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链接阅读请点击:
祝玄冲道长:
刚才讲到一个动态的阴阳平衡,其实在修炼过程中发现,静坐中与先天大道合真的时候,是致虚极守静笃的一个状态,也就是说道的本体状态它是绝对静止的,是至静至虚之极。
那么什么是道?实际上这个道就是我们人体的心神觉知,道经《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云:“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我们都说万物有灵,道家也讲万物有灵,灵即灵明妙心,其实灵心就是道,所有众生的灵实际上都是道的一部分。“道”就是神识,就是先天虚无之灵,在道家体系里面,认为老子太上老君是大道化身,被称为道主。因为道其本质就是意识,但这个意识在先天状态下,是虚极静笃的。
孔子在易经里面有过这么一句总结:“夫易者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那么“易”是什么意思?其实“易”就是道家“道”的意思。
易就是道!古代文化里面易的本体是太易,太易就是大道。《周易》:“夫易者,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无思也”,没有任何的思虑念头,一念不生全体现;“无为也”,也没有任何的我相,无为就是无我,没有一个个体意识的我想要去作为什么;“寂然不动”,我们先天的神识是不动的,是寂静寂灭,虽然说是寂静,但意识觉性却是完全的清清醒醒、了了分明的存在,这个状态道家叫虚灵不昧。
也叫神灵,是完完全全独立自守的清净状态,一丝不染,空灵不昧,没有一点昏沉散乱,绝对的独立守神。“感而遂通天下”,就是心神意识一动,心有所感而动念,心动元神化元炁,而元炁随心念而创造后天的大千世界,与芸芸众生。
所以说我们科学家观察到的后天世界全部都是一个动态的世界。因为后天世界的来源于心神的起心动念,所以后天世界的阴阳二气也是一直以升降对立的运动状态而存在。
因为科学家观察不到先天寂灭的本来状态,只能够观察到后天动态的世界。所以说道生一,由生就开始产生了动,因为我们都知道生动生动嘛,由大道的生就产生了动,大道冲而用之,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黄帝内经》里面讲的是人体为什么会生病呢?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篇里面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就是当我们精神处于一种先天的恬淡虚无的时候,精神内守,不从六根往外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身体的阴阳二气,是一种天然圆满的运动状态,是真正效法天地的自然运动状态,但只要我们精神意识一动,我们的精神就会影响十二个经脉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运动。
这就好比《黄帝内经》里面讲的,喜则气缓,就是人开心喜悦的时候,体内气机是缓和的,但缓则生热,喜悦容易产生心热,但如果狂喜太过就会产生心火。悲则气消,悲伤的时候人体的气机会消散、会消耗。恐则气下,人在恐惧的状态下,所有的气机是往下内藏的状态。
人体的十二经脉,实际上是人体无形的灵体,而灵体的精神情志,会直接影响到经脉之气的运动状态。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比如说有情志抑郁、焦虑的抑郁症患者,中医辨证为肝气郁结,情志不畅。当肝气郁结的时候,肝气疏泄气血不畅,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胸闷、喜叹息、胸肋胀满等身体上的症状,就是精神情志因素的波动,会影响到了身体经脉之气的升降失调,从而出现身体不舒服的症状。
甚至有一些抑郁比较严重的人,会出现精神与身体不能自主呼吸、极度恐惧、胸闷气窒的濒死感。这些都是无形的精神影响到了有形的身体而出现的病症。
除了精神对经脉的运动有影响以外,饮食中的五味也会直解影响经脉之气的运动。如果五味过极,就会影响经脉之气升降沉浮的运动。五味为酸、甘、苦、辛、咸,中医认为五味生五脏,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
五味中辛甘化合阳,吃辛辣食物,包括饮酒,会引起五脏气机升散于上,而吃过咸的东西又会引起五脏气机沉降,吃酸味食物会引起五脏经脉之气的收敛。所以饮食中五味不可过偏,偏则影响经脉气机的运动也会有偏。
在天的寒热温凉四气也会影响人体经脉之气的运动。比如寒热,分外感六淫中的寒热邪气,与内伤寒热二性的食物。寒能够导致气机收引沉降,导致寒凝血瘀,气血不畅;热邪,会导致气机宣散升浮太过,出现阳盛的热证或火证。最适合人体的食物是温和属性的,或平和清淡的饮食,不会干扰人体经脉之气的自然运动状态。
还有一些影响来自于起居。因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人体的阴阳二气要和天地的阴阳二气运动相一致,这个是天人相应。比如自然界白天主阳升阴藏,夜晚主阴升而阳藏。晚上阳气内藏的同时,主静的阴气会升起来,阴主静,阳主动,所以说晚上的时候我们要有充足的睡眠。那么在睡眠的过程中阳气内潜,身心才会归根复命,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在安静的睡眠休息中,能够让我们白天消耗的阴阳二气能够补充回来,特别是人体的阳气,是在半夜子时静极生动的时候重新补充的,古人叫子时一阳生,而一阳来复的前提就是人要效法天地阴阳二气的正常升降出入。但是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是晚上应该睡的时候不睡,阳不归藏。阳气不藏的话,晚上还是一种白天阳气消耗的状态,依然是用的状态,那么被耗损的阳气就得不到正常来复,而引起阳虚的病症。
