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体在各种发热因子的刺激下,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就会出现发烧的情况。人体出现散热障碍也会引起发烧。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常见于以下几种:
一、非疾病因素:
1、精神因素:人们在精神高度紧张、激动时,可能伴有全身发抖,产生过多热量,而由于交感神经紧张,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最终引起发热;
2、运动因素:剧烈运动会使人们迅速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尚未散发时,人体便会处于发热状态;
3、环境因素:若人们寒冷环境下食用过多热性食物,如牛羊肉,有可能出现发热的情况,进餐、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会导致体温偏高;
4、夏季低热:低热仅发生于夏季,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夏季身体虚弱,且多发生于营养不良或脑发育不全者;
5、疫苗接种反应:接种疫苗后人群可能会出现发热的全身反应,一般1-2天可以自行消失,属于疫苗的不良反应;
6、激素水平影响:女性更年期可能会因为体内激素的影响出现潮热现象,可在面部、颈部和胸部感觉到热意。月经期及妊娠期,由于人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引起低热。
二、疾病因素:
1、感染:病原体本身的成分、病原体的分泌物、因感染而坏死的组织,以及炎症反应时免疫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都会作为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人体采取加快分解代谢、寒战等措施产生更多热量,并收缩毛细血管,减少出汗等措施减少热量散发,最终导致体温升高;
2、组织的创伤与坏死:损伤、坏死的组织属于外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另外,组织损伤还会引起炎症,炎症发生时免疫细胞还会分泌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
3、结缔组织性疾病:出现免疫反应时,会产生大量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病变组织可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
4、皮肤病:皮肤可分泌汗液,另外皮下还分布广泛而密集的毛细血管。出汗及微循环都能有效的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当有大面积皮肤病时,皮肤散热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可引起发热;
5、循环系统疾病: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体内的热量需要通过血液传至体表的毛细血管,散发出去。心力衰竭等疾病可影响人体正常散热,从而导致发热;
6、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不但可引起肌肉颤动,产生热量,而且人体代谢会异常增强,也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导致发热;
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如脑出血、脑震荡、脑肿瘤、癫痫、安眠药中毒、中暑等,脑部的各种病变如累及体温调节中枢,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就会出现障碍,则有可能导致发热。
除了上述疾病外,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以及肝脏肿瘤、肠道癌症等疾病,均可引起身体发热的情况,应格外注意。若自身出现持续发热的情况,建议前往医院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明确具体原因。
那么正常成人发烧如何处理:
1、适当休息:患者需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让身体逐渐恢复,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进而抵抗感染。
2、补充水分: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发热时,身体会失去更多的水分,需确保多饮水、喝汤或其他补液饮料有助于保持水分平衡。
3、保持室温适宜:确保所在环境温度适中,不过度受热或过冷。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有助于身体舒适。
4、温水擦拭:使用温水在身体上轻轻擦拭,或者用冰袋或冷敷物降低体温,能起到较好的散热作用。
5、口服药物:必要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颗粒等。
声明:文案和图片来源于网络,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谢谢阅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