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针精英1班 吴门奇穴•水火 顺利结课啦,
对于这次课程,
自从2023年年底双神班的《神机》开始,针灸学科的小班开篇了新章,《手八门》、《冲和》、《地机》应运而生,我兴致勃勃的加入其中学习,体验到了吴门针灸的学习和分享的快乐,小班小众的学习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进行,大家有滋有味的分享着各种临床治疗心得,很多的意想不到,很多的神奇,很多的惊喜。。。为了加速针灸学科的推广,造福更多的医者和患者,到今年的八月开始招募针灸精英班,我是满怀欣喜,当看到课程表如此紧凑而快速的课程安排,激动之余是更多的不安,行吗?能跟得上学习进度吗?能顺利过关成为合格的学生吗?曾经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举棋不定的难以取舍。不可思议的是,走过那段同时参将两个精英班《针灸精英班》、《扶阳精英班》,两个普通小班《水火》《腹针》的学习日子,也是我在太湖学习创造的新纪录,除了上班就是课件的学习和临床的运用。因为视力衰减,对电脑、平板、手机的用眼有些无奈,因此沉浸式的反复听课模式成了最好的学习模式,常常新学到的一些知识点,次日临床上就能去验证,去融合,去内化,因此越学越有兴趣,。通过吴针的学习,对《伤寒论》的六经疾病模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在针灸床中自如的运用起来,如临床常见病腰痛,腰痛是症状,有不同的原因,要针对病因论治:首先开腰痛总穴——委中(腰背委中求),再合上常规腰痛点有合谷、精灵、威灵穴,针对肝郁气滞型的腰痛可用京门、行间即四逆散;针对腰椎间旁突出型的腰痛,先用中注,坎宫缓解,加中兑、后兑可整脊(病因脊柱两侧受力不平衡肌肉受力失衡);针对寒湿下注取水道穴,效若肾着汤;针对三焦湿热下注腰痛如新冠腰痛如折,水道穴合上委阳(三焦下合穴)、阳陵泉、阴陵泉,即柴苓汤。吴门的针灸体系重建了我的临床治疗思路,让我明白了提高治疗效果的学习方向,在吴门持续的学习让很多患者受益,而更受益的是我自己,曾经的追名逐利的心,变得干净而清明,让我有了一颗清静的心去追随吴老师所创的“吴门医述”,“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感恩老师的恩典,感恩后勤团队的辛勤付出,感谢一起分享一起努力学习的同学。
在深入学习和体验吴门水火针灸课程后,我深刻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理论底蕴,以下是我几点主要的心得体会:
吴门针灸穴位与对应得中药相对应,这一特点在课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如扰场原理等,到具体的穴位应用,由简单得五行中得水、火,衍生而出,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得学习者能够在吴老师谈话式得教学中,全面把握针灸的精髓,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吴门针灸中有很多独特的穴位和针法,如地神穴治抑郁、太阳一穴治哮喘等。这些奇穴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富有创意,体现了吴门针灸在穴位研究上的深入探索。同时,课程还介绍了如四木开井针法、肾窝四穴、平刺(由X向X刺)等经典针法,会深入得讲其缘故,通过部分穴位得实践操作,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些针法在治疗中的独特效果。吴门针灸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技术。