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自考【吴门奇穴•冲和】

文摘   2024-12-10 11:09   天津  
吴门奇穴•冲和
自考结束了
快来看看学员们有哪些分享
没准就有你想知道的


杨奂仪


冲和是生理功能的两个层面,冲是和和是冲,上去是冲下来是和,没有和哪来冲。
冲穴是卡点‚气血过经冲关夺门,夺不了门,气血就不能过经。若气不足要从阳明引‚如太冲行间加陷谷解溪、内关开穴效不佳针温溜一样;冲穴若兵不足, 没有物质基础,只有三个兵怎么冲,要跟少阴经或太阴阳明经招兵买马后再冲,如麻黄加附子、白虎汤加人蔘、项背强几几葛根汤加地黄附子骨碎补狗脊、伏邪用黄耆补骨脂桑寄生。
冲气管流通: 肝经主行气(气机运行),太冲是人体冲气最大处,气逆或气不足皆用太冲(平冲当本厥阴论)。气陷(冲气冲不上去)‚取冲阳(阳明气冲论) ‚使最后气能冲到百会。
冲关: 自己身体的关卡有七冲门‚与外周的关卡是三关七穴、解穴(气血不归经)、神门大陵(保护人体的关口)。
冲穴还有潮冲,地水合天池汇于潮冲‚冲上骨空‚双静脉从两侧到骨空‚肾精一定要冲上头‚ 若不能上冲则脑转耳鸣眼睛花眼睛干;中冲三关(内伤阳虚) 。
和穴是聚点‚像蓄水池‚水在里面打旋‚汇聚气血、藏风聚气。
和穴多调气行气‚和解多从气分‚气滞日久必入血。和气血;气和如手二门(痞门+气门)与四木‚一切气滞取行间‚只要气不往前走‚先在行间扎一针;血和找十血和与四通穴。
和穴和解肝脾,肝气不畅,常木克土,扎三门开、内伤二陵泉、外感黄疸木克阳土会宗木克阴土石子头、五关穴、四木加三间虎边合谷或太冲局部合穴法太冲-厉兑/隐白。
和穴不离肝 ,少阳三焦为液道;上肢淋巴腺不通堵在上半身‚找少阳淋巴线(肩后线);下肢胆经风寒湿堵在脚用少阳寒湿经(股外侧线) ‚其他还有二陵泉、四木加委阳穴、四木二(加坤三针/二渎穴/后溪腕骨)。疏肝理气舒达和畅‚如腕骨京骨‚可治肝经湿热黄疸与湿热下注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自少阳经‚从肝上去治‚所以用柴妙饮不用八正散。
和穴静守封藏,封藏多为太阴少阴穴位;太阴为气血生化之源(太阴脾水谷精微 肺呼吸精气) ‚气储存在阳明经‚使阳明经多气多血; 少阴肾余气灌注任督冲。其他经气气血聚集处(聚点),胃气汇于合谷,相火男女生殖之精集于阳池, 胆气聚于丘墟‚肾液集于太溪。
和冲能平冲的穴在太阴经‚在血分冲气引起血上冲出血‚高血压脑溢血肺结核咳血‚用太渊;气分水饮上泛‚急性惊恐发作扎公孙(类白朮 和胃降逆)太白甚至加上内关冲阳。
《华阳经》曰:道,冲而用之不盈。不盈者,如水化气也。道家小周天‚督脉过三关‚尾履夹脊玉枕关,精化为气沿督脉而上,到头养神,练气化神,任脉而下,若不能练精化气上走,必溢而泻出;服用太乙洗髓膏,还是要配合冲虚物质能量转化,或相关运作,像佛门修练心性,也能帮助练精化气。



