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篇:浮光掠影逛教堂

文摘   2024-09-05 18:01   英国  
Cathedral、Abbey、Church还有Chapel,在我的概念里统统叫“教堂”。

我对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国教等等宗教分类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见到类似的建筑,统统称其为“教堂”。

以前在东方广场上班的时候,附近有一座天主教堂叫圣约瑟夫堂(St. Joseph's Church),它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教堂之一,但我一次没去过。

而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是这里的地标性建筑。那必须浮光掠影地观摩它们、欣赏它们和了解它们。

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这座献给圣保罗的大教堂在这里矗立了1400多年的时光,尽管目前的建筑与初建时大不相同,但它仍然是一个繁忙的教堂。

出了地铁站,往北走过一个街区,就抵达了经典机位。它就是由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主导设计和重建的圣保罗大教堂。

这座教堂使用的是巴洛克风格,这种风格着重戏剧化的情感并通过宏伟的空间和豪华的姿态来展示,同时还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特色,特别是巨大的圆形穹顶。要知道当时伦敦的大部分教堂还是采用中世纪的哥特式风格,所以圣保罗大教堂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的国教教堂,即圣公会的教堂,是伦敦教区的主教区。通过官网上提供的平面图,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整体的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形状,这是为了纪念信仰的耶稣基督。

从西门进入教堂内部,中殿的北侧是第一任惠灵顿公爵的纪念碑。惠灵顿是当时最著名的军事英雄,底座周围还精心雕刻着战役清单,其中包括最伟大的胜利——“滑铁卢战役”。

再往东走,就到了整个建筑的中心,也是做礼拜的地方。头顶上方的圆形穹顶是圣保罗大教堂最典型的标志,也是伦敦地区唯一使用的圆形穹顶的英式大教堂。

最顶部的壁画由于当时复杂的宗教和政治的原因,壁画的风格是纯灰画法,没有颜色。这是当时教会的要求,因为彩色丰富的画面太富有天主教的特色了。坎特伯雷大主教也表示,画家必须是新教徒,而且是英国人。

穹顶之下还有八个高大的拱门。其中四个拱门后面是四分之一个穹顶,它们由颜色丰富的马赛克装饰,描述了基督死亡和复活的关键阶段。

第一幅描绘了绑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代表了他的死同时也预示着生命之树。第二幅描绘的是坟墓中的基督,三天后堵住坟墓的巨石被移开,他不见了。第三幅描述了基督的重生,他战胜了死亡以新的生命复活。第四幅描绘了基督的飞升。

在圣坛的西南处有一个楼梯间,通过它可以登上穹顶。从这里向上爬376道台阶就到达石廊(Stone Gallery),这里是近距离欣赏穹顶绘画的位置。

再爬152道狭窄的台阶可以抵达金顶廊(Golden Gallery),这里距离地面近80多米,走出去可以欣赏到伦敦城的景色。

远处的碎片大厦就像一枚锥子刺破地平线扎向天空。

中殿的西南角还有一处不对外开放的地方,这里是《哈利波特》取景地之一。根据小红书的攻略,只要勇敢地向教堂里的工作人员询问能否去看看哈利波特台阶,如果TA心情好,就会毫不吝啬地拿出钥匙领你悄悄地进去。

想到那个片段了吗?就是赫敏一生气,把那位神叨叨教授的水晶球推开滚到台阶上的片段。

很幸运,工作人员心情超好,带着我们一路闲聊走进这里,还可以随意拍照。

这些楼梯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们毫不费力地从地面上升50多米,仿佛漂浮在半空中。每一步台阶都是一半靠墙支撑,另一半靠下面的台阶支撑,完美的几何,一切都是那么的精准。

圣保罗大教堂还有自己的地宫,相当于负一层。里面大多是名人的墓地、纪念碑。如果不喜欢这种氛围,那就速速从这里穿过,因为大教堂的出口也在这里。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

欧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教堂,这主要是在宗教方面,教区被大量划分,有助于确保人们通过信仰获得地区归属感,教堂成为地区身份认同的标志。

这种认同伴随着教堂钟声传递到各个角落,而作为人们婚礼、洗礼和葬礼的固定场所,教区教堂还将人们世代相连。

随后参观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需要注意的是它和西敏大教堂(Westminster Chathedral)是两个不同的教堂,后者是天主教会的主教教堂。

它的英文名称是Abbey,即修道院。具体是指一群修士或修女生活和工作的宗教建筑群。修道院里的教堂是用于修道士或修女的礼拜,但也会对公众开放。

尽管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如今是英国国教的象征之一,但它最初是在天主教统治时期建造的,因此保留了明显的哥特式风格。

这种风格的建筑通常高耸、精致,带有飞扶壁、尖拱和巨大的彩色玻璃窗,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象征着对上帝的敬仰。

在教堂的西门处,有一个无名战士之墓(Grave of the Unknown Warrior)。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在法国担任军队牧师的人写信给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院长,请求院长考虑把一位“无名战士”的遗体埋葬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于是这里便有了唯一一座无人行走在其上的坟墓。

后面是中殿,正好赶上颂唱晚祷的时间,只有神职人员在中殿忙活,使得整个教堂显得十分庄重。在圣坛左边,就是我们熟知的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的坟墓。

绕过圣坛,穿过唱诗班厅,便来到主祭坛(The High Altar)。祭坛前是Cosmati走道,竣工于1268年,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中最珍贵的建筑作品之一。它完美地展示了中世纪艺术品的美和复杂性,由彩色的玻璃和大理石制作而成,镶嵌在单色大理石地板上。

自1066年起,这里便是历届君主接受效忠宣誓礼并登基的地方。它的后面是忏悔者爱德华圣殿,周边是中世纪英国国王的坟墓。

在修道院的最东端是圣母礼拜堂(Lady Chapel),它是修道院中最小的礼拜堂。它是中世纪晚期建筑的辉煌典范,有着壮观的扇形拱形天花板。

Chapel的意思是小型礼拜场所,通常较私密。这是它与其他教堂名称的不同之处。

从中殿往南,会经过一个叫教士会礼堂(Chapter House)的地方。这里装饰非常精美,供修士们和修道院院长聚会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祈祷,诵读圣本笃(St. Benedict)的教规,讨论当天的事务。

这次修道院的北门在维修,但不影响从内部观赏它的玫瑰窗。教会通过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圣徒和宗教象征,传达了信仰的力量与神圣的光辉。

走出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回首,再次凝望这座古老而独具韵味的建筑。尽管图片难以完全呈现它的壮丽与精致,但依然能让人神游其中,仿佛再次置身于那神圣的殿堂之内。若想真正领略其恢宏与美妙,唯有亲临其境,仰望那高耸的穹顶,方能一饱眼福。

未完,待续。


小圈生活之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