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和他的编剧陈墨香之间的矛盾

文摘   曲艺   2024-10-22 07:00   河北  

京剧大师荀派创始人荀慧生先生

人类社会,是人情社会也是利益社会,这种情况反映在人类这个生存环境的方方面面,所以,梨园行这个圈子也不可能免俗。

今天我们翻看过去的资料不难发现,艺人之间,今天合作,明天翻脸的事情那真是比比皆是,几乎发生于每一位成名成家的艺人身上,这里无关品行和操守,有时候艺术的见解不同也会一拍两散,分道扬镳!

当然,合作了一辈子的也有,但也难免磕磕绊绊,若即若离,只是其中一人妥协才会使关系再继续,但这种情况也不多见。

老年的陈墨香在练功

特别是作为“名角儿”的一些艺人,本身就心存骄傲,如果两人性格都很倔强,那么矛盾一旦形成,如果处理不好,越积越多,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分崩离析,摧枯拉朽而不可收拾。

程砚秋和周长华,荀慧生和陈墨香,都是这种情况的比较典型的例子。

大家知道,京剧大师荀慧生本人没什么文化,他没文化可不代表他不聪明,没有眼光,他一生重用了几个御用编剧,给他编了数量绝对不少优秀的本子,从而激发他再创作,编演出来很多出脍炙人口的荀派名剧。

这其中,他与文人剧作家陈墨香从合作到分手,也很让人感到唏嘘和遗憾。

有人说,对于荀派来说,是应该先有陈墨香才有了荀慧生,因为陈年龄大,并且连荀自己都这样说过,剧评人和宝堂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不能因为陈的岁数比荀大就在荀之前,对于荀派来说,还是先有荀慧生再有陈墨香。他们虽然是互相成就,但如果没有荀慧生,陈墨香的剧本再好,也不会发光添彩。

荀慧生和陈墨香合作的时间不长不短整十年,从1924年起到1934年他们分开,这十年里,陈为荀编写改编整理了40多个剧目,可谓劳苦功高,这其中《丹青引》、《埋香幻》、《绣襦记》、《钗头凤》、《香罗带》、《柳如是》都成为荀慧生先生的代表作。

开始老哥俩的合作是和谐愉快默契的,这就像一对恋人的蜜月期,我们今天回看《荀慧生日记》就会发现,当时两人好的和一个人似的,以至于陈去见荀,即使荀睡午觉,他都不用让人打招呼,直接进卧室。

两人好的时候,荀慧生数次说:“没有陈墨香就没有我荀慧生”,其实这种话听听就得了,可是这个书呆子陈先生当真了,这也促成了后来二人分手的一个导火线。

荀慧生演《绣襦记》

别瞧荀慧生和陈好的时候“敬余兄长,敬余兄短”地叫着,嘴上很恭敬。

但是,两个在能力上都很高明的人,交往合作上不发生矛盾,那绝对也是不可能的。陈荀二人的蜜月期也不会无限延长,客客气气一过,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一摆上桌,矛盾就来了!

矛盾的原因其实也很老套,荀慧生这位大家,他搞戏曲不可能跟着别人后面跑,他在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些想法和别人有相同的就很可能有不一样的甚至相左的,这样矛盾就会产生,不可调节合作不了就会各奔东西。

大家知道京剧的剧本写出来之后并不是最终的定论,还需要演员的二次改编和再创作,在中国传统戏曲上这个特性尤其明显。

那么舞台上艺人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再次改编唱腔唱词等等各种关系,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其他人这样,荀慧生也不能免俗。但总是这样,作为剧作家的陈墨香可能就有想法了,于是嫌隙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了。

再者,荀慧生在剧本的创作上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和做法,那就是要求编剧把唱词编得尽量言简意赅,不要太深奥去掉书袋,那样他不喜欢,他认为观众也不会喜欢,结果文化人出身的陈先生很不以为然,于是吵崩而不妥协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也就促成两人闹崩分开,最后竟然成了老死而不相往来的局面,到今天为止我们也不清楚为什么二人积怨如此之深!以至于陈墨香去世,荀都没去吊唁,由此事当时还引起了社会上的很大反响,最后荀慧生没办法只得演了几场义务戏,把票钱给了陈家算是吊唁资金,但看情况也好像是不情不愿,为了应付舆论,这样看也挺没意思的,对于我们局外人来说,谈谈聊聊也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解闷消遣罢了,对于当事人具体什么情况弄成这样,恐怕也就成了永远不为人知的谜团了吧。

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