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斩单童》
记得前几年看过一部陕西拍的电视连续剧,大致意思就是,旧时代,有一位名角儿,单雄信唱得特别好,秦腔叫《斩单童》,那么他那个儿子,好像和老子不对付,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恨他老子,于是就在他老子饮场的茶壶里,下了手脚,使他的父亲的嗓子一下子就给毁了。
那么旧时代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一些很有前途的艺人,本来艺术前景非常广阔,但是却被坏人在饮场时下了药,阴了嗓子,使他们一蹶不振,有的甚至早早的退出舞台。比如说梅兰芳的弟子,14岁就拜在梅兰芳门下的魏莲芳就是这个情况。
魏连芳先生
据说当年的魏莲芳,无论嗓子、扮相、悟性、身段都极其出色,但却在他去东北跑码头的时候,遭受了坏人的暗算。有人说就是在他饮场的小茶壶里下了药,于是他嗓子就给毁了。
当然后来也能唱,但是几乎和没嗓子没什么区别,只是唱一个配角二旦啥的,主角的戏他是绝对唱不了了。梅兰芳也很惋惜,让他“代师传艺”,于是魏莲芳从此以后就成了梅兰芳教学的左膀右臂,用他自己的话,梅派只要有名有姓的,几乎没有不和他学过戏的,这其中著名的有李世芳,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吴素秋,梅葆玖等人。
那么另一个例子就是高庆奎,当然这个例子还存疑,因为高庆奎年轻的时候嗓子实在是太好了,有人说也不是谁给他下了药,是他自己不爱护自己的嗓子用过度了,把嗓子用废了!当然这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30年代中期,高庆奎去上海跑码头,有一天上台以后嗓子就一字不出,有人说抽大烟抽的,也有人说是他饮场的茶壶里,让人下了药了。不过,这个说法还不明确,我想说的就是,很多艺人其实嗓子毁了,是被同行或者说恨他的人给盯上了,最后使用阴招使嗓子坏了。一个艺人如果嗓子没有了,他的艺术生命也就算结束了。
所以,艺人为了自己艺术生命,避免早早的让坏人毁了,于是饮场的安全,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被特别重视。因此,艺人饮场的茶壶,必须是自己最信得过的人看管才行。
那么在台上,他需要饮场的时候,看守茶壶的跟包把茶壶从台帘外头递进去,再由捡场的接过来,送到“角儿”的手里,“角儿”喝完以后,再由检场的拿过来,递到台帘后的跟班手里,这其中全场都在监视着,不会出现被调包或者被下药的情况。
艺人最重视的就是茶壶的安全,这个可以理解,因此,看管茶壶的跟班就会“壶”不离手。那么什么事都有个度,有些名角儿为了摆谱。居然在饮场这件事上也动上了脑筋,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龚云甫和刘鸿声
比如说民国初年红极一时的名老生刘鸿声,他捧茶壶的跟班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一个人,他两个人,一个是专捧茶壶,一个是专拿暖壶,暖壶是必须保证这个“角儿”喝的时候,水不能乌涂了。
如果你要觉得刘鸿声可笑,那名老旦龚云甫更过分,他不光是要喝热茶,还要弄上人参什么的放在水里泡着,所以他的饮场跟包,一位是专捧着茶壶,一位是提着两只暖壶,这两个暖壶上还贴着纸条,一个是写的“茶”字,另一个写着“参汤”。
于是有人就暗讽说这个龚云甫也挺有意思的,要这样,明天把卖茶叶的“张一元”和卖药的“同仁堂”的掌柜一块儿叫过来,“张一元”掌柜的递茶叶,“同仁堂”递人参,这家伙,能把他伺候得更好!
饮场这种习俗,好像到了30年代中期,由梅兰芳程砚秋等名角开始剔除。在这之前,几乎所有的名角都有在台上“饮场”的习惯。现在想也可以理解,因为那时候戏演的时间长,有的几乎从早晨演到晚上,有的戏唱段多且长,不喝点水,还真是顶不下来。
那我们今天想象,饮场的水,也就是比普通的水热一点儿就行了,但是据说尚小云老板饮场都必须喝滚烫的开水,他只要觉得水乌涂,会马上吐出来大发雷霆!轻者出口责骂,重则伸手打人!
有人就说尚小云的这口腔黏膜是什么做的?一般人喝他这个水,温度这么烫,那么一进嘴就得烧秃噜皮了。按现在的西医的理论,如此烫的水,口腔粘膜和嗓子会烫的病变,但是尚小云的嗓子却是一辈子都那么好。所以有些事情也不是表面看的那种情况,用常理解释,你也解释不通。
就如今天聊的中国戏独有现象“饮场”,后来被废弃的原因,可能是学西方的那些对舞台的管理吧,但是中国人本身它的戏曲,就是“意象”成分比较多,台上饮场,台上搬道具切末,台上台两侧站人,台上扔跪着的垫子等等,这一系列并没有影响观众对戏曲的欣赏,因为观众不是看那个去了,有时候这其中还能引起一些乐趣。所以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现在还真难说清楚。
我觉得符合传统戏的特点它就应该保留,也就是好,不符合就是不好。那么这样一讲,显然在台上饮场扔垫子,搬桌椅,这并不违背传统戏的特性,它就如演员在台上做随手开门关门的身段,这是虚拟的,没门却有门,而台上捡场的搬桌椅,他是有人却无人,这一点很多人其实并不明白。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