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宜都市人民医院柳院长带着陈书记一起来我们科室,请求我去帮扶宜都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本着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方式,我请问陈书记目前病理科存在的问题:他说临床对病理科不满意,评分低,员工对病理科也不满意,评分低。另外陈书记认识到病理诊断水平在医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希望进一步提高病理科质量水平,从而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陈书记请我根据病理科的现状和他的目标写一个工作计划给他,我写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临床,科研,管理,教学全面提升的工作计划给他,他很满意,2023年3月,陈书记邀请我去宜都市人民医院,举办了隆重的两个科室成立科室联盟的签约仪式。
我们病理科开始了对宜都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帮扶工作,用的是汉阳医院的帮扶方法:用一个科室的力量去帮扶另外一个科室全面发展。
仍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请教李文华主任:临床为什么对病理科不满意?
李文华主任说:最主要不满意是我们疑难病例和需要做免疫组化的病例送出去会诊,平均会诊时间是6.1天,耽搁了患者及时治疗。另外就是快速诊断准确率临床希望进一步提高。
我们马上针对问题想解决方案:既然原来送出去的疑难病例会诊的平均时间是6.1天,那就直接送到我们科室会诊我来会诊,会诊时间缩短到1.5天,病理报告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马上提高,立竿见影的效果,临床满意度马上提升。
碰到疑难的快速病例马上上传到网络,我们可以及时会诊,感谢陈军书记很快就给病理科申购了一台扫描仪器,我们可以随时进行快速会诊。
还有一些病例并不疑难,但是需要免疫组化确诊,为了进一步提快病理诊断速度,同时提高病理医生的诊断水平,病理报告的准确性,我们决定帮助宜都市人民医院开展免疫组化新技术。
为了开展这项这技术,我们分三步来帮助。
第一步两个医生来进修,学会如何开免疫组化项目。
第二步两个技术员来进修,学会如何做免疫组化。
第三步,当免疫组化开展起来后,我们科室何老师等医生随时指导医生开免疫组化项目,指导免疫组化的判读,并派免疫组化组长吴昊到病理科实地指导,在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宜都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获得了免疫组化判读的国家级质控证书,获得了宜都市人民医院2023年度院级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
免疫组化开展后,病理科开展胸腹水细胞蜡块新业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原来只能通过HE切片考虑良恶性,现在可以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确定性质,恶性的还可以判断来源,这项更加精准的业务受到临床医生好评。
临床满意度提升后,我们进一步来解决病理科内部满意度问题,我通过和每个员工的交流发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平均分的奖金不合理,多做少做一个样,另外就是医院经常要检查的三甲评审资料不知道如何准备?最后大家都有强烈的进步需求,但是科室没有这方面系统的管理制度。
我马上派我们科室的诊断组长何老师,三甲评审员红琳和刘甜去实地指导如何按照三甲要求进行科室管理,幸运的是宜都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信息化特别好,有很好的软件系统可以全面协助管理,所以按照三甲标准进行管理这项工作很快就推行起来。
另外通过广泛收集宜都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科室员工意见,我们一起制定出来一个与工作量,工作质量密切挂钩的奖金分配制度,大大促进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宜都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员工都非常上进,急切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我们采用了三种方式来帮助他们提高临床水平,第一种方式是来我们医院进修,病理科有两个医生和两个技术员陆陆续续来我们科室进修,李文华主任和刘水仙医生被评为我们医院优秀进修生。
第二种方式是网络远程授课,网络远程指导,每周我们科室在网络上讲课三次,同时宜都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每个疑难病例也通过远程会诊方式指导。
第三种方式是每个月我们科室会派一个或者两个专家去宜都市人民医院上课,他们会带去一个系统的疾病诊断课程,规范性病理报告模板,并参与临床和病理科的MDT,我们呼吸系统亚专科组长张修云,软组织亚专科组长陈芳芳,消化亚专科组长曾智,女性生殖系统亚专科组长黄文先均先后到宜都市人民医院授课。
通过这三种教学方式指导,宜都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员工都感觉进步很大。
对于想在科研论文上有进步的员工,我们还进行科研指导,在陈芳芳和科研秘书红琳的指导下,李文华主任第一篇文章很快被录用。
病理员工碰到的疑难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一对一,一对多的指导下,自身水平在快速提高,奖金是多劳多得,病理科员工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一年的帮扶,我们病理科帮助宜都市人民医院会诊了118个快速,112个疑难病例,提高了病理报告的准确性,病理报告的及时性(会诊报告时间从原来6.1天降到1.5天,常规报告的及时率从96.7%提高到99.6%),大大提高临床对病理科的满意度。
我的故事
励志故事
第二章第十五节: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可以伤害你,没有人可以压倒你
第二章第二十一节:以明确目标、正确方法为导向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病理科的故事
病理科发展思考
第四章第三节:一个弱势的病理科是如何成为限制医院发展的瓶颈的?
我走了一条曲折的路。
从高考失败只能读专科,到最后获得名校的博士学位。
从普通护士到病理专家。
从小医院的医生,到大医院的科主任。
一路上很艰辛,但又获得了很多收获。
听过很多冷言冷语,也获得了温暖鼓励。
所以,只要是你足够努力,很多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而我们的努力和成长就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用微信公众号记录我每天的努力,记录生活的美好,同时希望这是文学梦想实现的开始。
袁静萍 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