就会释怀了。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加从容。但是,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退让,不是对错误的纵容。而是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是对人性深刻理解后的豁达。在宽容的同时,我们依然要坚守着内心的原则与底线,对恶行说不,对正义发声。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语出《战国策·燕策》,源于战国时期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信。乐毅曾为燕昭王效命,率五国之兵攻齐,战功赫赫。燕昭王离世后,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齐国的反间计,对乐毅心生怀疑,遂派骑劫取代其将军之职。乐毅惧遭诛杀,逃亡至赵国。燕惠王欲治罪乐毅,乐毅回信言:“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意即品格高尚的人,即使断绝交往时,也不至于互相诋毁;忠诚的臣子离开国家,不会刻意洗刷自己的名声。此后,燕惠王不再为难乐毅。我想,君子之交,以义相合,以礼约束。缘分尽时,还能坦然处之,不出恶语。这不仅是高尚的品德,更是处世智慧。口出恶言者,往往心胸狭隘;交绝之际,任情绪摆布;恶语伤人,既损他人,又贬了自己。正能量的例子很多,王安石与苏东波政治上是对手,文学上是知己。王安石在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而身陷囹圄之际,不顾政治分歧,上奏皇帝为苏东坡求情,成功地救了苏东坡一命……他俩的关系体现了文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即使在政治上存在分歧,也能在文学和人格上达到共鸣:曾国藩与左宗棠两人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和军事人物。他们政治有分歧、误会还冲突。尽管两人如此,但左宗棠对曾国藩的个人品质和贡献仍然给予了高度评价。曾国藩去世时,左宗棠送去了挽联,表达了对曾国藩的敬意;史上著名的绝交还有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中二人的嵇康与山涛的绝交。这次绝交也以那封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而名传千古。山涛投靠司马氏为官,并出面拉拢嵇康。嵇康写下这封信,表面上看是与昔日朋友的绝交,但更多是要借与山涛的绝交信来表明自己对司马政权的拒绝。两人政治选择不同,但在后来的人生中也没有过多的瓜葛。山涛一直保持着宽厚刚正的为官品格,而嵇康也一直拒绝合作最终被司马氏处死。嵇康死前,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在临终前托孤的事情上,嵇康最信任的人还是已经绝交多年了的朋友山涛,而山涛面对曾经写下那样一封书信的嵇康,也没有辜负这份嘱托,一直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嵇康的家庭,在嵇绍长大后,还力荐他入朝做了官;还有妇孺皆知的蔺相如与廉颇……利深祸速 “利深祸速”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本纪》,原话:“任重道悠,利深祸速。”意思是说,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古人看来,芸芸众生奔波忙碌,为利来为利往,这是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事实陈述。但人不能将“利”奉为信条,否则就会陷入利欲的罗网里,为“利”所困而挣扎不脱。宋代林逋《省心录》有言:“利可共而不可独”,强调利益可以共同享用而不可以独占。古代著名军事著作《三略》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带兵打仗,有人送给他一坛美酒,他叫人将酒倒进河里,与士卒同流而饮。当然,一坛酒不能使一河之水都有酒味,但全军将士都知道这位将军的用意,大家十分感动,愿意效死力战,从而连战连胜。这就是“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利令智昏,人在面对利益时容易贪欲膨胀而使头脑发昏,做出错误决策。三国时期的孙坚,是吴国政权的奠基者。相传他随十八路诸侯打进洛阳城,在废墟之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大喜过望,便想占有它。当时,年少的孙权力谏:独占玉玺,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是不祥之兆。可是孙坚不听劝告,结果在回军的途中被害而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长征路上,红军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过草地时,红军连野菜都没得吃,部队马上就要断炊了,为了能走出草地,军团部把6匹马全部杀掉,军团部只留一点杂碎,肉全部分给各连队。共产党队伍里,官兵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多行不义必自毙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语出《左传·昭公元年》。意思是,不义的强横,必然遭到迅速灭亡。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个人依靠不正当的手段而变得强大,那么它的灭亡一定会很快到来。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指出没有道义支撑的强盛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导致迅速的衰败和灭亡。这与同样出自《左传·隐公元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有异曲同工。“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其中的“不义”指的是违反正义的行为,“毙”则是指扑倒、倒下去,表示自我毁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遵守道德和正义,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做出伤害他人或违背良心的事情,否则最终会自食其果。