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聚柳叶刀 爱满华西坝

健康   2024-10-05 11:52   澳大利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情聚柳叶刀,爱满华西坝


--何生教授新诗集出版赞


易素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学东渐,医学人文潜移默化,钟灵毓秀的华西坝以她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培育了一代代优秀的华西学子,熏陶出一批批杰出的医学专家,在璀璨星空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一一华西医院何生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以炽热的爱,爱老师、爱学生、爱同仁、爱身边一切可爱的事物,在漫漫医学长路上他一边用柳叶刀雕刻仁义情怀,一边笔耕不辍,用满腔激情去描绘华西坝的人灵地杰,用独特视角去书写属于他的诗与远方。


《华西流韵》是柳叶刀诗人何生教授的第五部诗作。全书收录了新诗87首、旧体诗词98首,涉及167位华西人物。


年逾八旬的何生老师以医生和诗人的双重视角,将华西优秀前辈的故事化作铿锵而又绚烂的诗句,堪称一部华西诗史。何生老师新作将在近期内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面世,值得当代华西人期待并一睹为快。


新书序

INTRODUCTION


刻骨铭心的爱


谭楷


在中国医学地图上,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和华西医院,肯定是西天一柱而支撑起西天一柱的是华西医院建院131年的辉煌业绩,以及长河浪涛般不断涌现的一代又一代名医。


温文尔雅的何生教授,是中国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华西医学中心博士生导师。他从医半个多世纪,那一把锋芒毕露的柳叶刀,精准快速,简捷娴熟,摘病灶,除腐肉,在与病魔和死神的交锋中屡建奇功,在业内声名显赫。作为博士导师,他厚待学生,循循善诱,亲切和霭,妙语连珠,是深受学生们欢迎的好导师。


何生,还有一个令人尊重的名号“柳叶刀诗人”。


作为何生数十年的老友,捧读他的第五本诗集《华西流韵》(包括新诗84首,古韵95首)深为叹服。因为,凭我个人的写诗经历,感到写诗非常地“磨人”。一旦进入了写诗状态,往往如醉如痴,不思茶饭,如鬼神附体,极其消耗心力。诗的原料是真情、深情与激情,年过八旬的何生,还蕴藏倾吐不尽,喷涌不止的丰沛感情,让人情不自禁地为他叫好!


古往今来,成功的诗人与作家,无一不是对自己脚下的一片最熟悉的土地进行深入开垦。萧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马尔克斯写荒诞的故乡,张爱玲写旧时上海滩,莫言写山东的高梁地……而对于何生而言,他情牵梦绕的是华西坝这一块热土地。“流韵”一词,出自刘勰《文心雕龙》,按后人解释是“经久不绝的感人乐音”。可以说,何生的几乎所有的诗作,都是以他的风格与韵味唱给华西坝深情的歌。


华西坝,因为有一座建立于1910年的华西协合大学而斐声中外。抗战时,经历了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与华西大学联合办校的“五大学时期”,在民族危亡之际,保留了中华文化的一段重要根脉。解放之后,经历院系调整,华西医学中心和华西医院始终是中国医学令人景仰的高峰。


百年来,多少救死扶伤的故事在这里演释;多少抢救生命的奇迹在这里发生!风尘仆仆,为创建公共卫生体系奋斗一生的学术泰斗;冲破阻力,从海外归来报效祖国的教授;国难当头,毅然投笔投笔从戎的莘莘学子;刀法精湛,为华西医院赢得世人尊重的外科大师——他们音容笑貌时时出现在何生眼前。何生观察着,思考着,感动着,记录着,对于白衣天使的崇高职业,有了最深切的体会。他的诗作,可以看着是一部“华西诗史”。


这一部“华西诗史”,是一个个著名教授和学者的“诗传”组合而成的。


20世纪30年代,三个凶犯为盗窃自行车,杀害了华西大学副校长苏道璞。这一位曾在英国议会为中国辩护的正直的英国学者,在弥留之际原谅了凶手,要求中国政府不要对凶手处以极刑,以免出现三个孤儿寡母家庭。他的遗言震撼了成都,永远感动了后人:

无论世界如何混沌/无论魔鬼如何狰狞/道义不会消亡/博爱不会沉沦/岁月也不会吞噬光辉的人性


有着崇高国际声誉度的“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教授,在河北农村,留下了历史的影像:

建立“三级医疗保健网”/为普罗大众,筑起一道抵御瘟疫的长城/定县广袤深情的土地/无处不留下先生骑着毛驴往来奔走的身影


参加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唯一的中国籍的生化专家蓝天鹤,永远记住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时的震撼:

那相当一千个太阳的死亡之光/那相当于2万吨TNT爆炸的地獄之火/那吞噬一切生命的狂飚——核辐射/交织成他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梦魇


