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颖
爱智者书窝・台湾谘商心理师
真正让我注意到这本书的不是书名《水仙》所代表的自恋,而是副标写的「逆风」。(水仙:从自恋谈起,一种逆风的解读)
自恋,这个在深度心理学里被经常强调的主题已经是耳熟能详,为了生存,我们都是自恋的,必须去努力维持「小我」对自己的想像。
而这个想像,经常是痛苦的根源。
因为要维持小我对自己的想像,就难免得去改造社会、改变他人,否则这个「想像」或者幻象就会破灭,小我就会感到痛苦。
之所以常说荣格心理学是反躬自省的心理学,就是想让读者明白,我们经常活在错觉之中。
在这样的错觉里,我们会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认为世界的运作有各种不好,父母对我有各种错待,因此我们会用很大的力气想要说服他人,一起将世界改造成我们期待的模样。
凡有小我存在之处
就有自恋:为自己的不快乐负责任
而作者杨定一博士为什么会说本书是「逆风」之作呢?
是因为这几年太流行这样的说法,包括PUA、煤气灯操纵这类术语,将自己归类为受害者,将我们看不惯的他人归类为加害者。而指责这类加害者的用语经常就是「自恋」。
事实上,人人都是自恋的。虽然我们经常会使用「自恋 vs 依赖(codependent,也翻成共依附)」这样的组合来看待某些病态的关系,但这并不代表依赖者本身没有自恋的问题。
后者之所以难以从这样的有害关系中脱身,经常也是因为他或她需要另一方来满足自己某些隐而未显的期待,希望对方成为他生活或经济上的拯救者。
一旦对方无法满足自己,他或她就会对别人失望,从而带来明着指责,或暗里中伤的行为。
因为「否认」机制的强大,如果只听信某方的片面之词,我们根本无法判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或加害者。
凡是有小我存在之处,就有自恋的存在。「逆风」的意思,就是作者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不快乐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责任。
正如书里所言,「我们对这世界的依赖不是只有一种样子。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不好,才能彰显自己的好。需要别人不负责任,才有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类 型的依赖经常比表面上的依赖更难察觉。
我们想要被尊重、想要被看见、想要被爱,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这只能从外部去得到。确实,在人格塑造的早期,我们需要许多来自环境与父母的关爱与偏爱才能养成「健康的自恋」。
但随着年纪增长,自恋或小我都会开始展现其不适应性的一面。特别是当我们受苦、受欺骗、受攻击、被抛弃、或者犯了错的时候,它带来的愤怒、内疚、焦虑、和悲伤会让我们意识到,前半生的学习经常不够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一个小我开始寻求大我的契机,是我们应当开始向内心的神圣寻求接济或靠近的征兆。
自恋被戳破了,对自我的概念受了伤。就好比神话故事的开端,英雄的启程经常源于一次错误,无论是自己犯的错,还是他人犯的错,无一不指向「认识」的错误。
原来我不是我以为的那样,或者,原来世界不是我以为的那样。
是的,我的朋友,穿越阴影,寻求神圣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前半生的自恋受到了挑战,我们得去寻求重新修补自己的心灵,为人格带来再生。
观火与呼吸的冥想:
修补自己的两种方法
关于修补,一定要推荐书中提到的两个方法给大家。
一、火的净化
这是利用烛火来做冥想。看着眼前的火,让它带我们回到某个过去的画面,某个我们忘不掉的事、或难以忘怀,甚至无法原谅的人。
把我们全部的念头、痛苦、与感情都交给火,完全交出来,不要有保留。让这些心中的结全部交给火,让火烧得干干净净。
只有把这些痛苦和恨烧干净后,爱与慈悲才能浮出来,然后对着眼前曾经无法忘怀或原谅的人,诚恳地对其表达:请原谅我吧!我也已经原谅你了。我爱你,就像我爱我真正的自己。
然后慢慢地,在火光中将它送走。最后,将注意力停留在眼前的火,因为火还在燃烧,还在散发温暖,和眼前的火一起享受眼前的生命。
二、 绕过事件,建立新回路
作者说,要摆脱旧的习气,最容易的方法是建立新的回路,而不是分析或思考。绕过事件,从建立让自己快乐的新习惯开始。运动、演奏音乐、或将自己投注在能同时调动身体与心理的活动都很有效。
书中分享一个简单的方式,透过呼吸来回归自身。透过圣经中摩西与上帝对话的典故,在吸气时默念「I」,在呼气时默念「Am」。I Am 是上帝面对摩西的提问:「我该怎么称呼你?」时所做的回答。
他不正面回答摩西的问题,只说「I am who I am」。
藉由这个方式,我们提醒自己,我们就是主,就是神,是圆满。绕过了因为生存而自恋的小我,重新回到内心的大我去。
I AM「我-在」:
对上主、对真实的静坐(完整版)
课程链接
结语:
对灵性的过度追求
有时也是自恋的一种型式
当然,面对自恋与小我的认知所带来的痛苦可以有很多种方法。 但这本书很强调的是与神圣的、更高的存在连结,无论你会将那神圣称为什么名字。 当我们说回到自身的时候,至少指向两个层面: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自性(Self)。
因为我们平常都被小我绑架,被有限的认知给束缚,反而容易忽略身体的本能与寂静却充盈的内在。 因此无论是瑜珈、禅绕画、或者各种冥想方式,都是适用的。
但这些看起来偏于灵性的作法有时也会带来障碍,会让我们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变得膨胀。
确实没错,对灵性的过度追求,有时也是自恋的一种型式,让我们觉得自己比他人厉害,或这个世界臭不可闻。
作者反覆提醒我们,要注意灵性的陷阱。 我相信只要出社会越久,与人相处得越多,你就会明白,我们以为的真实,经常要在各种前提要件下才能成立。
所以我们以为的对与好,真的是对与好吗? 不是的,那是在各种假设之下建立起来的幻象,是一时一地的价值。
如果将时间拉长远来看,我们会知道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生命阶段里都会有各自的任务要完成,为了完成那些任务,我们就得将自己暂时变成某种样子,演出某种身分。
不要忘了,只是「暂时」。 这些身分没有一个是我们自己,但每个身分都很重要,因为那是生存所必须。 吊诡的是,真理经常就处于这样的两难中,像十字架一样,将我们往相反的方向拉扯,从而扩展了我们的觉知,体验到内心的生命。
虽然作者谦称这是一本逆风之作,但读来却分外友善。 翻开这本书,识破自恋的诡计,暂时放下脑中的假设,一起回到呼与吸,回到那不来也不去的境地。
图、文/爱智者书窝 钟颖
延伸推荐
● 杨定一「心,向前行」2024全球线上共修
Moving Forward to Self-Heal
● 2024.07.01(一)早上开始
杨博士亲自带领两个月的全球线上靜心
● 课程费用:原价 人民币 960元 /
鼓励及早参与优惠价格 人民币 460 元
共修音档可无限回听
作为一生随时的净化
并不断沉淀加深个人的理解与领悟
课程链接
在七月正式课程开始前
为鼓励大家在共修前多接触过去的作品和练习
让自己沉淀、净化下来
我们特别企划共修前暖身优惠活动
4/2~6/30 期间
风潮线上课程全馆9折优惠
杨定一博士2024最新作品
预计七月将会有简体版本
预购繁体版请洽泰运
课程链接
千聊线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