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传统+生态+诗意航拍成都锦江
作者:李岢
前期精彩:
锦江,从高原雪山奔腾而下,涵养了一座千年不改其名的古城。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是一座与河流和桥梁密不可分的城市。
历史上,成都能长期保持经济繁荣,水利的发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这里河流密布,水网纵横,除横贯城内的府河、南河外,还有沙河、清水河、磨底河、土桥河、水碾河等,大小河流交错环绕,锦里人家傍水而居,河流成为成都古城的一大特色,桥梁也成为城市繁华的推动者。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曾把成都称作他所看到的另一个“威尼斯”。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锦江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南京歌十首》其七),元代诗人虞集诗曰:“我到成都住五日,驷马桥上春水生”(《代祀西岳至成都》),明代才子杨慎写道:“桥南花为浣花好,桥北油油生春草”(《过驻节桥读东阜刘远夫碑文怆然有作》),都是对成都古桥的真实写照。
据清末《成都通览》记载,当时成都有名可考、有址可寻的平桥、拱桥、石桥、铁桥、木桥、竹桥等各种大小桥梁就有192座。另据互联网上《老百晓集桥》网站统计,目前成都市区范围内有府河桥88座、南河桥10座、沙河桥45座、浣花溪桥3座、清水河桥19座,另有环城绿道桥78座、城区立交桥49座……
成都桥梁数量众多,从今天的街名也可略见一斑,如九眼桥、驷马桥、安顺桥、青石桥、洗面桥、平安桥、半边桥、卧龙桥、玉带桥、磨子桥等。成都历史上宗教盛行,也因之留下了许多与神仙有关的桥名和街名,如八仙桥、寿仙桥、遇仙桥、金仙桥、送仙桥、二仙桥、天仙桥等等。
到了当代,样式缤纷、功能多元的新桥梁不断出现,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绿道桥、行人桥、景观桥……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它们既是城乡交通的承载者,也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本篇接续《历史·绿色·时尚 航拍成都锦江》一文,选择锦江的府河和南河部分河段及桥梁进行拍摄,与朋友们进一步了解分享“濯锦城”的过去和现在。
⬆️位于城区东部的锦江区华星路步行桥,横跨府河,是近年来出现的成都网红桥中的一座。
⬆️华星桥的外观设计很吸引人。它的行人通道分为上下两层,底层两侧落地窗大厅用于公众活动及商业服务,桥底高挑的中部留出了游船通过空间,上层露天通道可让人们凭栏观河远眺。
⬆️华星桥最抓人眼球的,是桥上一大一小的两座蓝色玻璃顶棚,类似宝石加工切割面的设计,为它赢得了“钻石桥”的美誉。
⬆️从无人机视角看,“钻石桥”异乎寻常的造型与蔚蓝晶莹的颜色,给古老的锦江增添了现代气质。
⬆️华星桥的一侧是“活水公园”,1997年由美国环保人士贝西·达蒙女士提议建立,由人工湿地净水系统、模拟森林群落和环保馆等组成,是进行水生态科普教育的市民公园。
⬆️桥的另一侧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朋友们的梦想天堂——成都游乐园,现已改造为成华公园,桥体与公园无缝衔接,诠释了生态与生活的互通互动关系。
⬆️活水公园与成华公园之间的河面上有一个可以左右滑动的悬空熊猫模型(估计是夜晚“灯光秀”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附近有许多露天茶座,显示了成都人喜欢的生活方式。
⬆️华星桥的上游,有老成都人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号桥”(现在叫红星桥),它与下游的“二号桥”(现名新华桥),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成都市中心连接东郊工业区的两座主要桥梁。在那时人们的印象里,在一号桥、二号桥以外上班的人,大多在“保密信箱”工作,政治待遇高,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棒,是很令人羡慕的。
