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届「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由艺文力和大地学社共同发起,联动「艺文目的地集群」中17处地方文旅目的地向全社会发出艺术驻留邀请。通过「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创作者们将有机会与各驻留目的地相遇,为在地提供一个支点、一个引发可能性和想象力的时刻。
驻留艺术家
Resident Artists
与艺术家的对话
Question and Answer
Q=艺文力
A=韩佳希
Q: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A:我叫韩佳希,出生并成长于贵阳,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本科,同校和苏黎世艺术大学联合双硕士学位(视觉艺术和跨学科研究)。现时常往返于瑞士,香港和贵州。
Q:您平时关注什么方向的艺术创作形式和艺术主题。
A:目前我的创作介乎工艺和当代艺术之间,跟蜡染有关。蜡染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的一个传统工艺,广泛存在于中国、印尼、印度和非洲等地。我通过研究蜡染图案在不同地区间的流传,探讨文化交流及西方殖民历史。同时,我也关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蜡染工艺,将个人叙事融入其中,试图构建一个超越地域和时间界限的创作领域。
Q:驻留是个远离原有环境的过程,这样的尝试对您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A: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贵阳人,我小时候常常去周边的苗寨,平时也住在贵阳郊区的农村。近年来我时常在国外生活,驻留的这段经历既唤醒了我对家乡的怀旧回忆,又带来了许多新奇的发现。在这种怀旧与新鲜感的碰撞下,我更加敏锐地观察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以及风俗、生活物件和景观中那些以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
Q:您一直关注的艺术家是哪些,原因是什么?
A:今年去世的日本型染大师柚木沙弥郎,他的作品散发着质朴童真的亲切感,这是我在蜡染创作中一直追求的风格之一。
Aboubakar Fofana 是一位手工艺者、艺术家和教育者,他通过探索西非传统中的蓝靛染料,揭示其灵性与治愈性。他将西非的蓝染传统重新叙述与传承,作为对殖民历史的批判,同时引发人们反思西方主流思想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Tacita Dean 是一位以影像为主的艺术家,许多作品都涉及历史研究。她的影像作品充满诗意,让观众沉浸在她所营造的时空永恒之中。我特别喜欢她关于海的系列作品。
Q:下一步的创作计划。
A:紧接着我在瑞士的一个图书馆有驻地项目(Bibliothek Andreas Zust),由一个已故瑞士艺术家的藏书而建立的。我将结合图书馆里关于麦田怪圈和其他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书籍,融合我对苗族蜡染传统纹样的研究,深入探讨图像中的宗教性和原始性,挖掘这些神秘符号与自然、精神世界以及人类表达之间的深层联系。
驻留地图
Resident Map
驻留地图
金色的蛇
第一天在进龙塘村的路上,我在一片竹林里,看到了一条盘绕着的金色物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距离很远,加上竹叶的遮挡,我无法判断到底是蛇,水管还是发黄的叶子拼凑出的形状。
第二次经过时,那个金色的条状物已经消失,或许是黄色的叶子重新排列,拼凑出了另一种形状。之后每每经过那里,我都会停下来仔细观察。当然心中隐隐带着一丝畏惧。
在驻留的最后一天,我都没有好好告别同行的艺术家们就离开。不久后其中一位艺术家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段黄色大蛇的视频,不知道这是不是那条我第一天看到然后就消失的蛇呢。
龙井
龙井的亭子修得很漂亮,三面环绕着井,将其笼罩在阴影中。井里游动着几条小鱼。我低头看着井水,一抬头猛然发现墙上贴着符,井前的树上也粘着几根鸡毛,这突如其来的神秘气息让我吃了一惊,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在书里读到的苗族巫术文化的存在。
游方长廊
游方是谈恋爱的意思。我第一次读到这个词是在苗族的神话里,“蝴蝶妈妈和水泡游方”。和村民海发聊天时,我们了解到过去其他村子的年轻男子来到龙塘村时,会通过“打哨子”来传递信号,村里的姑娘们听到哨声后就会出来,在游方长廊上与男孩们认识、聊天、对歌,挑选心仪的对象。但如果男孩直接去姑娘家,便会被大家追打:游方长廊是唯一允许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