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使得吴门针灸在不断发展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还了解了现代解剖学、神经学等相关知识,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针灸的作用机制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吴门水火针灸课程是一门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掌握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式,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医针灸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我相信在未来精英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吴门针灸的奥秘,为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火即坎离,坎中满而离中虚,水火分两极,合二则为一,金木为龙榜,金生水,水穴如池、泉、溪、泽、海、沟、井,金木者,水火之化也,龙从火里出,虎向水边生,木生火,火穴如赫、元、阳。潮生诸穴在小指,小指属肾,内外为少阴、太阳两经,少阴为火,终于少冲,会于少泽。太阳为水,始于少泽,经肩外俞-附分走足太阳至阴,复通少阴涌泉,上照海,上行入肾,下通少府。天池穴有手厥阴心包经的天池穴,相当于麦芽,主治心脏,乳腺疾病,承浆穴,相当于菟丝子,治疗肾气不足导致的月经后期,量少,大拇指近端桡侧中点天池穴,相当于牛膝,治疗月经后期量少有血块,七穴开阴为中极穴,脐下4寸,双侧大赫,中极旁开0.5寸,双侧归来。中极旁开2寸。双侧癸水,中极旁开3寸,壮癸水通任脉,补肾经,益气血,治疗女子肾虚所致的经水胎产疾病。吴门虚不受补之法:敲打京门。京门为少阳胆经穴位,又叫气府,可上飞日月,下飞带脉、五枢、维道,少阳神光经指辄筋到日月一段,日月为胆之募穴,脉气所注。 在学习中,感谢吴老师倾囊相授,感谢群里各位师兄师姐,各位师兄师姐在群里的讨论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感谢班长、积分老师和各位社工老师辛苦了。
《吴门奇穴-水火》是我系统学习吴门针灸的第一门课,看别的师兄师姐的心得,说《水火》是吴门针灸的基础课,应该先学。很庆幸我就是按照这样的学习顺序学的,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后面的课程。我上大学的时候学过《针灸》课,临床上也扎过不少针。但是一学吴门针灸课程,发现自己以前只是学了一点碎片化的皮毛。在《水火》概论中吴老师讲到,穴位可分成天、地、人三部,又是以水火为核心,水火分两级,合二则为一。在自然界中洞穴是藏风聚气、山朝水绕的地方,人身上的穴位就是洞穴,与地理同理。骨头隆起与山有关,骨头下面的沟壑与水有关。气在体内行走,气有气海、水有水道,补气行水别忘运用气海、水道。水穴多以池、泉、溪、泽、海、沟、井命名,因为水是流动的,所以水穴多是相互沟通的,水穴与水穴之间的联系是最密切的,如肩井穴与涌泉穴,涌泉的水往上喷,到肩井就像喷泉一样喷出来。真气与水一起喷出来,水需要能量才能流动,向上喷。火穴多以赫、元、阳命名。火穴之间联系不大,但是火穴与水穴之间联系密切,水火就是坎离,坎中实离中虚,水中有火、火中有水。再如肾窝诸穴中,潮起四穴涌泉、太溪、水泉、复溜为水穴,从复溜开始,地水上涌,周布天地。此处还有四阳穴然谷、照海、大钟、交信,肾阴肾阳交替运行,是一个超级大绕场,水中有火,推动气血运行。课程中讲了许多对穴的共性和个性,如二水穴(壬水、癸水)、二渎(中渎、四渎)、二陵泉、二箕穴(地机、箕门)、二相火(阳池、大墩)、二地火、二溜穴(温溜、复溜)、二阴穴(阴谷、阴郗)、三泽(尺泽、曲泽、少泽)、三海穴(小海、少海、照海)、三天池、四命门、四信穴(手信潮冲、身信归来、足信交信、月信期门,有信则有使,期门主血,专治月经不能如期而至,间使有活血化瘀之功,专治妇人血结成块难下)等,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对于“飞穴走气”的学习也让我脑洞大开。京门本是足少阴肾经的募穴,但是在足少阳胆经上。京门穴上飞日月,下飞带脉、五枢、维道,故吴门奇穴命其名为“飞穴”。京门穴容易瘀滞,可敲击京门,打通日月与肾俞的通道,故名“飞穴走气”,可发挥补肾作用。由此还学到了虚不受补的秘法:凡肝郁肾虚者,若用附子、干姜上火,可点刺锤击京门,引药入肾经,防止口疮、便秘。短暂五周的学习,感谢吴老师无私大爱的传授知识,感谢王知非班长及各位后勤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群里各位学长学姐无私的经验分享,让我对吴门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我会加倍努力,坚持学习,拿到吴门针灸精英班全部课程的证书,最后取得太湖国际针灸师证书。
