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白水,看见中华美酒五千年

文摘   2024-05-29 15:58   河北  

说起中华美酒之源,谁是祖师,哪是祖庭,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三国时期的曹操有感而发: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晋朝人江统在《酒诰》中答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明朝人李时珍,则进一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被誉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世界医药学宝典之一”的《本草纲目》卷二十五中,回答道:酒自黄帝始,非仪狄也。

而在古籍《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及明、清时期的四部《白水县志》均有详尽记载:杜康,字仲宁,县康家卫人,黄帝粮官,始做秫酒,善造酒

所以,在明代以后,大家逐渐凝聚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华酿酒文明,源于黄帝时期,杜康造酒。所以,杜康会被国人尊为“酒圣”。

那么,杜康凭什么会酿酒呢?我们不妨来倒推一下:

酿酒最需要什么?粮食!

粮食生长靠什么?土地!

土地形成靠什么?靠水!

所有便有了“粮为酒之首,土为粮之基,水为土之本”的说法。

一、杜康造酒,自黄帝始

悠悠华夏,江河万里。大河从西而来,一路穿山越岭,携泥带沙,在转折处冲积,形成一片沃野。人类自古便是沿河而居,有水便有地,有地便有粮,有粮便有酒。

再看白水,便是如此。因为白水县,地处关中平原。

1、关中平原,文明摇篮

关中平原,也叫关中盆地。北有陕北高原,南有秦岭山脉,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渭河冲出两山夹角处,所裹挟的泥沙在这里囤积,便形成了这片关中平原。此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河流众多,森林茂密,气候怡人。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自古以来,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就生活于此。关中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最早的文字也诞生于关中。关中平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关中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正是这种粮食富庶之地,才有余粮来酿酒。

2、白水一县,粮食之城

这从白水之得名也可以印证。白水,为黄河支流,白水县因临近白水而得名。远古,白水为国,属诸侯封邑采地。秦孝公时,置白水县。汉景帝时,改白水县为粟邑县,粟邑意为粮食之城,此名一直使用到北魏年间。足可印证,白水自古便是粮食富庶之地,这才为杜康酿酒提供先决条件,这才有了杜康造酒的故事。

(图:白水河流域)

3、杜康造酒,仓颉制字

黄帝时期,杜康作为粮官,偶然间发现粮食自然发酵后的液汁,会散发浓烈的香味,饮之清香净爽。仓颉奉黄帝之命,因酉时得此神水,故为其取名

随后,杜康遵照黄帝的旨意,经过多年摸索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纯粮固态酿酒工艺,传遍了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杜康年迈辞官后,回到家乡,利用村边的上皇古泉和粮食生产,潜心酿酒,造福家乡的人们。历代以来,白水酿酒业甚盛。据《白水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就有烧锅百家,商贾云集的盛况。

仰望历史的天空,拨开传说的迷雾,有一些巧合,让人觉得是天造地设,意味深长。

第一,仓颉杜康,白水老乡。白水号称“四圣故里”,酒圣有杜康,字圣有仓颉;杜康是黄帝粮官,仓颉是黄帝史官;杜康造出酒来,仓颉为其创字。二人同为乡党,同朝为官,共同造福后世,共同被尊为圣,真是一段千古美谈。

第二,杜康庙下,龙山文化。白水县对位于杜康镇杜康沟内的杜康庙修缮工程中,在其附近发现了地表散落的陶器、石器。据考古专家现场勘查,初步判断杜康沟遗址的年代为龙山时期晚期,距今4500多年。此外,还发现了少量仰韶时期文化遗存,年代距今5500年以上。

文化遗址向来是先民的聚集地。这不禁让我们深思,是不是杜康与先民们一直生活在一起?是不是先民们把杜康庙立在了聚集地上?是不是杜康庙的位置一直未变,代代相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不会让你回去看看。在此,我们可以看见的是,中华酿酒文明的大幕,自此拉开。

二、杜康美酒,兴于西周

文明的产生,依托于人类的聚集地。由部落而城邦,由城邦而国家,由国家而朝代,甚至经过历朝历代,方可形成一种文明。中华文明便是如此,酿酒文明也是如此。

1、天然粮仓+交通枢纽+军事要塞

若在一地建城建国,它不单是需要“天然粮仓”,更需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在冷兵器时代,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国都的所在地也必须拥有严密的防御体系。不仅是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土之能,更是要进可攻退可守的攻城之利。而关中平原正好满足。之所以被称为“关中”,就是因为它在“关”中。

