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松赞艺术中心成立及林海钟画展开幕

文摘   2024-08-15 18:24   云南  

▲ 雨后彩虹,远山青黛,一幅名为“巴松措”的山水画

6月中旬,林芝进入雨季,巴松措湖畔,几番快雨时晴。白玛多吉、林海钟、杜如松、戚山山……众人相聚,因松赞艺术中心成立、林海钟老师“西行记——藏东”山水画个展开幕。

几日经历,如一幅山水,身处其中,不见全貌,沉淀后方才回味,细细体会,冲和平淡,从松赞、艺术家与山水彼此的“相看两不厌”中,品出真意。

遂成此文,以分享当下。

不同于一般艺术发布会上的官方致辞与上台演讲,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山水画家林海钟、松赞艺术与设计总监戚山山,三人面向众人围坐,就像与老友相聚,彼此分享心得体会,每一位的发言都足够“开门见山”。
▲ 开幕式现场,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分享
松赞艺术中心的成立,以山水画家林海钟老师的“西行记——藏东”画展为开篇。山水画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脉,身为藏族人的白玛多吉,认为山水画中蕴藏的宇宙观,正与他希望通过松赞向大众传递的精神性相契合。
“我三十七、八岁以后的生命都放在了松赞上,无论做酒店还是做旅行,我关心是否有更多人通过松赞触及到意识和生命的本质。”
对白玛多吉而言,做松赞像是一场追问: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开始,科学家们通过科技的突破性发展,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以及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和探索,试图重新理解这个世界如何存在,甚至论证其存在的真实性。
但早在2500年前,释迦摩尼就思考过这个问题。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大脑皮层通过感官产生对万物存在的认知,构成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我们通过专注的练习进入禅定状态,以更安住的心,看见更广大的世界。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相由心生”。
白玛先生认为,山水画,和藏地的修行文化一样,是一条自古以来人们用于了解意识本质的快速通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的,而后两句‘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才是重点,表面是写中国画,其实是讲如何修行。读书、旅行,都是为了净化内心、了解意识的本质,让自己获得完全掌控自己生命的能力。”

 “这才是我们希望提供给松赞客人们的价值所在,做松赞艺术中心也是如此。我们与更多艺术家合作,让更多人在自己的文化传统里生根,获得启发。我第一个邀请的艺术家就是林海钟老师,因为我能从他的画中看出画以外的东西。我相信林老师可能马上让我们能感受到‘云开见山高,木落知风劲’,这也是董其昌说的。”白玛先生说完,笑着把话筒交给林老师。
林海钟老师点点头接着说,“刚才白玛老师在讲山水画的时候,非常有知见,他一定有修行的经历。是的,董其昌这句话讲的就是修行,他说如果你不修行,你的画是不可能画好的。”为何?他讲到由南北朝画家谢赫提出的中国画的绘画及鉴赏原则——“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第一个就是气韵,气韵是最难的,因为它无形,无形就有很多可能性。绘画就是从无到有,为什么我们说文之极是画,画之极是山水,因为山水没有常形,如何描绘?画的气韵就是画家的审美。董其昌这句话是在说,如果不突破你的气韵,如果不改变你的审美,你就永远在轮回当中。中国人对艺术的厉害之处在于把它当修行,提高自身格调,这就是文人山水画在做的事情。”
林海钟老师坦言,自己来西藏这么多次,就是在找突破的契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寻找契机的形式,是突破自己落于俗套的想法,突破自己以往轮回的状态,脱尽尘俗,自然呈现,明心见性。这才有意义,不断重复没有意义。”
▲ 林海钟老师在休登寺用水墨写生
十分庆幸,来过藏地不下十次的林海钟老师,终于在来松赞的旅行中找到了他的契机,才有了这次“西行记——藏东”山水画展。而林老师与松赞之间的缘分,在2016年就种下了。那一年,山山回国不久,她做了两个决定:第一,在中国美院读博,博导是获普利兹克奖的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澍,他与同为美院博导的中国画系教授林海钟老师是好友;第二,成为松赞的首席建筑师,与白玛先生一同拉通松赞滇藏线。
这次活动,就在她所设计的松赞巴松措林卡酒店举行。山山回忆,当年跟白玛先生走完整条滇藏线后,她把“山水”作为松赞滇藏线的关键词。如何通过人在山水间的动观经验找到建筑的存在定义,成为她的思考议题,而林老师的山水画论,让她找到破题之机。
山山讲到松赞建筑背后的山水观法:“来古是技术性难题,在4200米海拔悬崖上造房子,但建筑与山水的关系反而简单,是与冰川对望。南迦巴瓦是仰视,从两千多米的地面看七千多米的雪山,五千米的落差成就唯一性。巴松措非常难,置身一片青稞田,面向一片平湖,几乎零落差,如何在一片平坦中营造动观,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 俯瞰松赞巴松措林卡的全景,可见建筑、田野、湖山