学习水火这门课程前不太明白这俩字的含义,随着课程深入,感觉一扇大门渐渐打开,里面的奥妙在闪着光。
非常喜欢课程之始老师讲解的三因为病,天地人三者关系,《华阳经》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覆地栽,万物始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句话我反复理解,感受到了老师心理课时讲解的人都自带的一点佛性,也联想到了人们通常不自知的与之擦肩而过。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在天地之间,承载着日月精华,如果能平静的感受并承载着自然的馈赠,可能就会少生很多病。别的动物,得病了找草嚼一嚼一般也就好了。而人因为追求的更多、过多,消耗掉了自己的精气和神志,内在与外在不协调,或者内在本身失衡,就会处在病态中。所以我们最好的状态是身心合于天地自然,往实惠说,这是很好的预防。没有预防好得病了,老师讲解的非常透彻,“一者外感六淫,外伤经络;二者三劳七情,内伤脏腑;三者不内不外,非常理可知,非常人可治。三因为病,分离聚合、难执一端,凡夫当于人精部求之”。这几句话给我今后理解分析指明了方向。老师讲解的水穴火穴,有一部分与内肾外肾有关,有一部分与湿热有关,有一部分与伤寒有关……老师从经、络、脉,腧穴角度讲解,穴位的奇在于奇效,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这个“奇”的物质基础,比如对应的神经,对应的激素,对应的脏腑……让神奇回落到了科学,非常通透精彩。正因为落到了物质基础上,也就更好的能理解老师所说的“一药有一穴”,能更好的针药一统。课后自己也结合老师的讲解做了尝试,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针刺肾窝四穴和灸肾窝四穴的效果不太一样,针刺肾窝四穴能感到小腿内侧至膝盖是温热的,灸肾窝四穴可以达到“如浴温水,终日不绝”个人感觉温阳效果更明显。日后还会不断体会课程讲解的穴位神奇效果。今天课程结束了,也理解了水火,生生不息。感恩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感恩一同学习讨论的班级,后面的课程充满着未知的乐趣,继续前行。
通过学习《吴针水火》,我感受到了非常浓厚的古典针灸理论的独特魅力。中医将病因分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及不内不外之因三大类,这种分类方法不仅全面,而且深刻揭示了人体生病的内在与外在机制。特别是“不内不外之因”,超越了传统中医的范畴,涉及更深层次的哲学和医学思考,让我对中医病因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认识到中医不仅注重外在邪气与内在情绪的平衡,还强调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课程中如照海穴、太溪穴等穴位的功能及临床应用实例,让我对针灸疗法的精准施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坎三针、潮生诸穴等独特的治疗机理和显著疗效,运用孤偏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来理解潮生,形象深刻,富含哲思,又充满了古典文化底蕴和优美,而且和现代的月亮引发潮汐理论不谋而合,让我深感中医针灸的神奇与魅力。
从三因为病、水火五行关系等中医基础理论,再到丰富的穴位解析和临床应用实例,每个穴位就像珍珠一样,一个接一个串连起来,最后形成珍珠项链。穴位-经络-三才,点线面一体,原来每个穴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得中医针灸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人体穴位虽无中药之浩繁,但亦多达数百,如何系统、全面地认知这些穴位,以期能够在救死扶伤时信手拈来即有“若风吹云、如汤泼雪”的疗效,始终是摆在针灸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吴门奇穴·水火》作为吴门针灸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意义恰恰在于帮助针灸师打开了一扇科学认识穴位的窗户。