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奇穴·水火1班 顺利结课啦,
对于这次课程,
在吴门针灸中,穴有天地人,亦分冲和、水火。在相继学习了手八门、冲和等课程后,有幸参加了《水火》的小班学习,能够和太湖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学习、交流,感到十分的荣幸。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在针灸理论知识上得到了极大的充实,更在应用与思路上有了深刻的转变和拓展。水火,即为坎离,以水火立极,水穴是流动的,动力又来自于火穴,形成了水火交蒸,就形成了气血过经、冲关夺门,把传统教科书中枯燥孤立的穴位,按照水、火的性质划分,又生动的按照穴位的性质,形成不同的阵、组,比如潮生诸穴、潮起诸穴、潮冲诸穴等,都是具有吴门针灸特点的水穴。印象深刻、运用最多的,是肾窝四穴,揭秘了少阴经的穴位按照水、火、水、火的规律分布;飞穴走气的带脉、京门、章门、日月、期门、命门,又将少阳、厥阴、带脉、督脉等诸多经络联系起来,揭示了少阳的玄妙。当然,还有小雷火法、七穴开阴、海泉大阵、合阳化气等等,都生动详细的解释了穴位的性质和作用。学习了《水火》的课程,在运用到日常的诊疗过程中,以水穴治血,以火穴治气,以水穴滋阴,以火穴升阳,以水穴调女,以火穴调男,使得治疗的效果大大提高。在之后各学科的学习中,相信能让我对吴针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给我的临床实践应用以指导,有助于我日后对患者的正确判断和应对治疗,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此,要感谢吴老师和太湖团队老师们的付出,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高质量的课程,以及相互促进的班集体,让我们的学习有了动力和归属感。在今后的学习中,必将倍加努力,更希望为太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水火是什么,没学之前我特别的好奇!
原来腧穴的性质大致可分为水火两类,水火代表阴阳,水穴的穴名多带有三点水,如涌泉、太溪、曲池、少泽等,火穴则多带阳、赫,如大赫、合阳、地火等。但是水与火如同阴阳不是截然分开的,如照海是火穴,支沟也是火穴,涌泉水穴也需要火的推动才能涌,否则是死水。简化的理解为水为阴,是物质,火为阳,是动力。水穴有潮生、潮起、潮冲、肾窝、十四井、坎宫等,多在手足;三海、三泽、二渎、二陵泉在腿和臂;二水、四信、三天池中有的穴位在胸腹。不得不说有考试也挺好,潮生里外里十好几个穴,又学又考,总算是一堆潮生们搞清楚了。在四肢的穴位对新手就非常友好,不用担心扎出事故。火穴有相火有命火:命火的穴如四命门、二太阳、二溜、小离火,主内肾;七穴开阴应为命火,主外肾也与生殖有关。相火的穴如小雷火的长强、腰俞、会阴、会阳、上仙,还有雷火式敲京门,飞穴走气的京门,少阳神光线的日月,二地火的土地火、地神,二相火的大敦、阳池,相火驱动的阴包,冲动三穴蠡沟、阴包、急脉等,男女通吃的合阳。相火除了主生发,更多参与了生殖过程。吴老师说,学好针灸才能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人体,此言果真不虚。没有学习针灸之前,对我而言,人是一个概念、一个混沌,学习之后才认识到人的生生不息有众多的穴位、经络、血管、神经等物质的参与,是在基因、阳气、能量等驱动下的生命过程,而学好针灸则可以顺势而为,让这一过程更加的顺畅、愉悦并且有成果。感恩吴老师的倾心讲授,感谢班长、计分老师和教研室的老师们,感谢班上同学的无私分享。