我是在一片平坦中造山。”山山的手划过身后,把众人的目光也送到群山之间这片建筑群。“借用山水观法里的游走路径,以石墙为下,木墙为上,与湖边的高山森林呼应,彼此连为整体,跌宕起伏,又有庭院回廊,从室内到户外,层层叠叠,一点一点把人慢慢递进到山水面前。”

藏文化、建筑与山水画,它们之间因精神性而相连。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在山水间造酒店,山水画家林海钟,用纸笔画山水,倾注心力成就的作品,都是需要用心看见的“山水”。

展览就在巴松措林卡酒店“小小的”前厅,在松赞项目中心农面哥与松赞艺术中心策展人陈圆的合作下,原本的绿墙藏毯被胡桃木覆盖,挂上林老师的山水画。

陈圆说,除了动线设计,布展难度主要是打光,因为高原室外光强烈,有时镜面会反射窗外的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和画上松壑、雪峰、古柏、桃林,竟成互文。这也是一种独特的观展方式。 林海钟老师来到现场,评价了一句“像南宋的展”,陈圆悬着的心落了地。

👇🏻左右滑动,走进巴松措林卡看展


展览开幕,邀请林海钟老师的挚友笛乐家杜如松老师为大家现场吹奏一曲《鹧鸪飞》,配合用林老师作品制作的水墨动画,仿佛见到鹧鸪们在枝头顾盼,继而冲上云霄,辗转、翩跹,最后飞入白云深处……曲毕,林老师带领众人一同观展看画。

今年是农历甲辰龙年、藏历木龙年,林老师所绘的“西行记”正是一条白龙腾云驾雾,以身向西,仿佛要飞入旁边一片白茫茫中的南迦巴瓦峰。

松有蛟龙之姿,也是林海钟老师至爱。他遍访群松,从四川剑门关的皇柏古道,到九华山大花台的黄山松,最好看的还是家乡的天台松。我们眼中作为景观的松树,在林老师眼里却是灵气、德行兼备的君子。说到这里,他给众人讲了个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画松的小故事。

当年荆浩为避战乱,隐于太行,搜访奇松,绘数万本,成《异松图》。某日遇到年迈樵夫,对方见他画画,说:你画这么多画,可知何谓笔法?荆浩心想,一介山野村夫,也来跟我讲笔法?结果对方一眼看穿他的高傲,说:你岂知我哉?这下把他震住了,老老实实拿出《异松图》请教,樵夫一看,说:你画得不对。

接着他讲,松是什么?“势高而险,屈节以恭”,首先,它很高傲,势近云峰,但又很低调,枝垂到地面,和杂草灌木混在一起。“奇枝倒挂,徘徊变通。下接凡木,和而不同。“是有凌云之志的君子,又能周旋小人之间。老人将松树之姿与君子之德相比,荆浩大悟,遂撰画论《笔记法》,全篇写松、论松、赞松,对后代文人画家影响深远。

林老师说自己画的松属佳品,今年在西藏林芝看到的巨松古柏后,又有转型和突破,《松壑听泉》和《明月松间照》两幅画间隔不过2个月,水平已完全不同,第一幅画出了松的壮硕,第二幅则有荆浩笔下君子松的感觉。

▲ 左为《松壑听泉》局部,右为《明月松间照》局部

在现场看到林老师的画作,才知何谓“气韵生动”,站在《万山雪霁图》前,似有凛然雪气喷薄而出;看《南迦巴瓦峰》,如置身山前与其对望,又如入冬日山中,感枯木寒林之静;凝视《泠然听音图》,仿佛化作画中小人,在山丘、瀑泉、道观间云游;《五牛图》和《五马图》,见牛儿马儿们各怀心意;《偶得神仙》系列的西域僧人图,都是宋画里的罗汉样貌;那幅烈日疾风下绘成的《休登寺写生图》,被冻住的笔锋留下意想不到的笔触,成为冰川轮廓,林老师满意地说,“天造比刻意好”。

