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专访|白玛多吉:松赞所在,是家园,而非故乡

文摘   2023-12-11 10:50   云南  


“中国审美100人”第一季「栖息与游牧」
EP01:旅居品牌松赞Songtsam创始人白玛多吉


香格里拉山谷清晨



白玛多吉出生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松赞林寺脚下的克纳村,那里曾是中甸县最热闹的地方,到处是经常往来礼佛的人。那时候,中甸县还没有改名为香格里拉




位于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脚下的村庄与路上的僧人



小时候,白玛多吉最喜欢的时候就是农忙季,他可以参与到村里的劳作中


当地耕作用犏牛,这是藏地的牦牛与黄牛杂交的品种,比起牦牛更加温顺且容易驾驭。耕地时,两头犏牛中间架起一道横担,犁就拴在横担上;两根棍子连接着牛鼻子,小孩子就要夹着这两根棍子,牵着牛。



白玛多吉小时候生活的克纳村




村里每年要用耕牛两次,一次是春播,一次是秋收后的翻地。耕地通常由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完成。


按当时的“绩效”标准,通常一个大人一个孩子加两头犏牛每天能完成四亩地左右的耕作;但是白玛多吉和带着他的大人在一起,每天只能完成三亩半。


“我听说过有人能完成五亩,甚至六亩,可能是他们做事情的节奏快。但是我们俩节奏特别慢,最核心的原因是,跟我一起耕地的村里老人,特别爱讲故事。”




克纳村现在的农活依靠简单的器械来完成




尽管“效率不高”,但因为能听到许多有趣的故事,白玛多吉依然常常和这位老人一起牵牛。


“他会讲很多民间的故事,比如格萨尔王的故事。我觉得这对小时候的我来说,可能是文化上最好的熏陶。”































白玛多吉在松赞香格里拉林卡的住所和工作室



松赞品牌创始人和前央视纪录片编导,这是白玛多吉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但是在此之前,白玛多吉还做过兽医。



白玛多吉的早餐是藏地传统食物糌粑



白玛的书架上摆放着和女儿的合照


白玛多吉在家中火炉旁



在中甸县读完中学后,白玛离开家乡前往昆明一所畜牧学校继续求学,在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兽医。从现代世俗文化的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从兽医到纪录片编导再到酒店品牌创始人,每一个环节都意味着一种“转变”,一种告别过去的“身份切换”。



白玛多吉在工作中



但是从藏文化的视角,一切都只关于人的“发心”。所谓的转变也是生命经验中一环扣一环的由“业力”推动的“缘起”。人一切过往的行为、认知、善恶都会累积成为冥冥之中的力量。



冥想中的白玛多吉



白玛记得儿时的克纳村很小,整个中甸县也很小。不过回想起那时的生活,他觉得记忆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不孤独,因为自然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生命




克纳村里一处住房与晾晒青稞的架子


克纳村随处可见的小动物也是村庄里的居民




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在毕业成为兽医之后,白玛多吉并没有想立刻改变自己的生活。尤其当时在高原地区,兽医的科学尚存在很多空白,特别是在微生物与寄生虫方面的研究,白玛当时已经在和澳大利亚、日本等地的专家合作探索相关研究。


不过,就像白玛多吉所信仰的那样,新的“缘起”正在一步步向他走来——迪庆当地要成立电视台了


像其他对外面的世界有所憧憬的年轻人一样,白玛进入了电视行业,可是他也很快陷入了短暂的迷茫。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纪录片导演菲尔·埃格兰德来到丽江,拍摄《云之南》的纪录片,白玛成为了他的助理。


在这个过程中,白玛发现云南电视台所能触及的内容和他看到的真正的纪录片还是不一样,于是他决定,自己应该去做那样的事。“随后我就有了去电影学院再上学、去央视这种经历。当时还是比较难说服自己,真的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觉得也许我能成为一个桥梁。”




松赞香格里拉林卡的马场



进入央视之后,在北京感受到的文化差异也促进了白玛多吉自己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藏地文化。


“我上小学都是汉语,从小的藏语词汇加起来,可能也不会超过600个,除了小时候耳濡目染这些,我怎么去介绍藏文化?所以第一时间,我也要去学习,只要把自己的内心练好,才能把事情做起来。”


