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师是场面的领袖,好鼓师能够使一出戏圆满抱团,精彩纷呈

文摘   2024-12-15 07:00   河北  

很多不喜欢京剧的人不明白,为什么演员列表上,除了主演、京胡、那么常常把鼓师也列到主要的演职人员位置上。

其实戏演得好不好,鼓佬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他的位置和重要性无可代替!就如同西方交响乐的指挥一样,没有这个指挥,各行其事,那么就乱了套了。

鼓师

京剧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著名的鼓师,比如说在谭鑫培时代,有谭鑫培的唱,梅雨田的胡琴和李五(李奎林)的鼓这三绝。谭鑫培就说过:鼓师是艺人的左膀右臂,一刻也离不开。

那么近代也有很多著名的鼓师,比如说余叔岩杨宝森先生的鼓师杭子和先生,程砚秋先生的鼓师白登云先生,梅兰芳先生的鼓师王燮元先生,这些位先生都是著名的鼓师。

著名鼓师列表

那么在清朝末期,宫里演戏,在各剧本的提纲里,除了注明某某人扮演某某角色以外,也把打鼓之人明确地列在其中,这就特别说明鼓若打的好,这出戏会特别的精彩。

鼓师是场面的领袖,作用不容小觑,这个是千真万确的。

大家知道陈永玲先生,他既是梅派传人,也是筱派传人,而且他演技的成分筱派多于梅派,所以他演的《贵妃醉酒》这出戏,完全是“梅筱”结合,很多的身段和范儿,都是筱派的东西。那么他留下这出戏的两场录像,一场是在青海的摄影棚里录制的,另一场是北京的实况。

我们今天看他留下的这两场剧目的录像不难发现,摄像就不用说了,青海那场,基本上是一个外行的摄像和导演在指挥拍摄,该照的地方没照进去,不该照的地方,却给来一个大特写!这真是一件让人瞠目结舌,感觉十分难受的事情。

虽然布景弄得也算是富丽堂皇,但是它不是那种东西,总感觉哪里别别扭扭!

其实就是他们所谓变换的机位,一会上一会下,镜头也是一会从上边往下照,一会又从底下往上照,一会左一会右,人物一会脑袋大一会裙子大,一会远一会近,好像是变化了,可是你看到演员的身段舞蹈就感觉稀奇古怪,很不舒服。

这是一方面,关键就是这个鼓打得特别有意思,很多地方都给的不是地方,我不知道陈先生会不会觉得别扭,反正我们看了没有感觉打的特别精彩,也许是鼓师打不了这出戏,被临时抓包,亦或者对陈永玲先生的这种演法不熟,反正不精彩是肯定的。

京剧大家陈永玲演《贵妃醉酒》

那么相对来说,陈先生在北京的实况,就好得多得多。别的不说,单说这位鼓师就很厉害,鼓点打的恰到好处,很多细节处理的非常合适,也显得陈先生的艺术也高超了,身段也好看了,因为一切都合适,所以才会赏心悦目!

特别是上半场准备回宫换宫衣的的那几个身段,那几键子打下的同时,堂鼓也跟着响了起来,真是恰到好处,精彩至极!而青海的那版,就没有堂鼓跟着下场这一桥段,是不会还是取消了,不得而知。

还有《打渔杀家》这出戏,一般的情况下演到肖桂英唱“一轮明月照芦花”,旦角和老生配合做身段,亮相,然后摇橹下场。

一般情况下,鼓师打的都是三大“八达,仓、仓、仓”跟着演员下场的台步。而杭子和先生他给余叔岩打这出戏的时候,打的却是:“瓜答仓,瓜答仓,瓜答仓”他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父女二人摇橹下场,人物的情绪是非常平静稳定的,不用三大罗那么硬的点子,这就说明鼓师必须熟悉戏曲,以及台上的人物、唱腔,这就和琴师必须熟悉唱一样,否则的话绝对会打出两张皮,各弄各的。

说到这里,还想起一个笑话,文献上有这么个记载,说有一次老谭在天乐园舞台演《四郎探母》,他下手的鼓师李五那天请假没在,于是临时用了一位不太知名的鼓师。

结果这戏打的就各种不合适!尺寸都特别的别扭,再加上那天老谭的嗓子也稍微不太好,感觉唱的又费劲又累,其他人演的也是无精打采,台底下也是没有多少掌声,他气的到后台就大嚷:“打鼓的打死人了,打鼓的打死人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鼓师的重要性无可代替,如果没有一个好鼓师,整台戏基本上不能说是毁了,但是也绝对不会出彩。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


浅谈京剧唱念中的“四声”问题

谈谈“规矩”二字

关于京剧业余学程派的几个问题

对新艳秋盲目崇拜的过分言论,是给她抹黑的一种行为

浅谈戏曲艺术上的审美差异

矛盾的统一体——关于程砚秋艺术的话题

怎么看程派“五小程旦”之后的吕洋

看了电影《梅兰芳》只想谈谈《汾河湾》

荀(慧生)派是被误解最厉害的一个流派

对梅派艺术理解上的一些认知

我对张火丁去当老师的看法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