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书·驻留手记|孙纪元在陕西留坝隐居乡里·楼房沟(Vol.17)

文化   2024-11-19 19:32   北京  





2024年,第二届「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由艺文力和大地学社共同发起,联动「艺文目的地集群」中16处地方文旅目的地向全社会发出艺术驻留邀请。通过「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创作者们将有机会与各驻留目的地相遇,为在地提供一个支点、一个引发可能性和想象力的时刻。






驻留艺术家

Resident Artists




孙纪元


策展人,研究者,摄影师

他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媒体系(2018)和视觉文化系(2019),并在英国南安普顿获得了英国皇家帆船协会RYA日间船长证书(2020)



作品


“寻找海洋亚洲”展览现场,2022,上海外滩美术馆



作品


海岸能源基础设施的再生,银盐摄影,2023-






与艺术家的对话

Question and Answer

Q=艺文力

A=孙纪元




Q: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A:文艺工作者,最近几年主要做一些策展、研究和摄影的工作,洄游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之间。



Q:您平时关注什么方向的艺术创作形式和艺术主题。

A:媒介上主要关注影像、社会参与式艺术,主题上关注海洋、自然、社会活动、能源转型。



Q:驻留是个远离原有环境的过程,这样的尝试对您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A:最近几年,因为研究主题的原因,我不停地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作和实地探访,最北去过渤海莱州湾,最南去过广东阳江。但我从来都没有来过胡焕庸线以北的中国,从某种角度上说,我的经验和视角也很局限。这次来秦岭留坝,是一次直接重新激活感知的过程。



Q:您一直关注的艺术家是哪些,原因是什么?

A:有一些最近几年已经在我的关注中去世了,比如Jean-Luc Godard;有一些还没有去世,比如Jone Jonas和Francis Alys。喜欢他们在生命里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精力,不断尝试新事物,并且能够很好地转化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Q:下一步的创作计划。

A:我今年获得了单读x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气候行动者2024创作资助,会在10月前完成一篇有关中国海上风电的非虚构写作,也会继续顺着这条线索尝试其他媒介的创作。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开始关注能源转型、气候叙事而进行创作,因为这的确已经触及到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将来也有可能做一个相关主题的策展项目。






驻留地图

Resident Map



驻留地图






在地文化元素

Local Cultural Elements



“真真假假”


我对秦岭留坝地区历史遗迹的一开始怀抱很大的期待,发现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都在留坝和古蜀道发生。而我实地到达后,一开始看了一些商业开放的景点,反而对当下遗存有一些失望情绪,但也引发了我之后的追问。


比如现在紫柏山下作为旅游景点的张良庙,实际为清康熙年间汉中太守滕天绶下令建造而成,并非所谓东汉张鲁为纪念先祖张良,而在其当年隐居辟谷的紫柏山修建的“汉张留侯祠”原址。根据清道光年间贺仲瑊、蒋湘南撰写的《留坝厅志》所写:


“岂知侯初从汉王至褒中时,未曾辟谷,及功成辟谷,为吕后强食而卒,不闻远居深山在七八百里外。《华阳国志》、《水经注》、《太平寰宇记》诸书皆好奇,往往载神仙之事,而于此山皆不云留侯曾居,是此说乃起自近代也。洋县有子房山,徽县凤凰山有留侯洞,皆传为辟谷之处,可见附会之说不一其地。特谰语虽云无稽,而讹传亦必有因。《水经注》云:“浕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于今民事之”。浕水者,今沔县之白马河也。张天师者,汉张鲁所立。鲁祖陵、父衡,皆造作道书以惑巴汉之民,谓之“天师”。道民奉其道,必祀天师堂,所祀不知何神,以意度之,殆留侯也。道藏有《张天师世家》八卷,其始祖为留侯,九传而至张陵(道家呼为张道陵,非《后汉书》之张陵)。“天师”之名自陵起,陵既以鬼道惑人,而托诸留侯,传至其孙,必率奉道之人,祀其先祖,而立留侯主于天师堂中,亦自然之事也。子房山、留侯洞与此山之留侯庙,盖皆汉代天师堂之遗迹;后人不得其有庙之故,遂凿为辟谷之说,讹以传讹,无人是正。《道书》又言:“巴汉间天师堂数百所”。是时,凡奉道之地,皆立天师堂,其存于今者,惟此三处耳。”