很快,白玛的努力就有了收获。1998年,他自导自拍的纪录片《大山的肖像》,获得了法国戛纳电视节的优秀奖,际遇再次带来新的能量。


正是这一次出差戛纳,白玛多吉第一次体会到了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的魅力



松赞第一间酒店“松赞绿谷山居”酒店大堂







松赞绿谷山居酒店‍‍


2001年,松赞绿谷山居正式营业。白玛多吉从此成为了一位藏地精品酒店的主理人。


最初白玛多吉将目光转向酒店的原因很简单,在央视工作时,白玛的纪录片吸引了不少人来到藏地,可他们的话却让白玛难以释怀,“你的家乡很美,就是住得太糟糕了。” 


受到欧洲精品酒店的启发,白玛多吉也想复制这种模式,只要在一间小小的建筑里,就能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文化,这与自己想要成为“桥梁”的发心也完全一致。


最初的一间绿谷山区是白玛多吉用自家的老宅改造的,原本的藏式建筑结构并没有被改动,仅仅是增加了客房的功能;同时,他还将自己90年代在拉萨八廓街、北京潘家园和琉璃厂淘到的藏式家具和物件放了进去,使整个空间的呈现更加丰满。








“在深入学习藏族文化的过程中,我发觉我们的核心还是佛法。我透过书本去学习,可到一定程度也还是不能够自己解决疑惑,想要融汇贯通,就要去找老师学习。”


对于许多游客来说,松赞无疑就是其深入藏地文化的"老师",当踏入酒店大门的一瞬间,一种无须刻意的“学习”就开始了。不过此时,对于白玛多吉来说,能做的不仅是这些,作为纪录片编导在世界各地的工作经验,让他发现了新的老师。



  白玛多吉与旅行者交谈‍‍‍‍‍‍‍‍‍



2004年,安缦酒店集团在不丹打造出 Amankora,以藏传佛教“转经”(Kora)为主题,结合全境五家不同的安缦酒店,推出旅行环线。


“当时不丹有这样的业态,秘鲁马丘比丘也有这样的业态,两个我都去过,看过之后我真的满怀信心。”


白玛多吉认为,不丹国土面积和迪庆州的州域面积差不多,在自然禀赋上,迪庆有两条大江(金沙江和怒江)、有梅里雪山,还有众多的高山湖泊和原始森林,自然景观也不输于不丹。



位于克纳村不远处的湖泊





做“以节点串联起的环线旅行”的想法是在2006年,此时白玛已经离开央视。“我对自己文化的认知和过去不同了,透过纪录片这样的媒介,我可能没有办法做这样的事情。那时候我又回到了小时候村里老人家说的那种认知里,生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漫长过程,没有什么可得的,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随着不同背景的合伙人加入,白玛的想法逐渐有了雏形。在他来看,无论是合伙还是投资,都是一种“缘起”。


“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世界,所以即使是这样一个坐标下面,可能也有不同维度的东西。”



白玛多吉和工作人员在木工厂


白玛多吉定期会到松赞自有的木材厂检查材料和做工



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村庄富裕起来,村民们也会学着更“现代”的模样建造自己的屋舍。


“你盖那种4×4的木头房子,可能将来这个村庄就变成4×4了,就跟美国加拿大一样;你盖成一个空心的房子,老百姓也会学。所以松赞盖的房子就会有引领的作用,大家会看我盖房子盖成什么样。”




白玛多吉在克纳村村民的自建民宿工地,为村民提供施工建议



因此,白玛多吉格外在意酒店是不是“从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每选定一处建址,白玛都会格外注重当地细微的文化差异,即使这种文化差异在非本地藏族看来似乎并不明确。


不同的在地风貌和建筑肌理透过松赞的“示范”,最终以超越酒店本身的在地社群样貌呈现。“就像香格里拉,在松赞之前这里几乎没有石砌的建筑,都是夯土墙;可松赞香格里拉林卡出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去做石砌建筑,现在才有了大家看到的样子。”




白玛多吉在松赞绿谷山居酒店


松赞香格里拉林卡酒店的扩建工地内



除了原本存在的当地村落,松赞也有不少酒店选址在更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用白玛的话说就是在大山的褶皱里”。


