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本质大多是数量问题

文化   2024-10-05 21:00   四川  
大家好,我是肥肠。

这次分享一本书名很鸡汤,内容却很扎实的个人成长类好书《向上生长》。


作者九边逻辑严谨、观点犀利、举例接地气,不愧为知识区大IP,而且该书内容涉及金融、历史、经济等领域,佩服

对了,本书的信息量很密,简单分享6点精华。

01.

本书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熵增定律。

用通俗的话来讲,所有系统都有自毁趋势,从“有序”到“无序”,从“稳定”到“混乱”,这个趋势就叫“熵增”。

比如,一杯热水会自动变凉;你躺上床不动也会消耗能量;老师一走,安静的教室立马吵起来...

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完全符合熵增定律。

尤其是成年人,只要不保持连续的信息输入,对抗熵增,迟早会面临被淘汰的窘境。

35岁失业危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如果我们毕业后选择躺平,一直吃老本,不学习新技能,等年龄一大,有了孩子,精力不济、水平欠佳,被成本低的年轻人替换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我也知道「躺平」的爽点,每天宅家里,不用操心未来,刷刷D音、玩玩游戏,活得像个神仙,这种小日子是真舒服。

但长期躺平的代价,终会在未来某天,以某种你想不到的形式爆发出来,无论你是否做好准备。

当然,是选择当下痛苦、未来舒服,还是当下舒服、未来痛苦,全看个人。

02.

一个人如果想输出,必须依赖积累,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常识。

我很羡慕某些知识区博主,ta们的内容逻辑严密、顺畅丝滑、风趣幽默,还能保持高频更新,貌似永远不缺选题,羡慕

所以,ta们是怎么办到的?难道真的是天赋异禀?

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积累。

仔细对比,ta们阅读量我暂且能追上,但在思考量、实践量、复盘量上就远远落后了。

这群人,每天固定发5-10条朋友圈,有事没有就掌握了一个新app,日/周/月/年复盘更是仔细,活该别人赚钱。

归根到底,还是我的积累不够。


不仅是写作,人际、消费、职场也是同理。


03.

书中提到一种特别适合成年人的学习方法:先搭建知识框架,再填充细节专题。

举个例,你想疗愈自身的焦虑、敏感、抑郁,可以先从经典书籍《社会心理学》、《自卑与超越》、《不在乎的勇气》入手。

先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疗法、大致框架,做到心中有数,再去看细节专题方面的书也不迟。

比如《钝感力》、《正念教养》、《焦虑自救手册》、《松弛感》等,对症下药,疗效翻倍。

等你消化完5-10本该领域的书,不仅能解决自身问题,还有几率成为这个领域的“小专家”。

这种学习方法类似巴菲特的某个说法:一个小小的雪球,从漫长的雪坡上往下滚,越滚越大,加速度、冲击力、规模都呈现出加速度的扩张,只是需要每天不停地往下滚,日积月累,必有所成。

04.

作者摘取了王川在网上发的一段文字:

1.所有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本质大多是数量问题,因为数量不够,差几个数量级而已。

2.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大部分质量问题,在微观上看,就是某个地方数量不够。

3.最大的误区是,明明是数量不够的问题,因为错误地以为瓶颈在于质量,幻想在不增加数量的前提下,用某种奇技淫巧,偷工减料达到目的。

数量不够,底子不够厚时,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即使有时看似有捷径,欠的账迟早是要还的。

还是拿我举例,怎么提高文笔、语感、逻辑?

唯一的办法就是写,先写够100万字再说。

依稀记得奶爸之前发过的某篇内容,大致意思是,100万字对于写作之人太重要了,这是初学者和入门者的分水岭。

没有到100万字,写作上就还是差一点火候,更别提有什么水花溅起来。

掐指一算,如果我每篇推文的平均字数为2000,想写够100万字,得写500篇,哪怕日更也得一年零135天,任重而道远,慢慢写咯。

除了写作,很多事情都是靠数量堆起来的,熟能生巧,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

你英语成绩不好,先背熟10000个单词再说,你的代码水平太菜,先敲够5万行再说,你的车技不行,先开完5000公里再说..

重复就是力量,遇到瓶颈,不要抱怨,用数量堆死质量,干就完事了。

05.

普通人如何向上跨越阶层?

九边的观点很犀利:

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又懒又低俗,几年都不进步,所以你稍微努力一些,确保超过全社会60%的人。

然后你再踏踏实实,干什么事都努力些认真些,多给别人笑脸,少觉得别人欠自己,好好攒钱,就可以超过社会上80%的人。

对于这个观点,我大部分赞同,理由有三:

第一,我见过身边太多人选择躺平,其实你稍微比别人努力一点,就可以超过他们。

第二,社会看似竞争大,事实上又没有竞争者,你唯一的竞争者就是你心里那个好逸恶劳的小孩。

第三,避免在低回报区盲目“内卷”,比如职场,而是应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己开辟的赛道上,比如做副业、兼职、自媒体。

终其一生,我们都是为了看清自己,并且战胜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06.

一定要保持乐观,你觉得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它似乎真的可以修正,跟你心里的样子越来越像。

没错,说的就是吸引力法则,以前我认为这句话是鸡汤,最近两年有了新的感悟。

30岁那年,我一度认为自己看透了世态炎凉,未来一眼望到头,整个人变得毫无希望、缺乏冲劲。

但后来我陆续尝试了一些事,比如读书、思考、写文、跳槽、学习新技能、认识新朋友、走出家门徒步登山......

死气沉沉的生活因此转变,包括不限于物质、精神、眼界、心态。

譬如,坚持做图文账号两年半,哪怕现在的数据一般,但我也看到了变现的方向和可能性。

太多外界反馈让我察觉到了「可能性」的存在。

原来,我们可以靠努力,一点一点撬动未来,让心中的画卷在现实中体现。

保持乐观,坚持尝试,带着这个心气去折腾,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亲测有效。

-

今天又啰嗦多了。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还讲了丧尸文化、经济周期、技术的重要性、富人的赚钱逻辑、普通人的翻身机会,感兴趣的朋友空了可以自己翻翻。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END—

行动派肥肠
intj,嘴笨型读书博主,知行合一,用行动改变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