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火车解锁另一座布满大学学院的城市:Cambridge。 |
在酒店吃完一顿丰盛的早餐,我们搭乘地铁出发去London Liverpool Street,从这里乘坐火车去剑桥,路程大概需要一个半钟。
车厢内挺整洁,至少比地铁里干净很多。只是非常不习惯哪儿哪儿都铺地毯。
顺利抵达剑桥车站后,直接去我们提前预订的小船(Punting),就是一种人力撑船。在伦敦的这些日子,认识了不少英文单词,这些单词往往都不在雅思词汇或GRE词汇中,因此考试用词和生活用词完全是两条线。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城市叫剑桥(Cambridge),这次查了资料才知道它名称来源于卡姆河/康河(River Cam)和桥(Bridge)这两个词的结合。
为我们撑船的大叔讲着一口浓浓的英式英语,面对来自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六位游客特意放慢语速,这样方便我们理解。
我们经常会以为上图的桥就是徐志摩笔下的“康桥”。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他的诗作《再别康桥》中提到的“康桥”并不是特指剑桥的某一座桥,而是泛指整个剑桥大学及其周边的景色。
有没有发现,这座桥和牛津的那座“叹息桥”(Bridge of Sighs)很像呢。
这是康河上另一座著名的桥:数学桥(Mathematical Bridge)。它位于皇后学院,正式名称为皇后学院木桥(Queens' College Wooden Bridge)。
最初的数学桥建于1749年,后来经过多次重建,目前的版本是1905年的重修版。桥的设计极具特色,尽管桥梁看上去是拱形的,它其实完全由直木梁构成。这种结构巧妙地利用了几何学和力学原理,使得桥梁坚固且无需使用螺钉或钉子支撑。
当然我们眼中的这座桥肉眼可见有不少螺丝钉,撑船的大叔介绍说,后来有人把它拆除研究,之后却装不回去了,于是只能用现代化的手段把它们再拼凑起来。这可能就是“知易行难”的典型例子吧。
剑桥由很多学院组成,包括三一学院、国王学院、圣约翰学院等等。我们熟知的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就在剑桥大学的冈维尔与凯斯学院度过了他的大部分学术生涯。此外还有艾伦·图灵(Alan Turing)在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读本科和研究生。
这些学院都可以进入参观,但如果没有校内学生带领,就都需要支付不少门票钱。学术气息没感觉出来,但商业气息还是挺浓重的。
经过将近一个钟的游船,我们上了岸,漫无目的地在剑桥溜达。
不记得在哪个学院的外墙墙角下看到这扇小巧的“精灵门”,我把小叮当也凑上去,样子还挺搭配的。
在剑桥的美食广场,吃到了来英国后的第一次亚洲餐,东南亚卤肉饭。这也是我们来英国以来第一次使用现金,12镑,很贵,很香,也很咸。
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我们还特地参观了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uem),没想到在这里可以见到一些大师作品。
比如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和他创作的《Twins》。
这幅画的主角是一对穿着维多利亚时代精致服装的双胞胎女孩,画面中,她们并排站立,手挽着手,表情端庄,目光直视观众。两人都穿着相同的白色蕾丝礼服,头发打理得整齐卷曲,象征了当时的优雅与纯真。
这是他晚期肖像画中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成功的肖像画家之一的技艺。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些信息的,老话儿怎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知嘛!
这里还收藏了很多幅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的画作。选一张他在1891年创作的《Poplars》展示给大家。
《Poplars》系列描绘了埃普特河(Epte River)边上的一排杨树。这个地点靠近他的家,莫奈在这里建立了他的花园,并以自然景观为灵感创作了大量作品。
他通过在不同的时间点、光线条件下反复描绘这些杨树,展现了自然光对风景的深刻影响。每幅画作都以不同的色调、阴影和光线处理来捕捉特定时刻的氛围。
只可惜我们还要赶火车,所以不得不速速地浏览其他画作。下次有机会再来剑桥,一定重点参观这座博物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