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用普通话发音,带来的后果是土味越来越淡,这样好吗?

文摘   曲艺   2024-12-15 07:00   河北  

高大上的国粹京剧演唱会

有人说戏曲全用普通话听得懂,那戏曲唯一的作用就是听得懂吗?呵呵,那不是欣赏艺术,那是学拼音识字班。可以肯定讲,摒弃了方言的地方戏(戏曲),就如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恐难久长!因为,地方戏曲的四声基石就是方言

但有的人不同意,有一位叫“马瓦里老师”的人就留言说:全民普通话是中国语言发展的大趋势和必然结果。”,这位马老师,你要单谈语言的普及性我还理解,但你是给戏曲文章底下留言,那就有所指性了,因此,我可以十分肯定明确地告诉你,全中国全部取消地方方言,普通话大流行之时,就是地方戏曲绝种之日。这没什么可以炫耀庆贺和高兴的。

现在,有些戏曲剧种好像被捧得越来越高,越来越不接地气,也越来越在“神坛上”下不来了,特别是所谓的“国粹京剧”。

我这里就是举例,可不是说京剧不是国粹,过去的京剧确实配得起“国粹”这两个字,因为在二、三十年代,京剧产生了一大批的国宝级艺术大师,他们确实把京剧的地位推到了国粹这一步。

可现在就不好说了,说您是“国粹”吧,您这老戏的精华继承不下来,新戏您又是排一出扔一出,演员懒惰不思进取,泡在温柔乡里开着工资,混日子。

所以,一些接地气到乡间地头演戏的剧种,比如豫剧,就很有看法。豫剧的戏迷,也时常跑过来和你们抢夺“国剧”的地位,这也真不能怨人家这样做,是京剧这老大可能是当的时间太长了,已经没有资格再当“第一”了。

说了一些戏曲如今的现状,再说说戏曲吸引关注的“点”到底在什么地方。

其实方言是戏曲的基石和根本,有人说全国的戏曲都应该改成普通话发音,这人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棒槌,都改成普通话那原有方言的韵味,土味乡里乡亲的味道,就会荡然无存!那全国也不需要三百多地方戏,就一个剧种全解决问题,这不是瞎扯吗?

再说了,戏曲的语音的调值,四声,即是戏曲音乐的来源和基础,也是吸引各个地方老百姓观看的要素,你都改成普通话,可有人他听着难受,也听不大懂,再说那音调的四声也会混乱,带来的就是字和音整个是拧巴的,京剧叫“倒字”,这一点不懂戏曲瞎出主意的人根本就不懂。

但是现在这种全用普通话唱戏的论调很是时髦吃香,据说黄梅戏就这样在改,带来大的后果也是地方戏的韵味膻味土味越来越淡,好像二人台还好点吧,就因为它膻,它土,所以,它在本地才特别有市场。

二人台是个什么剧种?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山西省河曲县、河北省坝上康保县等地区的传统戏剧,代表剧目有《走西口》、《摘花椒》等。

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2006年,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唉,也成遗产了。

叠字是二人台最突出的语言特征,叠字的运用,叫人听起来很亲切有趣。

如二人台《打樱桃》唱词:
“红丹丹的阳婆婆满山山照,
手提上竹篮篮抿嘴嘴笑”。
“灯瓜瓜点灯半炕炕明,
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又如《撤荞麦》里女人的白口:

“稀粥半罐罐,
 炒面半碗碗,
 还有些咸菜疙蛋蛋”
等。

这些唱念,你不用方言念,全用普通话念,就会韵味趣味全无。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


网友杂辩录之一:关于程派和创新的话题
网友杂辩录之二:再说程派
网友杂辩录之三:对传统和创新的再认识
规矩
关于梅张不分的问题
关于京剧业余学程派的几个问题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