通过学习水火这门课程,明白了三部二极,三部即天地人,二极即水火。本课程主要讲了潮生潮冲潮起四穴,这潮生潮冲来自潮起四穴,在少阴一阴一阳到复溜地水周天。有水就有火,水有动力就可地水周天。水火的名子汉以前定下来的,如水穴一般用池泉溪泽沟井。火穴用赫元阳等来命名,在诊断阳虚阴虚后很清晰的明确了穴位。同时讲了鬼脉人脉的鉴别,十井相配治疗疾病等。这样老师是全身心投入讲解,真是中医的脊梁,让每个学生明白针药一统,没有私密全盘托出,就像老师所说"天下之秘复归天下,不为一己之私”。有这样老师真是福份,为老师点赞。同时感谢班长及后勤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就是阴阳,比喻成其中一种镜像就是水火,“龙从火里出,虎向水边生;龙虎登坛,水潮火涌。金木为龙虎,金生水,木生火,金木者,水火之化也”。最初不理解吴老师所讲的这句话的意思,随着《水火》和《冲和》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后,对这句话和人体的穴位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水是人体的基础,火是动力,人体的火有君火、相火、命火,水有壬水、癸水,穴位中水穴的命名如池、泉、溪、泽、海、沟、井,涉及的穴位如水道、天池、十四井、少海、小海、照海、少泽、尺泽、曲泽等等,火穴的命名如赫、元、阳,涉及的穴位如阳池、大墩、阴包、地神、大赫、温溜、复溜、合阳、命门等。临床中,运用水穴如肾窝去补肾填精,阴谷、阴郄去治潮热盗汗,小离火阵去温肾阳解表寒,四信穴—潮冲、归来、交信、期门去治月经后期量少、七穴开阴治疗闭经等等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感恩吴老师、感恩太湖学堂这个大家庭,感谢小班班长、记分员的辛勤付出,感谢小班诸位师兄师姐的陪伴学习,今后仍将不断努力,勇攀高峰。
吴门针灸与教科书的针灸有很大的区别,教课书的针灸讲的都是穴位的功能主治,相同功能的穴位很多,临床选穴大多是经验选穴。而吴门针灸讲的是理法经穴,与理法方药一脉相承,以六经辩证为核心。穴分三部地人天,三部自有鬼精仙;天有天枢,地有地机,人有人中;人生于地,悬命于天,为病有天命、地理、人事不同。人体穴位有木火土金水之分,木生火,金生水,所以水和火是人体最重要的两类穴位。水火分两极,但绝非绝对对立,二者水火既济,水中有火,火中有水。例如少阴经涌泉为水穴,泉为水,因火而涌,然谷为火穴,太溪为水穴,大钟为火穴,水泉为水穴,照海为火穴,复溜为水穴,一阴一阳交替,最后复溜周天布地,往而复始。水穴的穴位名称多带有池、泉、泽、海、沟、井字样等,火穴穴位多带有赫、元、阳等。水穴多与精津液有关,火穴多与阳气有关。通过吴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明白了穴位背后的机理加上吴门针灸特有的奇效,现在在临床上逐步使用吴门针灸去治疗疾病,例如坎宫、肾窝、四木开井、厥阴休门线等。水火的课程转眼已经结束,仍意犹未尽,在吴老师的指引下,将吴门医术发扬光大,造福群众。
水火课程学习的最大收获是对水火有制化,阴阳互根生有了更一步的理解,水火即坎离,水中有火,火中有水,坎中实,离中虚。1.一穴兼水火之性:涌泉以泉命名,是水穴,因为有动力,有能量,所以能够涌出来。至阴主治胎位不正、滞产,同时治疗头痛、目痛、鼻塞、鼻衄,故又名足太阳穴,相当于手太阳二,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鼻炎。复溜为水穴,使地水上涌,周天布地,复溜又名昌阳,能温阳,可强心。2.经络上水火交替排布:少阴经上,水穴、火穴,交织,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涌泉水穴;然谷,然=燃谷是火穴;太溪水穴;大钟是火穴;水泉是水穴;照海火穴;复溜,水水穴;交信火穴。3.对穴性的熟悉,使临床上用穴、组穴慢慢自如起来。怀着对针灸临床疗效的无限渴望,机缘巧合的加入了吴门针灸的课程学习。课程中吴老师有两句话,大致意思为:“搞中医不懂针灸就不懂人,不懂气”“针灸是最简单的,但却是最难学的”。这两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既鞭策着我努力学习,又让我惴惴不安,深恐于自己这薄浅的悟性,而不能掌握课程的精髓。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开始并坚持了《吴门奇穴.水火》的课程。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虽然针灸技术上并没有明显的突飞猛进,但是知识架构的更新上确实上了一个台阶。