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八节:培养人才,科室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文摘   2025-01-04 06:01   湖北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2016年6月30日日记



医院一定要设定一个对科主任的合理考核制度才能促进科室发展,合理的科主任考核内容不仅仅是科主任临床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科室的总工作量,科室人才的成长情况,科室的教学,科研情况,科室发展速度等。如果不考核科主任对人才培养方面内容,可能科室会后继无人。



静研究生毕业分到医院上班时,刚刚29岁,还没有取得医生资格证;30岁,医院破格把她提拔为科室负责人,让一个还没有获得医生资格证书的人来当科室负责人,是病理科医生极端缺乏的原因导致。

当阮老师退休时,35岁的静已经成为科室最老的医生了。不得不承担科室大量的诊断工作,限制了她在管理方面的精力投入。

所以静觉得培养人才才是科室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她想了很多的方法。


1

聘请知名专家当老师

科室先后聘请了林主任、毛主任两位知名专家,他们协助看疑难切片。

在看疑难切片时,两位专家会讲看片的思路和诊断的依据,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不懂的时候可以马上提问,可以很快学到知识,快速解决工作中碰到的疑难病例。

购买大量的书籍,自己系统地学习

比如想学习取材,就购买了取材方面的书籍,大部分的标本就可以自学取材;对于一些常见病,简单病变,通过相关系统的专门书籍就可以掌握;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少见病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获得答案,科室长期订购了《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这三本杂志对罕见病,少见病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网络听课

非常感谢“华夏病理网”和“中国病理网”,静在这两个网站上听了大量的课,那些大专家系统的讲课对静帮助非常大。

静是听了李维华老师有关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系列讲座才开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听周小鸽老师讲的淋巴瘤课程后,开始学习淋巴瘤诊断,听课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学到很多的内容,并且那些大专家有非常丰富的诊断经验,通过听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科内读片讲课

当静开始做诊断后,除了一些疑难病例交给外聘教授诊断外,基本上所有的疾病都要自己做诊断。

因为科室内的年轻医生不敢做诊断,有时很简单的病也不敢看,于是静开始科内读片讲课,妇科宫颈活检标本比较多,年轻医生基本是全部上交给静看。

于是静讲了宫颈活检标本的诊断思路:先看鳞状上皮,再看腺上皮,最后看一下间质细胞是否正常,并教会年轻医生掌握鳞状上皮正常,非典型增生,化生的各种形态学标准,然后要求年轻医生先自己诊断,静复核一段时间,觉得年轻医生已经掌握了宫颈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后就放手让年轻医生单独诊断。

通过这种读片讲课,年轻医生进步很快,很多常见病就学会了,不用上交给静。

后来科室其他医生成长起来后,就主治医生给住院医生讲诊断的课,住院医师讲组胚和解剖的基础课,每周科内有一次大讲课,每个人都有机会讲课,科内讲课老师越来越多,学习成为科室的主要气氛。

外出开会、进修

静当主任那几年,由于医院发展,由于病理科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病理科的业务量增长很快,人员一直不够,工作很忙碌。

尽管如此,静还是克服困难派员工外出开会,进修,静一直期盼有一天,当科室发展稳定了,自己可以离开时也能够出去进修,但忙碌的工作一直到静离开医院时都没有获得这个机会。

通过写论文来提高诊断水平

静经常看《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看多后也想投稿。

第一次投稿是《中华病理学杂志》,通过霍老师的反复修改,没有想到竟然录用了,这对静鼓励很大。后来她一直坚持写论文,发表多篇论文后,又指导科室员工写论文。

所以后来病理科的人均论文量从零,变成连续多年全院最高,成为医院表扬的科研论文进步团队。基本上每个员工都有论文发表,有的人每年都有论文发表,杨美老师就在10年发表了15篇论文。写论文对提高诊断水平帮助很大,因为写一篇文章就要吃透这个疾病的镜下特征和鉴别诊断,当文章写出来时,这个疾病,以及相似的疾病就都掌握了。


通过这种不断的,多种方式的学习方式,病理科的医生成长都很快。

虽然病理科是一个很年轻的科室,医师平均年龄不到32岁,大部分员工是住院医师,但科内已经形成了大医院才有的规范的三级医师诊断制度。先由住院医师初步诊断,有疑问的病例交给上级主治医师(有的是诊断水平达到主治医师,科内聘任的),主治医师能做诊断的就直接诊断,并将这个病例给住院医师讲课,主治医师再拿不准的上交给主任医师静,静再就这个病例给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讲课。

在这样的手把手教学的诊断模式中,医生不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诊断水平,拓宽诊断思路,保证了医疗安全!极为年轻的病理科连续10年没有一例纠纷,差错产生。

一个科室要不断发展,要保证医疗安全,要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培养人才!所以培养人才是科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

活成我最喜欢的模样

我的故事

第一章第一节:18岁那年我高考失败,选择专业错误

第一章第二节:感谢考研!

