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佳泰 通讯员 金璐 周仁杰 程佳卉
2024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一九研究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中国船舶集团“1234”高质量发展方略,聚焦服务,突出价值创造,坚持战略引领,坚决高效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贡献七一九所力量。
七一九所集总体研究、设计、科技产业化等业务于一体,目前已形成四地五区的格局。该所拥有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6个省部级研发平台、2个集团级以及3个市级研究中心;设有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以专业化公司和事业部为载体,七一九所大力发展科技产业,数智引领赋能新时代,在船海板块、信息化板块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武汉海王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七一九所发展船海产业尤其是绿色智能船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武汉大海信息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七一九所发展信息化产业的主要窗口。
篇
一
七一九所海王机电
助船舶扬起绿色智能羽翼
海王机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生,始终秉持创新与进取的精神,不断探索前沿科技、深化技术研发,在推动七一九所科技产业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力争打造绿色智能船舶系统配套领军企业、擦亮“HIKN品牌”。2024年,海王机电坚持践行“一融、两主、三专”发展战略,聚焦核心能力开展研发创新,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与管理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绿色智能船舶系统集成领域稳健前行。
截至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现有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及外观专利30余项,技术成果已大量应用到国内外船舶与海工领域、油气田开发领域、深海深地深空试验系统与试验检测领域等。
作为七一九所船用动力及智能化系统集成产业责任单位,海王机电具备短路电流计算、协调性保护分析、电磁兼容数值仿真、潮流分析及谐波仿真分析、机桨匹配设计及CATIA三维设计能力;可以提供纯锂电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轴带系统解决方案,并具备相关核心产品的研制能力;能够高效完成复杂系统设计,拥有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资质,以及GC1、GC2级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资质,具备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三维设计及仿真分析能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海王机电生产基地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配有2台20吨行吊,可完成船用配电装置、电气传动柜、自动化系统、新能源电驱动装置、嵌入式单元等核心产品的生产。同时,海王机电拥有综合仿真、高温高压、电气及自动化等现代化实验室,建有电力系统试验平台,配备各类试验仪器,可开展全系统、实尺度各类试验;配备动模试验平台,可实现物理试验和数字化仿真的实时协同,提供当前最为全面的试验研究手段,并满足各种规格电机多工况的调速控制试验研究需求。
水冷永磁同步推进电机
自2015年交付首套锂电动力系统后,2022年,海王机电在氢燃料—锂电动力推进方面形成了HW-EHD01、HW-EHD02A、HW-EHD02B、HW-EHD03共4种纯电动力系统标准解决方案,以及HW-HP01、HW-HP02共2种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标准解决方案。同时,该公司开发的水冷变频器、水冷永磁同步推进电机、逆变电源、充逆变一体机、推进控制系统的系列化、标准化工作均已完成,并实现批量应用。当前,海王机电已建立完善的销售、研发、制造、服务体系。
在船用动力及智能化系统集成方面,截至目前,海王机电累计交付41艘纯电动画舫船、电量超25兆瓦时(MWh),45艘标准化系列化纯电动船、电量近15MWh,自2016年开始累计承接新能源船项目订单107艘,供货电量近67MWh。
近年来,海王机电紧跟国家政策航向,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绿色智能为导向,推动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随着12月5日6艘系列绿色智能船舶锂电动力推进系统船检发货,海王机电2024年绿色智能船舶动力系统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4年,海王机电交付绿色智能船舶动力系统35船套,绿色智能船舶动力系统新签合同额及交付量均较去年稳步增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由海王机电与七一九所第四研究室共同提供供货电力推进系统的最新一代海洋工程生活辅助平台——“AL KHATEM”号和“HEA DHAFEER”号于日前正式起航。其中,海王机电供货范围包含发电机组、配电板、变频器、推进电机、自动化系统、控制台、推进控制系统等。该公司充分发挥在动力系统设计和集成方面的经验优势,在保障成本覆盖范围内做到性能最优的可靠性设计,并协调各设备技术状态充分满足平台规范需求,以及船东的个性化需求,得到高度认可。这也是海王机电在海工生活辅助平台领域取得的新突破,为该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月交付运营的国内目前最大储能混合动力内河游船“西陵峡和谐”号和“西陵峡和悦”号的混合动力推进系统,也是由海王机电与七一九所四室共同提供的。其中,该混合动力推进系统里包含了海王机电自主生产的变配电装置、功率管理及推进控制系统、控制台等产品。
