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行业新闻,
全面把握最新医圈动态,一篇搞定!
术后腹痛4年发现体内有纱布,卫健委介入
正式签约!瑞金医院迎来新院区
中国首款抗乙肝创新药正式获批
国务院:推动绩效工资分配向产科、儿科倾斜
国家医保局:80余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
中国科学家让“死亡”50分钟猪脑“复活”
>> 术后腹痛4年发现体内有纱布,卫健委介入
10月29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爆料其母亲在连云港东海县某卫生院手术后身体内遗留纱布多年。据悉,2020年1月,患者在该卫生院进行腹腔镜下左附件囊肿切除术,术后长期受腹痛困扰。2023年,患者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现并取出腹内纱布,相关组织因长期粘连已腐烂,导致输卵管切除。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记录证实了此前手术遗留纱布的事实。
目前,东海县卫健委已介入调查,称正在与相关医院核实情况。(潇湘晨报)
好医生点评
卫生部办公厅自2010年便推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强调手术物品的三方核查与清点,目的是防止手术用品落在人体内。然而,纱布遗留引发的医疗纠纷仍屡见不鲜,导致感染、伤害甚至死亡,更有不少医院因此遭受重罚(九派新闻,2023)。
如今,这一失误的重现,再次敲响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警钟。如内科专家张孝骞教授所言:“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即便是最基础的“数纱布”环节,一旦疏忽,都有可能成为致命之失。
>> 正式签约!瑞金医院迎来新院区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闵行区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举行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市长龚正,副市长刘多、解冬,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等政府和学校高层见证了签约。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介绍了闵行院区的建设背景和未来规划。
按照“市批区建、市区共管、以市为主”的原则,新院区将建在“大零号湾”,旨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纳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体系统一管理,并与瑞金医院一体化运营。(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首款抗乙肝创新药正式获批
10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1类创新药甲磺酸普雷福韦片上市,该药品适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根据公开信息,这是一种作用于肝脏的核苷类药物。
在多阶段临床试验中,该药在抑制病毒复制、实现乙肝e抗原转阴及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疗效可与现有一线药物相媲美。同时,试验未观察到这类药物常见的肾脏与骨骼副作用,其安全性尤其在肾脏和骨骼保护以及较低的血脂影响方面优于对照药物,减少了长期用药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证券交易所)
好医生点评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看病难”的核心问题。大型公立医院扩张,虽床位增多,却加剧了资源在高级医院的过度集中,基层医疗难以留住患者。公开资料显示,瑞金医院闵行院区仅设置500张床位,与其他三甲医院动辄上千床位相比,显得较为“克制”。
与其无止境扩大,不如按实际需求选址和设置床位规模,让医疗资源真正下沉,更好地服务社区。这种策略才是解决看病难的长效方案。
>> 中国首款抗乙肝创新药正式获批
10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1类创新药甲磺酸普雷福韦片上市,该药品适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根据公开信息,这是一种作用于肝脏的核苷类药物。
在多阶段临床试验中,该药在抑制病毒复制、实现乙肝e抗原转阴及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疗效可与现有一线药物相媲美。同时,试验未观察到这类药物常见的肾脏与骨骼副作用,其安全性尤其在肾脏和骨骼保护以及较低的血脂影响方面优于对照药物,减少了长期用药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证券交易所)
好医生点评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2022年中国肝癌新发病例约为36.77万,较历史数据显示下降趋势,这反映了乙肝防治策略的初步成效(新华社,2024)。然而,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仍有待提升。新上市的普雷福韦片,作为新一代抗乙肝核苷类药物,不仅丰富了治疗选项,更标志着对抗乙型肝炎的医疗研发进入新阶段。这一创新预计将显著提高乙肝治疗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 国务院:推动绩效工资分配向产科、儿科倾斜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在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方面,《措施》提出,要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措施》还强调,要加强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的产科、儿科建设,推动绩效工资分配向产科、儿科倾斜。鼓励儿童药品研发申报,不断丰富儿童适用药品的品种、剂型和规格。(中国政府网)
好医生点评
自2023年起,我国生育支持政策显著进步,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极大提升了孕产妇福祉,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为产科营收困境带来新希望。然而,儿科却依然面临医生流失和人才匮乏的严峻挑战,发展缓慢。
尽管品牌民营儿科医院和细分领域的兴起为儿科带来转机,但要真正改变现状,仍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薪酬待遇。随着相关政策要求频频出现,即便在新生儿数量下降的背景下,产科和儿科的未来发展依然值得期待。
>> 国家医保局:80余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
2024年中国罕见病大会日前透露,全球存在超过1万种罕见病,但目前仅不到5%的罕见病有专门治疗方案。为支持我国约2000万名罕见病患者,国家持续推出一系列政策,促进罕见病的诊疗体系完善、药物研发和患者保障。
今年1至8月,已有37种罕见病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其中多款为全球首次在中国获批的境外新药或新适应证。去年,国家医保目录新增15个罕见病用药,覆盖16种罕见病,填补了10种病的用药空白,目前80余种罕见病用药已纳入医保,平均每位患者减负5500元。(央视新闻)
好医生点评
随着江苏、上海、广州等地对罕见病保障体系展开积极探索,以及医保目录的持续更新,国家对罕见病患者需求的重视有目共睹。然而,由于多种复杂因素,这些“救命药”到达患者手中的道路依旧坎坷,许多患者依旧在“用药难”的阴影中挣扎(中国新闻网,2024)。
此前,有专家建议设立专门的罕见病基金,专款专用以弥补保障体系的不足。期待这一建议能迅速得到落实,真正让罕见病患者享受到他们应有的医疗支持和保障。
>> 中国科学家让“死亡”50分钟猪脑“复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与国际科学家团队共同研究的成果日前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分子医学》期刊。研究中,专家利用创新的“离体大脑养护技术”,成功使一个停止功能50分钟的猪大脑“复活”。
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让猪心脏停跳,隔离大脑,并在50分钟后通过插管将大脑连接到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形成支撑大脑复苏的系统。此项研究展示了大脑功能的恢复与维持活力,实验在6小时后由研究人员主动终止。(新华网)
好医生点评
尽管复苏技术持续进步,心源性猝死每年仍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在我国,每天约有1500人因心脏骤停死亡,年均达55万,居全球之首(中国循环杂志,2021)。全球范围内,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仍不足10%,主要原因是患者常遭严重脑损伤。传统观念认为,大脑在缺血5至8分钟后损伤不可逆,这极大降低了抢救成功率。然而,此项研究开辟了新策略,为未来显著提升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带来希望,预示着急救领域的重大突破。
防走丢,关注“好医生头条”,医圈简讯不迟到👇
Editor
编辑
好医生-李可意
Reference
参考
Notice
说明
本文系好医生整理及撰写,转载请联系授权
Designer
设计
好医生-李可意
Reviewer
审核
好医生-周雪雪
往期
精彩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好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