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篇:读《金钱博弈》后的工作复盘(4)

文摘   2024-07-08 17:10   韩国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梁文道

最近在学习ECL(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搭建与应用,说句实话,发现现在的会计准则已经超越了会计本身,有点儿像“玄学”了。
上次提到韩国金监会坚持使用旧的会计准则来界定贷款的分类以及对应的准备金。而在当时的中国银行业,从管理上已经在推动“五级分类”的办法。五级分类大家耳熟能详: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后面三类合称为不良类。
在五级分类推行之前,财政部在1993年初颁布了《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那时候还不叫“贷款”,而是叫“放款”,稍微带有一点点计划经济时期的味道。对于“放款”的质量分类,只是用逾期与否来划分:即逾期半年以上的放款作为逾期放款,逾期三年以上的放款,作为催收放款管理。
对于准备金的计提,也有“简单粗暴”的具体条款来规定:呆帐准备金自1993年起按企业年初放款余额的0.6%全额提取,从1994年起每年增加0.1%,直至历年结转的呆帐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放款余额的1%为止。从达到1%的年度起,呆帐准备金改按年初放款余额的1%,实行差额提取。
科学不科学的先放一边,是不是很简单?
到了2001年,财政部又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从会计准则的角度将贷款分类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对于准备金的计提,更加先进且科学了。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对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担保人的支持力度和金融企业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
那年我在PwC的BOC项目组的信贷业务审计小组工作,成天泡在信贷档案和模型中。一方面要评估贷款分类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国际会计准则39号、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通过DCF模型、MM模型以及RRM来测算贷款损失准备金。
这里还有一段儿小插曲,在最初引入这些模型的时候,我们拿到的Excel模板里面居然都是“韩文”,听合伙人们介绍,这份模板已经成熟的在韩国使用。当时我们还不明所以,现在读了单先生的《金钱博弈》后才觉得也许这是相互关联的两件事情。
不管怎么样,韩文的模板先是翻译成英文模板,然后再由我们自己翻译成中文模板,通过培训讲解给到BOC各个省分行相关主管部门,一场大规模的填表工作又开始了。
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出,那时候中国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贷款准备金的计提在原理上是一样的,都是关注贷款的可收回性。因此这里不会产生“准则差异”。但是中国会计制度是财政部颁布的,然而贷款五级分类的推行以及《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都是由人民银行印发的。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正当我们在Z先生的带领下,大张旗鼓、大刀阔斧、大道至简的测算、分析,从V1到V16,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把最终审定的数字通过调整分录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时候,财会部主管找到我们,说财政部方面想了解一下贷款减值准备相关的审计工作,特别是准备金与五级分类的关系是否合理。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非常大。
一般来说,阶段性汇报也好,总结性汇报也罢,都是给到银行管理层和治理层的,尽管那时候银行还没有改制,财政部是其唯一的股东,倒是可以履行其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只不过到底是会计司还是金融司还是什么其他司来履行呢?
算了,不管那么多了。于是我们又在Z先生的带领下,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开始起草汇报用的PPT。从我们如何选择样本、如何进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检查、再到模型的原理以及结果的分析,最后附上中国会计准则怎么说的,国际会计准则怎么讲的等等,呼啦啦又是一份超过50页的材料,好在这次不用搞英文版本了。
汇报草稿出来后,主管合伙人要审阅复核,银行财会部领导也要看,风险部领导也要瞧,毕竟不仅仅是会计师要去面对财政部嘛。记得当时风险部的领导提了一个建议,希望把贷款五级分类的结果与对应的准备金列示出来,再计算个比例,方便评估整体合理性。
后来我们才意识到,这个建议绝对是非常有价值的。
根据按照人民银行印发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中有这样的规定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专项准备: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没有明确的要求披露贷款五级分类及其对应的准备金,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分析。
很快,我们一行人就在银行的带领下去财政部汇报了,那是我第一次进到这种单位,办公室里并不大,两张办公桌对着放在窗前,窗外是被杨树的叶子遮挡着,显得房间里挺凉快。一张长条沙发摆放在靠门的位置,还要从其他办公室拉来一些椅子,一群人才能坐下来。我坐在Z先生旁边,打开电脑,各种工作底稿也都打开着,方便及时查阅数字。
整个汇报持续了1至2个钟,部里的领导大多数时间是在聆听,偶尔也会提出几个问题。最后领导表示我们做了大量且细致的工作,鼓励我们继续,但对信贷审阅的结果并没有任何评论,我想这是官员们的基本工作风格。
后来也没有后来了,我们猜想可能是财政部要给人民银行去沟通一下结果,反正结果也是落在指引的范围内嘛。
等到2005年5月底,正式出具了2004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被叫到财政部沟通的不仅仅是我们信贷业务小组,资金业务小组也因其前瞻性的工作也被叫过去汇报了。
下面的图片是源自2004年中国银行的年度报告,在会计政策的部分介绍了银行的债券资产按照四大类别进行分类核算,内容几乎是参考了已经实施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要求。

这不是一件小事儿,要知道在当时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投资的规定还仅仅是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分类及核算呢。
这份改动一方面体现了财政部对趋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银行和会计师普华永道勇于创新的魄力。
通过阅读《金钱博弈》,可以感受到中国银行业改革过程中,无论是银行还是政府方面,都非常开明,大家都抱着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这一点与韩国金监会的态度非常不同。

未完,待续。。。

小圈生活之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