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arles
细察所谓童旭东所编造的孙禄堂在民国享有的“至誉”,来源不过寥寥数人,并且夹杂大量伪造、歪曲以及孙禄堂的学生的自吹自擂。
比如童旭东一再歪曲的所谓“程廷华认为孙禄堂的技击功夫于黄河南北已无敌手”,其来源到底是哪里呢?
以上图为例,童旭东说此言出自《世界日报》1934年2月3日“孙福全轶事”。
这里就引一下“活猴”“天下第一手”的传人童旭东的传世名著,所谓《孙氏武学研究》中刊登的此份《世界日报》原文吧。
原书标明,此一系列所谓孙禄堂的“轶事”,首刊于1934年1月31日的《世界日报》。
此则所谓“特讯”在开篇就明明白白记载了这些“轶事”的来源:
记者经方鬘云君之介绍,昨日于中国古法书画研究会中得晤孙书庭小姐,谈及孙氏生活历史,颇有趣味材料,亟为此文志之,以供爱好国术者之一阅也。
清清楚楚:
一、这一系列所谓“轶事”,来源就是记者记载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书庭)女士的口述。
二、假设记者没有添油加醋,这番话确出于孙剑云之口,则程廷华先生去世于1900年,而孙剑云出生于1914年,孙女士连程先生的面都没有见过,却能在程先生去世34年之后复述这一大段如电影脚本的原话?
三、假设记者没有添油加醋,这番话确出于孙剑云之口,而参照这段话中所谓“可去矣!禄堂!前途珍重,毋贻余忧!”之类的口吻,再假设孙剑云确实曾听说这段话,那来源也只能是被夸为“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的孙禄堂本人。正如前文所说,孙禄堂除了向学生陈微明复述郝为真先生夸他这个52岁的老学生“胜专习数十年者”之外,还在程廷华去世几十年之后(死无对证),对女儿说,程先生夸他是学生中之冠,嗯,再次描写如画。
四、而根据童旭东的编造和歪曲,“孙禄堂以自身的技击实践已经验证了自己的这套理法是高于前人的”(童旭东就是用所谓这段程先生的话来证明这个观点),则孙禄堂是对女儿说,你看,程廷华先生夸我天下第一,程先生自己承认也是不如我的,你晓得吧?
童旭东用孙禄堂女儿的话(还经过了记者编辑之手)来证明孙禄堂“无敌手”,真是“聪慧”过人啊!
至于,退个几万亿步说,即使程廷华先生确实说过这样的话,这样的虚语,能够证明程先生认为孙禄堂“高于”所有“前人”吗?
少不得请出童旭东之流醉醉喜爱的人工智能来分析一下(口口声声他们是醉醉有逻辑的):
AI问答
提问:
1934年,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对记者说,在孙剑云出生之前,程廷华对孙禄堂说过:“吾授徒数千,从未有天质聪慧复能专心不懈如汝者,故汝目下能学有所成者,虽曰彼此间有师徒之天缘,余乃悉心教授,要亦汝生有宿慧始能达此,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可去矣!禄堂!前途珍重,毋贻余忧!” 这段话能证明程廷华先生认为孙禄堂的技击功夫高于程廷华先生自己了吗?
得到回答:
在解析1934年孙禄堂之女孙剑云对记者的叙述时,我们需要细致分析其中的逻辑链条,以确定是否能由此推断出程廷华先生认为孙禄堂的技击功夫高于他自己。
以下是详细的分析过程:
叙述内容梳理
1.程廷华对孙禄堂的评价:
•“吾授徒数千,从未有天质聪慧复能专心不懈如汝者。”
•“故汝目下能学有所成者,虽曰彼此间有师徒之天缘,余乃悉心教授,要亦汝生有宿慧始能达此。”
2.程廷华对孙禄堂技艺的认可:
•“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
3.程廷华的告别与嘱托:
•“可去矣!禄堂!前途珍重,毋贻余忧!”
