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一大早到病理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脱水机,还好,程序正常,9点10分,在停止大约两年后,脱水机做好了第一批标本的脱水。看美女技术员金淑把标本取出来那一刻,我还有点小激动。
我们迫不及待的去包埋,遗憾的发现虽然我们点了伊红试剂,但是小组织并没有染色。
红琳马上电话咨询我们科室染色组组长余鑫鑫,他分析是伊红浓度过低。我马上安排从我们病理科拿一瓶粉剂的伊红过来用,解决这个问题。
切片前,金淑写了玻片编号,不是病理编号,却是1到12的编号,她解释说按顺序切好后再来写病理编号标签,我和红琳马上纠正这种做法,这种做法会让程序变复杂,并且容易出错。
金淑是一个聪明能干又好学上进的美女,她采纳了我们的建议:直接写病理编号在玻片上,这样会又快又准。
开始切片,虽然金淑两年没有切片了,但是她切片水平还是很高,她非常熟练的切片,又快又好,红琳帮忙捞切片,写病理号,两个人配合很好。
切片结束后,去染色机染色,红琳和金淑一起调试好染色机。
下午我到科室时,切片已经染色好,除了苏木素颜色有点淡,其他都很好,红琳和金淑分析原因是苏木素的染色时间太短,钟主任分析原因说可能苏木素的质量也需要提高。
下午我很快看完切片,彩图,打报告,科室另一个技术员叶妹将报告发送到临床。病理诊断的一个流程就完整结束。
从昨天收到病理标本,到今天病理报告送到临床科室,这个流程不到36小时。病理报告速度快起来了。制定好这个取材,制片,诊断的标准化流程,我们解决了临床的第一个问题:病理报告速度慢延长住院时间问题。
下一个问题:解决快速速度慢的问题。
问题不怕多,一个一个来解决就可以。能够解决的问题永远都不是问题。
我的故事
励志故事
第二章第十五节: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可以伤害你,没有人可以压倒你
第二章第二十一节:以明确目标、正确方法为导向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病理科的故事
病理科发展思考
第四章第三节:一个弱势的病理科是如何成为限制医院发展的瓶颈的?
我走了一条曲折的路。
从高考失败只能读专科,到最后获得名校的博士学位。
从普通护士到病理专家。
从小医院的医生,到大医院的科主任。
一路上很艰辛,但又获得了很多收获。
听过很多冷言冷语,也获得了温暖鼓励。
所以,只要是你足够努力,很多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而我们的努力和成长就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用微信公众号记录我每天的努力,记录生活的美好,同时希望这是文学梦想实现的开始。
袁静萍 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