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山东 憨仲‖松花江上

文化   文化   2024-09-16 19:18   山东  


松花江上

文/憨仲

“九一八”来临之际,《松花江上》又陡然响起,可是有谁人还记得“人民艺术家”张寒晖呢? 

一一题记

“卢沟桥事变”前夕,周恩来代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指挥与会代表唱起了《松花江上》,全场军官顿时热泪盈眶。时至今日,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从上个世纪30年代一直传唱至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然而,却未曾想到这首经典老歌的作者,竟然是我三番五次造访过的定州人。

定州,曾是历史上的中山国故地,与齐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如此,我在《泱泱齐风》中收获中山国王陵的同时,也将定州古城、贡院、文庙、开元寺塔等名胜古迹,捎带公文的收入囊中。定州砖路豆腐、牛肉罩饼、焖子、手掰肠等名吃,多有品尝,与家乡近乎无二的习俗,致使走在街头上,定州人误把我当作乡亲。闲暇之余,一度游走宋街、胜利路,逛崇文街、南门大街,最叫人打脸的是在中山路上来来回回好多趟,却压根未发现路边有个张寒晖文化广场,也没看见有躯风华正茂的青年塑像。直到日前开启了我的《红色之旅》,姗姗来迟的张寒晖,才又走进我的视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定县城东西建阳村一户家道破落的张姓书香门第,出生了一个二小子,乳名全子,大号张兰璞,他就是后来与冼星海、聂耳同称为“音乐三杰”的人民艺术家张寒晖。

张寒晖虽然英年早逝,英灵未能魂归故里。然而,家乡人却从未将他忘记。来到市政府东侧的张寒晖文化广场,就是家乡人民为纪念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据悉:这是20多年前,为纪念张寒晖诞辰100周年,将张寒晖铜像落成于当时的定州市文化广场,并易名“张寒辉文化广场”。当我置身于这处河北省“三星级游园”时,站立于方圆基座上的张寒晖,佩戴眼镜,脖围长巾,身着布衫,风度翩翩,手打拍节,栩栩如生。圆形底座上不仅仅镌刻着言简意赅的《张寒晖简历》,还镌刻着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的词谱,衬托出他那高大的身躯。郁郁葱葱的花木点缀着广场的同时,标新立异的音节雕塑极具动感,热爱音乐的市民欢聚于此,他们载歌载舞,形成了浓厚的欢乐氛围。令我感慨的是,广场一隅的一位老者声情并茂着定州“哭丧调”“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将我带入背井离乡人民对家乡深深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之中。

这次来定州,城东西建阳村的张寒晖故居是铁定的造访之地。定州东站仅仅的士起步费,就来到了张寒晖出生的残破老屋面前。屋前,大片的丝瓜蔓将低矮的三间老屋遮了个严严实实,后墙的窗口也用青砖封闭起来,好像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似的。如今的屋主人是张寒晖74岁的侄孙张计龙,这位体格健壮的冀中汉子质朴而热情。他站在风雨飘摇的老屋前告诉我:俺家老一辈家境还算不错的,属于耕读世家。到了爷爷辈上日渐衰落。俺爷爷兄弟4人,他排行老大,张寒辉排行老二,由于兵荒马乱,三爷在家务农,四爷出走下落不明。二爷从小受到家乡民间音乐艺术的熏陶,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在北平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也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他还对我讲:自从表现张寒晖的影视剧《歌动地天》上映后,天津、河北等大量的歌迷纷纷前来二爷故居参观访问,上级也有修复其故居的计划,然而一拖再拖迟迟不能动工,致使唯一残留的老祖屋危在旦夕,却不敢拆除,不知如何是好?听罢计龙老哥的介绍,无能为力的我,亦为眼前这处“文物古迹”命运而揪心起来。

循着张寒晖的足迹,在陕师大毕业的哥们王飞兄陪同下,来到了古都长安的翠华路上,张寒晖曾供职于此的西安第二初中旧址就在这里。虽然昔日的西安二中已经变脸为陕西师大附中的组成部分,可是师生们并没忘记这位伟大的音乐老师,校门南侧的绿荫下,人们纪念张寒晖的花岗岩半身雕塑像,就那么神情自然地接受着人们的怀念与崇拜。基座上镌刻着“人民艺术家”的社会定论,以及“1902一1946”的生卒年限,集中凸显出张寒晖人生结点。凝视着发型中分、表情平和、脖围长巾、眼戴眼镜、温文尔雅的张寒晖,禁不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遂之,其所处年代的情形浮现眼前:“9.18事变”发生后,张寒晖在西安街头耳闻目睹了大批逃亡难民流浪的惨景和痛呼,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亡国之恨、丧家之痛,毅然拿起笔,以家乡极富感染力的“大悲调”为基础,旷世之作的《松花江上》自笔尖倾泻而出。

走进建国路“西安事变”纪念馆,《历史的转折》大型主题展像摊铺眼前的历史画卷,将中华民族的这段耻辱历史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西安事变发生时间顺序为线索的整个展览,分为“民族危机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停止内战 西北抗日力量的大联合”、“发动兵谏 逼蒋抗日”、“历史转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合作 共赴国难”五大部分,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酝酿、决策、爆发及和平解决的全过程一览无余。于此不仅仅感受到华夏子孙流离失所之悲催,也体味到了英雄儿女抗日斗争的英勇顽强与不屈。尤其是在第一部分中,张寒晖倾心力作的《松花江上》与安娥、任光合作的《打回老家去》田汉、聂耳词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在列,合并为“抗日三部曲”。伫立于此,萦绕耳畔的高亢旋律,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亦感受到这些抗日歌曲所带来的巨大感染力和强撼号召力。致使毛泽东听罢此歌,发出了“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兵力”的感慨。

