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的巴蜀情怀

健康   2024-09-23 08:10   新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 申再望


编者按

2024年的春天,国际友人凯尔·约里费(中文名易文)不远万里,从加拿大第七次来到中国,开启了一段追溯祖辈历史的旅程。他寻访祖辈留下的足迹,重温家族与中国的深厚渊源,并将他整理的曾在涪陵医院和女子师范学校工作过多年的祖父母孙培生和孙文秀的资料赠予涪陵的医院。《永远的华西》向您推荐申再望老师的文章“凯尔的巴蜀情怀”。让我们共同祝愿这跨越世纪、跨越大洋、跨越文化的友谊源远流长。


                    ———映月

 



2024年4月,加拿大友人凯尔•约里费(Kyle Jolliffe ,在中国曾用名易文)第七次踏上神州土地。他从多伦多飞广州,乘火车到武汉,转车到宜昌,乘客轮溯江而上,穿过三峡,因当时长江水位过低,只能停靠重庆的丰都港,转乘客车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再乘小车到涪陵。这么漫长的旅途,独自提着沉重的行李,舟车劳顿几十个小时,对于年过半百的他,太不容易了。


凯尔的外祖父孙培生(E .Kyle Simpson)与外祖母柳文秀(婚后改名为孙文秀Alice L.E. Simpson )是加拿大医学和教育学传教士,百年前怀揣梦想来到中国,涪陵是他们工作和生活七年的地方,也是凯尔几十年来魂牵梦绕的如画江城。


凯尔不远万里来到涪陵,一是为了探寻祖辈留下的历史印记,二是为了将外祖父母留给他的资料赠给涪陵一所医院。


北京和平世界书画院加拿大老照片项目组(简称项目组)的向素珍、王晓梅两位老师专程驾车到重庆迎接老朋友凯尔,陪同他到涪陵参观,之后返回重庆市中区,再到成都。


凯尔的外祖父孙培生于1919年至1926年,任涪陵仁济医院(现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第三任院长。凯尔的外祖母孙文秀在涪陵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教英语。凯尔的母亲于1923年出生在涪陵。


凯尔访问了这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医院,参观了外祖父工作(或生活)过的柯中意洋人楼(柯中意,涪陵医院首任院长),该楼现为院史馆,继续见证着医院的发展。


经过精心修缮的院史馆,已焕然一新。






百年老建筑被列为重庆历史建筑,挂牌保护。


凯尔在涪陵医院受到热情欢迎,他向院方捐赠了孙培生留给他的中英文信函和报纸复印件,并提供了外祖父母的照片资料。


这些史料弥补了医院历史记载中的一段空白,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医院的信任和对孙培生医生的感谢和思念。


凯尔在医院的欢迎座谈会


凯尔、向素珍(左)、王晓梅(右)在涪陵合影。


据凯尔介绍,孙培生和孙文秀在泸州学会了中文,会讲地道的四川方言,能够顺畅地与当地民众沟通。孙培生在四川彭县、荣县和重庆涪陵行医长达十七年,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许多平民百姓。


1925年5月6日。孙医生给他家乡的朋友怀特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信中说:我们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我们怀着复杂的感情,没有一天不感到惊讶和痛心,既同情,又无奈。


去年有695个病人来到我们医院,他们有各种疾病,包括天花,伤寒,疟疾,回归热,细菌性痢疾等,还有动荡局势造成的各种骨折和枪伤,我们的人手和医疗设施很有限,只能给他们少量药甚至无药可给,就让他们离开。有一次来了一个麻风病人,我们给了他一小盒药和一瓶药膏,就赶紧让他走了。


信中讲述说,有一天,有两个士兵出现在我们医院的门口,据说他们是被地方军强征入伍的士兵。由于他们想逃离军队,就被军官下令切断了肌腱。如果得不到治疗,他们将一辈子都不能像常人一样行走。他们被扔到了我们的医院门口,我们让他们在医院里住了10个星期,给他们缝合了严重受伤的肌腱,等他们恢复以后,我们给他们每人发了五块大洋,让他们回家。几个星期前他们给我写信说:亲爱的孙医生和赵医生,感谢你们的好心和慈悲。我们被强迫当兵后,一直想要回家。我们设想过各种办法,最后选择秘密逃走。但是我们被发现,并受到惩罚,军队的下层军官为了警告其他想要逃走的士兵,割断了我们右腿的肌腱。幸亏有你们的帮助,我们在医院得到了治疗,你们还给了我们钱,让我们回家。我们回到家乡后,亲人和邻居都来看望我们。没有医院的救治,我们不能行走,不能坐着写字。我们非常感谢你们,你们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如果有一天我们过上好日子,一定会报答你们。


