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SIBCS丨马飞教授:借鉴TNBC经验,全方位思考和探索乳腺癌免疫治疗新模式

学术   2024-10-20 18:06   江苏  


前言


第十八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SIBCS)于202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呈现国际学者的国际视角的乳腺癌诊疗概述,也有中国学者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论述;既有大师们的精彩专论,也有青年学者的风采展现。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分享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中的进展与应用前景。



医脉通: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如今已进入乳腺癌的临床实践,特别是预后较差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领域。能否请您简要总结免疫治疗在TNBC中的应用现状?


马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癌是一种需要基于分子分型进行分类治疗的复杂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对于TNBC患者,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治疗效果有限,但免疫治疗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新的契机。TNBC由于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征,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的潜在受益人群。


目前,临床研究已经在TNBC领域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尤其是在晚期一线治疗中。研究显示,在免疫富集或具有免疫优势的患者群体中,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可带来近期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OS)的显著改善。


此外,免疫治疗的应用正逐步从晚期治疗阶段向围手术期阶段推进。特别是在新辅助治疗领域,不仅仅是TNBC,甚至在部分腔面型乳腺癌患者中,免疫治疗的介入也显著提高了近期有效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在TNBC患者中,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序贯免疫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pCR率,还改善了无事件生存期(EFS),且OS显示出改善的趋势。


展望未来,免疫治疗的前移将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辅助治疗阶段,如何进一步发挥免疫治疗的作用仍然是当前众多临床研究的重点。我们期待未来的研究能够为这一领域带来更多突破性的成果。


总体而言,TNBC为免疫治疗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未来也有望应用于其他乳腺癌亚型的治疗中。


医脉通: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在乳腺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众多突出成果,为国内乃至全球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在您看来,哪些国内发起或中国科学家参与的临床研究值得关注?


马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在乳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探索相较于欧美地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首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以IMpassion 131研究为例,中国学者深度参与并通过对该研究失败原因的细致剖析,提出了前瞻性的解决策略与改进方案。这一成果不仅在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Cell上发表,还为未来TNBC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加强了国际社会对晚期TNBC治疗的信心。


其次,中国在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尤其是在PD-1和PD-L1抑制剂的研发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众多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这些研究为全球乳腺癌免疫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丰富了该领域的治疗手段。此外,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节拍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这一创新策略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同时该研究在2023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SABCS)上被邀请进行口头报告。目前,中国研究者正在积极推进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期待这一模式能够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推动相关治疗指南的更新。


最后,中国在乳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建立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乳腺癌免疫治疗相关单细胞组学和多组学数据库,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数据库将有助于解决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临床难题,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展现中国在全球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智慧与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在乳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不仅为国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全球乳腺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创新思路。


医脉通:免疫治疗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患者管理不同于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请您结合经验谈谈,目前乳腺癌的免疫治疗还有哪些临床难点,有何解决之道?


马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免疫治疗是在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它不仅借鉴了以往药物治疗的先进经验,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传统治疗模式的影响。免疫治疗具有其独特的药理学机制,因此我们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免疫治疗的伴随诊断需要及时更新。在化疗和靶向治疗的时代,肿瘤的状态、尤其是肿瘤细胞上特定靶点的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例如HER2靶向治疗显著依赖于HER2的表达水平;内分泌治疗则受激素受体(HR)状态的影响。然而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它不再直接针对肿瘤细胞或其特定靶点,而是通过调节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宿主的全身免疫系统甚至共生微生物(如肠道菌群)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免疫治疗中,优势人群的选择和伴随诊断的建立需要突破传统化疗、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的模式,构建全新的诊断体系。


其次,疗效评价体系应该得到补充完善。现有的肿瘤疗效评价体系主要基于化疗和靶向治疗时代的影像学评估标准(RESIST标准)。然而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RESIST标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局限性。例如如何准确区分假性进展、真性进展和超进展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误将真性进展或超进展判读为假性进展,继续给予患者免疫治疗,不仅无法带来临床获益,反而可能加速病情恶化。因此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需要更加客观、准确,并且能够实时反映患者的真实病情。


最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管理需要得到重视。免疫治疗通过调动宿主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这种机制决定了irAEs可能不仅局限于肿瘤局部,还可能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甚至皮肤和淋巴系统。因此免疫治疗的安全性管理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领域。我们不能简单地以靶向治疗或化疗的标准来评估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而是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以确保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时能够得到全面的监测和管理。


总之,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虽然借鉴了传统治疗的经验,但其独特的药理学机制要求我们在伴随诊断、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思考和探索。


专家简介


马飞 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

  •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

  •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入库专家

  •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

  •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委

  •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秘书长

  • 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专委会副主委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

  •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

  • 北京市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委会主委等职

  • Cancer Innovation主编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


编辑:Ryland

审校:马飞 教授

排版:Ryland

执行:Squid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肿瘤科
关注医脉通肿瘤科,快速获取国内外肿瘤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