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的论述,可谓一言而终。以水火立极,金生水、木生火,金木者,水火之化也,五行自在其中;水火即坎离,坎中实而离中虚,八门已然呈现;水穴如池、泉、溪、泽、海、沟、井,火穴如赫、元、阳,以名法象,六经纵横交错。“先从六经走,不效八门寻。甚者空间对,技穷时间应。人脉搞不定,针往鬼脉行”,吴针分经定穴心法贯通八门六合三才五行。人身气血即为水火。水行的力量,有赖于火的能量。若涌泉,泉为水,因火而涌,是水火有别乎?吴老师讲到二溜穴——手阳明的温溜穴、足少阴的复溜穴都属于水穴,但都有火的性质,温溜为手阳明大肠经郄穴,专治胃寒疼痛;复溜又名昌阳穴,温肾如附子,如同肾上腺素可强心,为治疗休克要穴;两穴都有消肿功能,上半身肿取温溜穴,下半身肿取复溜穴,吴针对穴位的理解,针药汇通、中西汇通,直击针刺取效底层代码。吴门医述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中西一统、针药一统思想,融汇在课程的每章每节。“直取其病,随症加减”“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时不是就在具体病例的分析中,娓娓道来。如牙周炎多因心胃之火,也因肾水不潮,三海穴——少海清心‚小海清胃肠火‚照海降肾火潮肾水‚类似升麻配生地。又如便秘,阳明取中兑合谷,少阳肝郁液门透中渚,肺气不宣取鱼际,而肺与大肠为表里(太阴阳明同治),也可鱼际加中兑。吴针体系更注重穴位的特异性,追求一病有一穴。如足阳明胃经腹液线——大巨、水道都管水液代谢,但大巨位置比较高,更偏便秘,治肠梗阻、便秘比较有效 ,2023年冬季支原体肺炎表现为腹泻的很少,用大巨效果好;水道更偏腹泻,治上吐下泻更有效。水道到归来又是一段经线,都主水,水道加归来,同时能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睪丸疼、睪丸炎、鞘膜积液。互联网信息时代,知识爆炸,学习者常常面临选择困难。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中,找到一条直达彼岸、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学习之路,吴门医述无疑是一条值得推荐的选择。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水火的课程就结束了,虽然课程结束了,仍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学不够,根本学不够。针灸于我而言算是小白,因为既没有临床经验,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针灸,更是好多年没有接触过针灸了,很庆幸的是吴老师开始讲针灸啦,于是我就有了加入小班学习的想法,真的很幸运加入吴针精英1班学习。加入针灸精英班学习,也是为了督促自己,自己平时实在是太懒惰。看到班内各位老师师兄师姐针灸临床疗效都那么好,学习态度之认真,学习之刻苦,实在是令我汗颜啊,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一定向各位老师师兄师姐看齐,我需要更加的努力,向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学习。
吴门针灸、吴门奇穴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色,是吴老师毕生所学所悟所得之精华,是有医入道的一门学科,也是让你真正理解中医,了解中医背后规律的一门课程。吴老师乃大爱大德大才之人,是百年难遇的中医奇才,是吾辈楷模更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存在,唯有高山仰止的份了,唯有顶礼膜拜的份了,唯有视为终生之偶像的份了。 一直以来我都想把针灸好好学一下,可是一直也不知道怎么学,直到吴老师开始讲针灸,我才感觉到,吴门针灸应该才是针灸的本来面貌,这才是真正的针灸。吴门针灸和吴门中医一脉相承:吴门针灸讲理法经穴,吴门中医讲理法方药,一病有一方,一病有一药,一病有一穴。