误书思之 北齐人邢邵,藏书颇丰,但不注意校勘,曾经跟别人说:“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对书中的错误进行思考,竟然是一种很舒服的事,邢邵的读书方法虽怪,但能启发人们读书或做事。真正的读书人往往都有洁癖,看不得书中的错误,一旦发现文字、标点或语法的错误,必要改之而后快。很多读书人不能做到“误书思之”,主要是缺乏质疑的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完全相信或接受一本书中的所有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是十分危险的。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作者都会在某个领域有知识盲区,偶尔发表了错误的见解或观点也在所难免。读者如果照单全收,很容易消化不良,甚至中毒颇深。我们知道,读书是获取新知和丰富思想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同样是读书,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务于精熟,诸葛亮却独观其大略。诸葛亮和其他三人的读书方法,未必非要分出孰优孰劣,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然而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读书,对书的态度都要秉承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诸如邢邵的“误书思之”的精神。借此方可让读书真正达成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提升自我的目的。随意之举意外收获 在书法艺术史上不少经典名帖是随意写成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法真迹《平复帖》是西晋文学家陆 机写给朋友的一张便条,如果当时陆 机想到这个便条可能会流传1000多年并被后人当做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收藏时,他会因为带着这股压力而不会写得怎么好的;“书圣”王羲之喝醉酒在白纸上随意写了《兰亭集序》,中间还涂改了多次。等他醒来后,觉得那写得潦草,而且还有划过的痕迹,于是他老人家一本正经地坐在桌子前重新再写。可尽管他再写多少遍,都没有比得上那草稿的。后人认为,王羲之随意写出的书法作品,是他天才能力的自然流露。如果刻意写,倒反难以发挥他体内的那股潜力;不少流行歌手的歌,都是随意间唱出的,结果成了乐坛上的经典之作。越是随意之举,越能成就永恒之美。如果刻意去录音棚里录音,反而让人觉得那些声音生硬;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主编点评】这篇文章内涵丰富,作者借冬日读书的感悟,围绕多个经典主题展开论述。从阐释宽容的内涵及边界,到剖析君子断交的原则与智慧;从论述利益与灾祸的关系,到强调道德正义的重要性;从探讨读书应有的质疑精神,再到感悟随意之举带来的意外收获,每个部分都旁征博引。引用诸多经典古籍语句、历史故事以及名人轶事,如庄子、战国策中的典故,王安石与苏东坡、曾国藩与左宗棠等人物事例,还有古代军事、书法、音乐领域的实例,论证严谨且生动,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又能从中获得诸多人生启示,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到的思考及见解。(李承骏)
![]()
作者简介:罗荣国,男,壮族,右江区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共百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百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百色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等职。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百色市地方志学术委员会委员。
罗荣国先后在《广西日报》《广西工作》《右江日报》《百色文艺》等报刊上发表了800多篇理论文章、工作体会、散文和上百篇的通讯报道文章;著作散文集《漫想枫桥》(作家出版社出版)《水底的阳圩,我永远的乡愁》(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与罗生福先生一起主编《印象百色》、个人主编《魅力百色》(这两书分别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参加由中共百色市委、百色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写的、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百色历史通稿》的编纂领导工作(副主编),个人因此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予的2016年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参加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百色公路史》编纂领导工作(副主编)等。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
寄快递用这个便宜!
![]()
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29元100G高速流量,获100积分=100元,之后可以用积分来充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
主编简介:李承骏,壮族。广西百色市德保县荣华乡人。擅长写作、设计、策划。曾任政府单位宣传干事、企业集团品牌总监、报刊编辑、记者、经贸杂志主编、首席记者。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诗豹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百色作家》系列公众号矩阵“诗豹创作营”总教练,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百色分会主席,诗豹文学社社长、主编。作品散见《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广西文学》《红豆》《诗潮》《都市》《战士文艺》《亚太经济时报》《旺报》《燕赵诗刊》《北方作家》《中西诗歌》等报刊杂志。有作品获各级征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