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隐秘之门」EP11 | 戚山山:旅行是开启内心博物馆的钥匙

文摘   2024-08-02 12:15   云南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和松赞首席建筑师戚山山一起从建筑聊到旅行,跟随她用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观法, 游历跌宕起伏的松赞滇藏长卷。

正如芥子能容喜马拉雅山,山不改其大,芥子不改其小,建筑也有放大和缩小的力量。在节目中你将听到:松赞滇藏线的设计逻辑是什么?如何将巍峨的雪山拥进有限的房间?我们又该怎样理解建筑的消逝与不朽?


👇 点击即可收听👂

内容提要⭐️


2:58 跌宕起伏的滇藏线,一幅可游可居的山水画卷

6:09 14岁进藏,初识宇宙与生命的尺度

9:28 来古山居张力带来思考,与庞大的冰川的对视

12:44 四季设色,浓淡干湿,自然与人文层叠交织

15:06 波密山居栖息于室,如平湖泛舟,沉入温柔

19:09 南迦巴瓦山居客房之大,是神山与你的距离

20:52 垂直拉升的景观落差,让眼睛和心一起飞翔

24:26 巴松措林卡: 湖边造山,木石建筑的林间漫步

26:00 颜色里的松赞酒店,向自然借来调色盘

27:55 建筑如何不朽?生长在记忆里

31:13 松赞是可以住的博物馆

37:23 松赞人的情谊: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38:37 关于艺术:美是感受,流淌在每一个角落里

42:57 杜如松老师在山中吹笛,牦牛也走过来倾听

45:43 可以说我是女性,但不要事先定义女性


本期嘉宾🎙️
戚山山,松赞设计和艺术总监、首席建筑师
丁丁,「隐秘之门」主持人

精彩对话节选
丁丁:山山您好,可以和我们介绍一下松赞酒店设计的整体逻辑吗?

戚山山:我是2016年底开始设计松赞滇藏线,当时正是松赞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我们准备从云南延展到西藏。你可以把滇藏线想象成一幅山水长卷,我们从一站走到下一站,画卷不断的展开,一路景色会跌宕起伏。

▲松赞酒店布局地图
比如在来古,我们与直面的冰川是对视;在波密,与山脚下的帕隆藏布江是俯视;在南迦巴瓦,与落差近5000米的雪山是仰视;在巴松措,与不远处的湖水是平视,这种视角与体验的切换也是游走于山水的一个过程。
所以这一系列的酒店我们是放在一个整体中去思考与设计的,在大小、规模、色彩、环境各个层级上都有收有放。整个旅程结束的时候,你就像边卷边观看了一幅精彩的山水长卷,最后把它收录到你内心的记忆博物馆里。
丁丁:您第一次来到西藏是什么时候?当时有些什么样印象深刻的经历?
戚山山:我是90年代第一次和爸爸来西藏,当时没有导航也没有指南,就开着一辆车出发了。走到甘肃深处,遇到一个三岔路口,我当时还睡着,我爸说山山醒一下,往左走还是往右走。我一看,周围一片荒漠,左边写着西藏,右边写着新疆,我不知道我们要面对什么,就往靠近爸爸这边的左面一指。当时我完全不知道我们即将要翻越唐古拉山口,要走距离最长、海拔最高、最艰难的这段进藏公路。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宇宙与生命的尺度。人有多大?在城市里,你会觉得人特别大,你可以做一切;但同时你也会觉得很渺小,旁边有这么多的人,谁会听你呢?到了西藏,放眼望去只有你,你可以是最大的那个生物;但你又无穷的小,因为你什么都控制不了。
丁丁:关于大与小的思考让我想到了来古山居,一个藏在悬崖里的小建筑与万年冰川形成了极大的尺度反差。
戚山山:如果我们把来古山居放在城市里,它是一个很小的体量;但在来古这个环境下,它就有了自己的物理尺度。我经常说,来古山居就是要让建筑消失,建筑只是把人载到那里,人跟冰川那种强烈的关系就会放到无限大。
▲雅隆冰川前的来古山居
我会联想到灵隐寺的飞来峰造像,佛龛里的佛造像有大有小,千奇百态。有些佛的尺度很小,但当你心里映照到它,它就可以无穷大。我想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逻辑:你看不到山水真实的物理尺度,但当你心中有辽阔的山水,就可以在里面自由地遨游。
▲杭州灵隐寺飞来峰造像©戚山山
丁丁:我记得在松赞南迦巴瓦山居的卧室里,桌椅的比例特别舒服,坐着的时候不会遮挡看雪山的视线。而我们把窗户一拉,整个壮阔的南迦巴瓦山峰就横亘在眼前。
戚山山:一般的房间有六个面,我们会把面对景色的方位叫景观面,开一扇窗。然而,我希望雪山不仅仅是一个远眺的方位点,而真正成为我们一个完整的立面。设想,你的房间不受限于一个几十平的物理尺度,而是能够把其中一个面推到南迦巴瓦这座落差近5000米的高山脚下,雪山就是我们房间的一个面,房间可以把雪山拥抱回来。