⬆️一号桥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一桥担四区”:当你面向北方站在红星桥上,左前方是金牛区,右前方是成华区,左后方是青羊区,右后方则是锦江区,四区边界的交界点,就在桥北岸的西北角,围着桥走一圈,就等于逛了四个主城区,这在成都是绝无仅有的。
⬆️府河向东流过华星桥,转了一个180度的大弯,掉头向南,这里便是著名的猛追湾。这个名称的由来,一说是明末张献忠率军血洗成都,激起大慈寺僧兵抵抗,后者将张献忠部众追杀至东门河湾处,大获全胜,于是老百姓便把这里叫做“猛追湾”。
⬆️另一种说法是古时那里是一片芦苇荡,农民经常把猪群散放到野地,时间久了就被喊作“母猪湾”,再后来便演化成“猛追湾”。上图为猛追湾游泳场。
⬆️猛追湾在老一代成都人的记忆中,是“猛追湾游泳场”的代名词。我在初中时代,每年夏天最向往的活动,就是拿着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到猛追湾甲池游一次“煮饺子泳”(后来经过测试可以进跳水池了),然后饥肠辘辘地到附近小面馆吃一碗炸酱面或者鳝鱼面,游泳票、面钱和公交车票加起来的花费不过一元钱左右,但却可以带来好长时间的幸福感觉。
⬆️ 猛追湾游泳场的设施几十年来有了很大提升,我拍摄时成都连续高温天气,但可以看到有三个室外泳池(包括儿童戏水池)已经停用,只有一个露天比赛池还在使用。虽说今人运动方式日趋多元化,但昔日人满为患的“猛追湾”如此冷清,多少还是让人感到有些感叹。
⬆️ 猛追湾片区的另一个地标,是高339米的四川广播电视塔,据说这个高度是中国西部第一。电视塔连同周边的339商业综合体、猛追湾游泳场、活水公园、成华公园、建设路商圈等,被称为“成都会客厅”、“成都第三核”。
⬆️ 四川广播电视塔及其配套商业综合体339购物中心。
⬆️ 339购物中心旁边的二号桥(新华桥)及过坝船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号桥前有一个深潭,每到暑期,每天都有勇敢的半大孩子从桥墩上表演“冰棍式”跳水,引来不少行人驻足观看。
⬆️ 前文介绍过,穿过成都市区的河流主要是岷江水系的府河与南河,两河在九眼桥附近的合江亭汇合后才叫府南河(即现在的锦江),本篇前半部分图片主要是府河景色,后面再发一组南河的图片。上图为南河沧浪桥。
⬆️ “望仙桥”、“送仙桥”、“遇仙桥”,我原来以为是一座桥的不同叫法,查询以后才知道这是与成都的道教名观青羊宫有关的三座桥。旧时太上老君每年过生日(农历二月十五,也叫花朝节),青羊宫都要举办庙会。这一天,传说以八仙为首的神仙们会从东边来,西边走,人们早上跑到东边去迎接他们,傍晚又到西边为他们送行,于是以青羊宫为中心,沿着南河,东边有遇仙桥(也叫迎仙桥),西边有送仙桥,中间是望仙桥,所谓“南河三桥”。
⬆️ 由于青羊宫片区是禁飞区,无人机无法起飞,“南河三桥”图片取自网络,特向原作者致谢。上图为青羊宫东边的遇仙桥(也叫迎仙桥)。
⬆️ 青羊宫南面的望仙桥。
⬆️ 青羊宫西面的送仙桥。
⬆️ 沧浪桥位于百花潭公园北门。唐代诗圣杜甫在成都居住期间先后写了475首诗,其中一首《野夫》中写到:“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建于1984年的“沧浪桥”之名,就是取自杜诗之意,其仿古廊桥样式,与桥头的“散花楼”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 沧浪桥桥身为围栏式廊桥,两端为亭阁式月洞门,桥栏上刻有浣花夫人传说故事,两端桥头悬挂楹联,南侧桥头是“北度窄桥畅其文脉,东流碧水濯我冠缨”,北侧桥头为:“濯锦浣花船通吴会,游潭携侣话说古今”,寥寥数句,勾画出了成都历史的厚重和地理民俗的精萃。
⬆️ 沧浪桥北面正对着琴台路,这里经考证是汉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涤器当垆”和弹奏《凤求凰》的所在地,如今是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 从沧浪桥所在位置往东望,南河两岸绿树遮道,路随河转,一派生态城市风光。
⬆️ 四川是中国蚕桑产区,蜀锦在东汉已负盛名,古人利用流经成都的流江濯锦后色泽鲜丽,蜀汉时设管织锦之官,驻地称锦官城,因而有锦城之称。图中的锦官桥位于青羊区大石东路,因横跨锦江,紧临古时织锦工坊集中区(今天的锦里东路、锦里西路)而得名。但是我觉得这座桥的设计缺了些文化因素,与“锦官桥”的名字有点不相配。