关中平原,东有潼关、函谷关,西据散关、南拥武关、北坐萧关,形成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特殊有利地位。关中又有秦岭、黄河等山河屏障,正是《两都赋》中所说的:“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晚首之险,带以洪河、径、渭之川。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也正是《战国策》和《史记》中所说的:“四塞险固、沃野千里。关中平原,是一个极具政治、军事、经济意义的优良地区。

(图:关中形胜)

2、公刘处豳,周道初兴

在关中真正修建大国之都,是从西周开始。而在西周之前,夏商时期,关中曾建方国之都。这就要说到,周人之先祖,公刘。

公刘的先祖名叫弃,是帝喾之子。弃爱好耕作务农,尧帝提拔他当农师主管农业。舜帝时,将弃封在邰地(陕西省武功县西南),称为后稷。后稷之子不窋继续主管农业,不窋晚年时,因太康不重农事,废弃农官,于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区。不窋之后,是鞠。鞠之后,是公刘。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并在此落脚创建豳国部落,民众仰仗他过上好日子。各族人感念他的恩德,大多迁到这里,拥护和归顺他。公刘死后,其子庆节即位,把国都建在豳地(在距离陕西白水不远处的彬州市、旬邑县一带)。周朝之兴,便源于此。

所以,便有人创作诗歌称颂他的德行。《诗经》大雅中有公刘篇: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所以,便有人创作诗歌赞颂部落风情。《诗经》国风中有豳风篇: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每每念及此诗,便会神游远古,眼前浮现起周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等等。而身为一个做酒人,不禁会想,他们喝的是什么酒?想必是在关中平原上,自家酿造的酒。是不是用的附近杜康故里传来的工艺,是不是喝的附近杜康故里所酿的酒?种种想法,惹人深思,又为之骄傲。

3、关中名酒,兴于西周

时间来到西周时期,酒成为礼制的化身,被更为规范地使用在国家政治活动之中。为了酿好和管好酒,西周还设置了酒正酒人等,以此来掌酒之政令。同时还制定了类似工艺、分类的标准。如在《周礼·天官》中记载:

“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凡为公酒者,亦如之。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沈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掌其厚薄之齐,以共王之四饮三酒之馔,及后世子之饮与其酒。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共宾客之礼。酒,共后之致饮于宾客之礼。医酏糟,皆使其士奉之。凡王之燕饮酒,共其计,酒正奉之。凡飨士庶子,飨耆老孤子,皆共其酒,无酌数。掌酒之赐颁,皆有法以行之。凡有秩酒者,以书契授之。酒正之出,日入其成,月入其要,小宰听之,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饮酒不会,以酒式诛赏。

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共奉之,以役世妇,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凡事共酒,而入于酒府。凡祭祀共酒以往,宾客之陈酒亦如之。”

而在《礼记》中,记载了被后世认为是酿酒技术精华的一段话: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糵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

六必是酿酒的六大原则,五齐是酿酒过程的五个阶段,三酒是对酒用途的分类,以及宴席、敬酒的种种礼仪等等,代表了酒的酿造有了工艺标准、酒的生产有了制度管理、酒的使用有了礼仪约束,从此,酒与礼便牢牢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酒能成为一种文明,正从西周开始。

周武王灭商后,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也称镐京(在今西安沣河以东)。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宴饮之事必不可少;镐京作为大国之都,酒之需求必不会少。而位于京畿之地,身为酒圣故里的白水,便成了美酒征收的核心产区。

(图:渭南与西安)

来自白水的杜康美酒,代表关中名酒,首次走向国家政治中心,被来自各地的国人饮用,也被各地国人带回家乡,而其酿酒技艺也随之走向全国,成为历史上的“全国名酒”。

三、白水杜康,盛于秦汉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1、白水杜康,一壶酒香三千年

时间走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当时的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取菽粟”,致使财富大为增加,为酒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07118日,白水县在抢救性发掘一处被盗墓贼光顾的战国古墓葬时,在一个密封的青铜壶内,发现约2公斤的神秘液体,开启壶盖尚余酒香。

一壶酒能香传三千年,这便是中国美酒的魅力,这也见证白水杜康酿酒的实力,也可看见,白水杜康的美酒,已走进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战国盛酒铜壶,收藏于陕西省白水县文物管理所)