众人看得连连感叹,林海钟老师笑说,“我在画的时候,就一直想到刚才白玛老师说的修行和佛陀的各种经验,人进去,有气韵,笔法就能活,这是形以外的东西。我有一个真实体验,那就是画画的时候,我这个人不存在了。”他分享了一桩亲身经历的奇事,当年绘灵隐寺济公殿壁画,《火烧大悲楼》一笔笔画炎焰上涌吞没木楼,林老师突然迷迷糊糊看到火光从深处扑来,整个人瞬间窒息,似被热浪灼烧般呆坐良久无法动弹。

 林海钟老师绘制壁画及完成的火烧大悲楼局部

一旁的白玛多吉听后沉思片刻,说:“山山告诉我你来了西藏那么多次没敢画,我能理解你无从下手,因为它不是简单的一个素描。就像刚才我们说的,最后是要融汇到自己的心里,笔下这个风景不是我们能看到的风景本身,它是转化成林老师心底的意识,画的时候已经无我,这有点类似于禅修的入定。”

年初来松赞后,林老师也下决心,终于完成耗时近五年的4.6米长卷《西域仙山图卷》。画卷以《楞严经》开篇,连绵起伏的是他多年游历过的山川,长满了树的江南的山,只有草和苔的西北的山,还有敦煌的戈壁,藏地修行的山……都在其中。

“现代人获取信息,都是支离破碎的片段,而山水这套系统,是可以连起来的,这个传承没有断过,就像这幅画中,所有的山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天下只有一座山。”林老师把自己在山水画这条古老文脉里畅游的心法尽数分享给大家,他认为传承最重要,但心态要开放,亲自实证,并有取舍。

“传承一定要彻底地开放,不要保留,我教学生都是倾囊而出,希望他们提出异议,我也能学习,不断进步。这样人会变聪明,学习就是要不断地打开窗户,一开始打开一小扇,还有点生涩,然后一排一排地打开,这时候就突飞猛进。”在场也有林老师的学生,说起教学,林老师言语中多了期盼,而没有学过国画的其他人,相信也收获良多。

大家在观展感言本上写下心中感受,在此摘录几则:

“我很喜欢画册中的《芳草柳溪处》,柳枝之曲折坚韧,构图的留白与平行,草草带过的草甸土地,像极了我对林芝的第一印象。像是风追向右边,呼呼过耳边,青草湿润涌进鼻腔,好一幅柳林。”

——Kikiz

“不管风雨如何,季节如何,自然的美永远都在那里,用不同的色彩和你对话。你是停留在风景中还是山水中,看见山水的时候,有听见自己的心吗?”

——桃子

“我从未见过水墨中的藏东,高饱和度的色彩似乎是藏东特质。我一直很喜欢拍胶片,但在藏东却很少拍,总觉黑白胶片下的藏东太单薄。但林老师的画,寥寥笔触下的神山,依旧冷峻卓然。山河、沟壑、僧侣、牦牛,似乎所见另一时空的藏东。”

——梓辰


▲ 观展感言,请滑动翻阅,点击可看大图

在中国美术学院课堂外听到林海钟老师讲山水,这恐怕是第一回。有一位研习国画多年的松赞家人说几年前想报读林老师的博士,但名额太少没能如愿,没想到这个遗憾居然在松赞补上了。白玛多吉先生也和大家一起坐在台下,认真聆听。

这是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分享的听课感受:

我今天下午听了你的课,特别感动。你用大概不到12页的PPT,能把那么深奥的东西讲清楚。你看我是这么笨地做酒店,有一千多名员工,其实我也只是想给我的客人心灵上的价值。接下来松赞的酒店要开在扎什伦布寺旁边,还有夏布寺、萨迦寺、白居寺……这几个都是喜马拉雅文化的宝库,还有古格的壁画。我们先跟林老师把怎么看画学会,其实说到底都是为了学境界。