首先,人体穴位分为水穴、火穴,并明白其内涵的寓意;其次,潮生、潮起、潮冲、肾窝、坎宫等穴位的相互联系综合学习,既有传统穴位的新认知,又有新穴位的填充掌握;其三,十四井穴、四信穴、三泽穴、二水穴、二陵泉、二渎穴等穴位的归类对比讲解,无论对穴位再理解还是对穴位的应用都提升了一个层次;其四,围堰筑堤、小雷火、小离火、七穴开阴、飞穴走气等方法让你意想不到的适应症,真是耳目一新。总之,《吴门奇穴.水火》的学习,有了一些知识的长进,但是更感到了自己针灸知识的不足,随之恐惧少了一些,坚持更多了一些,也为随后懈而不怠的继续学习吴门针灸其它课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自接触吴门针炙以来,转瞬一年多过去了,吴门针炙讲究的是理法经穴与针药一统,吴门的针炙体系是开门辨病、分经定穴、吴门经线、吴门经脉,穴位配伍注重针阵与阵眼相配伍,手八门、水火、冲和课程讲穴性、吴门针阵讲阵法,吴老师的讲课风格诙揩而逻辑性极强,层层递进,可谓是字字诛讥。现将此次水火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吴老师以水火对穴性进行分类,以水火来定阴阳,而阴阳互根互用,通过对水火穴性的讲解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首先,水火穴性代表着人体阴阳两种性质,池、泉、海、沟、溪、泽、井为水穴,赭、元、阳为火穴。虽水火分为两极,但不可截然分开,合二则为一,水火即坎离,金木者,水火之化也,金生水、水生木,金木为龙虎。而在对潮冲诸穴的描述则引入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等诗句来解读潮冲诸穴,使我在学习针炙的知识时还能接触到诗境的熏陶,体会到古典针炙的独特魅力,真是叹为观止!在对合阳穴的解读引入了陕西省合阳县的地名、地势取象男性生殖器,而阴谷对应女性生殖器,可见古人对针炙取穴也是本着天人相应来定义穴位,进而用现医学知识通过针刺合阳穴来刺激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在男性使精子生成增加,而在女性则促使孕激素的合成,解释了女性调经亦可针刺合阳穴的原因,做到了天人合一、中西一统。在对坎宫、肾窝四穴、七穴开阴对应生殖系统,对面天池、手天池、胸天池、少泽穴“三天池”等的解释明白了针炙取穴的镜像关系。而在解读地神穴时,因其在地部主幽精,可以激发性欲用来治疗性欲低下,故名“地火”;又因其位于第一心肺感应区,刺激其穴位可心兴奋心肺呼吸中枢,用于抢救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还可针刺其穴位可以进入人的潜意识,兴奋交感神经,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境低落及欲望缺失(性功能低下等)而名“地神”,使我对穴位属性和不同场合时名称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对水道穴解读时与癸水相对应,为治疗尿潴留的专穴,阴包穴通过刺激相火来促进气血的运行与针刺血海通过气来推动血液的运行作了明确的区分,二者又实为同一扰场,明白了穴位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等等不一而足,使我认识到学针炙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明理才能正道。总之,通过学习水火这门课,使我对穴位水火属性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将通过继续深入学习吴门针炙,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技术而服务于广大患者。最后,以吴针心法《针炙赋》“我心了了,灵台神光圆照;金针再现,浮沉万千波涛;风吹云兮,明乎可见苍天;天开云兮,金针飞渡人间;直我妙用,天地在乎我手;八门六合,个中可证大道;寻龙点穴,寒如透天之凉;龙虎交战,霹雳雷火中烧;镜花雪月,看尽人间烦恼;冲关夺门,谁时尘世英豪;我心了了,灵台神光圆照;金针再现,浮沉万千波涛。”来感谢吴老师的倾囊相授、传道解惑,祝愿吴门宏愿、普惠人间!
