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十六节:上班第一天:快速切片诊断有点慢

文摘   2025-01-25 06:01   湖北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2017年01月31日日记



2015年2月,经过几个月的犹豫后,在一种温暖的鼓励下,我决定继续挑战自己,来到了新的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开始一个大医院病理科的管理工作,一个新病理科的故事就开始了。


01


在我来新单位前,我向面试我的院长了解到临床对病理科的快速切片诊断不是很满意。

我来上班的第一天就是观察科室的快速切片诊断工作。原来的快速切片诊断是三个主任医师做,其中一个主任医师中午来上班,另一个主任医师生病在家。做快速切片诊断的是一个快80岁的老主任医师,快速来后,他会很认真、比较慢地亲自编病理号取材,然后技术员拿到组织后,按照组织的顺序重新编号切片,切好后将写有1、2、3编号的快速切片送到主任医师那里诊断。主任医师再数病理申请单来对应病理切片,第一张申请单对应的是编号1的切片,第二张申请单对应的是编号2的切片,所以每次快速切片送来时,那个主任医师就要将申请单慢慢地、仔细地再数一次。

我很奇怪这种流程,因为如果有一个快速同时有双侧标本,就很容易弄错,并且了解到原来有弄错的现象,幸好及时发现并纠正了。

于是我马上要求技术员改流程,取快速标本同时带一个写有病理编号的取材框,框和组织一起,切好切片后切片上写相对应取材框的病理编号,再送给主任医师,这样主任医师只需要核对病理申请单上的编号就可以诊断,不需要一次次数病理申请单数目。

科室的快速会诊很多,主任医师还要做会诊工作、疑难切片诊断工作,因此观察一天后,我发现快速速度慢的原因之一是主任医师经常要停下来做会诊和疑难切片诊断,耽搁了快速切片诊断。

我建议主任医师当快速切片来时,将会诊切片、疑难切片都放一边,只看快速切片。主任医师说:你不要催,不要催,慢慢来,催会出事的!

另一个原因是快速切片的速度也不够快,医生和技术员好像对快速要求30分钟出结果这个标准并不是很清楚,并且当我提出这个标准后,医生表示不可能,快速太多了,不可能做那么快。技术员有的切片很快,有的比较慢,而我一想到病人是在手术台上一边流血,一边等着这个快速切片结果就忍不住要催医生和技术员。


2


观察一个星期后,我发现我无法改变主任医生的习惯,然后,我决定所有的快速切片我一个人来做。我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同意,我开始亲自做每例快速。同时我带教主治医师做快速切片诊断(主治医师有做快速切片诊断的愿望,但原来科室一直不敢让他们做),因此我要求主治医师在我的指导下取材,进行快速切片初诊,我复诊并带教,同时,要求整个快速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责任到人,我要求每个快速切片工作参与人在申请单上标明标本送到时间,取材时间,取材医生姓名,制片时间,制片技术员姓名,制片质量评分,诊断时间,报告发出时间,诊断医生姓名。

月底,我会进行手工的质量分析,总结出每个技术员的切片时间和质量。统计快速病理诊断的时间和准确率。

这样记录后的效果是三个做快速切片的技术员非常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制片水平和缩短制片时间,当他们又快又好地将快速切片给我时,我会表达真诚的感谢。技术员余鑫鑫的快速切片是当时最快最好的,他的快速制片时间甚至可以缩短到10分钟内(其他技术员一般也在15分钟内制出切片),而我诊断时间一般控制在3分钟内,因此基本上一个快速的时间缩短到20分钟内。外科医生很快就感觉到了这种变化,麻醉科医生也感觉到了,后来我和一些外科医生及麻醉科医生成为好朋友。

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科室还有一个传统规定:谁看的快速,常规切片就是谁看。

所以除了大量的管理工作外,我每天要看至少20多个快速,至少200多张常规切片,最多的一天看了33个快速,272张常规切片。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我走路、说话都变得极快,声音也很大,因为这样才能一句话不用说两次。

一位被我大声吼过的乳腺癌患者家属(这个家属当时质疑我的快速切片诊断结果,因为临床检查都提示良性,实际上是一种分化很好的乳腺癌)居然跑到医院去表扬我:她做事很快,水平很高,走路、说话、做事都很像个男的!真的很像男人!

