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艺术》专访|对话建筑设计师戚山山:透过松赞看见自己

文摘   2024-07-27 11:30   云南  



2000年,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先生回到家乡——香格里拉山谷里的克纳村,他请来工匠悉心修整记忆中的老宅。多年珍藏的老物件安放于此,房屋被收拾妥当。白玛先生为自己,也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重建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松赞二十多年的旅程,就此拉开帷幕。


二十多年来,从丽江到拉萨,松赞串联起世界级的自然风光,以精品山居酒店和独特旅行体验,打造茶马古道新滇藏线,美国CNN杂志更是将其评选为中国风景最好的9家酒店之一。松赞系列酒店的选址,均位于隐秘、自然之处,给旅人们提供了深度探索青藏高原这片土地的绝佳契机。


这些藏地自然的美好,无论是山巅的冰川还是林谷的湖泊,都能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松赞引领旅人来到高原的隐秘角落,在这些美丽、遗世独立的地方,感受诗和远方,找到自己的香巴拉。


作为国际年轻建筑师的代表,出生于杭州西子湖畔边的戚山山,自2016年起与松赞结缘,成为松赞酒店系列的首席建筑师。


2019年,她设计落成的松赞来古山居,与震撼人心的来古冰川隔湖相望,让人过目不忘,不禁感叹“能将酒店建在冰川对面,是何等的魅力和勇气”。2023年夏天,戚山山携其最新作品巴松措林卡,凭借其几乎零碳的可持续理念,连接本地社群,传承当地文化,荣获2023年度“芭莎艺术设计大赏——年度绿星设计大奖”。







松赞巴松措林卡,坐落于圣湖巴松措南岸,是松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酒店。在巴松措,一湖三色,一年三变。绿松石般的湖水倒映着雪山、森林、冰川,也滋养着高峡深谷中的秀丽村落。


松赞巴松措林卡


面对自然的这般馈赠,设计将碳排放量降至最低。目前,松赞巴松措林卡预计每年可自主发电约100万千瓦时,在日常运营中几乎无须使用天然气等常规能源。


在戚山山的设计愿景里,巴松措林卡将与当地村落共同成长。入住其中,不仅是回到温暖的家,也走进亲切的古老村庄。戚山山希望可以带去一种可持续的意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一种人与自己内心的可持续。


“建筑是人和世界沟通的方式之一,也是人们看世界的一个窗口。”透过松赞,在一个更辽阔的空间里,我们看见自然,看见天地,看见内心的自己。


下一站,松赞将带我们前往何地?芭莎艺术设计大赏对话松赞设计和艺术总监、首席建筑师戚山山,感受松赞的文化可持续力量。



BADA = BAZAAR ART & DESIGN AWARDS

戚 = 戚山山 



作为国内的年轻建筑师代表,分享一下你的建筑师成长之路?


在14岁去美国求学之前,我一直在杭州生活。杭州的山水,对我后来选择成为一名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是在杭州西湖边长大的,早上都会上家边的宝石山晨跑。


于山顶俯瞰时,眼前的西湖就成了我在家乡杭州的“香巴拉”。对我来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每天早上起床,呼吸着西湖的风景,工作之余能够湖边骑行、爬山、采茶,不亦乐乎。可持续是融入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的。在滇藏线设计松赞系列酒店,我也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松赞巴松措林卡



你与松赞的合作已经持续多年,完成了数十座松赞的酒店作品。能否详细谈谈你与松赞之间的缘分?


我从小跟着父亲去西藏自驾摄影旅行,因此对西藏非常熟悉。


小时候的经历跟我与松赞创始人白玛老师的合作方式很相似。我们一起开车、采景、拍照、为酒店选址等等。正因为我从小就穿行于青藏高原,所以对当地的环境感到非常亲切。在那里设计和建造房子就像给自己家盖房子一样。白玛老师也经常说我应该就是个藏族人。


我和白玛老师在2016年一场演讲中认识,我们都是演讲嘉宾。2017年开始布局,着手设计滇藏线上的松赞系列酒店。那一年,我去了十几次滇藏线。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半的时间,不是在滇藏线上,就是在去滇藏线的路上。我的车速也是越来越快,有时两天就能自驾开穿整条线。


从丽江到拉萨,是一条线状的旅行路线。为了给客人提供更好的旅居体验,必须要有下一个落脚点,才能到达下一个目的地。所以不能够只开一家酒店,否则客人来了之后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当时我们的想法是从丽江到拉萨,通过一家家松赞酒店,把点串成线。


现在看到的滇藏线上的松赞酒店,几乎都是在2017年选址和开始设计的。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真的是一年落成一家松赞酒店的速度在推进,2019年来古山居,2020年波密山居,2021年南迦巴瓦山居,2022年普洱绿谷,2023年夏天开业的巴松措林卡。







每一个松赞酒店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为人们带来别具一格的体验。不同的松赞酒店,体验有哪些不同?