中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黄克维,眼光如有透视功能,在上个世纪中期,有没有CT的情况下,他对病灶的判断惊人的准确。听他的课却格外轻松:

“黄老讲课幽默风趣、栩栩如生/曾以莎士比亚诗剧中的人完美的诠释“癔病”

他若屹立,就是华西的脊梁/他若前行,就是华西的历程/他若讲述,就是华西的声音


骨科医生曹振家,抗战时,慷慨入伍;抗美援朝之战打响,他再次穿上军装。这样一位正直、勤奋、品德高尚贵的骨科医生,却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患者尊称为“曹骨头”:

你从生死攸关中拯救过多少生命/你让多少个濒于残废的病人重获新生/你是医学珠峰上攀登不畏的硬汉/你实至名归的得到的“曹骨头”的美称。


而长期担任华西医院院长的吴和光,却是个寡言少语的“刀神”。实在必须说话时,总是“话悭一字”,“笔悭一文”:

你话悭一字,却一语中的/你笔悭一文,却一鸣惊人/在不苟言笑的表象之下/有着海洋一样的厚重深沉/是地地道道的华风神韵


华西泌尿科权威邓显昭,学子众多,无不称颂他的教育方法,堪称上乘:

循循善循点石成金/胸中藏有无数“窍门”/几多英才出自他的门下/把杏林装点成锦绣之春


为庆祝儿科教授胡廷泽九十大寿,何生写道:

每救治一个患儿就点亮一盏生命之灯/他点亮的灯千盏万盏,宛若满天繁星


在这里,何生写的是徐惠珍教授,实际上是华西众多女医生的共同形像:

是医者,亦是母亲/将每一个病患、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护士和同仁都视为亲人/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一颦一笑都释放着善意和温馨


除了上面提及的几位大医,何生还写到了张光儒、杨光华、沈祖寔、邓长安、曾子耀、敬以庄、江晴芬、丘褆光、张肇达、祝绍琪、龚锦源、欧阳钦等名教授。“诗传”的每一位主人公的重要经历都与近现代史息息相关。


读罢 “诗传”,一部鲜活的“华西诗史”就自然而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一本诗集中,悼亡之诗占有相当的份量。何生对彭淑意、冉瑞图、张琼仙、张仲扬、卢毅、袁光固、陈佩珍、李萍等名医的怀念,不仅让人感到他惊人的记忆力,他总是记着别人的长处,别人的优点——同时,感觉到何生是非常珍惜友谊,注重情义的大好人!


如果说本诗集上篇,是“华西诗史”,那么下篇的“抒怀”,让我们更贴近地感受到了柳叶刀诗人的脉动与心跳。


狂风暴雨的早晨,外科医生撑伞前行。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反而想起了那一首印尼民歌《星星索》,只不过歌词变了:

风儿呀吹动我的雨伞/眼簾呀雨雾迷漫/我要到日夜牵挂的地方

喂……风儿呀吹动我的雨伞


而在整本诗集中,最让人读得荡气回肠的,是《献给外科医生的妻子》:

你送我出门去手术、会诊/一再叮咛:“小心!”/看见我迟疑歉疚的眼神/你安慰道:“放心!”/夜半常常被病房来电吵醒/你轻轻告诫我:“耐心!”……/每当我遭遇挫折/你都会鼓励我:“不要灰心!”


一连串的“心”,对妻子生动形象扎实铺垫之后,是“空镜头”,是一幅动人的画:

曾经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出诊归来/四周早已沉入梦境/

唯有我家的窗口/还亮着一盏孤灯


诗人不仅讴歌老一辈医生的丰功,还关注到新一代医生的成长。他的诗,捕捉到了“512”大地震时的精彩细节:

大地的颤抖,连绵不断/会议厅像海上的船/研究生宣读论文的琅声/没有丝毫改变/答辩委员的微笑/依然挂在嘴边


他还关注到华西医学科技飞跃发展。“达芬奇机器人做胰十二指肠手术”,“雪域高原自体肝移植成功”,为华西医院的每一个成果而激动:

血管外科手术的图像/展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荧屏/患者愈后的笑脸/在国际血管外科权威杂志封面上刊登


诗人的性格是豪迈的,又是细密的。钟楼下,荷花池畔,一棵150岁的红豆树忽然枯死,何生想起终身致力于华西园林栽培的义务园丁宋蜀芳女士就埋骨根底,不禁老泪纵横……

立秋前的那个暗夜/华西坝的红豆树猝然死去/托起历史的大手低垂/枯叶飘落,枝杈凋零/树梢上遗留的全是相思泪痕


可以说,柳叶刀诗人何生,就是一棵深深扎根于华西坝,永葆青春的相思树。


关于诗的技巧与风格,我曾与何生兄交换过意见。何生既然被誉为“柳叶刀诗人”,我以为,何生兄的诗,坚守着自己的风格——直抒胸臆,就像那柳叶刀的光芒,勿需掩饰。


这一部诗集《华西流韵》,歌来自哪里?何生自述道:

没有刻骨铭心的爱

哪有撕心裂肺的痛

没有撕心裂肺的痛

哪有烈焰飞腾的歌


一切,始于“刻骨铭心的爱”。这是何生的经验,也是古往今来,所有诗人的成功经验。


2023年10月8日于华西坝


作者序诗

 INTRODUCTION


《华西流韵》序诗


   何 生


让轶事丰盈起来,相思红豆充满张力

灵魂触手可及,尖利的、渴求的探索目光,惊若雷电


每一片银杏叶的金色,都是岁月的风雨炼成

月光中,圣塔用钟声镌刻记忆

梦即使被敲成碎片

一定会有神祇之手弥补润圆


历史瘦如琴弦,余音深沉而幽婉

时光碾过月湖,血液里的呐喊

驱散枯荷心底的辛酸


从血与火当中取出一个个片断

孵成诗篇

命名为:流韵


2024·1·1 元旦


新书后记

 INTRODUCTION


我享受这诗意的人生--致读者


何生


诗达意,把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由此岸到彼岸,送给您。


这是我对诗歌的理解,当然这个理解是我从医多年后的感悟,医者疗人病痛,诗歌治愈心灵,二者在高处相遇相通。


我写诗的初衷是表达,单纯要表达,这构成了我诗意人生并持续不断的原因。它赋予我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外的开放性思维,给单调枯燥的医学生涯开启了浪漫的文学天空,使我能夠在两个世界自由飞翔,我欣慰、珍视、也享受这种状态的生活。


我十八岁考入华西,已历经六十四个春秋,这里是我学习、成长、工作、生活的地方。前辈们的业绩沉淀为华西的文化,不仅包含医学上的成就,还有科学、艺术、文学和他们的丰富人生。这些都滋养着我,浸润着我,我仰望、学习、孜孜以求。


这本集子收录了新诗87首、旧体诗词98首,涉及167位人物,有我敬重的前辈、师长。我以赤子之心,以医生和诗人的双重视角,回归诗的原点,将他们的故事化作铿锵的诗句, 先贤以仁心渡我,我以谦恭之文回报。作品中我力求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还蒙冤受屈的先贤一个公道。除此之外,集子里还有取得卓越成就的同学、同道、后起之秀、以及默默无私为华西工作的同事,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我以诗歌向他们致敬。


同仁们在“诗人”前面冠以状如柳叶的手术刀、用“柳叶刀诗人”的名称来赞誉我、鼓励我,我非常欣慰,非常感动。


我的一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也见证了外科学由弱变强的历程,我的诗讲述华西坝上的沧桑巨变,讲述华西的故事以及蕴含其中的厚重文化,或许可以从某个层面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光辉,成为华西历史的一个小小部分。

    

我将始终如一在从此岸到彼岸的路上耕耘,尽享美好的诗意人生,热爱并敬畏着崇高的医学与毕生钟爱的文学。


感谢华西!感谢读者!感谢编者!


新诗集会将于今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24·6·6




其他作者简介


易素兰,笔名幽兰。毕业于四川医学院78级医学系。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过医疗业务管理和医养结合项目管理,现已退休。喜欢运动,爱好文学。


谭楷,科幻世界杂志社前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英文《大熊猫》杂志执行主编;成都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专家委员会专家。




文字编辑 · 易素兰

责任编辑 · 月亮舞蹈



(向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征稿启事】亲爱的朋友, 我们很荣幸有您成为了我们的读者。我们更诚邀您投稿,成为我们的作者! 
“永远的华西”一直致力于医学及其他科学的宣教以提升公众科学水准;刊登人文作品以提升公众文化道德素养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您的作品一定会在此构织更美的盎然盛景。
具体投稿要求:
投稿请扫码关注《永远的华西》,后台联系编辑, 或请寄投稿邮箱 yydhx@qq.com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您,请在来稿中附上您的个人简介(200字以内),还有您的联系方式(微信、邮箱等)。
和我们联系确认采用之后, 在《永远的华西》发表之前, 请不要再向别处投稿或在微信群内发表, 以免被人侵权。如在投稿之后半个月内未接获采用确认通知,可自己另行处理。





点个「在看」 再走吧

 



永远的华西
我们的宗旨是:传承华西历史,传播华西文化;表达华西人的情感, 促进校友之间的交流;推广医学科普知识,报道医学领域最新进展; 分享医药卫护人文历史,介绍华西及其所在的地缘文化及历史。凡在华西/川医工作、学习、进修以及生活过的皆为华西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