对于这些地区,更直接影响到酒店经营的问题在于环保





为了兼顾酒店周边的自然条件与环保规定,松赞会选择在保护区、实验区内进行建设,其中需要经过复杂而漫长的审核程序。


“实验区要做生态多样性的评估,然后要做生态的专章。我们往往可能是做一个20间房的酒店,仅在这两项程序上就要投入100万元。如果说最后不通过的话,费用是打水漂的,且程序周期也特别长。”




松赞香格里拉林卡酒店扩建工地



其实,即使没有章程的底线划定,作为藏族人的白玛多吉,也始终在心中有明确的不能逾越的红线——敬畏自然的有情众生,这也是他对家园最本能的爱。


“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但这里是我回得来的,我随时可以回来。家园意味着最起码是生命的摇篮,你所有的一切差不多都是在家园里,包括出生、成长、受教育,做事业。所以对我来说,我的家园和我是融为一体的,密不可分。” 语毕,白玛多吉又停下顿了顿。


“当然,再放大一些,整个地球都是我们的家园。”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香格里拉山谷







在首家松赞绿谷山居营业的同年,中甸县正式改名为香格里拉县。天时、地利、人和。


香格里拉一词由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所创造,词源为藏传佛教中的理想圣土“香巴拉”。到2017年,不仅迪庆州环线已经打通,滇藏线也逐渐成型,白玛多吉觉得是时候提出一个能够代表企业使命的口号了,他选择了“追寻香巴拉——内心的自在与安宁”。




香格里拉山谷



松赞所做的旅行是希望透过旅行能有所领悟,有所感悟,不是简单的旅行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上的很多旅行其实是与初衷相反的,背后的商业操作让人不断地膨胀自己的欲望,进入一种散乱的状态。”白玛多吉说,“有很多人一辈子在旅途中,要用旅行来转移注意力,来填补自己生活中的空白的时间。”


这不是旅行的意义。






白玛多吉以喝水来比喻,通过物质上的获取来追寻快乐,就像是饥渴的人喝盐水,只会越喝越渴。


“在藏文化里,快乐的源泉则不同:世间所有的喜悦都来自希望他人快乐,所有的痛苦都来自希望自己欢乐。实际上背后就是利他和利己。所以真正了解佛法的藏族人,特别是那些虔诚的老人,他每天祈祷的祈祷文,最核心的就是这两句话。”






对于白玛来说,无论外界如何定义,松赞最核心的使命就是去播种快乐、追寻快乐源泉,因此,一面是做好旅行与服务,让来到藏地的客人在旅行途中获得物超所值的精神价值;另一面,则关乎为外来者带去精神启迪的更本源的因素,松赞的在地性中最重要的组成,是对在地员工的关照











如今,自松赞创立已经二十年有余,而白玛多吉也在传播藏地文化与旅居美学这件事上坚持了大半辈子


今年年初,位于松赞香格里拉林卡的松赞博物馆开业,白玛对于自己“文化桥梁”的畅想有了更具象的载体;而随着秋季松赞巴松错林卡的正式营业,由丽江到拉萨的滇藏线也多了一个全新的节点。








白玛多吉如今的愿望,是能够将成都连通藏地的线路打通,将著名的318与218国道串联,并在未来为更大的泛喜马拉雅文化区乃至中国西北、东南亚的酒店建设做好准备


“我们刚刚完成了对西藏的日喀则和阿里的选址,我们会在未来几年把这个世界最顶级的这些产品都开发出来。”







然而,无论何时,白玛多吉总会把“初心”挂在嘴边,他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松赞能从中国的品牌变成世界的品牌、国际性的品牌,够帮助我们民族的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这一次接受 Green BAZAAR 采访前,白玛刚刚从阿里线考察回来。白玛母亲的住所就在克纳村距离松赞绿谷酒店的不远处,白玛每次外出回来,都要回家探望母亲。




白玛多吉与家人在母亲家共进晚餐





对白玛多吉来说,家园和故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义。但无论是回归故里还是去往世界,带着初心前行就是他一生的事业,或者说使命


因此,我们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影响中国审美的人”。






出品

芭莎文化创新部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监制:徐宁

编辑:Guannan Liu、藝凡

撰文:Kristin、Guannan Liu

摄影:王青山、李超瑜(StudioCoda)

设计:张晓晨

···

greenbazaar@trends.com.cn





亲爱的松赞家人,我们诚挚邀请您把「松赞Songtsam」设为⭐️星标。您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个精彩的松赞故事



松赞Songtsam
让这个世界的旅行更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