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留痕】甘肃 赵金荣‖法官何以心狠

文化   文化   2024-09-10 19:26   山东  


法官何以心狠

文/赵金荣

前段偶读何兵教授的微博文章《法官为什么心狠》,他讲道:“二年多前,我到外地,一群学生请我吃饭谈天。一位在刑庭工作的女生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自己的心,怎么越来越狠呢?”何教授说:“长期从事司法这种职业,可能会使人形成职业麻木,心越来越狠。”刑事法官何以心狠,作为法律人,一名刑事法官快退休了,在法院的大部分时间是一名刑事法官,近几年不知是经过疫情的考验,还是上年纪了多愁善感,我觉得自己脾气越来越好了、容易多愁善感了、面对案子往往会生出许多怜悯,有时不禁怀疑自己是否还是一名合格的刑事法官。
回想走过的刑事审判之路,确也从惶恐到心狠再到怜悯的过程。刚入刑事审判时比较害怕也有惶恐和朴素的良善,提审被告人时往往会陷入被告人的谎言,及至阅看卷宗,发现许多被告人往往会为自己开脱,不惜编造各种离奇的谎言,尤其是毒品、诈骗等犯罪,被告人佷难如实供述。久之,法官的心不自觉的变硬了,唯恐打击不力,害怕放纵罪犯。一段时间,尤其是年轻法官眼里,看到的是冰冷的证据、干枯的法条,手下是机械的打击,相信惩罚与刑事报复会保护社会秩序;许多人还有严重的刑罚功利主义和自私的自我保护心理,往往宁左勿右,觉得判重了就是打击有力,判重了不会错,害怕落下轻判被处分的风险。的确,一度时期,我们相信治乱世用重典、朴素的杀人偿命观,于是有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打”,轰轰烈烈、从快从重,社会上流传的抢一顶军帽被判无期,那决不是笑话,而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我见过的一个抢劫犯从抓获到一审、二审、死刑复核到执行枪决,不到两个月时间,的确很快。实际上多年来的重刑主义并没有完全遏制犯罪的发生,研究表明,死刑的威慑力实际上极其有限。司法不应是一味的过重,我们的祖先也强调“治平世用轻典”,生逢盛世,和谐社会,用轻典应当是历史的选择。
新时代的法官,我们应当有一颗什么样的的心,答案当然是心中装着人民。面对案件,看到的不只是厚重的案卷,审查的不只是凌乱的证据,你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千差万别的当事人,顿悟他们的思想、感情历程,了解他们的生计、生活状况,分析他们的行为、价值走向,思考犯罪的成因,琢磨最恰当的惩罚,谋划预防与治理之策。须知办案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法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细微洞察,对社会的深刻见解,对生活常识的基本判断,对社会万象的深度理解,对社会生活的丰富积淀,这样你才能做一个好法官。作为法官要严谨审理每一个案子,仔细甄别每一份证据,认真制作每一份判决,你维护的是法律尊严,坚守的是公平正义,体现的是社会良知,你裁判的是每一个当事人的人生和命运,因此法官要有为苍生谋的悲悯之心,而不是心越来越狠的重刑主义,要做到治罪与治理并重,惩罚与教育结合。
作为刑事法官我们既要埋头办案,又要仰望星空,既要有百姓视角、还要有文人情怀,既要重打击,不能轻保护,司法裁判的刚性与常理常情的柔性要巧妙结合,裁判绝不能背离人之常情、世之常理,要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的理性,以公认的情理展示司法的良知,兼顾天理、国法与人情。刑事法官决不能一味的心狠,那绝不是一个新时代的合格法官。
作者简介:赵金荣,男,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刑二庭庭长,甘肃省兰州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甘肃省兰州市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官文学艺术联合会文学专业会员、国际诗歌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写作,在法律的惩恶扬善中彰显文学的清美。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