赵天亮


通过冲和针灸的学习,感觉颇深。
我是吴老师的铁杆粉丝,通过这次冲和灸的学习,深感吴老师的课内容丰富,需要多次反复听,吸收再吸收。
吴老师的课很有趣,老师的课真好,常常是举一反三,比如,讲耳聋分少阳,肾虚,少阳用会宗三阳络四渎 肾虚耳聋少海肓腧穴太溪穴,同房后看不见,听不见肓腧穴特效。会宗支沟外关治疗少阳外感湿热;讲十血和,血海膈俞活血,血海悬钟贫血,血海阴包穴生殖淤血,血海梁丘穴淤血,血海百虫窝伏兔穴曲泉穴治疗过敏。太渊穴治疗高压,咳血;太白配天冲治疗吐泻, 太白配太冲吐泻抽,四木加太白治疗慢湿疹,四木加公孙治疗青光眼;气门痞门加行间,行间为阵眼;四木1内伤为主,四木2外感为主。
需要我们在临床中仔细体会,好好学习。
在此,对吴老师的无私奉献,深表感谢,对组织这次考试的师兄深表谢意。


王宇


四通穴,治疗一切风湿痹病的总开关

风湿痹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基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面对风湿骨痹的问题,在临床上我经常用四通穴来治疗,上肢关节痹痛选择臑会穴,如果是肩周炎的问题,一般考虑由于阳明气血衰弱导致,可以选择温溜穴开穴,针刺合谷、手三里、曲池,将阳明经扎热,如果效果不好,加商阳穴,一般可以使整条胳膊扎热,肩关节疼痛可以加肩髃、肩髎。
如果是网球肘,可以选择二间、三间、合谷、也要开温溜,效果不好,可以加偏历,疼痛重可以加手三里,总之,在阳明针刺治疗上肢痹痛的效果往往很好,如果肌肉酸痛,湿气重,考虑加四渎穴。
治疗下肢关节疼痛总开关是环跳和风湿,环跳是一个卡点,我们知道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症他的腰并不疼,而是腿疼,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坐骨神经痛,环跳是一个卡点,气血汇聚到这里下不去就会造成下肢疼痛,故坐骨神经痛很重要的一个针刺穴位是环跳,其次根据侧面痛或者后面痛选择承扶,承山、殷门,或者是风市、中渎、膝阳关;其次膝阳关也是卡点,故膝关节疼痛常用此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重选择风市,湿气重选择中渎,寒气重选择膝阳关,但是人之所以感受风寒湿,考虑内因,即肾虚。可以针刺肾窝四穴,如果阳虚明显,可以针复溜、跗阳。



屈鹏


《道德经》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虚则不盈,盈则虚。”人体穴位分为水穴、火穴、冲穴、和穴。冲穴就是气血过经的关卡,如厥阴经治疗气滞的行间、阳明经治疗气陷的冲阳、一指定三关的虎口三关、中冲三关、小指三关诸穴、冲门七穴等,有冲穴就有和穴,如太冲治气逆,二解穴少府、梁丘治气血封闭,二宗穴天宗、会宗对应胆囊,治胆囊炎、胆绞痛,会宗穴是突发性耳聋的专穴;四通穴肩井和臑会治疗上肢淋巴结不通,环跳和风市治疗下肢淋巴结不通;少阳淋巴线四穴为臑会、销铄、清冷渊、天井;阳明经三满线为不容、承满、梁门三穴治疗阳明胀满;冲和配穴太白配天冲治疗恶心呕吐伴头痛,太白配太冲治疗恶心呕吐伴抽筋;原络配穴法冲阳配公孙治疗胃与大肠疾病,太白配丰隆治疗脾虚生痰湿导致的腹满、咳嗽、大便粘滞;腕骨配京骨起到疏肝和畅的作用,太白配太渊治疗气穴上冲等等。

冲和这门课程掌握的还不熟练,今后仍需要不断复习并运用到临床上,吴老师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唯有如此,真我妙用。”愿跟随吴老师学真知识学做人,找到真我去为众生做一点善事。