到陕北延安,杨家岭、王家坪、清凉山等革命遗址都是不容错过的红色圣地。而今天的我呢?却剑走偏锋,现身于城东北的桥儿沟,走近“鲁艺”旧址,于召开中央重要会议的天主教堂、毛主席作演讲的小操场、音乐部教室以及重要设施进行了游览与缅怀。也许有人会不解的问:你是一个作家,为什么不先去文学室去拜访先贤,而首先去音乐室呢?当然,我的心思全在给学员上课的张寒晖呗。当年,张寒晖根据组织安排,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将他接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始了长达5年之久的艰苦岁月。在此期间,他不仅仅从事戏剧、文学、音乐、报刊创作、编辑、导演等工作,还做着教书、造纸、组织生产,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革命者。特别是在延安生产大运动期间,为鼓舞士气,他一边教唱抗日歌曲、讲授表演和编导知识、排练戏剧,一边埋头于音乐创作工作。超人的天赋,饱满的激情,先后创作出《军民大生产》《游击乐》《去当兵》等60余首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战斗号角。有限资料显示,长期的艰苦工作,导致张寒晖积劳成疾,染上了肺气肿。即使如此这般,他对“鲁艺”所兼职的课程,依然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带病坚持为学员解惑授业。置身于“鲁艺”的音乐教室,恍惚间,让我感觉到那个衣装整洁、脚蹬布鞋,佩戴眼镜、蓄留长发,衣兜里别着钢笔的儒雅老师就站在讲台上,在不停的咳嗽声中,依然为学员传授乐理知识......

张寒辉居住的延安嘉岭山窑洞里,深更半夜总是闪烁着油灯的光辉,不用问又是他在潜心革命歌曲的创作中。每每此时,战友、学生加爱妻的刘芳总是陪伴左右,或为其披上御寒的衣衫,抑或为他端上一杯热水。看官有所不知,按照封建礼教,张寒晖在老家定县是有着包办婚姻的。由于感情疏远而名存实亡,后经组织批准与志同道合的学生结成革命伴侣。憨某到张寒晖故里采风时,他的侄孙告诉我:张寒晖去世后,刘芳还自西安去其故居省亲呢,这是后话。长年累月的辛勤工作,虽然有着“寒晖纸”的骄人成就、“人民艺术家”的耀眼桂冠,最终还是因肺部感染引起水肿,造成心力衰竭,出现了昏迷,于1946年3月11日晚溘然长逝,享年仅44岁。张寒晖去世后,安葬于嘉岭山之南的窑背上。次年,国军进犯延安,因其赤色宣传而声名颇显,致使墓、碑惨遭捣毁,荡然无存。

欣逢盛世,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又探访到他的墓穴遗址,将其遗骸迁葬于“四八烈士陵园”的东门南侧山坡之上。当6路公交把我送到这里时,延安地区行政公署于1987年9月18日重立的黑色墓碑上,红色五角星之下镌刻着“人民艺术家松花江上作者 张寒晖之墓”,碑阴的《重修张寒晖碑记》向我讲述了墓主人的经历:“长眠于此的是一位深受大众爱戴的音乐家一位忠诚正直清贫而乐天的共产党人。他毕业于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加入左联种过地演过戏编过报教过书发明过用麦草制造新闻纸以支持长期抗战,从事过长期地下革命活动,担任过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工作委员会委员,他一生写《黄绸衫》等十多种小说戏剧。他为后人留下六十多首动听歌曲只有时代之灵台的人才能唱出时代之心声!那悲愤的《松花江上》曾使九一八后的神州迸发满天满地的泣诉;热烈的《军民大生产》曾使艰困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升起火红的豪情。时至今日动人的旋律犹在华夏之歌坛廻环荡漾咏唱不绝。他原名张兰濮,河北定县人。一九零二年五月五日生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一日殁于延安葬于文协住地嘉岭山,立年蒋军进犯墓地被毁。一九八七年延安行署重修墓碑以资纪念。人民艺术家张寒晖同志永垂不朽!”自其碑文语言及标点运用来看,极有可能是保留了原墓碑文字,尽管有些断句不甚合体,独有的意味还是令人咀嚼的。

另余遗憾的是,尽管张寒晖的歌声感天动地,事迹非凡,然而由来已久的等级观念,在其身后亦是凸显。虽然为其没有埋进主陵区有些忿忿不平,谁叫他没有王若飞、叶挺的官职高,没有张思德的名气大呢?不过,一顶“人民艺术家”的桂冠,已经让他含笑九泉了。不管咋样,作为超级粉丝的我,恭恭敬敬地来了三鞠躬,对他发自内心的无限热爱,是毫无虚假的。

作者简介:憨仲,山东淄博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残文联副主席、《东方散文》杂志总编辑。出版有“乡村三部曲”、“齐风三部曲”、“杖行三部曲”等文学专著20余部。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