林老师的三堂课,以宗炳的《画山水序》入门,讲山水观法,从人眼的局限性进入山水世界,到“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山水之眼”;再从山水进入全盛时期的北宋画圣李公麟画马的故事切入,一幅胡人像与达芬奇素描自画像对比,让大家瞬间秒懂何为“温柔敦厚而不愚”;时光拉回上世纪初,在国画大家们轮番登场中,一窥西洋文化冲击下传统知识分子们的求索与变迁,继而叩问山水画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 
左为达芬奇自画像,右为明代画家李公麟五马图中胡人像
因篇幅有限,无法将课堂内容完整呈现,分享林老师课上的几段小句子:
山水画的讨论是从眼睛的局限开始。因为我们认识世界是从眼睛开始,眼睛一打开,世界就呈现出来。但山水恰恰是要告诉大家眼睛所看到的是局部的世界。
因为山水是非常大的,不是人的眼睛能看到的。所以你要了解山水,是通过思考、观察之后得到一个“理”:一个关于规律性的认知,把这个规律用到绘画里。这就是山水之眼。
绘画的方法来源于佛教。山水画学来自于佛理。狮之勇猛,金刚之威武,罗汉之威仪,菩萨之庄严,佛陀之具足。逐渐多了悲悯,但力量远超于前。如果反过来看,狮子变成宠物了。场景一变,一切都在变,说明没有确定的相。


西方对于绘画的基础教学是形像,要画得像。中国画的基础是笔墨线条,这是造型逼真的基础。只是一根线条,枯湿浓淡就能有空间感。哪怕没有那么多细节,轻轻一点,神态自现。
好看与力量结合,成为一个真正的美,跟生命自然规律是一致的。掌握了规律,外像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东西。董其昌有一段书论,说,王羲之就是颜真卿,颜真卿就是苏东坡。其实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是最本质的东西。你懂了以后,就可以让它活过来,这就是转世轮回。
董其昌讲南北宗,背后有一个生命的关照,画什么样的画是可以长寿、养生的。我们讲庖丁解牛,这把刀像没有用过一样,没有能耗。岁月如果在你的脸上没有留下痕迹,那才是养生。
文人画最核心是不流俗,这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我们现在叫创新。但我认为不是创新。我认为没有“新”。“新”的本质是你没看到过,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就是你的见识短浅。所以我说创新不是“新”,是有自己的审美和品味
每一个画家都是一部美术史,其作品代表了他们的美术史观。我用前辈的高人来讲真正的境界,而非我自己。

6月15日晚上的对谈长达两小时,但其实白玛多吉和林海钟老师只问了彼此一个问题。

Q 白玛多吉:林老师画了古人没看过的高山大水,从中国画历史上会不会形成一个特别好的突破?你到了喜马拉雅这个区域,个人的山水画事业会不会也找到一个根本的突破?

A 林海钟:

山水画的起点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世界有很丰富的层次,我们从哪个层次开始?这个其实是我们的选择,也是境界。

山水画的层次,从眼睛开始。它不讨论你的能力,而是考虑人的局限,从而进入一个层次,从不可能开始。

古人游过巴蜀,那是不得了的事,吹牛吹一辈子,他们不太可能到过藏地。画家到陈丹青他们这一辈,也到西藏开始画画,画人像、风景,一下子就出名了。

我十几岁学画,老师说山水画的难度,学一两年根本画不了,学十年,可能有点了解,画二十年,才能崭露头角。因为它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我1989年到敦煌,看了看西藏的方向,很多画家进入藏区,我知道那是一个宝库,但跟我没关系。

我还没弄明白山水,我要去游历三山五岳,树有多少种,皴法有多少种,我当时学画树学一年,学石头一年,合起来又一年。学了三年,还是没有概念,懵里懵懂,不知怎么回事。

山水画的历史就是每一种风格。北宋山水主要是在太行一带。到了南宋风格变了,因为景象不一样。各种皴法或者画派的呈现是由于地理环境形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没人画过西藏的山水。东海蓬莱,西域仙山,你不可抵达的地方,就有想象空间。

我来过那么多次西藏,觉得西藏不得了。但是我不敢开启,因为一旦开启,生命有限,可能一辈子都弄不完。也因为它太神圣。西藏,藏Zàng也是Cáng,相当于绿洲,不要去破坏它。

或许我们尝试来打开这个宝库的时候,会有一种新的面貌出现。但也取决画家的天分和参悟造化的能力。

文人画是通过绘画的状态来关照自己,了解自己问题所在,然后再提升。绘画就是修行的法门之一。改变自己的思想而获得突破的可能性。境界突破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你的绘画也发生了变化,这是中国绘画的逻辑系统。

画山水要有一只山水的眼,松赞的选址在人难以抵达的地方,松赞在藏地做了很多“桃花源”,让我进入西藏、画西藏成为可能,才有了这批作品,这次展览。

同样是把思想从“没有”化为“有”,化成一个现实,我觉得绘画还相对简单一点,因为一张纸,方寸之间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做建筑做酒店要比我绘画复杂多了。所以我看到白玛老师做松赞,在这样绝美的地方,大家待在这里有一种超然的静,仿佛和山水融为一体。这个太难了。

Q 林海钟:所以我也想问白玛老师,你是怎么来想松赞,又是怎么做到的?

