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肥肠。
耗时2个月,73小时,我把《国富论》啃完了。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首次出版于1776年,作者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这本书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好了,彩虹屁就吹到这儿。
但我不建议大家贸然上手这本书,理由有四。
第一,内容晦涩难懂,需要你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要不是有书友们进行注解,我坚持不下来。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更建议大家去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性价比更高。
第二,篇幅过长,我把字号拉到最小,该书还有1100页,这对读者的耐心是一种考验。
第三,微信读书这个版本的翻译水平一言难尽,像是在啃一根嚼不烂的牛筋。
第四,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该书,很多结论已然成为常识,比如“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知道结论即可,不必研究其推敲过程。
下面,我挑一些书中原句,并附上个人心得👇🏻
1/分工出现之后,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最大的增进,运用劳动时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也得以加强。
分工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推动了社会的经济进步。
比如,A负责挖矿,B负责打铁,相较于A和B各自进行挖矿+打铁,前者的生产效率更高。
但分工也有致命的缺点,因为它会降低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举个例,你在一个岗位上干了10年,某天你突然被优化,其他工作你又不会干,那你该怎么办?
此外,如果你准备辞职创业,你会发现创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而非某个点上的极度专业。
所以,分工虽好,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别让自己成为一根可怜无助的螺丝钉。
2/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供给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恩惠,而是因为他们自利的打算。
这句话看似冷漠,却也点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价值交换。
换句话说,利他即利己,哪怕利他的初衷也是利己(论迹不论心)。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持续利他,并为他人持续创造价值,那赚钱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3/“价值”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的意思,一个是物品的效用,一个是由于占有某物而获得的购买他种货物的能力,我们称前者为使用价值,后者为交换价值。
这也是我对奢侈品比较抗拒的根本原因,一个包包,真正的成本能有多少?我觉得溢价全花在装X欲上了。
当然,我不买归我不买,如果对象想买,我肯定全力支持,不得不说,女人的钱更好赚。
4/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就是劳动。
这句话对我们的职场发展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把“商品”理解成工作内容,把“交换价格”理解成工资,把“劳动”理解成你付出的技能、经验、时间、精力。
如果你一直从事着「门槛较低+可替代性强」的岗位,比如客服、后勤、滴滴、外卖、送快递等。
在工资固定的前提下,等你年龄变大,一定会被更年轻、更便宜、更内卷的打工人代替。
怎么办?尽快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比如,转技术岗(有技术积累),转销售岗(有人脉积累),多看书学习(增加专业性),发展副业(开拓收入第二曲线)...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饭碗端一辈子的时代了,唯有不断更新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5/需要经过十年学习才能做的工作,即使做一个小时,它所含的劳动量也可能比普通业务做一个月所含的要多。
这就是为什么律师、医生工资比较高的原因。
虽然这些“大后期”岗位的起步很苦,收入也低,但随着智慧、经验的积累,这些人越老越吃香。
相反,凭借体力挣钱的岗位,虽然初期能赚不少,但收入天花板有上限。
而且,体力这东西很吃年龄,等你年龄一大,收入会开始走下坡路,不仅如此,现在沿海部分地区已经不要60岁以上的农民工了,让人唏嘘。
所以一个人过了30岁,尽量把自己往“智力”岗位上面靠,至少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6/在不同时期,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劳动的真实价格)是大不相同的,进步社会最多,静止社会次之,退步社会最少。
决定工资收入不是存量财富,而是财富的增量,这意味着只有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工资水平。
比如,英国刚派人开荒美国时,美国百废待兴,当地严重缺乏劳动力,所以美国的平均工资比英国本土还高。
所以,如果你的家境一般、又想赚钱,不妨到一线城市去闯闯,因为那些地方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更大,对应的工资也高。
此外,个人工资的高低和社会财富总量没有必要联系的,略敏感,就不展开说了。
7/商品的价格无论在什么社会,都最终被分解成了地租、劳动工资、利润这三部分,或是其中之一二。
本书核心观点,知道就行了,简单来说就是:商品价格=劳动者工资+资本利润+地租。
劳动者工资很好理解,资本利润即剩余价值,是分配给老板和股东的。
而地租包含房租、税费、办公设备、水电物业等。
8/利息这种收入是一种派生款项。只要借款人不是用借款来还债的浪子,那么他所偿还的利息,一定来自借助借款得到的利润或他种收入。
原来英国佬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十几张信用卡连环套,以贷养贷。
9/决定市场价格上升程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货品的缺乏程度;二是竞争者的富有和奢侈程度。
后来的经济学家都是在《国富论》的基础上打补丁,而这就是供求关系的始祖理论。
10/这么一来,丝绸和棉布就供过于求,它们的价格会因此而降低,从而使得持有大量丝绸和棉布的商人的利润,以及精制这些丝绸和棉布的劳动者的工资,都跟着降低。
永远不要指望老板的良心发现。
当公司利润增加时,对工人们的工资是没有多大影响的,影响的只是部分工种。
而公司利润降低时,工人们的薪资也要跟着一起降,卑微的打工人!