但在如此大的工作强度下,我把快速放在第一位,快速切片一来,我就忘记一切事情,集中精力做诊断。快速一结束,马上集中精力看常规切片。

一个月后,我完成了其他主任医师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快速很多,快速也可以做得又快又准!


3

两个月后我决定重新快速排班(因为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迅速搞坏了我的胃,成了广泛的胃糜烂,糜烂面积达9*5CM,疼得无法进食,并且我证明快速可以又快又准的目的已经达到),包括我在内的4个主任医师同时轮流做快速诊断。

每个月底,我一如既往的做质量分析,计算出每个医生的快速病理诊断时间和准确率,分析漏诊的原因,然后给主治医生讲漏诊快速切片诊断的方法,发现任何问题,马上制定措施解决!三个月后我让主治医师参与快速切片排班,前提是有疑难的快速切片立马交给我诊断。主治医师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快速诊断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速度快,诊断水平迅速提高。

后来,我又通过信息化管理,用电脑来记录整个快速切片的流程信息,并将关键信息反应在快速报告单上,这样临床可以很直接地了解到快速报告的速度,同时用信息化数据分析快速质量的结果又客观,又快速。

终于,再也没有临床科室抱怨病理科的快速诊断工作了!


  管理的核心是:

1

规范化的流程管理。

每次出现问题后,要马上完善流程管理。

可以溯源的质量管理。

在原来做快速时,制片好坏,时间长短,诊断时间长短,诊断质量都没有记录和分析。

因此做得不好,也没有感觉,但是一旦做可溯源的质量管理,每个人的水平立马清清楚楚的显现出来,每个人都会主动去提高水平和质量。

不断完善的管理流程。

在快速切片诊断中,每发现一个问题,都会马上解决,并制定相应措施,保证同样的问题不要再次发现。比如我们发现甲状腺的漏诊主要原因是取材的方式有问题,按照书本要求的用最大横断面切开,再0.5-1.0cm的直径扇叶样切开,会漏诊0.5cm以下直径的甲状腺微小癌,因此我们修改为直接垂直长轴,每隔0.2-0.3cm扇叶样切开,甲状腺微小癌的取材原因漏诊率就大大降低。

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帮助他人。

我们将快速切片质量管理的内容写成论文发表,我在华夏病理网上讲了《甲状腺疑难快速切片诊断》的课程,希望能够帮助他人,这应该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了吧。


活成我最喜欢的模样

我的故事

第一章第一节:18岁那年我高考失败,选择专业错误

第一章第二节:感谢考研!

第一章第三节:学习是改变人生的最重要方法

第一章第四节:如何在面试中不受考题限制来表现自己?

第一章第五节:如果不能逃避,那么必须热爱

第一章第六节:三年时间,你可以改变命运

第一章第七节:感谢那些寂寞充实的日子

第一章第八节:37岁的妈妈考上博士啦

第一章第九节:努力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第一章第十节:我一直很努力

第一章第十一节:20年前的青春

第一章第十二节:阳光般的鼓励和不变的感恩

第一章第十三节:第一次当大学老师

第一章第十四节:只是因为我喜欢

第一章第十五节:最后一次当青年与圆梦

第一章第十六节:我只是坚信努力!

