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被称为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我国每年新发卵巢癌患者5.7万,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死亡率居首位。因此,卵巢癌被称为“妇癌之王”。
1.目前没有明确的卵巢癌早期筛查手段
2. 卵巢癌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
3.每一位女性都可能患卵巢癌
4.卵巢癌通常在晚期才能被诊断出来
5.卵巢癌的症状意识可能帮助更快诊断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医师居杏珠教授指出,“卵巢癌的死亡率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第一位,这与其早期检出率低有关,超过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约75%的患者会在两年内复发,五年的生存率不到40%。”
为什么卵巢癌难以发现?居杏珠说,卵巢深藏在盆腔深部,正常情况下只有3×5厘米大小,一般体检查不到;同时,卵巢癌发病隐匿,早期没有典型症状,不易觉察,当进展到晚期才会出现症状,但也不具特异性,可能会出现如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水等,容易与消化道疾病混淆,如果到外科、消化科就诊,可能会贻误病情。确诊时,大部分患者的癌细胞已经遍及肠道、腹膜,有的出现腹水,很难彻底根除病灶,并且复发风险高。
更为悲观的一个现实是,目前仍没有比较好的筛查工具来早期识别卵巢癌。居杏珠提及,英国曾做过一项10000多例的卵巢癌大型筛查,采用B超和CA12-5指标筛查,虽然发现了一些早期病例,但是整体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提高,因此这一筛查方式并没有用于临床。
遗传因素是目前已知的卵巢癌最重要危险因素。除BRCA1/2之外,其他的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如ATM、BARD1、BRIP1、CDH1、PALB2、PTEN等,也被卵巢癌的指南和共识推荐用于进行遗传风险评估。
普通人群中卵巢癌的终生风险为1.1%~2%,而携带遗传因素的高风险人群中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高于10%,且发病年龄更早。
家族中有亲属曾患有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或者结直肠癌病史的女性,以及携带BRCA1、BRCA2 基因的女性患癌风险更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增加透明细胞癌、低级别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癌风险,及时治疗内异症可减低风险。此外,内分泌紊乱、不孕症等也会升高卵巢癌发病风险。
卵巢“活跃”排卵时,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因此,早发月经、推迟绝经以及不生育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更高。
电离辐射及石棉、滑石粉等化学物质接触等。
肥胖、吸烟、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大量摄入饱和脂肪酸、过低的蔬菜纤维摄入,都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
围绝经期是卵巢癌发病高峰期,这部分女性要定期体检,如果发现盆腔包块,要通过CA12-5、HE4等肿瘤标志物以及罗马指数来检查,若有异常,需要进一步通过阴道B超、实验室检查、妇科检查这三大检查相结合,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采取相应治疗方案。
长期使用激素替代品(尤其是超过5年)的女性,会有更高的卵巢癌风险。
部分人会出现月经紊乱,排便习惯改变,阴道异常出血,小便异常,出现尿频、尿急;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不明原因胃胀、腹胀、乏力 、消化不良、腹部疼痛、消瘦、腹部包块等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或体检超声提示可疑盆腹腔包块时,需要到妇科就诊,最好是妇科肿瘤专科。
卵巢癌隐蔽性强,传统检测手段难以早期探查发现。卵巢癌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25、人附睾蛋白4)、盆腔超声、妇科查体等,但这些筛查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卵巢癌早期发现困难,但不代表要放弃癌症早筛策略。定期体检和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卵巢癌。
诊断卵巢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1、体格检查:就诊时,医生会进行全身检查、腹部检查及三合诊检查,了解盆腹腔情况。
2、抽血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测: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HE4等肿瘤标记物。
3、影像学检查:B超、盆腹腔CT、MRI、PET-CT等。
4、还可通过抽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查找癌细胞。必要时可通过腹腔镜直接观察盆腔肿瘤的外观、腹腔情况,并在可疑部位活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医师陈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建议,对于卵巢癌高危人群,从3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血清CA125和阴道超声联合检查。
居杏珠教授指出,如果直系亲属患有卵巢癌或乳腺癌且携带有遗传性卵巢癌基因,家族中女性在35岁或40岁左右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如果本人携带BRCA1、BRCA2基因,可能要进行预防性卵巢切除,能够使卵巢癌的风险大大降低,有研究指出,可降低80%的发病风险。但是,切除性手术本身也会带来并发症,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来说,会出现更年期症状,比如内分泌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心理问题、生活质量下降等,需要在专业妇瘤科医生的评估下,做出最合理的预防、治疗以及长期管理策略。
卵巢癌一旦发现应尽早规范治疗。卵巢癌首要治疗是彻底切除肿瘤,这个手术范围大,难度较高,要到正规、有条件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诊治,手术做得不好,会大大降低治疗效果。
绝大多数卵巢癌术后还需补充化疗,避免或延缓复发。虽然卵巢癌总体治疗效果欠佳,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但如发现及时,治疗规范,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
近年,卵巢癌治疗取得重大进展,那就是靶向治疗,在手术和化疗基础上,有条件者加上靶向药物作为维持治疗,大大减少和延缓卵巢癌复发率和死亡率。
卵巢癌早期可行全面分期手术,切除肿瘤,部分转移患者可行肿瘤减灭术,最大程度地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若出现肠管、肝脏等转移,同时切除转移灶。晚期患者可行腹腔镜探查评估病情,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
除了癌症局限于卵巢的患者,其余患者手术不能根治卵巢癌,需要后续治疗。
早期患者可以保留生育功能。癌症局限于一侧卵巢的上皮性卵巢癌、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早期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经过妇科肿瘤医生全面评估,可考虑保留子宫及正常卵巢组织。
化疗是卵巢癌手术后最有效辅助治疗,除了癌症局限于卵巢的患者外,大部分需要化疗,其目的在于减少或延缓卵巢癌复发。根据肿瘤细胞类型选择化疗方案,上皮性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为紫杉醇+铂类。
国内国际指南推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初次诊断时进行胚系和体细胞突变检测。基因检测意义在于:
指导靶向治疗:胚系和/或体系BRCA1/2基因突变状态建议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BRCA1/2没有突变时,HRD状态可以提示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的获益程度。
帮助判断患者预后
帮助判断后代遗传风险:建议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进行BRCA1 和BRCA2基因检测,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评估预后,同时也为家族成员进行风险评估、随访和早期预防提供线索。
完成既定的化疗周期数,肿瘤得到最大程度缓解后,可行维持治疗,使患者保持受益,延缓复发。维持治疗药物有抗血管生成药、PARP抑制剂等。
复查时间:治疗前2年每3个月复查1次;后3年每3~6个月复查1次;5 年之后每年复查1次。
复查项目:妇科检查,肿瘤标记物(包括是CA125、CA19-9、CEA、AFP、LDH等),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CT、MRI、骨扫描、PET-CT等)。
随着卵巢癌早期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也不断提高,新的治疗方案不断应用到临床,为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提供坚实支持,改善了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每一位女性都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对自己身体上的变化要认真对待,对良恶性肿瘤都能早发现早治疗,让卵巢肿瘤不再危害女性健康。
声明:文案和图片来源于网络,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谢谢阅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