信中提到的赵医生,是1919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科的赵书元(音译),师从启尔德和启希贤医生,被派到到涪陵医院后,担任孙培生医生的助理。


孙培生的信还详细记述了发生在涪陵当地一个民团组织的火药库大爆炸,当场炸死了60多人,不到半小时有30个重伤者被送到医院,那个场景他从未见过,也绝不愿意再看到。很多人被烧得体无完肤,头发被烧脆,皮肤被烤焦,有人完全瞎了。医院从未接收过这么多重伤者,医护人员和设施远超负荷,教会的外籍人士闻知全都赶来帮忙,给伤者穿衣服和喂水,尽管如此,不到12小时,还是有17个伤者死在医院内。伤者是靠朋友抬着或苦力背着送往医院的,很多人死在来的路上。孙医生说,此刻他只能想到一个英文词来形容,Terrible, 可怕!


孙培生医士的中文名片


名片的背面是孙培生医生的英文名字


孙培生在涪陵医院辛勤工作,服务大众,被四川省政府授予中国红十字奖章。这枚奖章现收藏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加拿大学校陈列馆。


孙培生获得的奖章,上面刻有四个字:博爱 恤兵




华西加拿大学校陈列馆里的凯尔捐赠物品展柜。其中有一幅孙培生指导印制的抗肺结核病宣传品,名为《免痨月份单》民强,国富。


 孙培生和孙文秀一家在四川的合影

  1923年3月涪陵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师范第一班暨附属国民第一班学生毕业仪式。前排为学校教职员,左一为校长,右三为英文指导讲师孙文秀。


  1926年10月,孙培生夫妇返国前,同涪陵地方官员及农工商各界人士,在仁济医院门前合影留念。照片里第五排中间为孙培生夫妇。





1934年2月,涪陵县商会主席罗庶陶等人写给孙培生的信,信中说:‘’回忆过去民国九年至民国十五年,医生在鄙县仁济医院服务,对于鄙县帮助不少,而父老昆季姊妹们感受医生起死之恩,亦未须臾忘怀。‘’

‘’ 务望医生再来鄙县主持仁济医院,若蒙允诺,不但鄙县人民有得病无畏的思想,至于同人亦得重睽旧日的情欢。‘’


清秀的楷书,字里行间透着涪陵民众对孙培生院长的赞誉,想念之情溢于言表。


凯尔说,外祖父母自从那次告别合影之后,再也没有回到涪陵。但他们总是通过结交的朋友以及照片和明信片对中国怀有深情的回忆。


凯尔在成都向我讲述了他童年时候对祖辈的记忆,给我看了他在网络发表的文章《明信片的历史》,文中有他外祖父母和父母留给他的一些明信片,以及他们对明信片的讲解,这让幼年的凯尔对遥远中国西部的巴山蜀水和人文风情感到惊奇和着迷。以下是我摘译此文和部分读者评论。


1912年至1926年间,我的外祖父辛普森在四川行医,1921年后,他负责涪州的福音医院,涪州现在称为涪陵。当时四川的医院面临的一个令人沮丧的挑战是获得足够的医疗用品。大约在1930年,中国开始有商业航空,之前,上海等城市向中国西部运送医疗用品的唯一途径,是乘坐小型帆船,由被称为拉纤的纤夫或小型轮船前往长江上游。有时,这些补给在暗礁密布的河道中丢失,土匪和频繁内战则是意外的危险。令外祖父幸运的是,大城市重庆在涪陵的西边,相距只有53英里,那里的医疗用品可以从美中制药公司获得。美国医生詹姆斯 •麦卡特尼于 1915年在重庆开设了美国药房零售店,销售外国药品和肥皂以及明信片等物品。我很喜欢这些由美国药房和美中制药公司出版的明信片,因为它们对20世纪初的中国状况进行了尊重和朴素的观察,当时中国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国家,人们通常以体力劳动为生。


坐轿子的旅行者和乞丐。


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乘坐这种轿子旅行。我不知道美国药房明信片的印刷商是谁,但我猜想它们是在英国印刷的。更多美国药房明信片可以在南加州大学的在线摄影档案中找到。


左为中国式地标‘’佛塔‘’,右为一位妇女在‘’亡灵之屋‘’前祭拜将要安埋的死者。


我喜欢右边照片中固守的谦躬,以及明信片的高质量印刷。这张明信片和我所有的其它美中药品公司明信片都是由东京设计制造公司在日本印刷的,其商标是“神田东京”。


 河边的挑水人代表了一个永久的场景,它在千百年的时间里重复着(美中药品公司明信片)


