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好像一个著名的戏曲博主,在他的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他评论的是某旦角演员,在唱腔还有表演上的一些问题。
当然可能是由于这位博主他的文章言辞比较犀利吧,所以,据说惹恼了那位“名角儿”。
当然以我个人认识来看,这位博主人家的文章还是很内行的,提出的问题虽然尖锐,语言稍微严厉一些,但是绝对不是无的放矢;言语攻击,可以讲,文章中说的每件事,都是有根有据的,并没有污蔑那位所谓“名角”什么,提出的问题探讨的也是艺术范围内的内容,只是批评多些罢了。
但是,文章发表以后,据说引起轩然大波,那位“名角”勃然大怒!利用各种渠道,影响力,使这篇文章最终还是被下架了,据说那个京剧“名角”并没有放过那个博主,而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博主的单位处理这位博主,据说还下了律师函,声称如果这位博主不道歉,会把他告上法庭!
当然,后来私下怎样解决并不是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据说最起码是赔礼道歉了。我听到这件事以后,感到非常的惊讶,先不说一篇好的文艺评论,只唱赞歌不批评建议是否合适,就这件事情来说,是不是给今后的一些评论文章怎么写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标杆?
那么,什么是文艺批评?一切艺术形式如果没有文化评论人以及观众的挑刺儿指导建议,那么何谈前进?今天的文艺评论就只准唱赞歌吗?
一个演员,你个人的所谓艺术难道就那么完美无瑕吗?这件事,如果放在旧时代,不可想象!因为那个时代,观众评论人媒体人就是艺人的“衣食父母”,艺人得靠观众吃饭,没人给她发工资。
所以,他敢和观众剧评人翻脸吗?那个时代,再大的名角儿也有人骂,也有人批评。那么一些名家,他们甚至还花钱请人进剧场给他们“摘毛挑刺儿”,为的就是使他们的艺术能更快地进步,能够更加的完善;更加受欢迎!
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只有把自己的缺点一点点去掉,艺术才能长足进步,现如今,某些演员,你根本就不让观众说,人家给你提点意见你还给人家下律师函,结果确实没人说你了,甚至有人捧你,说你早就超过梅兰芳张君秋!
想当年,梅兰芳那么的大名气,他编演新戏《霸王别姬》、《嫦娥奔月》,小报上还用骈体文挖苦他“虞姬宝剑舞如叔宝之锏,嫦娥花锄抡如虹霓之枪”!
梅兰芳演《霸王别姬》
今天某些演员,你的成就真的超过梅兰芳,真就那么完美吗?如果不是,那你不让别人评判,人家一说就翻脸,你的所谓艺术如何进步?长此以往,剧评人和观众都噤若寒蝉,对演员有什么好处?对京剧的长足发展进步有什么好处?
今天所说的这个故事,就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编演他的名剧《春秋笔》时出现的一件事情。
《春秋笔》这出戏,现在马派好像也不怎么演了,但是他却是马连良先生的代表作,这出戏于民国二十八年的一月一日,首演于北京新新戏院。
马先生有一个习惯,每次排演新戏之前,都要在前面的第二排中间,都留几个好座,这个座并不邀请达官贵人,而是花钱邀请剧评人给他的戏“摘毛”挑毛病指缺点,当时被邀请出席的有剧评家汪侠公、景孤血、翁偶虹、丁秉鐩等人。
这几个人在看戏的时候很认真,并没有交头接耳或者有什么小动作,都在静静的看。散戏以后,几位被邀请来“摘毛”的这些剧评人又聚到一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评价这出戏的好坏。
丁秉鐩先生首先说:“我今天看,张君秋的这个王夫人还有些不合适。第一点角色本来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夫人,并不是《拾玉镯》里的孙玉娇和《乌龙院》的阎惜娇这样的小家小户的女人,贵妇的身份又是青衣,不应该上场以后,拿起针线就做,这不是这位贵妇所应该干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先看书为好。
第二点,角色穿的是蓝披,头上却包插了一头粉红色,我认为还是改为绿或者蓝色鬓花头面比较好,如此,和这件蓝披色调也和谐相配。”
京剧《春秋笔》中的王夫人
随后,他们几个又你言我一语,提了一些意见,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以后派人转告给了马连良先生。
第二天他们再去看戏,发现张君秋已经按他们说的全部都改了,证明马先生和张先生都是从善如流的人,认为不对的马上就改正。
从这件事充分证明,能成为大角儿的人,首先的品行就是虚怀若谷,有修养,有涵养,即使观众或者是剧评人的剧评,言辞犀利点,只要有道理,他们也会接受,而不是恶语相加或者打击报复,因此,那些历史上的大师们成功能是偶然的吗?那真的不用我再多说什么了吧。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