逻辑分析
1.程廷华对孙禄堂天赋与努力的认可:
•程廷华提到孙禄堂天赋异禀且专心不懈,这是对他个人特质的高度评价,但并未直接比较两人的技艺高低。
2.技艺“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的含义:
•这句话表明孙禄堂的技艺在程廷华看来已经非常高超,达到了在黄河南北地区无敌手的境界。然而,这依然是对孙禄堂技艺水平的描述,并未直接说明其超过程廷华本人。
3.缺乏直接比较:
•叙述中并未出现程廷华将自己与孙禄堂的技艺进行直接比较的内容。程廷华对孙禄堂的高度评价,并不等同于承认自己技艺不如孙禄堂。
4.告别与嘱托的语境:
•程廷华的告别语更多体现了他对孙禄堂未来的期望与嘱托,而非技艺高低的评判。
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孙剑云所叙述的内容虽然体现了程廷华对孙禄堂技艺的高度评价,但并未直接证明程廷华认为孙禄堂的技击功夫高于他自己。
•程廷华的评价更多是对孙禄堂个人特质与技艺水平的认可,而非两者技艺高低的直接比较。
因此,从逻辑上讲,这段话不能证明程廷华先生认为孙禄堂的技击功夫高于程廷华先生自己。
AI问答
提问:
1934年,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对记者说,在孙剑云出生之前,程廷华对孙禄堂说过:“吾授徒数千,从未有天质聪慧复能专心不懈如汝者,故汝目下能学有所成者,虽曰彼此间有师徒之天缘,余乃悉心教授,要亦汝生有宿慧始能达此,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可去矣!禄堂!前途珍重,毋贻余忧!”逻辑上, 这段话能证明程廷华先生认为孙禄堂的技击功夫高于所有前人而“无敌手”吗?
得到解答:
在解析1934年孙禄堂之女孙剑云所转述的程廷华对孙禄堂的评价时,我们需要细致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述与逻辑含义,以确定是否能由此推断出程廷华先生认为孙禄堂的技击功夫高于所有前人且“无敌手”。
以下是详细的分析过程:
叙述内容梳理
程廷华对孙禄堂的评价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
1.天赋与努力的赞扬:“吾授徒数千,从未有天质聪慧复能专心不懈如汝者。”
2.学艺有成的归因:“故汝目下能学有所成者,虽曰彼此间有师徒之天缘,余乃悉心教授,要亦汝生有宿慧始能达此。”
3.技艺水平的评价:“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
逻辑分析
1.技艺“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的含义:
•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孙禄堂技艺在黄河南北地区的无与伦比性。然而,这里的“黄河南北”是一个地理范围的限定,它并不等同于“所有前人”或“天下无敌”。
2.地域性与普遍性的区别:
•“黄河南北无敌手”是一个地域性的评价,它可能涵盖了程廷华所了解或关注的特定区域。这并不等同于说孙禄堂的技艺在所有地区或对所有前人都无敌。
3.缺乏直接比较的证据:
•叙述中并未提及程廷华将孙禄堂与所有前人进行直接比较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仅凭这句话就断定孙禄堂的技艺高于所有前人。
4.可能的夸张或修辞:
•在武术界,对技艺高超者的赞扬有时可能包含夸张或修辞的成分。这种赞扬可能更多地是为了表达对孙禄堂技艺的认可和赞赏,而非一个严格的、普遍适用的判断。
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程廷华对孙禄堂“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的评价是对孙禄堂技艺在特定地域内的高度认可,但并不能直接证明孙禄堂的技击功夫高于所有前人且“无敌手”。
•这种评价可能包含夸张或修辞的成分,且地域性的评价不能等同于普遍性的判断。
因此,从逻辑上讲,这段话不能证明程廷华先生认为孙禄堂的技击功夫高于所有前人且“无敌手”。
至于此《世界日报》上的系列“轶事”,对照童旭东其它的谎言,还可以看出不少幽默有趣的小故事,以后再谈。
任何想与作者讨论的,欢迎扫二维码加群
☟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国术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