龙塘边的长廊
我们坐在龙塘边的长廊里,问海发是否还存在放蛊一事。海发说,放蛊是以前的事,现在没有了。那些能够放蛊的人拥有祖辈传下来的能力,如果不把蛊放出去,自己会感到不适。如果有人中了蛊,就需要找鬼师来解。我们问中了蛊是什么感觉,海发说就是浑身不舒服,有人形容好像肚子里有虫子在乱窜。
枫香树
以前我读到枫树对苗族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榜妹榜留(译作蝴蝶妈妈)在枫树中诞生,而《山海经》中记载蚩尤战败后,他的枷锁化作了枫树。苗族先民决定是否在某地定居时,会通过种下一棵枫树来判断,若枫树能存活,他们便留下。我不确定龙塘村的先辈们是否也按照这种方式做出了驻扎这里的决定,但我留意到村子里确实有很多枫树,上面挂着“古树”的牌子。
地上的青苔画
村里的水泥地上印着一些鸡鸭鱼虾,瓜果蔬菜,和一些小动物的简易图案,让人会心一笑。据说这些图案是前几年用模版在水泥上印制的。在某个角落,这些凹陷的图案由于长年积水,滋生了不少青苔,乍一看像是青苔拼成的花朵、牛以及一些难以辨认的动物形状。
在地文化元素
Local Cultural Elements
“稻作农耕”
尽管我这次来到龙塘的初衷是探寻传统手工艺,但我发现许多传统技艺如今已经历过断层。现在经营染坊的姐姐,也是通过外出培训才学会蜡染和刺绣。在龙塘村,稻作农耕文化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常常与挑着刚割下的番薯藤用来喂猪的村民在窄窄的田坎上擦肩而过,也见证了打谷子的农忙时节,还尝到了美味的稻花鱼。
“巫术文化”
龙塘村依然保留着巫术文化。苗族的巫术文化不完全等同于封建迷信,而跟宗教,艺术,神话,语言等都有着联系。在村里的龙井、村民家门上和树上都能看到符咒和鸡毛,象征着祈求鬼神庇佑,祭拜自然界的神灵。村民们在遇到重大事件或生病时会请鬼师,鬼师不仅能推算命运、做法事、祭拜鬼神,还掌握着苗医知识,为人治病。酬金一般为“十二”的倍数。我问过一些村民为何是十二,大家都答不上来,我猜想可能与苗族神话有关:蝴蝶妈妈和水泡生下的十二个蛋。
“龙和狗”
龙塘村与龙和狗密切相关。每逢辰日和戌日,村民们会去雷山县赶集。据传说,村民的祖先因两条狗追逐两条龙,最终来到了龙塘并定居下来。村子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龙飞走后,山体坍塌,掩埋了村里的五个水塘。村里有龙井和龙蛙石(据说龙变成了一块青蛙形的石头),而最隆重的节日是招龙节。村民们普遍养着白狗,每次我遇到去田里干活的人,身边总是跟着一条狗。
驻留手记
Resident Works
在驻留期间我做了6副蜡染,每一幅画的图案都跟龙塘村有关:
-不同形状的草帽
-村民为了覆盖木房的灰色水泥基底,画上去的棕色木纹
-豆角
-不同农具
-龙(雷山苗族衣袖上龙的形象)
-狗(施洞刺绣狗的形象)
来染坊的人有村民也有游客,有的说我画的草帽像山,木纹像梯田。有的发现我竟然把豆角作为内容而被逗乐。我的本意也是将一些轮廓大致画出来,留给大家猜测的空间。
在我驻留的最后一天,恰好遇到一家人在起木房子。全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男性们齐心协力拉起房子的框架,女性们则忙着准备饭菜,旁边摆满了糯米、鸡蛋和蔬菜。我原本在稻田里拍摄自己制作的蜡染,临走时看到阿姨们聚在一起说笑,鼓起勇气请她们拿着我画的蜡染一起合影。
离开时,留下一句话
Please leave a note when you leave
“
龙塘山房的英文名字是
Long Tang Dream Land
驻留那段时间,
竹林里金蛇若隐若现的身影,
每天早晨迷迷糊糊醒来时
眼前腾升的雾气,
使得我的睡眠里
充满着各式各样奇怪的梦境。
我想是否在这段时间里,
我受到了这片土地的“蛊惑”。
”
驻留艺术家
Kiiss Shao
自由摄影师、艺术家
严芳
自由摄影师
韩佳希
创作者
黄再云
手艺人、艺术家
姚清妹
艺术家
张逸飞
艺术家
颜瑞
艺术家
张敏
Ark. MNAL 挪威注册建筑师
ZOZO Studio 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按首字母排序
左右滑动查看17个艺术驻留地
申请成为「驻留艺术家」
加入「艺文创作者集群」
请发送以下信息至邮箱 official@ac-ing.com
1.姓名
2.个人微信、联系电话
3.个人或团队履历word
4.作品集pdf
申请成为
「驻留目的地」
可添加驻留项目小助手微信
并发送以下信息
1.地点名称
2.地点相关资料介绍
3.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
申请成为
「特别单元」合作机构/品牌
可添加驻留项目负责人微信
进行详细咨询
延展阅读
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9月抵达艺术家预告
大地之书·驻留手记|叶巨在云南迪庆·既下山(Vol.21)
大地之书·驻留手记|陈观铃在云南怒江寄·雾里村(Vol.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