11/当某一商品的有效需求增加,从而将其市价抬得比自然价格高很多时,大部分供应者都会小心翼翼地隐瞒这一变化,免得被人知道。
真正赚钱的人,大多会选择闷声发大财,并且小心翼翼地隐藏信息,从而减少进入该项目的人。
一个人吃独食,哪怕被撑死,这是人性,也是理性思考后的最优解。
相反,如果一个项目被大肆宣扬能赚钱,那这个项目大概率已经很难赚钱了,而且宣传目的也只是为了割韭菜。
12/因为,雇主的人数相对较少,比较容易团结起来,而且这一团结不受法律限制。但是,人数众多的劳动者的结合,却受到了法律的禁止。
一语道破资本主义的真相:tz阶级永远是一家。
13/比如说,当劳动者的工资除了足够养活其一家人之外,还有剩余时,如果又出现了劳动者之间的竞争,那么雇主们就会出于利害关系而压低工资,不久之后,工资就会被减到合乎一般人道标准的最低水平。
你以为你的工资是谈下来的,其实是博弈后的产物,保证你饿不死,也富不了。
14/各种动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活资料才能繁殖。
经典名句,没想到是出自《国富论》。
15/一个人在为别人工作时,不可能会比为自己工作更卖力。所以,独享自身劳动生产物的贫穷劳动者,一般都比按件计酬且与雇主分享劳动成果的帮工勤勉。
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自己做事的原因。
一方面是收入都归自己,另一方面是精神自由,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还不用看公司脸色。
我写公众号也是有这方面的打算。
16/事实上,在一般人看来,这些情况可以补偿某些职业的微薄货币得利,也可以抵消另一些职业的优厚货币得利。
刚毕业时,我工作起来很拼命,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但我每次提加薪,老板都含糊其辞,思考许久,老板决定给我一些“荣誉”。
比如,在群里夸我、发个小奖杯、每月几次免打卡权、升职但不加薪,那时候我不懂,挺开心的,有“荣誉”也不错。
直到某次我发现新入职员工的收入竟然比我高?果断辞职,老板加薪我也不留。
再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家出来打工就是为了赚钱,别谈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17/一个人轻视危险和奢望成功的心理,在选择职业的青年时期最活跃。青年人对幸运的希望,要大于对不幸的恐惧。
回想当初,因为入世不深,缺乏对这个世界残酷的了解,一身干劲的我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
经过了数年的社会毒打,我学会了谦卑,多了些脚踏实地,少了些好高骛远。
也许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成长路径。
18/那些发大财的人之所以会发财,靠的主要是长期的勤勉、节约和小心经营。
长期勤勉,勤俭节约,小心翼翼地经营,再用存下的钱去投资更大收益利率的项目,稳步前进。
发财的秘诀,已经被亚当·斯密说得很明白了。
19/当一个人的谋生职业并不会占用他的大部分时间时,他往往会趁着闲暇去从事另一种职业,即使他由此所得的工资低于那份工作的应得工资。
200多年前别人就知道副业的重要性了,工作是生活,而副业才是事业,莫非亚当·斯密也是个斜杠青年?
20/职工的真正监督者,是顾客。职工对失业的恐惧,会让他不敢欺诈、懈怠。
我们今天说的商业概念「雇佣客户」就是如此。
比如,你去餐厅吃饭,餐厅用漏斗来让顾客检查上菜时间,速度慢了,员工受处罚,顾客得到补偿。
21/每个人的食欲,都会因为胃的狭小容量所限而有满足的时候;可是,人们对住宅、衣服、家具及应用物品的欲求,却似乎没有止境。
这就是消费主义为什么会盛行的原因。
因为我们吃饱了没事干,很无聊,此刻,有一拨人趁虚而入。
ta们在倡导一种“理想”的生活,似乎买更好的包包、开更贵的车、去那些全球必去的景点,就是人生的所有意义。
事实真的如此吗?见仁见智。
22/大部分富人的愉悦,都是炫耀他们的富裕。对他们来说,最大的炫耀,就是拥有别人求之不得的、决定性的富裕标识。
炫富的本质,我也在某本书中看到过类似解释:
很多人的快乐,并不在于自己有多快乐,而在于比别人好多少。
很多人的痛苦,并不在于自己有多不幸,而在于比别人更加不幸。
现在知道我们为啥不快乐了吧,全是「比较心」的锅,怎么办?丢掉比较心,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这么简单。
23/我们固然不能期望这一阶级中的每个人都能谨慎从事,但是其中至少会有大部分人是不侈靡、不乱花钱的,他们总能奉行谨慎的原则。
估计大家对“二代”的刻板印象就是挥霍、愚蠢。
但据我观察,身边“二代”中不乏勤劳、低调、聪明之人,现眼包仅是个例。
24/劳而无功,尚不如戏而无益。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能像以前一样吃苦,这句应该可以解答一部分。
25/在耐久物品上花费收入,对储蓄和养成俭朴的生活风尚都非常有利。
亚当老爷子鼓励大家买耐用品,其他一切从简,好处有两个:
第一,耐用品的维护成本偏低,不会耗费你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耐用品抗造,有助于帮你培养节约的品质。
26/因为,在富豪眼里,那些小利润并不能满足什么需要;嗜好豪华衣饰、繁盛车马、宽广居室、华丽陈设,是他自幼就养成的习惯;即使他想改良土地,他的心理也会受到这种习惯的支配。
为什么现在的百年老店很少?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创始者的子女不给力?