吴门奇穴-水火学习结束了,很荣幸能够结业,非常高兴非常幸福,同时也很感慨,自己的学习距离标准还差的很远,必须不断在学习-实践-领悟中反复体验,才不辜负吴老师的无私教授。
吴门针灸讲的是理法经穴,中医讲的理法方药,二者一脉相承。穴位的性质:穴位按部位分天地人三部,按性质分水火,主要是水火两大类,而且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水火两极在五行中具有核心地位。水穴代表有潮生九穴,潮起诸穴,潮冲诸穴。火穴代表:大赫,燃谷,大钟等。三因为病理论:三因为病者,一者外感六淫;二者三劳七情,内伤脏腑;三者不内不外,非常理可知,非常人可治,凡人当于人精部求之。经线理论:讲的是在一段经线上相邻的一些穴位,在同一扰场,功效相近,但又各有特点,两段经线之间也可以有重叠,有共同的疗效,担刺增强疗效。比如肾窝四穴,大溪、大钟、水泉、照海四穴处于同一扰场,担刺增强补肾的疗效;又比如七穴开阴,中极、大赫、归来、癸水同刺治疗女性卵巢、生殖系统疾病;天山开阵,厥阴休门线坎宫、小天心、大陵线治疗少阴肾虚失眠等等。循经布阵的针灸理论:四木开井阵:侠溪、足临泣、行间、太冲,少阳厥阴肝胆,疏肝解郁,治疗少阳厥阴的抑郁、焦虑、失眠等神志病,同刺地神增强疗效;山天开阵:鱼际、坎三针、小天心、大陵,腕骨,温阳安神定惊,治疗子宫、卵巢等生殖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调节激素起到减肥的作用;还有小雷火阵,小离火阵等,通过刺激同一扰场穴位,增强了治疗疾病的效果。至阴穴穴小神大,认识一下至阴穴的功能:第1个治疗太阳伤寒,感冒:感冒以后,针刺或者灸至阴穴见效很快。第2个至阴穴有转胎的作用,胎儿转胎入骨盆进行生产。第3个治疗膀胱蓄水证, 特点:至阴穴位置冰凉,就是伤寒,厥而心下悸,水浸入胃,茯苓甘草汤,或者五苓散证,膀胱蓄水证小趾头很凉,盖被条没有用。至阴加水道。更多神奇知识特点不再一一列举。再次,感叹吴老师的博学,感恩吴老师无私教授,感谢针灸教研室的全体老师,义工和后勤工作人员的全力付出。中医小白一枚,如果说学习《伤寒论》是缘起于对中医的喜好,那么学习吴门水火这门课程,主要是因为看了许多师兄师姐针灸医案,特别是看到孙迎春师姐分享的那个针灸视频,扎的是坎三针,眼睁睁的看着银针变色,皮肤变红。针灸的神奇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心,然后便开启了吴门水火的学习。
“穴分三部地人天,三部自有鬼精仙”。以手论,指至腕为地鬼部,腕至肘为人精部,肘至肩为天仙部;又指之远端至近端三节分别为天仙部、人精部、地鬼部;指根到手腕又分别为天仙部、人精部与地鬼部。天有天枢,地有地机,人有人中。水穴火穴是人体最重要的两类穴位。水穴如池、泉、溪、泽、海、沟、井,火穴如赫、元、阳。水火即坎离,坎中实而离中虚,水火分两极,合则为一。金木为龙虎,金生水,木生火。金木者,水火之化也,龙从火里出,虎向水边生。龙虎登坛,水潮火涌,取穴当知其妙。若涌泉,泉为水,因火而涌,是水火有别乎?此门课里,学习了许多针灸阵法:比如山天开阵 、四木开井 、 小离火法 、小雷火法 、七穴开阴 、一字通明阵等。吴针的理论体系里,经络是一段一段的经线构成的,而且还有一个特点:经线不是一段连接一段,而是两段之间可以重叠。自古针药一理。小指中节中点为手命门穴,前后左右分布着四个穴位,尺泽是外寒点(太阳2),桡侧是里寒点,上面是遗尿点(潮生6),下面是便溏点(水缝)。手命门穴、外寒点、里寒点加上去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上面的遗尿点(相当于熟地),就是肾气丸(附子+地黄),再加上便溏点(干姜),基本上可以定位为四逆汤。人身上的三把火是肾上腺素 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复溜穴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大赫刺激性激素分泌,太溪可以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相邻或相近的穴位可以形成同一扰场,灸肾窝四穴(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就可以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要想促进黄体酮分泌,就可以刺激大赫,加上坎附穴。在小班学完这门课程,虽然只花了十一周的时间,但是,要想领会其中的精髓,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羡慕那些从医的师兄师姐,有病人可以实践。吴门针灸共有九门课程,接下来,我要一一学习。感谢小班的班委们,谢谢你们无私的奉献。
