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届「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由艺文力和大地学社共同发起,联动「艺文目的地集群」中17处地方文旅目的地向全社会发出艺术驻留邀请。通过「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创作者们将有机会与各驻留目的地相遇,为在地提供一个支点、一个引发可能性和想象力的时刻。
驻留艺术家
Resident Artists
与艺术家的对话
Question and Answer
Q=艺文力
A=张逸飞
Q: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A:以好奇和玩乐为动机的创作者,也是西安桌上gallery的创办者之一。
Q:您平时关注什么方向的艺术创作形式和艺术主题。
A:关注大多是与纤维材料与软雕塑有关的艺术形式,近几年也因为做器物艺廊的原因重新关注到手工艺的创作。
Q:驻留是个远离原有环境的过程,这样的尝试对您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A:暂时放下以往熟悉的创作材料和工具,不去做预设,在这个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可能性,会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好奇心去探寻,与这里的人建立相互的关联。
Q:您一直关注的艺术家是哪些,原因是什么?
A:有在关注几个与贵州手工艺相关的创作项目——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北京ATLAS工作室与naze naze团队参与的黔东南大利织物项目、布言布语品牌旗下的Mengji Nongga工作室和雀亦品牌的三娘扶贫车间都在尝试将传统手工艺与商业链接。抛弃工业生产方式的纯手工制作对于习惯便捷与效率的现代人来说大概是一种反常,但对老一辈人又太过于平常,也许与品牌或创作项目的结合是留住手艺的一种可能吧。
图片来源碧山工销社公众号
Q:下一步的创作计划。
A:多走走、多玩玩儿,没有特定的计划,随时迎接着变化。
在地文化元素
Local Cultural Elements
“走”
尽管龙塘村外的水泥路已经通车好多年,但行走依旧是老辈人最熟悉安全的出村方式,他们口中与隔壁村的距离是脚程量出的时间。山路弯绕,近些村子的距离是往返4小时。
“唠”
村里互通消息靠“唠”,村子不大,但村里的事可以唠一辈子。农闲时姐姐们聚在一起做刺绣,一边摆弄针线一遍闲聊。哪家会编绳,谁家明天有车去县城,哪户收稻谷的机器可以借、村志里的传说都能唠出个眉目。
“斗”
也许是苗族历史中经历的战争和迁徙,尚武的精神也一直留存。斗鸡是日常,斗牛是节日。交往时随和亲近,但总感觉他们身体里有股隐隐的力。
驻留手记
Resident Diary
Date:
9/6
再云找到村里的奶奶编草鞋,去年抽的糯米稻芯,早上上山新砍的藤条,被时间淘汰的老手艺让我们聚在一起。奶奶端来温热的甜酒,半碗已经让人上头,听不懂的苗语变成了歌谣。她们是爱美的,不会闪躲相机的镜头,换上觉得美丽的衣服,被称赞时开心的笑,一起变成了小姐妹老姐妹.
Date:
9/12
吃新节过后稻子慢慢变黄,一年的劳作在一两日内收获,新打的稻米散着淡淡的香气。大哥坐在一旁休息,折了稻秆做成小口哨,说是小时候跟着大人们收稻子,父亲教会他做的玩具。前些天和刺绣的潘姐姐聊起来说,还是家里的饭吃的饱,一碗新米就顶够打工时外地的三碗。
离开时,留下一句话
Please leave a note when you leave
“
把手弄脏
”
驻留艺术家
Kiiss Shao
自由摄影师、艺术家
严芳
自由摄影师
韩佳希
创作者
黄再云
手艺人、艺术家
姚清妹
艺术家
张逸飞
艺术家
颜瑞
艺术家
张敏
Ark. MNAL 挪威注册建筑师
ZOZO Studio 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按首字母排序
左右滑动查看17个艺术驻留地
申请成为「驻留艺术家」
加入「艺文创作者集群」
请发送以下信息至邮箱 official@ac-ing.com
1.姓名
2.个人微信、联系电话
3.个人或团队履历word
4.作品集pdf
申请成为
「驻留目的地」
可添加驻留项目小助手微信
并发送以下信息
1.地点名称
2.地点相关资料介绍
3.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
申请成为
「特别单元」合作机构/品牌
可添加驻留项目负责人微信
进行详细咨询
延展阅读
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9月抵达艺术家预告
大地之书·驻留手记|陈观铃在云南怒江寄·雾里村(Vol.20)
大地之书·驻留手记|盖琦正在陕西留坝隐居乡里·楼房沟(Vol.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