⬆️ 南河上的这座人行拱桥叫“虹桥”,虽然显得不太起眼,但还是颇有来历的。据东晋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这里在先秦时期是李冰主持治水工程时修建的七座桥梁之一,名曰“笮(音zuo,意为竹索)桥”,陆游《夜闻浣花江声甚壮》一诗中也有“浣花之东作笮桥”的诗句。后来桥无存,以渡船代之。上世纪60年代初,我上小学时学校老师带领参观武侯祠,师生们就是在这里坐木船过河的,那时条件差,学校集体出行一般都靠步行,走这条路从东城根街、文庙街到武侯祠比较近。
⬆️ 1970年代,某军工厂在南河北岸设立厂区,而宿舍区建在了南岸,为方便职工上下班,工厂自建了一座长50余米、宽2米的小型铁索桥,这也是当时成都市区唯一的索桥。1990年代府南河整治工程中,铁索桥被拆除,新建了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人行拱桥,如彩虹般飞越南河水面。
⬆️ 从空中看虹桥。
⬆️ 这座桥因有三道红白相间的拱架而被许多人叫做彩虹桥,形象倒形象,但很容易与上游数百米的“虹桥”弄混淆,其实它的正式名称叫“南河桥”,这也是我写这个美篇做功课时才了解到的。
⬆️ 南河桥旁边正在修建新的地铁工程,橘红色的龙门吊与南河桥的红白拱架倒还协调。
⬆️ 万里桥即现在的成都南门桥(俗称老南门大桥),是成都历史上著名的古桥。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设宴送费祎出使东吴,费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该桥由此而得名。它既是古代成都水陆交通的重要起点站,也是一大名胜古迹,历史志籍记载颇多,文人吟唱也不绝于卷。
⬆️ 唐代杜甫有诗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张籍《成都曲》:“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刘禹锡:“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薛涛:“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宋代陆游写万里桥的诗句最多,如:“成都城南万里桥,芦根苹末风萧萧。映花辗草钿车小,驻坡蓦涧青骢骄。入门翠径绝窈窕,临水飞观何岧峣”、“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还有:“万里桥边带夕阳,隔江渔市似清湘”,等等。
⬆️ 1995年万里桥被拆除,在原址修建了现在的钢筋水泥大桥,后来又修建了一座并列的高架桥。经过南门大桥,可进入成乐高速、成雅高速、成渝环线高速等快速通道,是成都市前往川南、川西、川东、西藏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 南门大桥南头,上世纪末建了一栋豪华游轮造型的大楼,楼前立着一块写着“万里号”的标牌,点出了古万里桥的历史典故,一二十年前这里曾经是市民餐饮娱乐的热门地点之一。
⬆️ 南门大桥(万里桥)的下游,便是锦江大桥。它位于南河之上,是成都市中轴线人民南路的组成部分,桥北面是锦江区,南面是武侯区,两侧分布着锦江宾馆、岷山饭店、万达酒店、招商银行等高端酒店和写字楼,经常被印在画报、杂志、画册、明信片上,是市民津津乐道的成都市标志物。
⬆️ 锦江大桥作为人民南路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于1958年完工。这座全长72 米、桥面宽50米的三孔大桥(每孔净跨15米),并不是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桥梁,而是一座采用传统技术建成的砖砌拱桥,建桥时全市机关干部发起义务劳动,拆除了城南古城墙,用拆下来的砖石作为建桥材料,全桥共用条石1804立方米、青砖42.8万块。1998年人民南路第一次扩建,经严格测试后证明大桥基础结构牢固,无须再作加固处理,仅重新铺了路面。2009年大桥两侧又各加宽了15米,变成了拥有80米宽桥面、双向10车道和两侧休闲小广场的景观大桥,使之再次成为成都市的新地标。
⬆️ 从锦江大桥附近远望市中心的城市天际线。
⬆️ 府河、南河在合江亭合流成为锦江的主河道,江畔望江公园的崇丽阁在清晨的阳光下亭亭玉立,与远处的现代高楼互相呼应,仿佛在时空穿越的瞬间实现了古今历史的对话。