吴门奇穴,奇穴一般指的是不在十四正经上的穴位称为“奇穴”。而吴门奇穴之奇,并非教材所说的“奇穴”,这些穴位大部分都是在十四正经,只是效果神奇、疗效显著。
同样一个穴位,按照教科书的主治方法来扎效果一般或时效时不效,按照吴门针法来取穴、配穴、起阵就效果显著甚至神奇,这是为什么呢?学习完《水火》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吴老师反复说的一句话:“我们吴门奇穴讲的内容教科书都有,但是完全不同。”一、中医穴位名字自带“秘诀”,吴门奇穴把这个“秘诀”揭开了。我对穴位的名字尤其感兴趣,刚开始学习针灸的时候就感觉名字里大有玄机。后来买了一本高老先生写的《高式国针灸穴位名解》,读完对穴位名字的渊源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有的穴位名字应该还有更深刻的内涵、更多的秘密。这些充满玄机和秘密的名字,令人着迷,却无从知晓其原来的意义。相信大家学习完吴门针灸,这些玄机秘密全都明白了。而且正是这些名字的玄机才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穴位。二、穴位同中药,药有药性,穴有穴性。掌握穴性,才能用针如神。病有阴阳,药有寒热,穴有水火。水火合阴阳,阴阳为体,水火为用。而水火又非对立关系,水内藏火,所以水之为动,蒸腾、气化。火中也蕴藏有水,冲脉上下运行,水生木木生火,潮起潮涌也是水借火势。也类似水的动能势能的转换。吴门所说“一病有一方,一方有一药”,学完针灸后才体会到“一药对一穴,一病有一穴”。这并非哗众取宠,而是从经典、从现代医学所能证实的严谨的结论。三、小穴位、大洞天。换一个视角看这些穴位,魅力无穷。比如公孙穴,这是一个常用穴,大家都知道是在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进一步公孙通冲脉,治疗冲脉相关的疾病。再进一步通过名字的来历,公公孙子,公孙同堂,因此该穴是一个抗衰老的穴位。再进一步公孙位于脾弓,脾弓就是“奈何桥”,由此可知此穴可以治疗精神类疾病。如果再通过内观观察公孙可能发现更多的秘密。吴门奇穴对每一个穴位都全方位、多角度讲解,让一个个穴位如同《桃花源记》记载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从口入...豁然开朗”。小小的穴位如同生命的“小口”,透过这个小口,里边“豁然开朗”、别有洞天。ü 名字带水:水会(吴门奇穴)、水泉、水道、水分、地水(吴门奇穴)ü 带池的:阳池、曲池、天池、承浆(面天池)、手天池(吴门奇穴)ü 带三点水的:液门、中渚、四渚、复溜(也是火穴)、天河水(坎宫,吴门奇穴)、潮冲(吴门奇穴)、潮生九穴(吴门奇穴)火穴,从名字上比较不明显,部分名字带有赫、阳、元的穴位。比如:大赫、关元、阳谷、阳池、阳溪、冲阳、合阳、会阳、腰阳关等。从治疗来看可以分为补、泄。补火的主要扶阳的功效,多在三阴经。清热泻火的穴位主要是清湿热、泻相火,多在三阳经。
吴针体系是界于中医和由医入道之间的一门学问,也叫天人之学。吴门奇穴分六门课,其中水火是很重要的一门,
水穴和火穴是最重要的两类穴位,水火是以坎离立极,其中详细讲解了人体最重要的一些水穴和火穴的定义定位和功能主治,与我们传统针灸介绍的不尽相同,揭示了穴位命名和定位的底层逻辑,揭示了如何从人体的生理功能上去理解和认识这些穴位针刺后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潮生诸穴在小指,小指属肾,内外为少阴太阳两经包绕。少阴为火,终于少冲,会于少泽。太阳为水,始于少泽,经肩外俞-附分走足太阳至阴,复通少阴涌泉,上照海,上行入肾。·循行方向为“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表里四经”,经络气血的运行就是水火共同作用于经络,推动着冲和之气完成身体的各种代谢功能。水火的学习在临床中的运用非常有意义,水潮火涌,当明白了穴位的性质,明白了水火的本性,临床在理解疾病选择治疗方式更准确,效果更直接。吴针水火的学习对于由医入道也有重要的提示意义,打坐观穴时,凝神入气血,会去细心感知穴位的水火属性,乐哉!感谢吴老师带给我们精彩的吴针系列课程,即使小班课程结束,也会常听常更新,每次都能琢磨出一些隐藏在背后的含义,随着临床去感悟,收获颇丰,感恩!
鸣谢
针灸学部主任孙成力老师、副主任孙崇铎老师
吴门奇穴·水火 1班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下载吴门医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