黄坚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虚则不盈,盈则虚。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人体气血过经,有冲关夺门,有潮汐,人身的穴位就有聚点有卡点,在穴道上会出现有冲有和之分。
气血过经,冲关夺门能否顺利,就要了解穴道上的特殊物质:血管、神经、肌肉、筋膜、淋巴管及免疫细胞,尤其是血管和神经特别重要。
血管为穴道提供营养物质还带走代谢废物,对穴道的开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作用是传导,在穴道敏化和顿化及开合上起到关键作用。
人体气血能否按规律完成潮汐冲和(如处于生殖周期女性的月经周期),既要看物质基础,又要看精神因素,还要看个人身体条件和环境因素等等。
吴老师的冲和奇穴给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不断探索。




田勇


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又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虚则不盈,盈则虚。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这就讲了穴位的盈、虚。吴门将穴位分成水、火、冲、和,就是讲气血过经,冲关夺门。穴道上有五种比窘特殊《道德经》的东西,血管、神经、淋巴管或免疫细胞、肌肉、筋膜。其中最重要的是血管和神经。
冲和之气就好比潮汐,和为本,冲为用。和不够或者冲的道路不通畅,就不能完成冲和的过程。比如中气下陷,冲气就不能上去:
冲气不足,冲气冲不到头顶,即使百会;
百会下面是至阳穴,气冲不到至阳,冲气由阴转阳,首先就需要冲到至阳穴;
至阳下面是脾俞,气不够,甚至都冲不到脾俞;
脾俞下面是梁丘穴,气差的太多,就到不了梁丘,梁丘就会塌陷,气就会垂下去;
梁丘下面是解溪穴,解溪穴相当于出气的管子,如果不通,就把气压住啦;
解溪穴下面是冲阳,冲阳气不够,气就冲不出去啦。