同时,作为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创新中心,海王机电一直在积极探索内河绿色船舶智能化创新相关工作。11月14日,海王机电在绿色智能船舶区域协同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海王星”智能船机系统。该系统的核心硬件采用全国产自主可控方案,通过搭载的8核2.0GHz高性能计算平台,可支持多种类型的智能算法;深度定制开发开源操作系统,统一数据接口、格式和存储;系统开放多种接口,兼容主流通信协议,建立规范文档;制定多种安全策略,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海王星”智能船机系统打通了各船舶系统间数据采集、传输、运算、存储、共享等交互功能,让信息不再孤立,同时实现了结构扁平化、布局分区化、监管可视化、服务智能化。
混合动力系统
接下来,海王机电将继续围绕“绿色+智能”,专注于挖掘船舶数智创新力,提升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集成核心设计能力,稳固游船、客渡船动力系统市场,同时拓展运输船、工程船、海工平台等动力系统市场,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为客户提供全系列、全领域船舶动力系统解决方案及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实际行动助推船舶节能减排和绿色航运发展,持续为新能源船舶发展贡献“海王机电力量”。
篇
二
七一九所大海科技
全方位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自1990年成立起,大海科技便肩负起保军促民、技术成果转化、产品应用推广等重任。2021年,大海科技与七一九所信息化研究室融合创新发展。自此,该公司开始坚定走室企融合发展之路,依托七一九所雄厚的研发实力,技术力量屡上新台阶。
近年来,大海科技积极探索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陆续推出了以OnChain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大海聚力、海数慧为核心的自研产品,从传统系统集成企业成功转型为研发型系统集成企业,全方位助力国家信息安全行业筑牢保密防线。当前,大海科技有员工200余人,技术型人才占比70%;高附加值业务占比超过60%,净利润3年内连续翻两番。
作为七一九所信息化产业的窗口,大海科技遵循数智制造、精益管理两大核心管理体系,以信息安全、系统集成、智能研发及制造、数字创意、模训装备、企业管理六大产业为发展方向,可为客户提供从规划设计、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到运维服务的信息化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成立34年来,大海科技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引擎,目前已拥有百余项各类专利、著作权证书,先后获国家级奖项2个、省市级奖项5个,力争打造成为华中地区高技术信息化企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信创产业已发展成为推动国内信息技术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创产品也开始从“可用能用”迈向“好用易用”的发展阶段,在性能、功能和应用场景上得到不断拓展。大海科技全力投入信息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实践,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与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国产化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信息安全、数智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围绕信息安全,大海科技打造了包括大海聚力综合安全保密管理系统、即时通信系统、无纸化会议系统、安全邮件系统在内的系列安全产品。其中,大海聚力综合安全保密管理系统可实现保密日常管理业务全覆盖,输入输出(打印、刻录、扫描、导入、便携机借用等)均设计有独立的自助设备和系统。2019年以来,该综合安全保密管理系统已成功在船舶、兵器、核电等多家大型军工单位实现应用。
大海科技自主研发的OnChain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通过运用云原生技术,全方位赋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满足工业制造背景下的多行业应用需要。从纵向上看,该平台支撑基于模型的跨组织、跨部门的多角色(客户、供应商、企业部门人员)协同开发;从横向上看,实现了各专业多类型模型统一的集成与关联设计,是新一代全面自主可控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赋能平台。当前,OnChain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已在航天、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形成示范案例。
大海聚力涉密视频监控系统—安全保密摄像头
2024年3月,大海科技推出新产品——大海聚力涉密视频监控产品,在“人、机、料、法、环”领域全面实现生产安全管控以及信源安全保护,为实现视频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安全保障。多年来,大海科技深耕涉密信息系统集成领域,结合国家保密标准率先研发多款产品,持续为国家安全事业贡献着大海力量。
此外,大海科技还作为重点信创企业代表协办了2024年(第二届)湖北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大会。接下来,大海科技将继续秉持“技术立足、服务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数智转型,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探索新路径。
推 荐
《中国船舶报》深度阅读
《数智引领赋能新时代 “船海”“信息化”双突破——中国船舶集团七一九所大力发展科技产业纪实》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