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广角】加码加力促改革 “好地方”有好医疗

政务   2024-10-12 18:10   江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部署。“15个示范城市中综合评价位列第二,其中4个指标排名第一,3个指标排名第三。”这是2023年4月扬州市获批第二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示范项目后,晒出的首个成绩单,成绩背后是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辛勤付出,更是市人大以“作出决议+听取专项工作汇报+民生实事督办+专题视察”方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实践成果。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不足、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较弱……经历三年疫情防控,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尤为迫切和重要,新一届人大着眼长远,将这项内容纳入五年工作规划持续推进。只有基层网底筑牢了,健康管理服务、分级诊疗体系建立、疾病预防控制这些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任务才能落地落实。


2022年5月,市急救中心、核酸检测基地、景区健康驿站、明月湖方舱医院、邗江隔离点…… 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坚持调研先行,深入一线走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孔令俊提出,“要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推动民生工作、提升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实践水平的切入口,着力打造人大决议的精品案例。”6月,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本届人大首个实体性决议——《扬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决议》,明确2023年和2025年的阶段性目标,以及十个方面的具体举措。这份决议载着沉甸甸的民生期盼,近300位代表、17家医疗机构、10个部门参与了决议的起草、修改、审议等工作,勾画出扬州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巷总理”郑翔说,“我是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也是一名人大代表,我之前也提交了相关议案。”她认为,基层公共卫生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卫生服务站建设、家庭病床等等,事关文昌花园1.2万户居民,更事关近460万扬州人民。”


决议出台后,扬州市人大每年选择一项决议内容进行跟踪督促,听取专项工作汇报。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短板弱项基本补齐,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扬州人大用履职担当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朝着2025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标阔步前行。



民生实事项目有“厚度”又有“温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实事是群众提出来的最想办的事,近年来市人大持续加大民生实事项目督查力度。


“三医联动”、互联网医院创建……2022年至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类民生实事共36项。今年,市人大深入探索,健全“票决制+”全过程、全周期监督民生实事工作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全过程监督的工作意见》,推动政府督查和人大监督相联动、对口监督和专项监督相衔接、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相结合。同时,创新开展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与市人大代表面对面活动,现场交流民生实事实施情况,用“组合拳”推动民生实事“厚度”不断增加。



“一次挂号管三天”“安排志愿者指导老年人现场用自助机预约挂号”“依托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30个功能中心”……一个个实招硬招打通了群众看病就医的一个个难点痛点,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民生实事的“温度”。


新建3家急救站点是今年卫健委主办的民生实事。今年4月,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到江都区,对两家急救站点建设情况进行“突击检查”。“我们是一所老卫生院,这排平房有些年头了,现在临时腾让出来,作为急救站点,但是缺少维修资金……”在江都区丁沟镇,卫生院负责人面露难色。工委负责人立即与江都区政府沟通,当天协调解决了维修经费问题,在人大支持推动之下,全市急救站点由原先的48个增加至51个,“15公里急救圈”持续完善。我们感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唯有深入一线“望闻问切”、攻坚克难,才能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好地方”好医疗从何而来?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市考察调研时,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四年多来,扬州践行嘱托,从公立医院改革“小切口”入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让“好地方”好上加好。



“目前,一些中医院还缺少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专科创建有一定难度……”“收治病人的病种较为单一,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达到33%要求有难度……”在中医院,市县两级中医院院长们齐聚一堂,为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今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关于推进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示范项目情况汇报,“既要着眼验收考核,又要考虑未来发展 ,要以示范项目为契机,着力破解医改难题,切实提升医改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锴竑提出要求。


示范项目实施一年多以来,公立医院焕发新气象。“互联网+医疗推动我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管理服务,有效提升了日间手术效率,医院智慧服务达到四级水平,电子病历达到六级水平,为江苏省第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束余声颇为自豪。“作为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我们着力专科发展、改善就医体验、优化服务结构和加强医共体建设。项目实施以来,门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接近95%,药品和耗材占比明显优化,低于目标值,面向基层医院的影像诊断服务7×24小时开展近3万例次。”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王苇介绍。


截至目前,重大慢性疾病筛查149534人,农村建成40余家综合诊疗中医院,药学服务家庭3170户……一组组数据彰显出“好地方”好医疗的底气。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示范项目,扬州将用更多担当作为书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续篇。


供稿: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人民与权力杂志
宣传人大制度、 弘扬法治精神、 展示代表风采、 反映百姓呼声 、指导人大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