第一章第十七节:坚持就是胜利

第一章第十八节:活成自己的阳光

第一章第十九节:诚实,让我获得了美好的工作

第一章第二十节:第一次当老师

第一章第二十一节: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

第一章第二十二节:人生需要有翻篇的能力

第一章第二十三节:我的文学梦

第一章第二十四节:热爱上自己必须做的事情

第一章第二十五节:一次性通过的英语考试

第一章第二十六节:我也是老师了,真幸运

第一章第二十七节:我的粉丝终于超过1万人了

第一章第二十八节:徐老师的鼓励,让我爱上了写作

第一章第二十九节:再次穿上20年前的衣服

励志故事

第二章第一节:观念一变,月薪1千变6千

第二章第二节:你的人生你做主

第二章第三节:能把一手烂牌打好才叫本事!

第二章第四节:努力做到不求人

第二章第五节:青春不努力,怎么会美丽?

第二章第六节:职场新人不要轻易说我不会,我不能!

第二章第七节:重要的是你能学到什么

第二章第八节:学会爱自己

第二章第九节:下班后3个小时决定你与他人的差距

第二章第十节:我一直很努力

第二章第十一节:为什么你拼死努力人生还不能开挂?

第二章第十二节:你相信1万小时定律吗?

第二章第十三节:为什么优秀的人一天是48个小时

第二章第十四节:优秀的人有时间锻炼吗?

第二章第十五节: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可以伤害你,没有人可以压倒你

第二章第十六节:当你身边的人比你优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第二章第十七节:成功人士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二章第十八节:学习是改变人生的最重要方法

第二章第十九节:一个临时员工的卓越努力

第二章第二十节:努力是为了多一种选择

第二章第二十一节:以明确目标、正确方法为导向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第二章第二十二节: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

第二章第二十三节:服务品牌是怎么形成的?

第二章第二十四节:那个一定会幸福美满的女孩

病理科的故事

第三章第一节:一个病理科的10年巨变

第三章第二节:上班第一天:我们科室有点破

第三章第三节:病理科是医院遗忘的角落

第三章第四节:病理科是临床最不满意的科室

第三章第五节:临危受命,谁的人生不委屈

第三章第六节:病理科的奖金不应该低

第三章第七节:用新技术新业务来不断促进病理科的发展

第三章第八节:培养人才,科室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章第九节:从管理、沟通、请教来保证医疗安全

第三章第十节:加强病理科管理,保证医疗安全

第三章第十一节:所有的问题都相同,所有的开始都艰难

第三章第十二节:病理报告可以快起来啦!

第三章第十三节:快速切片诊断可以快起来了!!

第三章第十四节:如何让基层医院病理人不在绝望中生存?

第三章第十五节:病理科的故事有发展的未来是令人欣慰的

病理科发展思考

第四章第一节:病理,被看见!

第四章第二节:顶天立地做病理

第四章第三节:一个弱势的病理科是如何成为限制医院发展的瓶颈的?

第四章第四节:病理科为什么是医院最弱势科室?

第四章第五节:病理行业如何去快速发展?

第四章第六节:一个县级医院病理科如何快速发展?

第四章第七节:远程病理会诊真的可以解决基层医院病理科的问题吗?

第四章第八节:病理科是如何在悄悄中促进临床和医院发展的

第四章第九节: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帮助好一个病理科

第四章第十节:不要苦干,要巧干,做一个幸福的病理人

第四章第十一节: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研

第四章第十二节:又一个帮扶的基层医院病理科快速发展起来

第四章第十三节:千里之外的病理帮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公众号开更啦~

欢迎大家关注~




我走了一条曲折的路。

从高考失败只能读专科,到最后获得名校的博士学位。

从普通护士到病理专家。

从小医院的医生,到大医院的科主任。

一路上很艰辛,但又获得了很多收获。

听过很多冷言冷语,也获得了温暖鼓励。

所以,只要是你足够努力,很多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而我们的努力和成长就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用微信公众号记录我每天的努力,记录生活的美好,同时希望这是文学梦想实现的开始。    




袁静萍  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


有趣的静萍医生
从小医院护士,到大医院博导,我用了30年的坚持努力,所以我相信:人生不设限,努力无止境,永不言败,勇攀高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