A 白玛多吉:

在没做以前,想起来是特别难的。

我当年下决心来做第一个松赞是1998年,跟夫人说,她很支持,不到一个月,她让我打消念头,因为她知道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但我已经有主意了,因为这条路是有意思的一条路。1999年我回到家乡拍片,安排了弟弟、妹夫把我老家的一个院子拆掉,建了绿谷。

我走了20年纪录片的路,是想成为一个桥梁,能让更多内地的人了解藏区和藏区的文化。因为相互了解太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做松赞是希望更多的人到这个地方来。

藏族人,特别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参加盖房子,刚走路就在盖房子的地方玩了。每个村每年都有一两户盖房子,工地变成小孩子们最爱去玩的地方,去看大人们在那热热闹闹干活,所以我对房屋结构、怎么盖有概念。

松赞最开始的六家酒店都是我设计的,手工画图,学电影要学蒙太奇,这个词是从建筑学来的。要有抽象思考能力,在心中能搭出具象的模型,在其中游走。

通过佛法对生命有一定领悟的时候,我找到了真正作为一个人的意义,找到生而为人的价值的方向。这也来自佛法里最核心的东西——利他精神。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说:所有世间乐,皆从利他生,所有世间苦,皆从利己出。我翻译成现代汉语:世间所有的喜悦都来自希望他人快乐,世间所有的痛苦都来自希望自己快乐。

当有了这个领悟的时候,生命就特别有意思,也找到了最根本的价值,也有了笃定和信心。只要按照这个运作规律去办事情,努力去实现利他的事业,我觉得没什么做不了的事情。

马斯克要把人类迁徙到火星上去,这不是他这一辈子能做的事情,你说呢?但是即使他这一生做不了,他也在朝这个方向去走。那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不过就是把酒店盖到喜马拉雅山上去了。

六月中旬的巴松措,在烟雨蒙蒙、晴光潋滟的湖光山色间,我们除了看展和听山水课,也一点没落下吃喝玩乐游山玩水。

在巴松措的曲尼卡酒吧里,“诗酒趁年华”的聊天酒会上,大家围着林老师聊天,林老师呢,不时看向隔壁灯火通明的前厅,那里有他的画,和一派暖意。

巴松措林卡行政总厨张悦设计呈现的“山水知此味”主题晚宴,用食材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作:青苔松果装点的莽原高山,蓝色湖面旁围着白色哈达的玛尼石……

正准备上课,忽然雨停放晴,林海钟老师手一挥,去湖边走走!于是大家穿过青稞田和油菜花,见湖水碧蓝,云雾弥漫,雪山将出。杜如松老师在高山平湖边吹奏一曲《莲台凝香》,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巴松措七兄弟村的转湖步道,有清溪与碧湖在旁,松萝垂髫,悠悠慢走,因为春夏之交,一路见到好多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甚是可爱。

最后一日,来到群山之间的松赞百巴帐篷营地,一场荤素搭配的户外BBQ让人大快朵颐,用野草莓点缀的甜点盘美得像童话,开一瓶红酒庆祝旅行的圆满。

饭后在丛林里穿越,牧场上漫步,体会开门见山的畅快,还能偶遇牧民人家。

林老师在离开巴松措前一晚,看着窗外天色暗时与远山隐为黛色的湖面,动笔画了一幅黑白水墨。先画山体,再渲染山间云朵,大片的留白是湖面与天空,细细勾描出湖边松树,再扫到近处的田野。

这是林老师留给巴松措的即景之影,这一刻,山水乃是永恒。


松赞全国客服电话

400 0000 830

周一至周五 9:00-21:00 

周六、周日 9:00-18:00



文|昙子
设计|付琳、秋刀鱼

图 | 林海钟、陈圆、戚山山、周默、杨涵宇、Ran、尔玉、金伟琦、周默、杨涵宇、桃子、梓辰、昙子,及松赞旅行官方提供

特别感谢:巴松措林卡酒店总经理托青及各位为活动提供支持的松赞同仁






亲爱的松赞家人,我们诚挚邀请您把「松赞Songtsam」设为⭐️星标。您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个精彩的松赞故事

松赞Songtsam
让这个世界的旅行更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