⬆️ 用大疆Mavic 3 Pro的中焦镜头拉近拍一张崇丽阁。
⬆️ 距离望江公园数百米处,座落着一座“既老又新”的桥梁。始建于明代的九眼桥因影响交通和妨碍行洪于1992年拆除,2001年仿照老九眼桥外观,在距原址1.9公里的下游新建了一座桥,人称“新九眼桥”。
⬆️ 新九眼桥靠近望江公园南门,为仿明代风格拱桥,一共有九个桥洞,远远望去,俨然老九眼桥的现代版。
⬆️ 在新旧九眼桥之间,有一处古堰——石牛堰,这座古堰将锦江水分出一股,流淌数公里之后在现东湖公园处重新汇入锦江。古人为何花费人力财力开凿这样一条不长的无名河道,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资料,但我分析前人的目的是为各地货船安排一个临时停泊处,以不影响锦江主河道的行船,类似现在沿海大型港口的外围海域设立锚地,让需要进港卸货的货轮在那里排队等候一样。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古代成都水运的繁华与发达。
⬆️ 通过中焦镜头看看石牛堰堰嘴的石牛雕像。
⬆️ (请横幅观看)石牛堰分流出来的岔河,流过数公里后再次汇入锦江,汇合口旁边的大片绿地,就是二环路外侧的东湖公园。
⬆️ 高翔桥的弧形拱梁,像一道白色长虹横悬在锦江之上,清爽简洁,令人耳目一新。
⬆️ 距离高翔桥不远,中环路桥和铁路桥并排横跨锦江,一列高铁正在通过,桥下浅滩上有白色鹭鸟聚集觅食。
⬆️ 三桥同框。
⬆️ 锦江流出市区进入双流区后,沿途也修建了多座样式别致的新桥,桂龙大桥便是其中一座。
⬆️ 高新区桂龙大桥2017年在原址重建,全长450米,横跨锦江,是连接金融城南板块与大源CBD、天府软件园的核心通道。
⬆️ 桂龙大桥下游方向,左侧是成都市出现较早的十八步岛别墅小区,全岛只有一道小桥与陆地连通,岛上建筑风格和布局有些杂乱;右岸河边是近年才打造出来的桂龙公园。
⬆️ 从空中看下去,桂龙公园绿荫掩映,运动空间被设计成孩子们喜爱的恐龙图案。
⬆️ 骑自行车从桂龙桥往锦江下游走一两公里,便可看到一座蘑菇造型的步行桥,也有人叫它“马蹄莲桥”。
⬆️ “蘑菇桥”的正式名称叫“老成仁路跨锦江人行桥”。
⬆️ 让无人机飞近一点看看“蘑菇”的细节。
⬆️ 中国-欧洲中心是锦江之畔一座引入注目的大楼,除了192米高的人字形外观,还有楼前广场旗杆上悬挂的28面欧盟成员国的旗帜。它是四川省与欧洲经济技术合作的平台,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于1997年落成,2021年李克强总理曾到此与欧洲企业代表座谈调研。
⬆️ 中欧中心旁边横跨锦江的这座大桥叫天府桥,以所在的天府大道命名,是成都南北中轴线上最宽阔最繁忙的路段之一。
⬆️ (请横屏观看)鸟瞰锦江河畔的成都南湖公园。
⬆️ 锦江流到双流区华阳镇附近,有两座并排的桥梁,老桥叫“二江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被列为危桥,西端又开挖了泄洪渠,禁止行人车辆通行;新桥叫“二江寺新桥“,全长366米,属于人行桥,2022年3月完工,方便了两岸居民就近前往华阳城区。两座桥一黄一白,一古一今,一短一长,反差强烈,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 华阳古为广都府,位于锦江与江安河汇合处,旧称二江口,历史上是著名的水陆要冲,曾设有驿站,是为“二江驿”。南宋陆游出行途中曾遇暴风雨止留二江驿,写下了《夜宿二江驿》:“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早先两岸民众均以渡船过河,但因江口水流湍急,舟覆人亡不断,附近二江寺僧众广募善款,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修建了一座石桥,是为“二江桥”。
⬆️ 民间传说,当年筹建大桥的二江寺住持,与众人一起将剩余的银子铸成一大银锭,熔化注入桥拱孔洞中,并在中央拱券刻上“天理良心”四字,以昭世人。我到古桥边拍摄时,专门操纵无人机飞近拍摄桥体两侧,回家后在电脑上放大仔细寻找,并未找到“天理良心”题刻的任何痕迹。
⬆️ 古今双桥并跨锦江。
⬆️ 二江寺桥下游的锦江斜拉桥。
(请横屏观看)锦江斜拉桥附近全景鸟瞰图
李岢,退休前是酒店管理人,年轻时就喜欢带着相机去旅行,老了更热衷于记录大自然,与朋友分享快乐。
文字编辑:彻了
预览审阅:风铃
责任编辑:柳塘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