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篇:愿汝至此千年,徜徉知识圣殿(中)

文摘   2024-10-16 18:00   英国  
“and let thy feet millenniums hence be set in midst of knowledge”

                                                                       ——Tennyson 

中篇的位置留给我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第33号展厅展示的是中国和南亚(China and South Asia的馆藏。

在展厅的最东端,一幅河北清凉寺的三菩萨壁画显得格外引人瞩目。清凉寺是朝圣者往返于圣佛教圣地五台山的重要中转站,来自五台山的僧侣在1424年绘制了这幅作品,并于1437年和1468年进行了进一步的绘画修缮,然而清凉寺于20世纪30、40年代毁于战火。

近距离观看这幅壁画,可以看出它是由碎片拼凑而成的。原因是当时老百姓卖给英国人的时候,为了方便运输,将其敲碎,编号,再用木板夹着运到英国。

在清凉寺壁画的旁边,有一尊金代的水月观音木雕造像。水月观音是汉传佛教三十三种观音菩萨形象中的一种,其造型特点通常为姿势自然优美,呈现出悠然观水中月影的姿态。

这尊木雕观音像如真人般大小,表面残留彩绘痕迹,观音微闭双眼,右手扶膝,左手撑地,表情安然肃穆。这“观自在”的样式,不禁让我想起了北京法海寺中的水月观音壁画。

这尊辽代的罗汉像全身通体釉,面部表情凝重双眉紧锁,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他原本坐落于河北易县的佛洼,人们将与米开朗基罗西方写实主义的雕像作品相媲美,而前者要比后者早了近500年的时间。

1912年10尊等身八佛洼罗汉造像被发现在半山腰的山洞里,遗憾的是,目前仅存的尚且完好的无一在中国大陆。在现场可以仔细观察这尊罗汉像与其底座,其实并不是严丝合缝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位人物——卢芹斋。当时外国人买走这尊罗汉时并不知道原本下面还有配套的底座,卢芹斋说你们买的不全啊,我这里还有配套的底座,之后外国人又以高价买了底座。但问题就出现了,底座是底座,但是不是与这位罗汉像搭配的那就不好说了。

这尊青铜器叫“康侯簋”。内部的铭文总共约有17行、32字,记录了西周早期一位名为“康侯”的贵族在接受天子赏赐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这种仪式不仅表达了天子九五至尊之位,还强化了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宗法和封建关系。

这种把文字刻在青铜器内部的形式叫“藏礼于器”。

正当我要转身去看别的馆藏的时候,正巧遇到一位讲解员给一众前来调研或学习的专家们逐字逐句地解释了这32个字的内容,特别指出铭文末尾的“永宝用”的字句,表示此青铜器是用来纪念这个重要时刻的,并且将世代珍藏。

大英博物馆神秘的95号展厅,展出的是戴维德收藏的中国瓷器。门口的这两件大瓷瓶叫戴维德瓷瓶(David Vases),原本是文物贩子当作赝品卖给戴维德的,没想到这对瓶子是很重要的历史见证者。

在发现它之前,普遍认为最早的青花瓷出自明代。然而左边那只瓶子脖子处的铭文,表明它们是制作于公元1351年、献给道教寺庙的供奉物,用以敬奉一位神灵。

这对瓷瓶的存在将青花瓷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几百年,对于研究中国瓷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当然不能因为瓷瓶上烧刻着公元1351年制作就推断它是元青花,要证明这件瓷瓶是真品,还需要很多其他的佐证信息。

元代青花瓷与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在工艺、釉料和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例如,元代青花瓷常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蓝颜料,这种颜料发色浓烈,具有深邃的蓝色调,而明清时期则更多使用国产的钴料,呈现较淡的蓝色。

此外元代青花瓷的图案布局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从瓶身上看,从上到下画着缠枝菊、蕉叶、象耳、云凤、缠枝莲、云龙、海波、缠枝牡丹、八宝吉祥文等等,特别是独特的“猪鼻龙”,它们生动而富有张力形象,明显不同于明清时期更加对称和程式化的装饰风格。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元代的工艺水平相符,进一步证明了它们的元代来源。

总之呢,作为“吃瓜群众”,如果不是搞纯理论研究或专业收藏的话,咱就相信好了。

我们可以在95号展厅一次欣赏到“汝、哥、官、钧、定”五大名窑的中国瓷器。其中汝窑的瓷器尤为珍贵,它的天青釉被誉为宋代青瓷中的极品,釉色极其难以烧制,成功率极低。

全世界仅存的宋代汝窑瓷器不足百件,它将“物以稀为贵”具像化。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体悟它们那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颜色: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这件花花绿绿的瓷器是“钧窑”,如果记不住它的基本特征,那就记住图案不均匀的就是钧窑。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指的钧窑。

钧窑的釉料通常包含多种金属氧化物,如铜、铁等。这些成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窑口内氧气流动,导致釉色发生变化。

此外展厅中还展示了很多精品瓷器:满釉的“锅碗瓢盆”,霁蓝釉的盘子、霁红釉的碗、甜白釉的水壶、焦黄釉的盘子等等。每一件都呈现圆润饱满的色彩。

在去往95号展厅的楼梯间,有一尊隋代的立佛,大理石阿弥陀佛像。这又不得不提到“卢芹斋”,他从小就在张家做仆人,后来专门服侍张家公子张静江。

张静江于 1902 年以清廷驻法国商务参赞身份随同驻法公使孙宝琦出使法国。在法国期间,张静江开办了古董公司,卢芹斋跟着他学习做生意并学会了法语,逐渐成为其得力助手。后来卢芹斋留居法国,自立门户,成为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

旁边的展板上有这样一段话:Presented by C.T.Loo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by them to the British Musemum in 1938 to commemorate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 讲述了这尊大佛为何会出现在大英博物馆。

这幅明代龙纹琉璃砖(Glazed dragon tiles是何鸿卿爵士Sir Joseph Hotung于2006年购买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的。

琉璃砖上雕刻的四条龙在黑釉琉璃的底色衬托中更显栩栩如生,纵横穿梭莲花与牡丹之间。这可不是屏风,而是覆盖在山西寺庙屋脊上用于防火的装饰,因为龙是吉祥的象征,可以呼风唤雨,古人想通过这种方式防火,也算是脑洞大开。

未完,待续。。。

小圈生活之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