吴门医术有什么特点呢,古今一统,寒温一统,内外一统,中西一统,最终实现针药一统,然后实现物我一统,无我有我一统,所以学好针灸才能真正的学好中医,掌握疾病的本质,了解疾病及人体的底层代码,最终实现物我两忘,了解事物的本质。 水火更是吴门针灸的基础,水火既是坎离,水火就是阴阳,水火就是金木,水火就是五行,水火就是穴位的本质。通过水火的学习,了解到了穴位往往是阴阳水火成对出现的。学习了人体血液淋巴液也是阴阳也是水火也提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本质。知道了涌泉是与肩井相通的,会阴是与百会相通的;,一个暗流一个阳流,知道了天井穴乃淋巴汇聚之处,这也是其治疗瘰疬和甲状腺疾病的原因。井穴是阳气之所出,原来上肢的阳气是从天井而出的,头部的阳气是从肩井出来的。而且也学了很多专穴,如中渎治疗胆结石,会宗治疗暴聋,天井治疗瘰疬,少海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通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水道至阴治疗胃瘫,独阴下胎,至阴转胎,七穴开阴治疗妇女一切经带胎产疾病,京门飞穴走气治疗肝有问题吃补药上火,复溜会阴乃急救之穴,京骨配大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太溪水泉治疗男子小便不利,女子经水不利下 等等。 通过水火的学习,还使自己了解到了相表里两经是怎么联系的如:肝胆两经:足窍阴通过络脉与行间相联系,肾与膀胱:至阴通过络脉与涌泉相通等等以及手太阳小肠经通过肩外俞附分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联系。潮起潮生潮冲诸穴,冲和起伏,潮起潮落,气升水布,火降血下,周天布地,循环往复,此人体经穴之妙。吴门针灸真是饕餮大餐,要学的很多,不会的很多,不知道的很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好好研学,在今后的日子里,尽量多抽点时间学习,紧跟大家的步伐,尽量赶上吴老师讲课的速度(有点难),争取每门课程都能顺利毕业吧! 最后,再次感谢吴老师,感谢各位班长,各位后勤老师的辛勤付出,以及班内各位师兄师姐的陪伴和毫无保留无私的分享,使我受益匪浅,收货良多!
吴门奇穴水火开启了我对针灸对中医的另外一层认知,这是一个更高维度的认知层次,从此踏入吴门知识海洋。
穴分三部地人天,三部自有鬼精仙;天有天枢,地有地机,人有人中;病有天命、地理、人事不同。从概论开始,吴老师就描绘了一个宏达的场景,从古到今,从易到医,从中到西,所有的讲解只为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这个世界。奇穴水火作为吴针精英班的开班之课,可见是吴门奇穴的重中之重。五行木火土金水,水火分两极,合二则为一;金生水,木生火,金木者,水火之火也。穴分水火,水中有火,火中有水,如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理也。更有潮生潮冲、七穴开阴、天池等等穴位,在吴老师的解说下,竟是如此栩栩如生,在脑海里竟是一副动态画面。如此种种,只不过是吴门奇穴的一角,最后的梦想,是大一统。很多在以前接触的掌握的零碎的知识碎片,种种疑惑不明之处,在吴老师的讲解下得到共鸣,得到升华,融合成自己知识的一部分,竟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俗话说,师传万言书、祖传一句话,吴老师就是那位帮我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人,明理皆在一句话。奇穴,为我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惊叹世界之大、中医之美妙,惊叹吴门针灸的神奇,更惊叹吴老师知识的渊博,其讲解在于对中医、对世界、对自然的一理贯之。庆幸自己从水火进入吴门世界,开启了这一趟美妙的中医旅行,望自己所望,得自己所得,不用庸人自扰。
进入吴门医学,偶然阅读了吴门的公众号文章,意味深长,曲尽通幽,原来“读书”可以是“疯子读书”,“读书”可以“无处不在”,“读书”可以“和光同尘,普惠人间”。