 另一个久远的场景,一头猪前往市场,后面跟着轿夫(美中药品公司明信片)


毫不奇怪,这群女孩正在享受她们的菜肴,大家很开心(美中药品公司明信片)。


今天,节日仍然是中国重要的社交活动。


凯尔自我介绍说,他住在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二十多年来,他一直是纽约市明信片的热心收藏者,明信片的内容涵盖先驱时代到至1970 年代。他曾向安大略省南部的明信片俱乐部成员介绍和讲述(重庆)这个伟大都市的故事,以及它们引出的其它故事。


以下是部分读者的线上评论:


布伦达·霍伊尔斯

感谢您分享您的部分家族史!您的明信片太棒了。有关您的外祖父母的信息已融汇到图像中。我们喜欢这篇文章。


利·霍格

西方传教士、探险家和商人对开放的中国的迷人个人见解。无论是白求恩、辛普森还是其他加拿大人,凯尔分享这些回忆对我们都是有益的。我们可以观看明信片,了解文化和社会活动以及古代或现代日常生活的图像,并帮助我们了解这个星球的人类同胞。这让我想要看到更多的图片。


艾琳·赫兹

想象一下,这些明信片对美国人来说一定是多么有异国情调。它们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


内尔达

这些非常有趣的卡片展示了当时中国的生活。


特里斯坦

涪州,现在的涪陵,是我的家乡。非常有趣的文章。谢谢!


黛安·罗杰斯

迷人的图像,凯尔。感谢您在这里分享它们。我想知道是谁拍了这些照片。


帕特丽夏

我只是偶然发现了这个帖子。麦卡特尼博士是我的曾祖父,我有很多很多明信片,和你张贴的明信片很像(包括你在这里张贴的两张)。我刚刚开始对中国历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为我自己也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休了。我有很多当时的纪念品,我的祖母和其他人保存了这些纪念品,很想与其他对同一事物感兴趣的人建立联系。

凯尔此行来到成都后,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赠送了他收藏的纽约动物园1939年出品的‘’大熊猫潘多拉‘’明信片,向四川大学图书馆捐赠了他外祖母孙文秀学习和使用过的百年典籍《西蜀方言》,在成都文殊坊与项目组、医学界  、文化界的新老朋友相聚一堂,畅叙中加人民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凯尔在成都与朋友们合影。前排左起,文学评论家何开四,华西医院何生教授,项目组申再望,旅加学者桑宜川,凯尔,后排左起,项目组向素珍,王晓梅。


凯尔还专程去了四川泸州市,参观了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和泸州市基督教堂。凯尔的祖父查尔斯·约里费(Charles Jolliffe,中文名李芝田)于1908年到四川泸州教会服务。1918年,冯玉祥带兵入川,在泸州与朱德(时为滇军将领,与蔡锷一派)交火,冯败后躲在泸州教堂,得到约里费的庇护。朱德带人来搜查未果,留下名片一张,被约里费保存。这张名片连同朱德戎装照以及英文报纸剪报后来被易文的父亲收藏,父亲去世后,易文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才发现。


泸州市基督教堂展出的外籍传教士照片,左一为查尔斯•约里费


朱德的戎装照和名片


凯尔在泸州市朱德塑像前合影


凯尔的西部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他的寻梦之旅还在路上。


再见,凯尔!





 

作者简介

申再望,祖籍江西省临川县,重庆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曾任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交流顾问,现为北京和平世界书画院加拿大老照片项目组顾问。

编辑信息文字编辑:映月预览审阅:琉璃责任编辑:拾珠



(向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征稿启事】亲爱的朋友, 我们很荣幸有您成为了我们的读者。我们更诚邀您投稿,成为我们的作者! 
“永远的华西”一直致力于医学及其他科学的宣教以提升公众科学水准;刊登人文作品以提升公众文化道德素养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您的作品一定会在此构织更美的盎然盛景。
具体投稿要求:
投稿请扫码关注《永远的华西》,后台联系编辑, 或请寄投稿邮箱 yydhx@qq.com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您,请在来稿中附上您的个人简介(200字以内),还有您的联系方式(微信、邮箱等)。
和我们联系确认采用之后, 在《永远的华西》发表之前, 请不要再向别处投稿或在微信群内发表, 以免被人侵权。如在投稿之后半个月内未接获采用确认通知,可自己另行处理。




 

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永远的华西
我们的宗旨是:传承华西历史,传播华西文化;表达华西人的情感, 促进校友之间的交流;推广医学科普知识,报道医学领域最新进展; 分享医药卫护人文历史,介绍华西及其所在的地缘文化及历史。凡在华西/川医工作、学习、进修以及生活过的皆为华西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