巴松措林卡的落成,标志着我们实现了小环线的连通。松赞的每个酒店,以藏地文化为起源,用自然风光串联,冰川、雪山、河谷、湖泊……不仅自然景观不同,氛围也不尽相同。



松赞来古山居


来古山居坐落在悬崖边,直面冰川,峻冷的感觉仿佛让人永远身处于冬季。波密山居则是云雾缭绕,宛如清晨梦境,给人一种夏日慵懒氛围。南迦巴瓦山居,红叶满山,四季如秋。而巴松措林卡的湖水常年呈现出绿色,无论何时前往,都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松赞巴松措林卡

松赞来古山


松赞来古山



在不同的松赞酒店,人们观看景观的视角也各不相同。在波密山居,人们可以从山顶俯瞰自然村落风光。而在南迦巴瓦,则需仰视,仰望眼前的南迦巴瓦峰。在巴松措林卡,人与湖泊,是相互凝望的平视状态。




松赞巴松措林卡,与过往的松赞作品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在我看来,“可持续”是巴松措林卡的一个关键词,其有多层面的解读。


除巴松措林卡以外的松赞酒店,大多通过自然地理高差,与场地及最佳景观建立关系,比如波密林卡俯视河滩,南迦巴瓦山居仰望雪山。


然而,巴松措林卡与巴松措湖水恰巧在同一水平面上,我们必须重新建立场地关系。首先,我们通过营造微地形,使建筑错落有致,连廊外置,环绕于生态湿地和山石坡地之间。建筑的底部为石,最上层为木,配上窗檐上绿色的“喇嘛坨坨”,犹如一粒粒松针,形成与周围山体相恰的石树关系。



松赞巴松措林卡 建筑外立面


松赞巴松措林卡 示意图




这一举动,也为可持续生态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利用小沼泽地和池塘收集雨水,为生活、地暖用水等提供支持,并过滤污水,避免其排入巴松措。随着酒店规模的扩大,迎来更多客人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供电和采暖等问题。为此,我们采用光伏板蓄电,不仅节约能源,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松赞巴松措林卡 示意图


其实,可持续不仅限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也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关系。巴松措林卡的村落感,使客人来到这里,不仅能享受舒适的住宿体验,还能在院落与房屋连廊之间与其他客人交流。每栋楼之间都有所呼应,让人们感受到彼此的联系。“圈养”并非有机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客人能自由地活动,与自然和村民建立紧密联系。


我们的员工就是村民。当客人踏入松赞酒店,首先看到的便是村民居住的楼栋,这代表着在地人对客人的欢迎,也构建起人与人之间可持续的联系。


大多数情况下,可持续往往被理解为,借助技术手段来弥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但我觉得,它涵盖着人与自然之间,更加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内心状态和相互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包罗万象的,我们都需要关注。



巴松措旁边有一个古村落,酒店与村落及村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与松赞的其他作品相比,巴松措林卡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村落多样、文化丰富。酒店旁边是保留完好的错高村。村里有木屋,上面挂着经幡。然而这些数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已经不够安全,也不能满足于村民当下的生活需求。我们按照村民的生活习惯,设计了带有自然肌理的新村庄,保护了古村落。现在,村民们会去古村落放牛,孩子们也会去那里捉迷藏。生活于新旧村落之间,很是享受。


松赞巴松措林卡


巴松措林卡、保护起来的错高古村以及村民日常生活的新错高村三者融合,是生活的另一种可持续。




错高村新村



在设计过的众多松赞酒店里,哪一个作品最让你深刻难忘?


来古山居是最具故事性、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是从选址方案到施工落地都必须全方位把控设计的严密过程。放在整个国内,它也称得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在4200米的海拔之上,面对存在了上万年的来古冰川,我们不禁自问:我们在这里建造酒店的意义何在?


松赞来古山,摄影:贝爷


松赞来古山


我们选择在4200米海拔的悬崖中建酒店,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可以直面每年正在以50米速度后退的冰川。如果没有来古山居,人们来到这里,可能只是走马观花地拍个照片就离开了。


松赞来古山,餐厅


松赞来古山,客房



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和交流,你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同样,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你才能真正“看见”冰川。“看得见”是人们正在失去的能力。来古山居就像一个通道,将你带到冰川身旁,让你与她握手、一同进餐、相拥入眠、共度日夜。在互动的过程中,你会与冰川建立最直接、最深刻的联系,你对自然的认识、生命的感悟和心理意识都会发生改变。


松赞来古山,摄影:金伟琦


松赞来古山,摄影:居小肆







松赞倡导的是一种“回家的文化”。应该如何理解这个文化呢?