李向林


在学习吴门医述之冲和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医针灸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独特魅力。吴门医述之冲和作为中医针灸的关键补充,填补了当下针灸学的空白,不仅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上效果显著,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吴门医述之冲和的基本概念
吴门医述之冲和所指的是位于手背上的特定穴位,主要用于诊治腰痛、痰壅、气促、气攻等病症。其中,精灵穴处于手背第 4、5 掌骨之间,在掌骨长度的中点位置,是治疗痰壅、气促、气攻的重要穴位。威灵穴位于第 2、3 掌骨之间,同样在掌骨长度的中点,主要用于医治腰椎疾病。
二、吴门医述之冲和的应用
相关文档并未详尽说明吴门医述之冲和的应用方式,此为吴师首创。例如,地鬼部穴位主要采用一指定三关:
·络脉(静脉)在虎口至食指上中下三节,近虎口处的第一节称为“风关”(又名寅关),第二节称为“气关”(又名卯关),第三节称为“命关”(又名辰关)。
·纹现于下节风关者为轻症,纹现于中节气关者为重症,纹现于上节命关者为危症,直透过三关者为最危之症。
·若脉络浮起,则病在表;脉络沉下,则病在里。
·验指纹时,须用大拇指侧面,轻推小儿食指三关,宜从命关推向风关,不可从风关推向命关。一指定三关。
·中指三关看掌面三节关节之间的络脉(静脉)。关节青灰为阳虚,近掌轻,远掌重。
·小指过三关指小指末节应当超过无名指第二节,否则为先天不足,生殖器发育幼稚,严重者会影响生殖。用于治疗咽喉病症、落枕、颈椎病、消化不良、小儿惊风、脐风等等。地一冲、地二冲、地三冲、地四冲分别对应口疮、鼻衄、崩漏和脑血管病。
三、吴门医述之冲和的理论基础
吴门医述之冲和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道德经》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及“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这两段话语揭示了吴门医述之冲和阴阳平衡与气血调和的核心观念。
四、吴门医述之冲和的针法
吴门医述-冲和的针法主要包括三维针法和水火冲和。三关七穴:
·冲脉在人身上有潮冲、中冲、冲关、冲门。气血过经,冲关夺门。
·冲关为冲脉的关卡,有三关七穴。
·大三关指冲气从足而起,分别是足阳明冲阳,足厥阴太冲(下关)。
·上行至腹股沟上,分别是足阳明气冲,足太阴冲门(中关)。
·上行至手,分别是手少阴少冲、手少阳关冲、手厥阴中冲(上关,又称小三关)。
·若冲气上冲颠顶,取天冲穴。冲门七穴
·冲门指七冲门。《难经·四十四难》:“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详见拙著《中医脾胃病学》冲门七穴
·飞门穴为兑端,治疗癫痫、晕厥、抽搐口不开。·户门穴为颊车,治疗牙关紧闭。
·吸门穴为廉泉,治疗舌痛、舌缩、舌纵、舌强、失语、舌干、舌疮。除了廉泉对应吸门,还有三穴有一定作用。滑肉者,舌也。滑肉门者,舌门也。滑肉门与太乙在同一扰场,担刺同治癫狂吐舌。热入心包而舌强不语者,刺通里。故廉泉、太乙、滑肉门、通里皆治疗舌病而有不同。三维针法包含液门透中渚、后溪透少府、少府直刺等手段。水火冲和着重强调气血过经,冲关夺门,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与气血运行。
五、吴门医述-冲和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运用中,吴门医述-冲和既能够单独施用,也能够与其他穴位协同使用。例如,二解穴:人身有解穴二处,即手少府、足梁丘(足解穴),专治穴位气血封闭,如点穴、晕针、下针处起包(常常是刺中动脉,引发血肿,压迫穴道)。肺朝百脉,刺肺经容易出现血肿,压迫穴道。少府,心经火穴,主手臂不伸,可治上肢穴道被封,并治疗点穴晕厥。足解穴为梁丘,梁丘下一寸(即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向前横开三分的位置为董氏足解穴,与梁丘在同一扰场,消肿效果更佳。梁丘对侧为血海,故针梁丘、足解穴可使气血归经。梁丘、足解穴、血海构成瘀肿三角。治下针处起包、疼痛、跌打损伤以及精神刺激后气血错乱、血不归经而引起的疼痛。身有瘀肿,足解穴多可摸及结节。阳明多气多血,气血紊乱可刺之以归经。气血紊乱,外象或肿、或痛也。三疝穴
· 三疝穴为左右阳明气冲、太阴冲门夹厥阴急脉。疝气皆因肝经有寒,取急脉。急脉难取,可灸大敦替之。然疝气之本,本于中气下陷,腹壁肌肉无力也,当灸气冲、冲门。此处肌肉很难得到锻炼,更何况此三穴皆有不便,最简之法,无如借彼家之力。
·气冲穴是足阳明胃经穴,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其下外侧在腹股沟
管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生殖支。《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此处为气泻之处。其下为输精管,男子精液经过输精管,即成后天,不可用也。修真者尤须注意。射精前精液经过输精管,随后盆低肌肉抽动,泄矣。刺激刺穴,其一促进精液运输,治疗男性不育。其二皮下布有生殖股神经生殖支,可激发快感,导致射精,故又治阳痿。其三是疝气或子宫脱垂(女子其下为子宫圆韧带)。气冲之上为归来,灸之能使小肠回纳。睾丸入腹者,灸气冲能使之下行入腹。冲门与气冲,夹足厥阴肝经,与急脉形成冲泄三角(即三疝穴),主管高潮与射精。急脉有络脉连气冲,名根冲络,有络脉连冲门,名冲阴络。《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气者,阳明太阴也,射精则为为气冲、冲门二穴泄之。阳明中风时,可以添加三间、虎边、合谷等穴位;惊风时,可以加上腕骨等穴位。这些配穴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吴门医述-冲和的临床应用范畴。
总的来讲,吴门医述-冲和的学习不仅充实了我的中医知识储备,还提高了我的临床技能和理论水平。期望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出色地掌握和运用吴门医述-冲和,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还是要感恩吴雄志老师的博大爱心,后勤社工老师的无私奉献。