2、杜康酒,代表秦饮,秦酒之一

在秦朝之前,酒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于祭祀、贵族饮用。而在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后,由于政治上的统一,使得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因酒曲技术的普及,酒的产量随之提高,酒也因此能够被普通人所享用,且对酒的消耗日益增大,酿酒业也迎来兴盛之期。

从流传的穆公赐酒、投河劳师、秦王大酺等典故可以看出,秦之一代,秦酒一词频频出现。而秦酒便是秦地之酒,包含众多。而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使咸阳成为天下之都,事关国计民生的酒,消耗量又翻倍上涨。而处在国都附近的白水杜康,又一次因全国政治中心,迎来蓬勃壮大之机,成为秦酒代表之一。

(图:云纹高足玉杯,出土于阿房宫遗址,为秦始皇所用酒器)

3、杜康酒,汉时美酒代名词

秦之一代,匆匆到汉。西汉初期,为了稳固民生,政府实行禁酒政策。汉武帝时,为了弥补财政,国家垄断酒类销售。西汉后期,国家放开民间酿酒,转而执行美酒税收。国家一统,技术进步,使得民营酒坊遍布全国,各地酒坊又使得酒的品类繁多。

比如,以粮食为原料的稻酒、黍酒、稗米酒等,以水果为原料的葡萄酒、甘蔗酒等,还有桂酒、菊花酒、春酒、冬酿、秋酿、黄酒、白酒、甘酒、香酒等,甚至有专用于祭祀的酎酒等等。

同时,汉代是我国风俗礼仪起源与固化的重要时期,从皇室贵族、士大夫官员到豪强地主、普通民众以及周边的少数民族莫不饮酒,形成了百礼之会,非酒不行的酒礼文化。

如朝廷通过牛酒养德的赐酒来体现崇德务本、抚恤孤弱之意;

如通过射箭比赛,胜者敬酒、负者饮罚酒,以示谦恭、揖让之礼;

如男子的成人之礼“冠礼”,主宾需为加冠者赐酒祝福等等。

在汉代,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来往交际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饮品,婚丧嫁娶、生男育女、亲朋聚会、节日庆典、祭天祭祖等等,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汉代长安人聚饮非常注重身份和地位,不同阶层、不同辈分的饮酒礼节都各有讲究。在各种公私饮酒的场合下都有各类饮酒的细则。如主客饮酒时,主敬客叫酬,客回敬叫酢,无酬无酢曰醮。

受益于国都长安,受益于长安人的偏爱,来自白水的杜康美酒,又一次因全国政治中心,迎来再次伟大,自此成为人民生活元素之一,成为了中华美酒的代名词。

正如曹操所吟: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四、白水杜康,大成于唐

西周、秦、西汉,新朝、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皇皇十三朝,每一次的定朝立都,都让附近的白水产区杜康美酒,受益颇多,更加伟大。

1、诗酒盛唐,不离杜康

其余朝代暂且不提,让我们把时间快进到唐朝。别的酒文化都不用讲,单单说诗酒文化,就能见证唐代酿酒文明的繁荣昌盛。正所谓:唐诗四万首,酒诗占七千。

唐朝相比于秦汉更加的开放和繁华,而朝廷也一改汉朝流行的禁酒令,它对于饮酒的行为并不多加阻拦,还明令天下置肆以酤者,斗钱百五十,免其徭役。这种畅饮的酒文化非但没有毁掉唐王朝,反而成为唐王朝文化经济繁荣的支点,为唐朝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让盛唐成为中华美酒文明的巅峰。

酒文化沉淀千年不衰,而酒又赋予文化新的灵感,纵观唐朝有多少惊才绝艳的诗词,都是饮酒即兴而作。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称嗜酒的贺知章、王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人为酒仙。

先说李白,余光中先生曾评价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诗词,大多都有一股酒味。

再说杜甫,他写的酒诗就有三百余首,约占其总诗篇的五分之一。即使一生穷困潦倒,也要写道:“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而且还不忘写道杜康美酒:“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再看白居易,他饮酒讲究人多,要有气氛。比如“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又想着杜康美酒:“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众多诗人的吟唱,众多国人的喜爱,成就了地利与人和优势,让陕西白水产区的杜康酒,美名远扬。

