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按语
这里是社会学视野公众号栏目“佳文速递”。每逢周一,我们将以摘要或全文的方式,呈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师生近期发表的论文,并不定期推送院内优秀学生项目作品,欢迎订阅及关注。
01
基本信息
刊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年第19期
作者:王水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02
摘要
社会交往指社会成员或个体之间基于持续的信息收发、接触、试探、沟通乃至互动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以及交换与往来关系的过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层面来看,社会交往对个体与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工具性、情感性和结构性的逻辑机制,以“产消播合一”为内核的数字技术,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理念重塑着当今时代的社会交往格局。数字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行为者的时空区域、身体所在、地位阶层等物理性和社会性因素对社会交往的局限,极大地拓展了社会交往的可能性,也让网络世界进入了“后真相时代”。但是,现实挑战亦如影随形,一系列社会交往的分割现象正在凸显“社会个体化”,如梦如幻的媒介和亦真亦假的信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利用。这些现实挑战,需要通过整个社会全面倡导更具平等导向、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交往文化,强化对行为主体现实辨析能力、现象质疑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等措施来应对。
编辑:江
审核: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