第一章第三节:学习是改变人生的最重要方法

第一章第四节:如何在面试中不受考题限制来表现自己?

第一章第五节:如果不能逃避,那么必须热爱

第一章第六节:三年时间,你可以改变命运

第一章第七节:感谢那些寂寞充实的日子

第一章第八节:37岁的妈妈考上博士啦

第一章第九节:努力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第一章第十节:我一直很努力

第一章第十一节:20年前的青春

第一章第十二节:阳光般的鼓励和不变的感恩

第一章第十三节:第一次当大学老师

第一章第十四节:只是因为我喜欢

第一章第十五节:最后一次当青年与圆梦

第一章第十六节:我只是坚信努力!

第一章第十七节:坚持就是胜利

第一章第十八节:活成自己的阳光

第一章第十九节:诚实,让我获得了美好的工作

第一章第二十节:第一次当老师

第一章第二十一节: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

第一章第二十二节:人生需要有翻篇的能力

第一章第二十三节:我的文学梦

第一章第二十四节:热爱上自己必须做的事情

第一章第二十五节:一次性通过的英语考试

第一章第二十六节:我也是老师了,真幸运

第一章第二十七节:我的粉丝终于超过1万人了

第一章第二十八节:徐老师的鼓励,让我爱上了写作

第一章第二十九节:再次穿上20年前的衣服

励志故事

第二章第一节:观念一变,月薪1千变6千

第二章第二节:你的人生你做主

第二章第三节:能把一手烂牌打好才叫本事!

第二章第四节:努力做到不求人

第二章第五节:青春不努力,怎么会美丽?

第二章第六节:职场新人不要轻易说我不会,我不能!

第二章第七节:重要的是你能学到什么

第二章第八节:学会爱自己

第二章第九节:下班后3个小时决定你与他人的差距

第二章第十节:我一直很努力

第二章第十一节:为什么你拼死努力人生还不能开挂?

第二章第十二节:你相信1万小时定律吗?

第二章第十三节:为什么优秀的人一天是48个小时

第二章第十四节:优秀的人有时间锻炼吗?

第二章第十五节: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可以伤害你,没有人可以压倒你

第二章第十六节:当你身边的人比你优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第二章第十七节:成功人士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二章第十八节:学习是改变人生的最重要方法

第二章第十九节:一个临时员工的卓越努力

第二章第二十节:努力是为了多一种选择

第二章第二十一节:以明确目标、正确方法为导向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第二章第二十二节: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

第二章第二十三节:服务品牌是怎么形成的?

第二章第二十四节:那个一定会幸福美满的女孩

病理科的故事

第三章第一节:一个病理科的10年巨变

第三章第二节:上班第一天:我们科室有点破

第三章第三节:病理科是医院遗忘的角落

第三章第四节:病理科是临床最不满意的科室

第三章第五节:临危受命,谁的人生不委屈

第三章第六节:病理科的奖金不应该低

第三章第七节:用新技术新业务来不断促进病理科的发展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公众号开更啦~

欢迎大家关注~




我走了一条曲折的路。

从高考失败只能读专科,到最后获得名校的博士学位。

从普通护士到病理专家。

从小医院的医生,到大医院的科主任。

一路上很艰辛,但又获得了很多收获。

听过很多冷言冷语,也获得了温暖鼓励。

所以,只要是你足够努力,很多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而我们的努力和成长就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用微信公众号记录我每天的努力,记录生活的美好,同时希望这是文学梦想实现的开始。    




袁静萍  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



有趣的静萍医生
从小医院护士,到大医院博导,我用了30年的坚持努力,所以我相信:人生不设限,努力无止境,永不言败,勇攀高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