南玉祥


在学习“吴门奇穴,冲和”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医针灸精妙世界的大门。吴门针灸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法,展现出深厚的吴门中医智慧。冲和之理念贯穿其中,让我对吴门针灸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吴门奇穴分了,水穴 火穴 冲穴 和穴 三才 五形 八门,穴有穴道,穴道有冲盈虚,《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又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虚则不盈,盈则虚。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冲穴主要讲了气血过经,而气血过经需要冲关夺门,需要冲气,冲气不行取行间,行间管行气,一切气机不行就可刺行间,太冲主气逆,指气机上升太过,一切气逆可刺太冲,而穴位由穴道构成,穴道的周围有血管 神经 淋巴管 肌肉 筋膜等物质,对穴道的开合起着重要作用,气血在人体内像潮水一样一浪接着一浪通过穴位的卡聚冲和升上去掉下来,升上去掉下来保持着冲和之机能等等...学习吴门奇穴,冲和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吴门针灸的博大精深。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感谢太湖,感谢吴老师,还有默默为大家付出的社工老师们!



孟祥歧


针灸自考一周一门,考到第七门,终于难得的轻松了一下,因为冲和之前的神机,以后的妇科,我都提前听完了课程,做过笔记。有两周的时间准备冲和。

气血过经,并不是匀速运动,也有能量的聚集,像潮水一样的起伏,所以有穴位的冲和之分。一切气滞用行间,气逆太过扎太冲。冲穴有中冲诸穴,一指定三关的三个不同的意思,三关七穴,气血冲关夺门的关卡到底在什么地方?二解穴是专治气血封闭于穴位的,少府解上半身,梁丘穴解下半身。还讲了平冲当本厥阴论太冲穴的配伍方法,阳明气冲论,太阴气道论。和穴讲了二胆穴,天宗,腕骨在右侧者,讲了二宗穴,天宗,会宗,讲了四惊门,腕骨,京骨,申脉,金门。冲动穴,二渎,二陵泉,四通穴,少阳淋巴线,少阳寒湿线的三痹穴。手二门,四交,三满,讲了和血的十血和的不同……
太湖的知识浩如烟海,吴老师的知识无穷无尽,学习的进度赶不上讲课的速度,我也只能望洋兴叹望尘莫及,本来想站到老师的肩膀上,没成想只能朝着老师的方向,匍匐前进了。



赵玮


这是我学习吴门针灸精英班的第二门课程,道德经有云“万物附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冲和的出处,从道的层面进行论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在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这是道门南宗祖师张紫阳真人《悟真篇》的原文,简述天地万物如此从大道中衍生的过程,第一门课程水火讲阴阳,是从穴位性质上论述的,这门讲穴位功能。同样从道上立论。冲和在经穴上为两种相反相成的功能状态。有许多精彩的内容。但它对我来讲更多的是从哲学层面的认识,在此之前对冲和有所理解和体会是从儒家经典上,《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细细品尝玩味之,能让你在为人处世无太过不及。于人身修养上提高境界!

而通过冲和课程的学习,使得对其应用更加深刻实用,四木穴对冲和之道讲的非常清楚明白了,冲和卡聚都能体现,虽然穴位分为冲穴与和穴,学习时需要分开理解,而现实操作二者却无法截然分开,世间万物本来就是阴中有阳,动中有静,虚虚实实,反反复复,所以从这门课程,我学习到的不是每个穴位的功效和作用,也感觉它比之前水火课程对人的冲击性更大也更难一些,同时赞叹吴门针灸体系的博大精深。希望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吸取养分,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最后说一句“感恩吴师,感恩遇见!”


太湖之家
太湖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