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所:百余项中国第一,从这里起航

企业   2024-10-17 16:07   北京  

船舶工业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使我国昂首屹立于世界造船大国之列。而这背后,有一家研究所始终与我国船舶事业同频共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创造了我国船舶工业史上的百余项第一。这就是被誉为“中国船舶设计的摇篮”的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


服务国家战略

 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


1950年11月29日,为了发展我国船舶事业,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技术处设计组(七〇八所前身)在上海组建,这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船舶研发机构,创始人为我国船舶事业的奠基人辛一心先生。可以说,七〇八所从诞生起就始终与我国船舶事业同频共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七〇八所成立之初,正是我国船舶事业“一穷二白”亟待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仅有几张简陋的办公桌、十几名科研人员。艰苦的办公环境并没有阻挡科研人员研发一流船舶的脚步。我国首艘现代沿海小港客货船“民主10”号、被誉为“海上猛虎艇”的“55甲炮艇”、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我国首艘海洋综合调查船“实践”号等船舶装备相继研发成功,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为后续我国船舶技术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七〇八所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洋装备领域顶尖的综合性总体研发机构、我国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研发的中坚力量,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和一流的人才储备。走进这家神秘而低调的船舶研究所,七十余年来,创新研发一流船舶的脚步从未停歇。在七〇八所崭新的办公园区内,辛一心先生、许学彦院士、张炳炎院士的铜像熠熠生辉,无言地诉说着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辉煌之路,彰显着七〇八所科研人员为国奉献的拳拳之心。几代七〇八所科研人员发扬“科学家精神”,筚路蓝缕,前赴后继,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引领技术进步

 创新研发打造“国际一流”


七〇八所是新中国民用船舶研发设计事业的开创者,研发了我国大部分民用船舶的首制船,占据了我国十大名船的“半壁江山”;七〇八所还是我国主流海洋工程装备、海工工程船舶、工程作业船舶领域的主力研发单位,在海洋装备产业链研发领域基本实现全覆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实现了我国在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由跟随者向并跑者的转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从开创我国出口船舶先河、我国第一艘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设计建造的大型出口船“长城”号散货船到全球首艘液化天然气(LNG)动力23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从我国第一艘多功能大型远洋综合调查船“向阳红10”号到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海洋石油117”号;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海洋石油981”号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造岛神器”“天鲲号”绞吸式挖泥船……一系列划时代的“大国重器”,均由七〇八所研发设计。



此外,近年来,七〇八所还研发了一系列“国际一流”的船舶装备。在集装箱船研发领域,七〇八所形成了覆盖1000TEU~24000TEU集装箱船的完整系列产品研发能力,已斩获订单500余艘,累计创造订单金额约600亿美元,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作为我国极地装备研发的主要力量,七〇八所研发设计的我国首艘专业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极地”号,已成为我国和平利用和保护极地资源的新平台。包括张炳炎院士、吴刚研究员等在内的科研人员参加了多批次南北极现场考察任务,为提升我国极地装备工程技术研究水平、研发设计一流极地科考装备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储备。面向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建设的迫切需求,七〇八所率先发力,打造了MAU品牌的风电安装船/平台,已形成起重能力从250吨到3000吨、作业能力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水域、风电安装船舶系列化的研发能力,成功研发并交付了三十余型国内领先的风电施工船机。


创造行业价值

 实现价值链向“高端跃升”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昂首迈进,制造强国战略提出要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提出要建设智能制造体系,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将加快推进低碳、清洁、高效的绿色船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满足国际船舶排放标准,提升船舶的节能环保性能,降低船舶的运营成本和环境风险。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作为国内领先的船舶总体设计单位和我国高技术船舶技术发展的“策源地”,七〇八所紧抓机遇,构建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创造价值,推动我国船舶工业价值链向“高端跃升”。目前,七〇八所正围绕“双碳”战略目标,积极开展绿色船舶、智能船舶、极地船舶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绿色智能和数字化转型,以更高水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LNG双燃料、甲醇双燃料、氨燃料……七〇八所推出的采用清洁能源的集装箱船、散货船、油化船、气体船、疏浚装备等系列高端船型,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前不久,七〇八所“MAS”智能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聚焦提升智能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技术产品融合测试能力以及运营船舶服务能力,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智能产品研发和测试的基础设施,成功研发了智能航行系统等多项典型智能产品,未来将努力引领数智航海新时代。


站在历史新方位,面对全球新格局、中国新时代,七〇八所将继续登高望远,继往开来,坚守主业担当,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技术进步、创造行业价值中勇担使命;持续发挥技术优势,密切跟踪海洋氢能装备、氨/甲醇等替代燃料新技术智能船舶,开展装备技术体系、总体方案、关键系统研究,继续为国内外船东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引领我国船舶工业绿色智能船型技术发展,为打造形成新时代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点燃强大引擎。


推 荐


《中国船舶报》深度阅读

《百余项中国第一 从这里起航——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所创新起步跑出“加速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中国船舶报
《中国船舶报》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