吴门医学,所述众多,“三部五统三通”、“一以贯通,由医入道”,如同闪电撕开灰色天际,如同天降甘露贯通中脉,霎时间,身心灵震寰而静,良久复苏。吴门体系,闭环完整,初识时,着手颇难,购《针灸六经法要》而不至,所幸《吴门腹针》开课,方叩开“吴门针灸”之门,踏入“吴门医述”,“太湖学堂”远航。吴门针灸,开拓眼界,把原来的知识进性重构,把所有穴位,按“金化合水,木化合土”的原则,分为“水、火”两大类,突破旧思维,开启了新认识。以前认为,中医学讲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已经清楚表达中医的本质,而吴老师的“水火”,更简单鲜明突出了针灸的特点,学习就会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吴门针灸,认为针灸不是单纯穴位,而是一段一段的经线,多是2个,3个,4个,或者更多穴位的经线,有的形成“扰场",同时,也强调每个穴位的自身特点。经线理论不排斥教科书的“纵向”经线,更是泾渭分明的提出“特殊”经线,如纵向的“厥阴休门线”的提出,“斜飞线”的“京门上飞日月、下飞带脉、五枢、维道”,横向的“七窍开阴——中极、大赫、归来、癸水”,也是原来针灸书籍没有讲到的,而且把西医学的神经节段联系起来,理解就很容易,不是简单的无据口说。吴门针灸,突出了肢体末端的作用,并总体联系到人体各部,比如“潮生”10穴治疗乳腺疾病,肾虚等,潮起、潮生、潮冲诸穴,联系文学知识,有助于理解,开启针灸学习的趣味性、文学性、新视野。吴门针灸,提出“镜像”原理,提出“扰场”原理,课程中还提到“针阵”刺法,中医阵法在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提过,此后,众多医家,鲜有提及,吴门针灸就此,更是耳目一新。这些知识初学抽象,理解困难,确实是新知识的开始,对于原本可以躺平在原来知识的人而言,促使我对固有知识不断推陈至新,真可谓“传道解惑,有教无类,医乃仁术、非真不传,团结友爱、止于至善”。吴门针灸,常激发我盈眶热泪,掩卷唏嘘,是每每听课到吴师所谓“针灸易学而慎讲”原因,在于吴师所言“针、是刀兵之器”、他实在是不愿意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今开课,实在是“止于至善”。所以,吴门针灸,开启新的认知,三部“地医、人医、天医”,五统“内外一统、寒温一统、古今一统、中西一统、针药一统”,三通“贯通——最基础的东西;汇通——跳出中医看中医,从西医角度看中医、从儒释道角度看中医;神通——七窍相通、窍窍光明,不听课不读书”。
通过对水火的学习,深刻认识到了吴师的伟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针灸的伟大。大道至简,水火把穴位的性质有机的区分开,水火便是阴阳。吴师详细的讲解了每个穴位的意义及作用,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可谓开天辟地。
水火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根互用。潮生,潮起,潮冲诸穴让我们明白了气和血如何周身循环。虽然都对应生殖系统,但各有差异,阴阳有异,男女有别。湿热三角让我们明白小柴胡汤与甘露消毒丹和穴位的对应。边学习边实践。真正的体会到针药一统的效果!通过学习,真正的感知到六经模型的魅力,也感知到针药一统的思维。现在才感受自己是一名真正的“针匠”。较原来有了质的飞跃。吴师说的最上等的是天地一统。如果想看通透,还要跳出三界之外。如果要想学好要有道心,要有道体,要持之以恒。就像吴老师说的先发愿,存道心,再修道体!我们争取能闻道、悟道、载道、传道。感恩吴师,追随吴师。学生定会持之以恒,努力学习。争取走上道途,成为有价值的道中人。
本门作为吴针精英班的第一门课程,已令我大开眼界。课堂的内容非常丰富,穴位的水火属性、奇穴、穴位经络的生理病理诊断等等… 吴老师为我们拨开了以往针灸临床疗效不佳的迷雾。吴门奇穴无疑疗效绝佳,学到就能用上,但本课并不是机械式的讲述穴位主治,而是教导我们背后的原理、选穴配伍的逻辑,这些都非常关键,可以让我们知道应用某穴位何时有效何时无效及原因。「举一反三、灵活变通」是我们学习吴门针灸的窍门。更甚者,经络系统是无法与中医的理论割裂开去的,瞭解这些水火奇穴、可以侧面地帮助我们的内科治病思路更深入、圆润。针药同理,正是此意。此课可谓中医同修们不可多得的瑰宝矣。
鸣谢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下载吴门医述&众妙之门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