我为松赞设计的第一个作品是位于香格里拉总部的员工宿舍。由于松赞的许多员工都很年轻,我将自己高中和大学时的宿舍生活经历融入设计,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学习的小社区,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我们认为,对年轻人的培养和关怀至关重要。只有你把员工先当作家人,他们才会像家人一样对待客人。这也是对松赞“家”文化的一种传承。


松赞来古山


我们并没有把松赞视为一个纯粹的酒店,而是努力营造一种家的回归。我们没有酒店大堂,不想让高耸的空间失去人的尺度,也不想客人忙于找电梯和为行李担忧。我们用小而温暖的客厅迎接客人,一进门换上布鞋,舒适地坐下,喝上一杯姜茶,瞬间有一种家的亲切。这是我们在松赞的设计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互动方式。


松赞巴松措林卡



目前是否在筹备建造新的松赞酒店?对于松赞酒店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接下来将会推出多条令人期待的线路。目前的情况,跟2017年开始布局松赞滇藏线时有些相似——我跟白玛老师从拉萨出发,向西经过冈仁波齐,前往阿里。在川藏线的贡嘎雪山和康定的新都桥, 我们也将有作品陆续推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将是松赞滇藏线的延续。希望到时候能有更多让人近距离感受自然,同时又能“消失”于自然的作品呈现。


松赞来古山


其中,松赞在昆明的项目是规模最大的一个。作为一个综合型酒店,它还包含美术馆和生活空间。更长远来看,我们还会前往不丹和尼泊尔。


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定义,松赞是什么?松赞会开到哪里?松赞一定与大喜马拉雅相关。



在过去,人们是为了旅行才订酒店。如今,人们却会因为松赞开辟的新线路而踏上旅途,去体验“松赞环线”的旅行产品。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松赞不仅提供酒店服务,更是一种旅行方式。除了舒适的住宿,我们研发了多条别具一格的旅行线路、森林徒步路线、许多户外体验项目等等;同时挖掘当地文化,让客人们深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松赞,让人们的旅行方式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希望让客人们在旅行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来到松赞,就像回到家一样,自在而亲切。



设计和建造松赞酒店,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虽说我对西藏的了解与日俱增,做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但实际上还是挺困难的。我们把所有的困难都化解在日常的每一天里,每天都在解决问题,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时,就不觉得那么难了。



在自然中设计和建造松赞酒店的经验,是否也影响了你的自然观?


大自然是最好的导师,这种影响是叠加的。包括我在中国美术学院跟随王澍老师读博,以及与研究山水的画家和书法家们打交道的经历,都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


松赞巴松措林卡



你曾经说过“建筑是可以消失的”,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在我的作品中,很多时候,建筑并不是关注的终点。它更像是一位隐形的智者,引导你与自然、与自己的内心、与未来互动。建筑的外观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个建筑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更加深远的意义。



旅行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我的经历中,“旅行”是一种生活的常态。小时候,我就随爸爸一次次走西藏,那时没有GPS,没有网络,也没有旅行攻略,手里只有一张张地图,每次出行都更像是一次奇遇记,充满了未知和想象。我还记得第一次进西藏,其实只是路途中的一次巧合,车开到甘肃的一条岔路口,爸爸叫醒我,说一条路往西藏,另一条路去新疆,问我向左走还是往右行,我睡眼朦胧地随手指了一下,就到了西藏。


那时候的旅行,你必须亲身去走,用眼睛去捕捉、去观察,到了现场才会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我做松赞,也是希望客人们能够拥有更多这样的亲身体验。



每个人对于好建筑的定义不同。什么是好的建筑,你有什么样的评判标准?


在我眼中,一个好的建筑,是我们看到世界的一扇窗,它可以带你看到“看不见”的事物。当你的窗户正对着一座雪山时,有的建筑能让你看到“眼前的雪山”;但如果你身处在一个更好的建筑里,除了眼前的景色,你还能察觉到雪山的神态,获得一种能够深度连接雪山的能力。而这,也是我最想实现的。





图片由松赞SONGTSAM提供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监制:徐宁

编辑:Guannan、Rita | 撰文:Forest

封面摄影:余秉强 | 设计:张晓晨

编辑助理:肖瑶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亲爱的松赞家人,我们诚挚邀请您把「松赞Songtsam」设为⭐️星标。您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个精彩的松赞故事

松赞Songtsam
让这个世界的旅行更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