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戏曲的继承和创新这个话题,是一群搞戏曲不搞戏曲,懂戏的不懂戏的人,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一个现象特别令人奇怪,就是近几年来,一些喝了几天西洋墨水,对外国戏剧知道一点的那些人,最强调戏曲要创新要改革要与时俱进这个话题。
当然不止这些人,还有不少对戏懂那么一点的“半棒槌”,也跟着瞎忽悠,好像不说戏曲创新就是落后就是跟不上时代,就是不懂,就是没文化!不听他们的那些言论折腾一下,戏曲就没有出路!
很多人一味的强调创新,可是他们想过没有,任何事物都是先继承后发展,没有继承何来发展?这就如同盖一座高楼,没有坚实的地基,没有下面的一层层基础,何来万丈高楼气势磅礴恢弘气派?不要继承就如同不要地基,那么这些人,你们有能力造一座空中楼阁吗?
这种可笑的言论经不起推敲,却在今天甚嚣尘上,一些人不重视对传统的传承,一味地强调创新,弄的新编戏满天飞,可是戏曲却越来越没人看......
盲目地去创新,不谈继承,那么这算什么呢?可是有的人,他不管自己说的有没有道理,他就是想什么是什么,想一出是一出。
这些人,他就觉得戏曲今天的不景气,都是由于不创新造成的。要用新的东西新的技术,迎合今天的观众,至于老的,那无所谓。
其实他是没明白,艺术不是科学,传统戏就是传统戏,它的范围就是“传统”二字,它的特点特性也不适合反映新时代的生活,它就如同古董,斑驳的铜锈滋润的包浆就是它的特点和吸引人以及值钱的地方,你非要把它打磨成和今天的新东西一样光彩照人,那恰恰干了一件坏事,把人家特别有价值的地方给弄没了!
这些道理,我就是说千遍,还会有很多人不明白,那也没办法,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道理,要是所有的人都能弄明白,那就不值钱了,人与人之间,也就没有愚智之分了。
在戏曲圈儿里,天天叫嚣不创新就没有年轻人看,最早这种言论,嚷嚷的最多最厉害的就是李世济。
当年,她为了所谓让年轻人进剧场,对程砚秋大师的所有经典都下手糟改,结果是她所改的东西,除了她自己那样演,后辈的程门弟子没一个学的,人家不学也没见年轻人不来看,她弄的那套“洋泾浜”也没见有多少年轻人喜欢。
事实是,喜欢老戏的年轻人还是更爱老的经典,不喜欢这种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转基因二茬货,这个道理恐怕是那些没有天赋却整天想着创新的人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
因此,我们今天回头看看李世济的那些玩意儿,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她学程先生的那些东西,她动手改动程先生的那些经典争议最大,那么,她创新的一些东西都能立得住吗?今天看还真未必。
今天那些叫嚣创新的,说难听话,还不如李世济,因为不管怎么说,李世济她是程砚秋大师的干女儿,程先生就是再不教她,也给她讲了好多东西,而今天的一些人,他们连一些老戏是什么样的都没见过不知道,更谈不上对人家高妙技术的传承,就盲目的天天嚷创新。
当然,不喊创新他们怎么演,老的不会,不另弄一套怎么行?结果弄得今天戏曲如日落西山,岌岌可危!今天的戏曲,年轻人不爱看,老人也不爱看,戏迷不喜欢外行的更反感!
什么灯光音响什么布景特技,什么干冰高科技,这些实际都是外部的,不好好解决艺人内里的技术问题,戏曲怎么能好看,怎么能吸引人?
弄一堆这些东西就算创新?这哪里是戏曲里的东西呀?实际他们是本末倒置。
戏曲圈子里的一些人跟着胡闹,外行人也跟着搅乱,一天天的这种言论到处都有,好像很时髦,不说几句创新与时俱进,好像就是没文化没见识落后的表现!
这不前几天有个网友又在我的文章底下留言,说了这么一堆话:
“当年(豫剧大师)常香玉罢了(她孙女)“小香玉"的艺名,就因为她只创新不继承。那么我问,常香玉又继承谁的呢?!当年照样有人说她把豫剧改得面目全非。后来她红火了就在于创新。谁说不是呢?!艺术的东西主要在于创新,只要群众喜欢的就是好作品。”
常香玉与孙女小香玉
大家看这人的言论不是个别现象吧,他实际代表了一大批人的想法,可是他有几个很多关键内核问题没有弄明白,他只见表面却不问原因,这是最要命的。所以,我是这样回答他的:
“你的意思马路上拉一个人对戏曲下手改那也行?没本事学不来人家传统好东西的才天天嚷嚷改嚷嚷创新!豫剧大师常香玉改,是她有几百出老戏垫底,厚积而薄发,小香玉改,她会几出戏就改?她没有继承她的改是什么样的改还用我说吗?这就是为什么常香玉能改小香玉不能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