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我回母国
教中文
杨惠雯
[ 校友简介 ]
杨惠雯,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3届校友,现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外语学院担任汉语老师。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怀抱中,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孕育了无数热爱汉语、致力于文化传播的学子,杨惠雯便是其中之一。她的求学之旅和职场之路,如同一幅细腻而丰富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眼前。
学院记忆
传播中文,梦启华师
2021年,杨惠雯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学习。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对杨惠雯而言,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在海外搜索排行中,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专业名列前茅,这让她心生向往。而更重要的是,学院提供的线上联系方式——微信、邮箱等,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温暖。这种贴心的服务,如同桥梁一般,连接了她与华师大,也开启了她汉语教育的梦想之门。
在华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日子里,杨惠雯校友对每一门课程都充满了热情,对学术汉语课程,她深情地回忆道:“在俞蓓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考来产出学术文章,这个写作思路给我很大启发。”导师兰晓明的鼓励与指导,也如同一股清泉,缓解了她论文写作的焦虑,让她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成为了新的挑战。她严格要求自己,将每一天的学习计划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积极录制微课,作为当年唯一的国际学生参加汉语国际教育技能竞赛,获得个人优秀奖。她深知:“学问,要边学边问”,在学习期间她更加主动地去提问、去思考,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种自律与挑战的精神,不仅让她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更为她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丽娃文韵,悠悠深探
在校期间,杨惠雯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她曾亲临西湖之畔,漫步于湖光山色之间,细细品味着每一处景致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她还坚持参加汉风雅集书画研习营,通过一笔一划的软笔练习,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
从文献资源、论文库到图书馆藏书,华东师范大学的软硬件平台都为她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学院的人脉资源也让她受益匪浅。通过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她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视野,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正如苏轼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华师大,她跳出了原有的教学框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汉语教育梦想。
职场风采
毕业后的杨惠雯带着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积累的知识与热情,来到马来西亚沙巴大学,担任外语学院的汉语老师,续写着她与汉语不解之缘的新篇章。在这片热带岛屿上,用汉语编织梦想,将中华文化的精髓播撒到每一个渴望探索的心灵之中;用她的热爱,春风化雨、润育桃李,散发着润物无声的芬芳。
国际视野 创新教学
通过留学中国,杨惠雯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让她在教学岗位上如鱼得水,更让她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深入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与柬埔寨、智利等国家同学的探讨中,她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发现了口语带动班级氛围的魔力。这种视野的拓宽促使她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沙巴大学的课堂上,她巧妙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让汉字与口语并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让他们在汉语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放眼未来 灯塔引航
对于即将踏入国际中文教育行业的后来者,杨惠雯认为,热爱、专业素养与持续学习的能力是关键。热爱是前行的灯塔,它不仅包括对汉语的热爱,更涵盖了对教学和文化传播的深厚情感。专业素养则体现在扎实的汉语知识、教学技巧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上。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持续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在教新的一代。新一代一直是走在时代的尖端。如果我们的教学没有与时代一起进步的话,要么就是无法把这些知识更好的传达给我们的学生,要么就是即便他们学了,也不是最新的知识。所以我觉得要与时代并进,给学生最好最适用的教学。”杨惠雯如是说。
面对未来,杨惠雯有着清晰的规划。她深知,教育的道路永无止境,因此她渴望继续积累经验,未来在明确方向后攻读博士学位,以更深厚的学识回馈教育事业。如果有机会,她也希望回到中国继续深造。
寄语未来
在采访的尾声,杨惠雯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几点宝贵的建议。
她首先强调,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丰富资源。无论是浩瀚的图书馆藏,还是身边博学多才的老师与同学,都是助力我们成长、成就未来自我的宝贵财富。这些资源如同知识的海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汲取,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坚实后盾。
同时,杨惠雯也提醒学弟学妹们,学习应当有目标、有规划。她认为,学习不应是盲目跟风或漫无目的的,而应是为人生下一步做好充分准备的过程。同样,我们的学习也应配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未来规划,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让学习之路更加充满动力和意义。
结语
随着采访的圆满结束,我们仿佛跟随杨惠雯的脚步,经历了一段从留学中国到海外教学的精彩旅程。她以热爱为舟,以专业为帆,不仅在国际中文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将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播到了世界的其他角落。
END
采访、文案|叶豫
图片|杨惠雯
校对|吴春燕
审核|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