可见全国所谓的数百个张良庙,极大可能是东汉时期张陵和张鲁为了传播其五斗米教所设立的天师堂的误传。后世各方以利益出发,塑造出一套牵强附会、以讹传讹的叙事。如今,褒斜道等承载了无数历史典故的古蜀道栈道也早已腐朽,游客也只能看到石壁上一排排的孔洞。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秦岭巍峨,就沉默地旁观一切发生。




“生态修复”


在驻地期间,我们还自发探索了楼房沟尽头的废旧矿场。这里曾经在00年代初期开始开发,承包商用雷管炸裂山体以挖掘隐藏在其中的蛇纹玉矿脉,后在七八年前因为保护秦岭的政策而停工。现在绝大部分的矿洞已经被人为掩盖,矿洞前面的道路铺满了矿洞开采时的岩石碎片,山体上保留着仿佛巨人的刀斧劈砍过一样的痕迹。蛇纹玉,作为一种变性超基性岩,也记录着秦岭山脉漫长的造山带演化过程。经过多次陆内变形、岩浆活动、挤压隆升之后,秦岭才成为如今中国南、北方地理、气候和动植物的天然分界线。矿洞停工之后,在原址也种植了很多小树苗,试图复原自然。但在暴雨和山体滑坡的影响下,很多树苗也被冲出了土地。在气候变革时代,如何更高效地在秦岭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也许可以是每个拜访留坝的人在享受度假之外思考的课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观星识历”


留坝地区位处秦岭深处,在气候宜人的同时,其夜晚光污染指数普遍在二级,远远低于至少四级的市区和城镇。这表明留坝非常适合夜观星空。而远在“汉”成为中国国家和民族的代言之前,在中国古代的认知中,因为头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走向相同,于是将银河称之为“星汉”“天汉”“霄汉”。留坝是目前离汉中最近的最观测星空的地点之一。在唐代一行的天文堪舆学说中,秦岭更成为划分华夏山河两戒分野的界线。明末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北天极” “北辰” “四象”,这些已经被都市生活淡忘的中国古代天文观念,可能最早的诞生也与汉地的人类生活有关。天体与时间的关系,观象授时,也一直影响着中国历法的演化,影响着普通人以何种秩序和规律开展日常生活。








离开时,留下一句话

Please leave a note when you leave



保持好奇心,

继续追问。














驻留艺术家



刘莉

自由摄影师


盖琦正&孙凡茜

艺术家组合

李尧瑶 

Li Yaoyao

艺术家


天龙

拥有建筑学背景的艺术创作者,跨学科设计师


徐婉茹

艺术家


尘垦建筑

Atelier Ashitecture

装置艺术、建筑设计团队


单晓明

艺术家



李昢冉

艺术家


*按首字母排序








左右滑动查看16个艺术驻留地






 申请成为「驻留艺术家」

 加入「艺文创作者集群」

请发送以下信息至邮箱 official@ac-ing.com 

1.姓名

2.个人微信、联系电话

3.个人或团队履历word

4.作品集pdf




 申请成为 

「驻留目的地」

可添加驻留项目小助手微信

并发送以下信息

1.地点名称

2.地点相关资料介绍

3.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




 申请成为 

「特别单元」合作机构/品牌 

可添加驻留项目负责人微信

进行详细咨询








 延展阅读 


大地之书·驻留手记|李尧瑶在陕西留坝隐居乡里·楼房沟(Vol.18)


大地之书·驻留手记|盖琦正在陕西留坝隐居乡里·楼房沟(Vol.19)


大地之书·驻留手记|李昢冉在陕西汉中隐居乡里·汉水谣(Vol.29)



艺文力
研究与实践「人文艺术与时代精神」在当下的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