因此我们室内的家具都是水平面的,让“视线的起飞”没有任何阻碍。

▲南迦巴瓦山居的卧室

你在房间里眺望山峰,视线就像飞机在顺滑的跑道上,顺着低矮的窗沿和平阔的农田,抵达南迦巴瓦山峰脚下,然后遇见我们的第六个立面——南迦巴瓦山,直上起飞。

甚至你的视线再往上走,可以飞到山尖,看到太阳。这时,你身处的建筑,和你所见的日照金山 ,可以融为一体。此刻,你处在一个时空的当下。

▲南迦巴瓦日照金山与满月©戚山山
丁丁:松赞巴松措林卡的墙面和家具运用了不同的绿色,深浅不一,您是怎么思考颜色方面的搭配?
戚山山:大部分建筑师喜欢黑白灰,我一直也是;来了松赞之后,才发现颜色的魅力,我开始不畏惧颜色,也更好地认识西藏自然中百般的色彩。
▲巴松措林卡卧室内的浅绿色墙壁
巴松措湖水的绿,你很难形容,因为它变幻无穷。所以我一直在观察巴松措湖水、周围森林、天际线的颜色,去看、去触摸,一点一点去感受。最后挑选颜色的时候,我用到了在城市里可能永远不会用的孔雀羽毛般的绿色,但放在这边就特别合适。
▲巴松措林卡公区的孔雀绿墙壁
丁丁:您是怎么理解建筑和时间的关系?松赞的建筑如果未来不是酒店,会怎么样?
戚山山:一般人画如古罗马的斗兽场或万神庙,大多居中构图,因为那是所谓“不朽”的建筑。但意大利画家和建筑师皮拉内西(Giambattista Piranesi)把宏伟建筑偏移,甚至淡出,让建筑不断被植物覆逐渐盖,不断被侵蚀,成为遗迹。而此刻阳光洒进布满植物的遗址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建筑与自然的轮回关系,在我看来更为不朽。
万神庙后视图》,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就像白玛多吉先生经常说此刻片刻,不为过去,不为将来,你有没有将此刻的体验存在在记忆里?在我看来,建筑如果是永存的,不是说它物质永存,而是说它在人们的记忆中永存。
丁丁:您说过之所以会选择做建筑,因为它是艺术和科技的一个完美结合,是一门百科全书。您怎么理解松赞审美的深层逻辑?
戚山山: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艺术是“为什么要做”?呈现「美」是我们做松赞的目的。
酒店的选址与风景、我们用的家具和器皿,这些是看得见的审美。我们为什么不用房卡,而是用叮叮咚咚的钥匙扣?为什么不用电动窗帘,而是需要走过去拉帘开窗?因为这些动作、触摸的感觉都是美的。我们的松赞员工、管家和司机,他们对你发自内心的微笑是美的。你在旅行中看到自然山川,是师造化,最后回归内心是师自心,这也是美。
▲戚山山在2024年松赞会员季分享松赞美学
我们松赞艺术和设计中心今年开始策划艺术家驻留项目,通过不同艺术家的眼睛、笔触、音乐和摄影等形式,去分享他们眼中不一样的藏地。我们也在系统地做酒店里藏品的纹样梳理、采集和归类,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画,植物、动物和吉祥的图案,之后会将它们编辑成册,也会运用到松赞的礼品、服饰、家具、家居和包装,让这些古老的美可以继续流动生辉。
丁丁:您觉得松赞的酒店和旅行体验有什么独特之处?
戚山山:在我看来,松赞是很多层级的博物馆。酒店本身是一个在地文化博物馆,你看我们的墙上挂着各种各样的老藏毯、唐卡,角落里摆放的佛造像和老家具,可能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你就像住进一个博物馆里一样,去感受在地的历史与生活。我们在香格里拉松赞林卡还有一个正式的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古老的物件与绘画。
▲松赞博物馆,松赞香格里拉林卡
当你在户外旅行时,你就走进了大自然的博物馆,里面的一切都是鲜活的,可以触摸、可以呼吸。我记得有个纪录片是讲一个村子里的小朋友,他就像个诗人一样说:“我在呼吸风景”,我觉得非常浪漫。
▲戚山山在来古山居通往波密山居的途中
旅行还可以调动你自己内心的博物馆。像我们在都市里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很少有时间去回忆过去的事与人。但当你旅行的时候,会慢慢打开你的内心博物馆,重新回看曾经的经历,再将新的生命体验收纳进人生卷轴中

📢 您还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豆瓣等泛用型app上关注「隐秘之门」。也可以通过邮件:yuhongjia@songtsam.com 联系我们,写下对我们的建议和期待,感谢您的收听。


亲爱的松赞家人,我们诚挚邀请您把「松赞Songtsam」设为⭐️星标。您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个精彩的松赞故事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戚山山、周默、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杜如松即兴笛子吹奏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Roie Shpigler《Glaciers》

松赞Songtsam
让这个世界的旅行更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