2、世界中心,世界名酒

大唐是世界帝国,长安是世界中心。唐朝的对外交流在古代史中可是说是最为鼎盛繁荣的,开放、友好。从词名“菩萨蛮、新罗婢、昆仑奴”中就可见到,长安城中聚集了各国的人口。对酒来说,也是如此。比如“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胡人胡酒在长安城中也是遍地皆是。

在唐朝时,长安城内分布着规模不一的民营酒坊,官方称其为酒户,也就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酒肆。这些民营酒坊分布在长安城内各处,规模不等,但是有几处形成了集中化的趋势。而一些入唐经商的域外商人还在内地开起了酒店。在唐都长安城的闹市区,就有不少胡商开办的酒店,唐人称之为酒家胡。文学家王绩《过酒家》诗云:有钱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常道贯,惭愧酒家胡。李白也是酒家胡的常客,如《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市中。

在世界中心的长安城中,中外美酒不断交流,也使得中华酒文化走向世界,传入外国,流传千年。就比如杜康酒,代表大唐文化,深深的影响着国际友人。一千多年后,有日本首相访华,就想尝一尝让人解忧的“杜康酒”。

3、历朝历代,共赞杜康

唐朝之后,宋元明清。我们按唐朝之例,也选一些文人佳句,来见证一下杜康酒的影响力。

北宋著名数学家,理学家,诗人,邵雍在《逍遥游》中写道:盖一所安乐窝,上有琴棋书画,下有渔读耕樵。闲来了,河边钓,闷来了,把琴敲。吃一杯杜康酒,醉乐陶陶。

南宋诗人王迈在《读诚斋新酒歌仍效其体》中写道:古来作酒称杜康,作诗只说杜草堂。

金代文人元好问在《鹧鸪天•孟津作》中写道:总道忘忧有杜康,酒逢欢处更难忘。

元代诗人虞集在《次韵吴成季宗师赤城阻雨》写道:谁怜司马久多病,惟有杜康能解忧。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谢杜康》中写道:杜康哥,我把你做恩人叫。亏煞你造下酒,成就了多少相交。

清代刘开在《题周南卿品茶图》中写道:饮虽小道总师古,我宗杜康君陆羽......

凡此种种,历朝历代,吟诵杜康美酒的诗词过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五、白水杜康,为国争光

书接上回。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推动中日建交,宴会上盛赞“天下美酒,唯有杜康”,但却没能喝到杜康酒。

为弥补这个缺憾,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当年亲自批示:“复兴杜康,为国争光”。各地纷纷响应号召,白水县政府在杜康酿酒遗址整合数十家酿酒作坊,扩建成立了白水县杜康酒厂。随后历经两次改制、三次扩建,成为了如今的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这就是传承了五千年多年的白水杜康的由来。

古来名酒,品质为上。白水杜康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时间的检验,直到现在仍旧是不少人心中的品质好酒,源自其独特的清香口感。白水杜康汲取天赋甘美的杜康富锶矿泉水,承袭酒祖秘传的古老配方和酿酒工法,选用当地优质大麦、豌豆、小麦制成中、低温曲,精选优质高粱为原料,用陶土砖窖续渣发酵,混蒸混烧而得原酒,经50年酒海陈藏五年后转入陶缸长期储存,再经非遗传承人勾调而形成白水杜康“老清香”风格,入口甘醇绵软、回味悠长。

白水杜康的发展,同样不负众望。相继荣获“中国著名品牌、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等称号。并先后九次将酒曲、窖泥搭载航天飞船,进行酒曲,窖泥的太空实验,在2020年,荣膺第105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纵观白水杜康,我们不难发现:白水杜康,起于黄帝时期,杜康造酒,仓颉制字;在夏商周,代表关中名酒,又兴于西周;于大秦时代,代表秦饮,是秦酒之一;于大汉时代,全国流行,成为中华美酒代名词;于大唐时代,在世界中心成为世界名酒。悠悠华夏十三朝,每一次定朝立都,都让来自白水的杜康美酒再次伟大。而从白水杜康的兴起繁盛之中,我们也见证了中华酿酒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华酿酒文明的辉煌与灿烂。

此时,不仅想起一首歌,是《历史的天空》: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抖酒客
抖酒客,专注酒类行业资讯,营销前沿思想,案例深度研究,立足于酒商信息服务,志在分享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品牌塑造、营销推广、管理智慧、移动互联、实战干货等精彩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