所以说人体的起居也要符合天地阴阳二气的规律,像古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太阳落山,我们最好就休息,这样就符合天地阴阳二气的自然运作规律。但是如果说晚上我们该睡的时候不睡,阳气在表不能够入阴入里而藏,就会导致人体内的阴阳气机运行失调。
因为从经脉运动规律来说阳不降则阴不升,所以说起居也是影响我们身体阴阳二气失调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这个十二经脉揭秘应用的道医学体系,非常注重探查影响人体阴阳表里二气升降运动的病因,是什么因素引起经脉的升降运动失调。
首先要找到这个致病因素,然后要告诉患者,让患者去纠正自己生活中负面的七情六欲、不良饮食习惯、起居失常、房劳过度等等,这些直接影响经脉阴阳二气正常运动的生活因素。《黄帝内经》里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在心神清静无为的状态下,身体的阴阳经脉之气,会按照它自己本来的运行轨迹自然而然的运动,这样就不会出现后天所谓的阴阳失调的这些病症。
所以道家认为人体要真正达到阴阳平衡,最好是有修炼、有静坐,回归到自己先天虚极静笃的元神状态,在这个神识的状态下,杜绝后天情志影响,人体内的阴阳二气,会逐渐的回归到它正常的对立往来的升降运动,也就是法天则地的天人相应、同步共振的健康状态。
这个是我对生活因素影响阴阳表里经脉运动失调的一些临床思考,而临床中也是这样去给患者进行诊断以及调理的。
刘丰老师:
谢谢祝道长!在这个里面把《黄帝内经》里面特别重要的,关键对生命影响的能量关系、阴阳能量平衡讲得非常的通透。
那么首先讲到的“致虚极,守静笃”,什么致?致是什么意思?就是达到!虚极,什么是虚极?虚是什么?我们三维空间,我们看到的一切的显化都是投影的像,那么它都是假的,在各个维度里边所有的投影的能量结构都是假的,只有N维(N趋于无穷大)才是真的,所以这个虚达到虚极的时候它就是实,它就是投影像里的投影源了。
所以达到投影源的境界的时候,它是如如不动的,因为在这个中间层次,零维和N维(N趋于无穷大),这两个地方是无分别的状态。这个无分别的状态,它是真正的静笃,守到了极致的静笃的境界,它是在一个太和、太极的状态之下。只要一起念,这个时候就是神识一动,这一念就是一个正弦波,它就是阴阳。它是阴阳最本质的表达,它是中华文化里面管它叫龙。所以只要一起念,就开始了“有”,所以这个时候一开始升了念了这就开始动,因为这一念是个动,神识动了,这就是我们一切宇宙空间存在的根本是这么来的。
那么我们现在作为一个已经投影成生命的人,之所以成为这个人的人体状态,就是因为念念叠加相续而形成的这么一个像,这个像是取决于内在的高维空间的能量结构投影出来的。
所以我们也经常问:“我是谁?”我们是高维能量结构投影出来的像。我们要去到哪呢?我们从哪来?从高维空间来,要去哪?要回到高维去。
所以这样我们就知道生命的来龙去脉,实际是这么回事。这个时候要知道我们要让生命出现一种和谐的健康的状态,一定要进入一个恬淡虚无的状态。
什么叫恬淡虚无?就是进入高维的一种状态,这个时候你在高维能量的时候,你把三维能量的所有的这一层次的纠结全部放开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这个境界的能量,就会随着高维能量结构自然同频共振,回归到一个更高境界的能量状态,这个时候它在对身体对生命的时空的驾驭,它是从投影源里面呈现的。
那么,刚才祝道长所以讲到了最根本的影响我们的身体是精神因素,也就是投影源里的因素,除了在投影源里的能量平衡的因素决定我们身体以外,他讲通过食物,也就是在三维空间能量过激也会影响,这个三维能量过激的这五味,这是因为什么?也是因为我们的念、我们的认知,我们对觉受的一种执着,这是所谓贪嗔痴的贪,实际也是我们的意识产生的。
当我们的意识产生以后,我们在现实中选择五味的时候,就会有偏性的选择。这种偏性选择本身是源于我们的内在意识决定的,但是它表现的像,是我们在食物上的偏性嗜好。
第二就是寒热,寒热的能量系统,也是在我们的现实空间里边的能量的这种通过寒热的能量的不平衡而实现的,而对我们的身体状态有影响。
再一个是起居,老师专门讲了关于阴阳能量在一天24小时、12个时辰里面的能量的主导关系,如果说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最有效地补阳。所谓补阳,就在时空点上恰好是阳气生发,也就是我们先天能量有可能关联的时候。如果你完全进入超级静极的状态的时候,这个你会随动,会随着自然的能量阳气生发的时候,随着阳气生发一起随动,这时候它自然把你的阳气就带起来了。
病就是阴阳二气运动的失衡,所以在这里面把通过阴阳能量的相互的平衡关系,和借用我们在内在的高维和显化的三维,对三维环境能量和时空能量的这种匹配和我们所主导,用我们的意识主导的一些生命状态,通过打坐、通过睡眠、通过饮食,然后通过我们的冷热的这种能量的调制、调剂,而达到我们能量整个身体能量完全的平衡状态,就是这种健康状态!
好,谢谢!
---------未完待续,敬请持续关注!
如觉喜欢的文章欢迎收藏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