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肥肠。
这次分享的书名字有点怪《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先剧透下,这是一本哲学书。
该书涉及了大量哲学理论,晦涩难懂,我慢慢啃了20多个小时,才隐约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原来这是一本关于活着和怎样活着,并使你深思为什么的书。
从表面上看,我们跟随作者一路骑行,欣赏着上世纪60年代美国各地的风土人情。
实际上该书讲了一名精神分裂患者的自我救赎。
想要搞清楚本书主旨,得从作者的经历说起。
作者波西格是个很聪明的人,大学期间他主修生物化学,那时的他看起来还很正常。
但后来他突然对哲学产生了兴趣,并由此产生了很多疑惑,越想越纠结。
为此,波西格专门跑到印度学习东西哲学,并未找到答案,非常失望。
接着他又跑去韩国待了一段时间,观察着当地人的生活,试图“龙场悟道”,无果。
回到美国后,波西格在大学里担任起了写作课教师,靠着教授修辞学维生。
然而长年积累的疑惑并未得到解决,就像你家高压锅连续炖了24小时,波西格精神崩溃了。
1961年,波西格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他的体内诞生了一个叫作斐德洛的第二人格。
这个斐德洛为了寻找答案,不仅冷淡家人,还对教育制度发起了挑衅,行为举止愈发疯狂。
不出意料,斐德洛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斐德洛在接受28次电击疗法之后,彻底“消失”了,波西格恢复“正常”。
1968年,波西格出院,他带着10岁的儿子克里斯,进行了一次长途摩托车旅行。
波西格把这次旅行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了一本书,即《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为这场横跨美国大陆的史诗之旅画上了句号。
至于波西格的疑惑是什么?答案找到了吗?斐德洛真的“消失”了吗?我一一解答。
因为智慧有限,以下面仅为个人理解。
问题一:波西格的疑惑是什么?
波西格的疑惑在我看来有点矫情。
他认为现实不应该只是二元论。
比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浪漫和古典、科技和艺术、理性和感性,彼此之间互不相融。
波西格认为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论阻碍了人类的交际、学习、思考、发展。
比如,画家和程序员都搞不懂对方在做什么,城市里有了钢筋水泥却没了人情味,学术圈追求权威而非真理,打工人缺乏自己的思想......
有没有什么东西,能把二元论的对立消解掉?
波西格就在寻找独立于这两者之外的第三种实体。
问题二:答案找到了吗?
好消息是,找到了,不过这个答案是由斐德洛找到的,然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坏消失是,波西格出院后,这个答案已经被外界抹除,他只能通过斐德洛的残留记忆把它拼凑出来。
这个答案就是quality,本书把它译为良质。
本书花了2/3的篇幅在侧面解释良质是什么,但始终没给出一个具体定义。
按照斐德洛的解释,良质既不属于心,也不属于物,无法被定义。
直到某一天,斐德洛第N次翻开老子的《道德经》,恍然大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原来他一直寻找的良质,和中国人说的道是一回事,人类的思想在顶峰相见,梦幻联动了属于是。
所谓的良质,笼统来说,差不多是中国文化里对于“真、善、美”的直觉性认知。
正因为良质的存在,我们才能分辨好坏、美丑、质量的优劣,同时,我们能根据外界环境做出最适合当下的举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良质是产生所有思想的源头,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
历经千辛万苦,斐德洛终于找到了答案。
问题三:斐德洛真的“消失”了吗?
并没有,斐德洛一直存在于波西格体内,电击疗法也没办法击败它。
而波西格为了顺利出院,偷偷隐藏了斐德洛的存在,但这次波西格学聪明了,为了生存,他选择卑躬屈膝,别人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
在之后的骑行之路中,他偷偷和斐德洛在大脑内对话,这才有《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的出版。
书的末尾还有一个明显的证据。
波西格彻底接纳了斐德洛的回归,他选择用以前斐德洛的口吻回答儿子的问题,儿子也意识到以前的父亲回来了,Happy Ending。
但从本书的后记中得知,作者儿子后来死于黑人抢劫,小天使走好。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你说的这个良质,也没解决二元论的对立问题啊?
是的,有答案不代表能解决。
作者认为,良质的存在会让大众明白二元论同出一源,既然如此,不如彼此欣赏、理解、尊重。
但我认为他太过理想主义。
首先,有多少人会主动去了解并接受这个理念?不说其他的,能把这本书耐心看完的人都不多。
其次,各种理念在自身利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正确与否?谁在乎。
但我还是感谢作者带给我们的精神盛宴。
或许在未来某天,当我们面临人文和科技之间的剧烈冲突,这本书才会绽放出真正的光芒。
以上,共勉。
—END—
我是肥肠,90后普通打工人,热爱读书写作,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欢迎加我微信,共同进步,我会在朋友圈每天分享读书、写作、成长类干货。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我会推荐相关书籍,助你早日走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