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在艺术上自成一派,成绩斐然,但他好像不像其他功成名就的艺人,把自己的艺术传播出去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光耀门楣,而是不主动和特别不愿意收徒弟,能避免收徒带徒就尽量避免,除非实在推不过去,才勉强收下。
而且他一生收的九名弟子,好像没有一位是他主动想收的,这一点和梅先生就不一样。梅先生收徒弟,很多都是他主动提出来收的,比如收李世芳,就是梅先生主动到富连成科班收的,当时人家科班还不愿意呢,他还想了一些办法,后来科班提出条件,给他搭了几个一块让他收,他才收成。
这样的事情,在程砚秋这里是绝对不会有的,很多想拜他为师的艺人绝大多数都让他婉言拒绝了,特别是女性艺人,很多都想拜他,但他来一个拒绝一个,所以在解放前,他没有收过一位女性徒弟,最著名的就是新艳秋,想拜他想的快发疯了,不过不管新女士想什么办法,运用什么迂回战术,程砚秋这里就是碰壁,以至于后来二人弄的关系都很僵。
他不止是不喜欢收徒弟,还不愿意别人学他的东西,特别是女性学他的东西,他曾经公开说过,女子不适合学他这个程派,他要是知道今天学程派的女子如同过江之鲫,并且各个都如同烟筒成精,他非惊掉下巴不可!
对于他的艺术,他认为难学难传承,学不好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那个时候,他宁可不教也不让别人乱学,怕学歪了,这也是他一生只收了九名徒弟的原因,他想的挺好,结果今天,大师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 . . . . .
今天看,他还真是有先见之明,一群一堆的大烟筒唱程派,就是对他正确判断的最好证明。
不愿意教徒弟,所以他教徒弟的时候,如果徒弟悟性稍微差点反应稍慢,他就会不太高兴。教赵荣琛是这样的,教刘迎秋也是这样,教王吟秋同样是这样。
程砚秋一生教的徒弟并不多,但私淑他的学生却相当多。上面说了她不喜欢女子学他的这派,但却有一个反例让人不好理解,那就是他教过的一位女学生王惠衡。
这个女学生他教得很上心的,那时候,他谢绝舞台,为避日寇迫害,他在青龙桥隐居, 结果,那个叫王惠衡的女弟子,就由他父亲陪同,过来和程先生学戏,程先生不但答应教,他还很喜欢这个女孩子,教的也特别认真,可惜这个女学生学得认真仔细,后来却因为恋爱不顺,早早就死了,红颜薄命,程先生等于白费心思了。
程砚秋和徒弟赵荣琛合影
张火丁的师父赵荣琛在他的《粉墨生涯六十年》一书中,也记载程砚秋先生教他时候的一些情况,程先生教他可以讲并不是很有耐心。
程先生说戏是不会反复给你示范的,唱腔再难他也只是唱上一两遍,你要再问,他顶多再重复一遍,就不再说了,如果这时候你还没学会,还问,他就很不高兴,显示出很烦的样子。
赵先生写道:程师说戏,要求很严,可是有一节 : 即使难度较大的地方,也只是说上一两遍后,最多再重复一下,不可能像我们今天教戏时掰开揉碎地反复说;如果他说了后,我还弄不明白或唱得不对,他就有些不耐烦了。
时间一久,赵荣琛就摸透了他师父的这个脾气。所以当程先生说戏的时候,他便察言观色,想出一些办法,不至于使他厌烦。
后来还不行,就开始拿纸笔记录,有时候用简谱记比较难的唱腔。一时半会学不会就会说:您容我回去多练练,再请您听听指正。
程先生见赵荣琛在纸上快速地记着4567这些数码子,就问:“你记得这是什么啊,1234的,这是什么东西呀?” 因为程先生不识简谱,所以不太明白。赵荣琛说:“这是简谱,我记下来就是为了不至于没学会就忘了。”
程先生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说:“你还真有一套,从哪儿学的。”赵荣琛说:是在当小学生唱歌时学的。程先生听后也没再多说什么。
从赵先生学习的这个经历可以看出,过去学习点东西是多么的艰难,不像现在资料这么丰富。可是事物就是这样的,越是东西多了,反而人们越不珍惜,世事确实如此。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