一方面,ta们没经历过一线的生产,另一方面,ta们把资金投入了务虚,而非务实的项目上。
这又牵扯到一个子女的教育观念问题。
不管我以后是否有钱,我一定会让孩子去感受社会的冷酷,放假了给我打工去。
多吃苦,多挨白眼,体验过生活艰辛的孩子才知道如何去分配时间、处理金钱、为人处事。
27/这种风气在其他一些工商业极不发达的民族,好像也普遍可见。伯柯克博士曾经说过:“我在阿拉伯见过一个酋长,他在他售卖牲畜的集市上当街宴请包括乞丐在内的所有行人。”
慷慨的基础不是道德,而是把无法消耗和交换的粮食换成人情、荣誉,声望,以便谋取更大的利益。
这个道理换到现在也管用。
比如,先在网上给利益、刷好感、立人设,等以后这人干什么坏事,外界舆论也会适当原谅。
28/人们普遍抱怨缺乏货币,并不是因为真的缺少金银,而是因为债权人担心收不回借款,所以不肯向借款人放贷。
不少人吐槽大环境不好,工作也不好找,是不是大家都没钱了?
我认为并不是资本减少了,而是投资人更谨慎了。
但普通人无法改变这一切,只能等待经济周期恢复,市场一乐观,投资人自然愿意掏钱。
29/有些人虽说是为公众幸福才从事商业的,但我从未听说他们做了什么好事。幸好这种装腔作势的商人并不多见,所以我们也用不着理会他们。
996是福报,一度是多少人的精神枕头,接着又被一度被打下神坛,踩上一万脚。
1776年,亚当·斯密就把这个现象看得如此清晰,“装腔作势的商人”真不少。
那啥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打工人谨记。
30/一个人在穷乡僻壤里是很难发财的,只有大城市才是他实现目标的好地方。因为,当财富的流通量非常少时,一个人能够从中取得的财富量也很少。
这句话很中肯啊,大城市为什么机会更多?
首先,大城市的工作种类就更多,例如ai、科技、信息这些都是在大城市才有的工作岗位。
其次,大城市的资源、人才、资本的往来显然是更为频繁的,更多的资源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31/所以说,在任何情况下,英国实际上都是禁止谷物运输贸易的。
谷者,社稷民生也,作为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受外部性左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个人也是,无论男女,尽早拥有自己的收入和存款才是王道,这样你才有底气去拒绝来自父母、对象、领导的PUA和羞辱。
32/如果是需要非凡的技巧和智能才能完成的劳动,就要给予该劳动生产物以较高的价值,以表示对具有这种技能的劳动者的尊重。
你是否优秀,是否有价值,不是由某一家公司,或者是某一个领导的评价决定的。
市场才会反应你的真实价值,相信自己,并且保持成长,如果公司太坑,领导太二,机会合适,赶紧跳槽,别把压力变成病例。
-
分享完毕。
《国富论》还有太多值得分享的内容,但我不能写,要不我的号就没了,希望理解
而且,我在短期内不会再碰这本书了,等以后有了更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再说。
总之,这是一本适合「老板+打工人」共同细品的好书,因为双方都能从中搞懂对方的套路。
最后,我还是想吐槽一句,书是好书,但对于作者的人品我就不好评论了。
把殖民说成自由贸易,把z族灭绝形容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亚当老爷子,您这也太伪善了吧。
天道好轮回,您当初设想用来吸血回本的某个殖民地,现在人家脱单了,还骑你头上,想不到吧。
友情提示,本书首次出版于1776年,同年,某个国家发布了《d立宣言》,真有趣,下期见。
—END—
欢迎加我微信,朋友圈每日分享读书、写作、成长类干货,共同进步。
如果你有相关问题,欢迎交流,我也会推荐相关书籍,助你早日走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