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届「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由艺文力和大地学社共同发起,联动「艺文目的地集群」中16处地方文旅目的地向全社会发出艺术驻留邀请。通过「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创作者们将有机会与各驻留目的地相遇,为在地提供一个支点、一个引发可能性和想象力的时刻。
驻留艺术家
Resident Artists
与艺术家的对话
Question and Answer
Q=艺文力
A=盖琦正
Q: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A:我是盖琦正,是一个视觉艺术家,也是TTTB Artist-Run Space的成员。
Q:您平时关注什么方向的艺术创作形式和艺术主题。
A:我的关注点围绕桌面游戏的视觉研究、DIY水上漂浮物和家族史研究。
Q:驻留是个远离原有环境的过程,这样的尝试对您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A:我希望能对当地的历史记忆与人文现状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工作坊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不同文化背景能带来很多新的视角与观点的碰撞。
Q:您一直关注的艺术家是哪些,原因是什么?
A:我很喜欢日本关西的一个艺术团体The Play,他们的项目一直涉及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不寻常的事件,例如乘坐巨大的泡沫塑料筏沿河而下,带羊进行公路旅行,在山顶用原木建造一座塔楼,以及只是等待闪电袭击。我比较欣赏The Play对于艺术事件的执行力,有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立马去做的决心和勇气。
Q:下一步的创作计划。
A:我对于留坝蜂箱的造型很感兴趣,例如棒棒筒,养蜂人为了模拟蜜蜂的生存环境会有避雨、防潮的设计,我会想做一本相关视觉研究的艺术家书。
驻留地图
Resident Map
驻留地图
在地文化元素
Local Cultural Elements
“天坦”
在爬紫柏山的时候,特有的天坦及山顶上的亚高山草甸都让我很惊喜,紫柏山的草甸远看连成一片,走进了却又是团块状的。记得快下山的时候突然一阵雾气扑面而来,我们在天坦的底部被雾气环绕,能见度非常低,摸索着逐渐下山,路遇几匹白马在路边吃草,真的像仙境一样。
“蜂箱”
我对留坝的蜂箱印象很深刻,这次驻留去了几个不一样的蜂场观察。养蜂人给我们介绍了传统的棒棒蜂巢的构造原理,包括顶棚的避雨,底部的防潮,将树干掏空模拟蜜蜂野外筑巢的环境。不过传统的棒棒蜂巢管理起来比较麻烦,现在也多采用模块化的方箱,用片状蜂巢板插入方箱方便后期维护管理。每次去蜂场都会被蜂箱丰富的造型和实用为主的民间智慧所吸引。
“蛇纹玉”
在楼房沟旁的一个废弃矿山上,我们一边捡着地上的蛇纹玉矿石一边观察矿山开采对生态与地形的改变,现在停止矿山的开采后在地上种了很多小小的树苗,它们被碎石包围着,头顶就是几十米的断层,人工爆炸过的切面与自然植被形成了很强的张力。和我们同行的也是一个本地的居民,他们家就是因为矿山开采迁去别的地方,他带我们看了几个废弃的矿洞。
离开时,留下一句话
Please leave a note when you leave
“
让我想起
去张良庙看到的一句话
“功成身退”
”
驻留艺术家
刘莉
自由摄影师
盖琦正&孙凡茜
艺术家组合
李尧瑶
Li Yaoyao
艺术家
天龙
拥有建筑学背景的艺术创作者,跨学科设计师
徐婉茹
艺术家
尘垦建筑
Atelier Ashitecture
装置艺术、建筑设计团队
单晓明
艺术家
李昢冉
艺术家
*按首字母排序
左右滑动查看16个艺术驻留地
申请成为「驻留艺术家」
加入「艺文创作者集群」
请发送以下信息至邮箱 official@ac-ing.com
1.姓名
2.个人微信、联系电话
3.个人或团队履历word
4.作品集pdf
申请成为
「驻留目的地」
可添加驻留项目小助手微信
并发送以下信息
1.地点名称
2.地点相关资料介绍
3.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
申请成为
「特别单元」合作机构/品牌
可添加驻留项目负责人微信
进行详细咨询
延展阅读
大地之书·驻留手记|孙纪元在陕西留坝隐居乡里·楼房沟(Vol.17)
大地之书·驻留手记|李尧瑶在陕西留坝隐居乡里·楼房沟(Vol.18)
大地之书·驻留手记|李昢冉在陕西汉中隐居乡里·汉水谣(Vol.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